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339章制糖(第1/2页)
不过会制糖也没用,陈知行没甘蔗。
“盐商黄奇志有甘蔗。”
陈砚理所当然应道。
陈知行沉默片刻,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他愿意将甘蔗让给砚老爷?”
若他没记错,那位黄奇志就是被砚老爷抓的,还被判了死刑。
陈砚道:“我会让他愿意。”
哪怕黄奇志敢拒绝他,难道黄奇志还敢拒绝陆中?
在收拾人方面,陈砚对陆中有十足的信心。
陈知行再次被陈砚说服,只是:“要雇人制作白糖,需大量银子,我去哪儿弄?”
他虽有两个药铺子,日子过得比寻常人富足,可想要做白糖生意还是远远不够。
按砚老爷的想法,怕是要雇成千上万的百姓。
陈砚笑道:“我手里还有四十多万两纹银,可先借给你,待以后赚钱了,再还给我就是。”
多亏松奉各位乡绅商贾鼎力相助,他有第一桶金,后来狂风帮的前任帮主伍正青死后慷慨解囊,单他一人就贡献了六十多万两,加上另外一些被赵驱杀了的副帮主的家底子,扣掉战前大量买粮食的花销和抚恤银、军饷等之外,陈砚手头还有四十多万两。
想要养整个松奉百姓是有些难,做生意的本钱还是够的。
再者:“知行叔,咱陈氏一族如今虽有了族学,可多数人不适合读书考科举,总要为他们谋个出路,族学花销大,我给的那五千两,怕是也撑不了几年,想要长久走下去,还是得有个产业。”
卖糖就是个很好的产业。
大梁朝的商贾之子是可以参加科举的,如孟永长,就被他爹送回老家参加科举,因他志不在科举一途,这才放弃。
陈氏一族便是有部分人从商,也不会影响族人考科举。
如今松奉急需投资,而陈族也需一个产业来发家,如此一来就是互惠互利。
陈知行感叹:“还是砚老爷考虑周全,只是我族人大多没做过生意,这白糖又价高,想要赚钱也不容易吧?若亏了,我没那么些钱赔你。”
“白糖本就稀有,并不愁卖,若你想迅速打开市场,那就要打响名声。我不久后要回京,自是要给各家送礼,若京中各官员都吃我松奉的白糖,其他人岂不跟风?”
陈砚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到时候这白糖还会愁卖吗?”
陈知行听着听着,眼前好像有不少银子长了翅膀往他兜里飞。
便是一向沉稳的他,此时也因激动而红了脸。
“好!我听砚老爷的!”
这么好的捡钱机会,他绝不能错过。
“知行叔要赶快招人了,一旦锦衣卫将那些官员抓得差不多了,我就进京了。”
陈砚郑重提醒道:“宁淮的官员抗不了多久。”
陈知行火急火燎地催促:“那你赶紧把黄奇志的甘蔗弄给我,我这就按照你的法子先做一批白糖试试。”
陈砚:……怎的变成知行叔催他了。
不过这事儿不迫在眉睫,他还真需要立刻去办。
为了节省时间,陈砚直接带着陆中去府衙大牢找黄奇志。
这黄奇志本在按察使司吃得香睡得好,锦衣卫将按察使司上下抓了个精光后,按察使司里的犯人们没人管,锦衣卫就将人全丢进了松奉府衙大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39章制糖(第2/2页)
从入了大牢,黄奇志等人的苦日子就来了。
吃不好睡不好,再加提心吊胆,不过几日,黄奇志等人就瘦了一圈。
当满脸堆笑的陈砚进大牢时,黄奇志跟见到瘟神一般慌忙退到墙边,还缩成一团,瑟瑟发抖。
陈砚一步步靠近他,黄奇志就一直往墙上顶,直到陈砚在他不远处站定,笑道:“今日能在此地见到黄老爷,实乃本官之幸。”
若说此前黄奇志还抱有一丝侥幸,期望陈砚只是来羞辱他,等陈砚话音落下,黄奇志的心彻底死了。
他哭丧着脸,艰难道:“陈大人想杀就杀吧,切莫再折磨在下了。”
陈砚责怪地“哎”了声:“本官今日是来与黄老爷谈生意的,何来杀不杀一说。”
在黄奇志又惊又惧中,陈砚说出了自己的目的:要黄奇志甘蔗地里的甘蔗。
黄奇志在确认多次后,终于确定陈砚真的是为了他的甘蔗而来,当即便是一喜,就要与陈砚讨价还价。
头一个要求,就是让他活下来。
陈砚笑着拒绝了,并道:“你死罪难逃,黄家必被抄。”
黄奇志脸色一白,整个人如坠冰窟。
此前他还抱有一丝期待,指望他儿子能拿钱去京城买他一命。
可如今,宁王兵败,按察使司上下被一锅端,整个宁淮的官员人人自危,必会去京城忙碌走动,谁还能顾得上他一个小小商贾?
多年钻营,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连命都要搭进去,还把祖辈留下的家底都给败光了。
就在他越想越绝望之际,陈砚再次开口:“本官能以二千两的高价包下你的甘蔗,待所制的糖卖了钱,再还你黄家。”
顿了下,陈砚意味深长道:“二千两足可保你黄家子孙吃饱穿暖,或还可东山再起。”
黄奇志激动地坐直了身子:“大人的意思,是抄家后再给钱?”
陈砚道:“制糖生意刚刚开始,肯定没钱给黄家,只能先欠着。”
若是旁人说此话,黄奇志必会怀疑他有没有这个胆子,可陈砚不同,这位是吃熊心豹子胆长大的,此事他干得出来。
再者,陈大人一向言出必行,是真正可信之人。
黄奇志当即给家中写了封信,交给陈砚,还小心翼翼道:“大人,我家还囤有几千斤陈年旧糖,您要不再给估个价?”
陈砚:“……本官真是小瞧了黄老爷的实力。”
黄奇志干笑着:“真到了乱世,糖能当金子用,自是要攒一些,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大人比小的更懂。”
陈砚道:“可涨到三千两。”
对黄奇志而言,三千两是远远不够的。
若他不答应,那就什么都留不下。
三千两就三千两,好歹后人还会感念他,等他死后给他点个香。
如此好事,黄奇志自是不能独享,于是陈砚手里就有了一份名单,名单上全是本地富商中有甘蔗的人。
陈砚一看名单,发现全是老熟人,其中两个还在他的府衙大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