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84朱由检的计划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84朱由检的计划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次日一早,开始实验火铳与铠甲。
    大明不缺火药原料,虽然没有硫磺矿,黄铁矿却多得是,粉碎矿石后煅烧采集硫蒸气冷却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天然硝石有些麻烦,矿区远在四川一带,山东、河南、山西等地每年也有二十万斤上下的熬制硝,但是纯度都不够。
    工艺要改进。
    硝石溶煮后冷却结晶,然后取中层纯硝测试,不合格就再次溶煮。
    硫磺加温后凝固去除杂质,然后加温后通过冷却硫蒸汽获得高纯度原料。
    木炭使用柳木炭,使用石磨加工成粉末。
    最后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加水,烘干后再颗粒化。
    搬迁后,还会再进行改进,动力自然是水力。
    石磨碾磨构造非常简单,一根横铁轴一头挂着一个石碾,铁轴中间与一根立轴相交固定,通过齿轮带动立轴使石碾转动,每小时可以碾磨七八十斤原料。
    搅拌机是一个带有转轴的大桶,桶内放有数个铜球,水力带动大桶旋转,铜球随之转动搅拌原料,每小时可以出产百余斤搅拌均匀的火药成品。
    搅拌均匀后,将火药粉末放在湿布上挤压成火药饼,经过调整到合适间距的轧辊碾压成为片状,再经过嵌着刀具的轧辊切割成粒状。破碎机将火药片破成颗粒状。
    最后进行颗粒筛选,用火炕烘干摆脱对日照的依赖,这才是最终的成品。
    小颗粒会用在火统上,中等颗粒用在火炮。
    如果可能的话,还会再加一个用石墨桶磨光表面的工序,作用是减少气孔降低吸湿性。
    所有的工序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精密轴承,传动件的磨损很惊人。
    先在宫里按照新方法制造了一些颗粒火药,用铺着一层油纸的木桶装载来。
    火药的配比采用十九世纪配方,火统用是75/10/15,炮用是78/8/14,只掌握在几个太监手里。
    测试后确定了火药用量,下一步就是纸袋定装火药,这没什么难度。
    甲是为骑步士卒准备的胸甲,形象点说就是个铁马甲,厚约两毫米,胸前凸起一个弧度增加防御性能,重量大约十三四斤。
    头盔是碟形盔,重三四斤,一圈盔沿可以很好的防弓箭抛射,对于传说中的后金近距离‘专射面门’就无能为力了,估计加面罩都没有用,即使射不穿,冲击力也受不了。
    火铳口径不到六分约18毫米,枪长三尺七寸,大约1.2米,铅弹重一两也即是37克,整枪重8斤,不到5公斤。
    由于对自己制造的颗粒火药质量没有信心,装药量定在半两。
    先试枪,装药量一两半,没炸膛,不错。
    十副胸甲套在木人身上成一横排,一排火统手站在约四十步外。
    “放。”
    ‘砰砰砰。’
    硝烟升起,火统手忙着装药,朱由检等人则快马来到靶子处。
    命中不咋地,4发。
    效果很明显,直接洞穿。
    毕竟是熟铁甲,不是现代钢甲,就算是渗碳处理过的都比它强一大截。
    几人有些咋舌:“鲁密统只能在二十五步内破甲,这可差太多了。”
    命人做好记号,继续。
    这次站在五十步外,75米,随着命令,再次升起硝烟。
    加装火药到6钱,再加到7钱,数次射击,始终不能保证次次破甲。
    减到4钱,效果稍稍差一些。
    装药量确定,就是5钱了。
    这么看来,这火药不比欧洲这时候的火药差。
    等火药厂搬迁来之后,用上机械,或许威力还能加强一些。毕竟,朱由检记得这个配比的火药,装药量最多是弹重的1/3。
    命中率没办法,只能用时间和金钱慢慢的堆了。
    转头笑着对曹变蛟道:“朕以前对你说过,以后这世间再无猛将。现在,你认为如何?”
    曹变蛟有些傻眼:“末将不知道。”
    有这么几排火统手,什么猛将也白瞎了。
    曹变蛟很郁闷,难道我这十几年的功夫白练了?
    “拿弓来。
    曹变蛟、宋纪你俩功夫好,你们来测试。”
    继续测试,挑出损坏的胸甲再补足,弓是从关外弄来的后金强弓,箭是后金重箭。
    曹变蛟功夫不是吹的,五十步外五箭无一落空,只是不用去看也知道白搭,全弹开了。
    四十步,有一支箭插在胸甲上。
    三十步,半数破甲。
    “不行了,末将力竭。”曹变蛟连发十几箭,感觉有些吃力了。
    “我来。”宋纪笑着接手。
    射箭本来就是力气活,这种强弓连续开十几次后,普通弓箭手今天就等于废了。
    “陛下,有这样的铠甲,何愁后金骑射。”曹文诏若有所思:“后金惯用两个战法,骑兵贴近重箭骑射,巴牙喇兵盾车冲阵。
    这铠甲与火铳配合,敢骑射的话,这伤亡他们肯定交换不起。”
    “即使是他们承受的起,步卒换骑兵,咱们也是赚大了。”孙应元道。
    “后金如果用优势兵力的骑兵冲阵呢?”
    “本来战力就差一些,咱们为什么要去与优势骑兵对阵?
    何况,即使是这样,只要长枪兵不溃,也未必不能战。”
    朱由检笑了:“咱们大明,别的不多,就是人多,朕怎么会让后金占兵力优势。”
    众人边议论边看实验。
    至中午时,诸将轮流上场经过几十轮实验,结果相差不大。
    威力也确定了,火统70米内确定能破鸡胸甲,百米只能说有一半的可能了。
    胸甲在50米处能防后金重箭。
    午饭过后继续测试,这次是为大队长以上军官准备的半身甲。
    半身甲,包括胸甲、护臂、裙甲,没有铁手套——制造太费劲。
    头盔选择了类似凤翅盔样式加上了面罩,下边还带有一圈链甲护颈。
    这一套重量超过了15公斤,而且材质也是比士卒胸甲要好一些。
    现在只有一套,测试后,火铳在50米时才能破甲,重箭在40米才能破甲。
    很满意,将锻打组长赵飞、钻床组长徐五召来,每人赏银10两。
    两人忙跪下谢恩。
    “现在制造一支火铳需要多久?”
    “回陛下,需要大约4天,主要是用了水力省力,锻打枪管与钻膛节省一多半时间。”
    有些疑惑,记得此时欧洲制造火统的工艺也是用铁皮卷在铁棍上锻打,焊接出枪管后钻膛,大概只需要一两天就能制造一支。
    “陛下,熟练后还能快些,也快不到哪去,主要是钻膛只能由老手来做。”
    还是工序问题,一个工匠制造一支枪要从头做到尾,这不行。
    其实这个工序改进,也就是所谓流水线,早在秦国时就有了。
    只不过人都是自私的,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手艺轻易外传,所以宁愿慢一点也要自己包圆。
    “以后各自负责一个工序,锻打枪管的只管锻打,钻膛的只管钻膛,这样做,3天能不能行?”
    见徐五有些犹豫,朱由检不高兴了:“朕给你们大工匠开5两月银,可不是让你们做杂活的。”
    徐五不敢再犹豫:“小的遵旨。”
    “赵飞,你先挑选些好钢铁,制造一批各种尺子,务必要精准。”
    “小的遵命。”
    算了算,三个营即使半数火铳,也是一万五千支,要在一年内装备齐全,每月至少需要生产一千二百支。
    了解一下,一个大工匠钻一支膛要一天多点,那就是需要四十台钻床。
    铠甲需求还要加倍,借助锻锤,一个人只需三两日就能制造一件胸甲,如果能研制出辊轧机,还能缩短一些时间,甚至缩短一半时间。
    算的脑子疼,反正工部工匠多的是,暂时也不能计算盈亏:“王之俊,你来安排工匠,每月至少制造1500支火铳,3000件胸甲,刀枪要在半年内装备齐全。
    需要多少工匠自己去工部要,需要什么机械直接加。”
    “臣遵旨。”
    “孙应元、林报国,你们水师需要什么武器铠甲?”
    两人嘀咕几句,林报国道:“陛下,腰刀要人手一把。
    火统也要,接舷战之前来上几轮,效果应该很好。
    长枪没用。
    铠甲可能不合用,船上行动要迅捷,再者海上潮湿恐怕生锈,棉甲也不合适,末将觉得还是皮甲好一些。”
    照做就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