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 34 章 三十四章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 34 章 三十四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天幕上。
    众人正在热烈讨论。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我大明的后世之人了不得啊,这么多头衔。
    【陈文帝陈蒨】:还是你更了不得,人家五六个头衔加起来,都比不上你一个尊号长。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朱厚熜】:……
    【宋孝宗赵瑗】:朕想起来,这个郑成功是谁了。
    【宋孝宗赵瑗】:是之前于谦副本中,文天祥写诗的时候,弹幕里被夸奖的那个堪比文山先生的人。
    【新皇帝王莽】:什么堪比,是犹有胜之好吧。
    【新皇帝王莽】:平虏军连临安都没打下来,延平王可是赶走了海外入侵的红毛鬼。
    【新皇帝王莽】:来看一些延平王的挽联。
    【新皇帝王莽】:逋播老蛮天,是洛邑义民,辽东处士;文章传幕后,听西台恸哭,蒿里哀歌。
    【新皇帝王莽】: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关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宋孝宗赵瑗】:西台恸哭,这不正是@于谦,当年和谢翱一道哭文山先生的那篇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太刀了,太刀了。
    【晋明帝司马绍】:死去多时的回忆杀突然击中了朕。
    【魏武帝曹操】:不是,王莽为什么知道的这么多?!
    【宋真宗赵恒】:这王莽有大问题,朕是宋代人,朕都不知道,何况他一个汉人。
    【新皇帝王莽】:朕做梦梦到仙女夫妇俩,向朕传授未来(随口敷衍.jpg)
    【新皇帝王莽】:你赵恒都敢泰山封禅了,朕如此英明神武,梦中见一见仙女很合理吧!
    【明宣宗朱瞻基】:合理(竖起大拇指)。
    【魏武帝曹操】:仙女夫妇?仙女也会成亲吗?
    【新皇帝王莽】:???曹孟德,请你自重!
    【清圣祖康熙】:延平王什么都好,唯一可惜的,就是不能与朕同行。
    【清圣祖康熙】:若是朕最先遇见他,我们君臣同心,现在定然连东南亚都打下来了。
    【清圣祖康熙】:南明伪帝隆武和永历烂得一批,根本配不上郑延平。
    【新皇帝王莽】:呕,狗鞑子快滚。
    【新皇帝王莽】:延平王如果先遇见你,第一反应就是拿剑把你捅个对穿,谁要你假惺惺地表达欣赏啊?!
    新朝位面,王莽看到此处,简直怒火中烧!
    本来吧,他还想着苟一苟,毕竟好像有些皇帝已经快发现他穿越者的身份了,他还不想这么快就掉马。
    但这个康熙简直不做人!
    他竟然还敢以胜利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点评延平王!
    王莽:he——tui——
    王莽作为从二十一世纪穿过来的专业杠精,战斗经验丰富
    ,
    主打的就是一个“天不生我键盘侠,
    键道万古如长夜”。
    当即就发挥特长,开始了啪啪反击。
    【新皇帝王莽】:晦气东西,滚滚滚。
    【新皇帝王莽】:朕真的好奇,康熙你哪来的自信啊,你凭什么认为延平王能看上你?
    【新皇帝王莽】:就凭靼清江阴八十一日,活人不及死人香?凭你老而不死是为贼?凭你三藩之乱大肆屠杀四川百姓,为了剿灭大明郑氏政权几度迁海?还是凭你实施孤立海禁政策,大兴文字狱,祸国三百年,伤民千百万,破土亿万家?
    【清圣祖康熙】:你!区区失国贱卒,你敢放肆!
    【清圣祖康熙】:(怒气冲天)(握刀)(搬出大炮)(示意王莽洗干净脖子等死,定让对方死无全尸)
    王莽见此,顿时心情舒爽,一阵哈哈大笑:
    【新皇帝王莽】:狗皇帝他急了!
    【新皇帝王莽】: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以为自己文治武功天下第一,其余的古今皇帝都是笑话吧?隆武帝不论是人品处世,还是文学武艺,哪一项不吊打你?
    【新皇帝王莽】:朕告诉你,郑延平在少年时期遇见隆武,那是举世皆敌中的唯一所信,是刀光剑影中的并肩而立,是血流火海中的死生与共。
    【新皇帝王莽】:康熙狗贼,你不会真的以为随随便便跑出来一只阿猫阿狗,都能招揽到延平王吧?
    清朝康熙位面,康熙看着天幕上一行行诛心大字,气得暴跳如雷。
    王莽年代太久,他根本拿对方毫无办法,但隆武帝可是离他很近的人:“朱聿键!来人,这就给朕掘了他的坟,剖棺戮尸,挫骨扬灰,来人!”
    下官跪地听令,一脸欲言又止。
    康熙暴怒地大喝:“还不快去!”
    下官吞吞吐吐道:“启禀圣上,朱聿键死于战场,身先士卒,故而死无全尸。”
    康熙阴沉沉地说:“那就掘衣冠冢!”
    下属更加惊恐,匍匐在地说:“隆武帝的衣冠冢尚在......台湾郑家。”
    没办法,他们打不过去啊!
    康熙:“......”
    正在此时,王莽又开始了怒怼:
    【新皇帝王莽】:哦,险些忘了,康熙连阿猫阿狗都不如。
    【新皇帝王莽】:猫猫狗狗至少还恋家,忠于主人,你建奴祖上世代臣服于大明,安敢背信弃义,篡夺正统?
    【新皇帝王莽】:你们究竟多大脸啊,不仅逆主造反,还敢把屠刀挥向天下汉民,咋滴,奴才当久了心理变态了,非要靠迫害别人自己才能获得点安慰?清狗这么能耐,当初怎么被延平王北伐一吓,就当场屁滚尿流,要连夜迁都逃跑呢?
    【新皇帝王莽】:朕看你们清朝皇帝,别叫建奴,直接改叫「贱奴」算了!
    康熙看到最后的「贱奴」,瞬间咬牙切齿,眼眶充血:“王莽这个畜生,畜生……”
    他终于一口气没
    接上来,直接气昏了过去。
    天幕前的众人:“……”
    妈呀,笑得想死!
    这个王莽是真的会说话,骂人太爽了,好想高薪雇用过来当嘴替!
    全天下,只有一个位面的君王,此刻一点都不高兴。
    南明永历位面。
    永历皇帝朱由榔坐在深宫生闷气。
    他完美地继承了南明最大的“优良传统”,内斗。
    不仅不打算给郑成功应援,反而认为郑成功是对他皇位的最大威胁,阴暗地希望郑成功最好死在副本里面。
    他生气地看着王莽在那边对着郑成功夸夸夸,更是看到,一个个自家臣子都跑了出去,在天幕上欢快地发言。
    【南明永历位面.蜀王刘文秀】:延平王英气无双,东南一柱,冲鸭!
    【南明永历位面.鲁王朱以海】:延平王横扫千军,无敌之资,冲鸭!
    【南明永历位面.兵部尚书张煌言】:大将军加油,拿出北伐的气势来,镇压崖山的时候到了!
    【南明永历位面.临国公李来亨】:不是我吹,在海战这个领域,我们延平王称第二,天下就没有人敢称第一。
    【南明永历位面.临国公李来亨】:就算是我叔爷爷也不行。
    【大顺皇帝李自成】:???荒谬绝伦。
    【陈文帝陈蒨】:这个,李自成啊,我们都知道你跟明朝皇帝有仇,但英雄就是英雄,你没必要针对延平王吧。
    【晋元帝司马睿】:就是就是。
    【大顺皇帝李自成】:因为朕就是李来亨的叔爷爷(微笑)。
    【大顺皇帝李自成】:@南明临国公李来亨,你小子要不要好好给朕解释一下,你为什么会在这里?
    【南明永历位面.临国公李来亨】:啊这,叔爷爷,说来话长QAQ
    【大顺皇帝李自成】:限你三句话内说清楚。
    【南明永历位面.临国公李来亨】:这事得从你驾崩九宫山开始说起......总之,就是清贼欺人太甚,难以忍受,所以我们建立了夔东十三家,联明抗清。
    【大顺皇帝李自成】:小亨,你的这个夔东十三家,都有哪些人啊?
    【南明永历位面.临国公李来亨】:除了我,还有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等。
    【大顺皇帝李自成】:???
    【大顺皇帝李自成】:合着朕辛辛苦苦攒的朝臣班底,到头来全被你小子一股脑带去投效朱明了?
    【南明永历位面.临国公李来亨】:没有投效朱明,只是为了抗清。
    【南明永历位面.临国公李来亨】:当朝皇帝虽然很菜,但李晋王相当靠谱,所以他登高一呼,说要抗清,我们就立刻响应了他的号召。叔爷爷,如果你认识李晋王,你一定会很欣赏他这个人的。@晋王李定国,晋王别光顾着埋酒了,快出来说句话啊!
    【南明永历位面.晋王李定国】:@
    郑成功
    【南明永历位面.晋王李定国】:我已备下祝捷酒,待君归来共饮。
    永历帝看到这里,又看看不远处正在备酒的李定国,心中气愤不已。
    但他不敢发作。
    毕竟李定国才是如今的朝堂支柱,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虽然李定国做人比较正派,没有将他视为傀儡之君的意思,但永历心里清楚,他并不是对方唯一的选择。
    这时,天幕上开始播放郑成功的个人信息。
    【挑战者郑成功,本名郑森,字明俨】
    【后因南明隆武帝朱聿键赐姓收养,又名朱成功,世称“国姓爷”】
    【以一介书生之身,纵横沧海风浪之巅,凡一十七年,矢志抗清,兴兵北伐,孤悬海外,撑天半壁】
    【严拒满清招降,驱除侵略胡虏,坚守华夏衣冠】
    【他是东南国境的守护者,也是海外南洋华人的守护神,极大打击了荷兰、西班牙等殖民势力的嚣张气焰】
    【于国家山穷水尽之时,犹有丹心照耀长夜;在人民危苦倒悬之际,更见高风永向苍生】
    【斯可谓,民族之英雄,千秋伟丈夫】
    众人:!!!
    这段评价,立即在历朝历代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南洋、荷兰、西班牙,都是什么地方?”
    汉武帝位面,刘彻大为震撼,开疆拓土的雄心又再度蠢蠢欲动。
    “我大秦疆域之外,居然还有如此广阔的世界?”
    秦始皇在此刻,也忍不住感叹道:“只是不知,在寡人的这个年代,是不是也存在着西班牙这些国家。”
    好想像郑成功一样,把他们通通都打击一遍啊!
    大明永乐位面,朱棣把刚下完西洋,正准备回家休息的郑和薅了起来:“快点干活了!同样都是姓郑,人家郑成功能横扫东南,战无不克,你也可以的!”
    郑和:“……”
    郑和:“陛下,有没有一种可能,郑成功不姓郑,他姓朱?臣也不姓郑,而是姓马?”
    朱棣:“你说啥,咱没听清?”
    郑和十分从心地改口道:“臣说,臣一定会在远航的途中,早日找到荷兰、西班牙这些地方,为我大明提前拔除隐患。”
    朱棣很是满意,豪气干云地一挥手:“好!定要让我大明旗帜,遍插五湖四海!”
    还有其他的众多位面。
    大秦天王苻坚、宋武帝刘裕、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等一众有志于征伐的帝王们。
    纷纷给郑成功点赞,满怀期待地等待下文。
    天幕继续叙述:
    【郑成功的人生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他是锦衣玉食的贵公子,春衫年少,章台走马,一心从文,师从江左文坛之首钱谦益】
    天幕中,出现了郑成功少年时的影像。
    细眉秀目,鲜衣风流,醉倚在高楼栏杆前,眸中烟波弥
    漫。
    他纤凝如皓月的手指执着玉杯,斟酌低徊间,捻碎了杯沿的一抹星辉色,委实是描不尽的妍丽风华,寥寥数笔,悄入惊鸿画卷中。
    【崇祯十五年,郑成功参加科举】
    【因其行事作风,太过于萧散不羁,加之一路行来,生活奢靡无度,科考官员郭之奇颇为恼怒,虽见郑成功行文颇佳,仍旧扣下名单,不许他中举】
    【郑成功不以为意,日散一万金,飘然离去】
    永历位面,众人纷纷发出善意的笑声。
    比较活泼的几位,如临国公、少年将军李来亨,更是笑得险些滚到桌子下面去。
    “哈哈,没想到延平王平日对我们疾言厉色,居然还有如此……年少风流的一面。”
    李定国反倒轻轻叹了口气:“这样不好么?”
    他这一生中,便只有这一段真正无忧快活的时光啊。
    天幕继续播放:
    【崇祯自尽煤山后,明朝北廷灭亡,南明正式开启】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手握重兵,掌控东南海上众军,为了获取更大的政治资本,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改元「隆武」】
    【隆武帝为人清正,君子端方,一心励精图治,北伐恢复江山】
    【他将郑成功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让其在朝中以皇子体统行事,封为招讨大将军,掌兵权,前往抗清前线历练】
    【纵观郑成功的成长历程,父亲这一角色始终缺席,直到隆武帝填补了这个空白】
    【这就是他人生的第二阶段,一个虽然很辛苦,看起来却前途光明,一切都充满希望的时段】
    李定国看到这,复又叹息了一声。
    “大多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可惜,隆武帝虽有汉光武帝之才,却无汉光武帝之运】
    【他早年因起兵勤王,被崇祯投入狱中许多年,并无任何亲信势力,郑芝龙等权臣趁机把持朝政】
    【隆武二年,郑芝龙举国降清,出卖隆武帝,清军未遇到丝毫抵抗,就长驱直入】
    【八月,隆武帝出奔汀洲,被清人俘获,宁死不降,殁于乱箭】
    【他是最后一位可以算得上明君的汉人帝王,也是最后一位「国君死社稷」之人】
    众人:“……”
    一个崇祯,一个郑芝龙,二位真是狗中狗,弟中弟!
    隆武帝也是命途凄惨,遇见了这两个坑货。
    观众们都还记得,之前,隆武帝向朱祁钰叙说过自己的经历。
    早年,因为祖父宠妾灭妻,一心想让他早死,遭到囚禁虐待二十年。
    后来侥幸存活下来,深感京师危局,散尽家财,前往起兵勤王,反而被崇祯以“藩王不掌兵”的罪名关押起来,高墙之内,又羁押了许多时光。
    前前后后幽囚二十八载。
    哪怕是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苦得未免也太过了。
    最可怕的是,
    隆武帝吃了那么多的苦,走过了浮生百劫,关山千重,终于站到了最高处,欲为天下苍生殊死一战。()
    ?本作者早饭吃什么提醒您《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魏武帝曹操】:崇祯真是罪该万死。
    【魏武帝曹操】:前面说十年之内换了几十个首辅的,也是这个崇祯吧?
    【宋英宗赵曙】:就是他。
    【成化大帝朱见深】:世间的父子关系还真是神奇,郑成功如此英雄,他爹郑芝龙却如此下作。
    【大顺皇帝李自成】:这有什么神奇的,世间父子迥异的多了去。
    【大顺皇帝李自成】:就比如成化你,犁庭扫穴横灭女真,何等的英豪,反观你爹堡宗……
    【成化大帝朱见深】:……
    【唐肃宗李亨】:养恩大于生恩。
    【唐肃宗李亨】:郑芝龙只是凑巧提供给郑成功一半血脉,隆武帝才是构筑了郑成功伟岸人格的那个人。
    【宋孝宗赵瑗】:李亨,你好像对此很有共鸣?
    【唐肃宗李亨】:咳咳咳。
    【唐玄宗李隆基】:逆子,你放肆!
    【晋明帝司马绍】:说来说去,全都怪堡宗!
    【晋明帝司马绍】:就是堡宗的基因从源头上烂了,后世才会诞生崇祯这样的奇葩!
    【晋明帝司马绍】:反观唐王一系的朱聿键,人家智商就没问题。
    【南唐后主李煜】:铁证如山,无法反驳。
    天幕上:
    【听闻隆武帝惊变,郑成功星夜赶回救驾,却还是晚了一步】
    【清军恰在此时,攻打郑成功的故乡南安,郑母受乱兵侮辱,愤而自杀,郑氏满门坟墓被掘,尸骨遍地】
    【郑成功不到半月之内,连失隆武帝和母亲两位至亲,又因为父亲郑芝龙逼迫其前往清营投降,惊痛之下,与父决裂】
    【郑成功于南安文庙前,焚烧青衣起誓,“昔为孺子,今为孤臣,谨谢儒服,惟先师昭鉴”,将前半生尽数埋入风霜余烬,从此立志抗清】
    【数年之内,以南澳岛为根据地,从头拼凑出一支强大的海军,雄踞东南】
    【后与晋王李定国联姻结盟】
    【虽然郑、李两军因万里阻隔,无法会师,但李定国依然设法将清军八旗主力牵制在了西南内陆,两蹶名王,连斩清军大将,为郑成功在东南沿海的北伐创造了绝佳良机】
    【镇江之战,郑成功一路横扫,杀至南京城下,临江遥祭明太/祖朱元璋,作诗誓师: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江南江北缙绅响应如云,纷纷倒戈,箪食壶浆迎王师,月余间光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地,形势一片大好】
    【清朝顺治帝闻风丧胆,欲要迁都逃亡,与郑成功划江而治】
    【奈何江面上忽起大浪,刮起龙卷风,船只尽覆,郑军因此而溃败,不得不南下撤离】
    ()【李定国一方遭遇秦王孙可望背叛降清,军中机密尽泄,无奈之下,也只能退守云南腹地自保,从此与郑军断联】
    【本次北伐,是郑成功、李定国的唯一一次,也是南明的唯一一次,能够光复河山的机会,就此错过】
    众人看到这里,都是沉默。
    有句话叫“时来天地皆同力”。
    当一个国家即将灭亡的时候,仿佛万般皆休,就连天意都不站在它那边了。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时乖命蹇”的瞬间。
    譬如,此刻郑成功所遇见的飓风。
    再如,五丈原的秋风吹落了季汉最后的光辉,三峰山的大雪埋葬了金国最后的希望,玉璧城下一首《敕勒歌》,断送了神武帝高欢的千军万马。
    诸葛无命延汉祚,武穆何甘止朱仙。
    然而,世上又有这样的一种人,在绝境中仍旧永不放弃,一直战至最后,即便身死魂灭,精神依旧如明灯照耀千秋。
    这样的人,便可称之为英雄。
    明知不可而为之。
    南宋高宗位面,岳飞仿佛感同身受一般,轻轻叹息了一声。
    “这个郑延平……”
    明明已经猜到了他的结局,却还是难免怀有一丝不切合实际的指望,期盼他能功成。
    也许是因为,他们本就是同样的人吧。
    天幕上:
    【郑成功为了获取一块稳定的后方根据地,再度卷土重来北伐,决定挥师向台湾】
    【赶走荷兰人后,他开始大力开荒教化,发展生产建设,被后人赞为「开台圣王」】
    【他又派兵保护在南洋上来往贸易的华人行商,不断与西方殖民者作战】
    【此时,由于西班牙人在吕宋岛大规模屠杀华人,郑成功惊怒交加,厉兵秣马,决定攻克吕宋,拯救同胞】
    【然而——】
    【就在同一时间,噩耗接连传来】
    【清朝为了断绝沿海人民对郑成功的支援,采取残酷迁海政策,大量人民流离失所,惨不聊生】
    【晋王李定国带着仅剩的不到一万人马,在磨盘山设下重重埋伏,欲全歼吴三桂大军。此计部署严密,堪称天衣无缝,却终因叛徒出卖而功亏一篑,不得已只能进行正面作战】
    【这是天下汉人对抗满清的最后一次大捷,李定国虽然胜利,却在日夜不休的血战中,折损了太多力量】
    【李定国本拟进入滇南再战,适逢军中发瘟疫,死伤无数,已无再战之力】
    【他于绝境中,上表祭天,“如大数已尽,孤臣回天无力,乞赐定国一人早死,无害此军民”,遂病死。死前留下遗言,“宁死荒外,勿降也!”】
    【永历皇帝出奔缅甸后,遭逢咒水之难,被吴三桂绞死于篦子坡】
    【世子郑经酿下大错,郑成功传信下属将其斩杀,部将纷纷抗命】
    【郑成功接连听闻了四桩噩耗,急痛攻心,一病不起,在准备
    出征吕宋的前夕病逝。死前自毁面容,
    自称“无面目见先帝(隆武帝)于地下”】
    【郑成功死,
    南明灭亡】
    天幕前的观众们:唉。
    郑成功这一生,真是典型的美强惨。
    终生都铭记当年焚青袍的誓言,未忘先帝分毫。
    其实以他的才能和势力,如果放弃北伐,转而一心向海外发展,开疆拓土,定然能成为一方强大的诸侯,甚至自己登基开国。
    可是他没有。
    他始终奉大明为正朔,始终是大明的延平王。
    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
    天幕:
    【郑成功死后,临国公、大顺皇帝李自成的侄孙李来亨,因叛徒出卖,陷入孤立之绝境,面对清军围攻,自焚于茅麓山,宁死不降】
    【一同就义的,还有李自成的夫人高太后】
    【在此之前,李来亨的父亲李过,在李自成死后将闯军余部改编为「忠贞营」,矢志抗清,心力交瘁中病殁于庆远城】
    【兵部尚书张煌言得知郑成功、李定国二人的死讯,知道抗清已经没有希望,自己成为了世间最后一个明臣,后因叛徒出卖被捕】
    【临刑押往杭州,血书“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一诗,从容就义】
    【死后葬于西湖畔,和于谦、岳飞并称为「西湖三杰」】
    很多人注意到了,那些一连串的“被叛徒出卖”。
    李晋王磨盘山血战是因为被叛徒出卖,李来亨陷入绝境是因为被叛徒出卖,张煌言被捕就义,还是因为被叛徒出卖!
    这南明政权,简直被叛徒渗透成了筛子啊!
    然而众人转念一想,也能意识到南明如今危如累卵的处境。这些背叛者,都是实打实的高层领袖,本身位高权重,却也已经失去了继续抗争下去的动力。
    国之将亡,不愿与国同沉沦、只打算明哲保身者,为数何巨!
    人性向来如此,又岂是再如何严加防范,就能戒备得了的?
    当下,众人也只能默默祈祷郑成功、李定国等人能够逆风翻盘,带着南明走向新局面。
    “一定要赢啊”,不少人都在对着天幕祷告,“千万不能让狗鞑子祸害中原!”
    当然,万朝中也有不少人都在称赞:“这个张煌言相当不错。”
    于谦大家都是了解的,能和于谦并称为三杰的人,一定也是个了不起的英杰。
    宋高宗赵构倒是狠狠地欣慰了一下。
    每次弹幕中大家谈到于谦,免不了要提岳飞。
    一提到岳飞,就是赵构惨遭公开处刑的时候,被朱祁钰全方位吊打。
    这次又多了一个张煌言……应该不会总揪着他不放了吧。
    没准张煌言摊上的那个永历皇帝,比他还拉呢!
    ……
    南明永历位面。
    众人犹如石化一般,难以置信地看着天幕。
    晋
    王死了,延平王死了,苍水先生死了,临国公死了,陛下也死了。
    我们最后惨败,被狗鞑子主宰了江山?
    很快,各处响起了一片叹息声,恸哭声,与悲愤欲绝的怒骂。
    所有人都在绝望中,将目光投向了晋王李定国,如同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李定国自然也感到心痛,但他毕竟久经战阵,很快冷静下来。
    他注意到了一行特别的文字:“永历皇帝出奔缅甸。”
    离了大谱了!
    自古以来,岂有中原皇帝如丧家之犬一般,跑到别国的国境上避难的?
    李定国决定向天幕确认一下:
    【南明永历位面.晋王李定国】:请问仙人,永历陛下是否驾崩在缅甸?
    天幕很快进行了回应:
    【永历十三年,昆明沦陷,永历帝仓皇出逃,一路进入缅甸境内】
    【晋王你发动了南明最后的高光战役,磨盘山血战,之后你屡次进攻缅甸,战无不胜,打算把永历皇帝救出来】
    【但永历帝已经被缅人控制住了,缅人害怕你的兵力,就勒令永历帝写信逼你退兵】
    【永历帝为了保命,自然是照做不误,连写五封信】
    【就这样,你已经打到了缅甸的都城下面,又被永历帝的五封信逼退了回去】
    李定国:“……”
    南明众人:“……”
    天幕前的观众们:“……”
    这什么操作,好窒息啊!
    话又说回来,李定国在经历了磨盘山战役之后,麾下基本已经不剩什么人了,就这样,都能孤军深入,打得缅甸闻风丧胆。
    真不愧是一代战神啊!
    【唐太宗李世民】:朕认为,李定国有资格位列武庙十哲。
    【宋孝宗赵瑗】:附议!李晋王怎么着都算得上他那个年代最璀璨的将星,当然,延平王也有资格。
    【明宣宗朱瞻基】:可惜武庙都是后世君王定的,清狗不可能将我大明的名将列入其中。
    【新皇帝王莽】:何止是李晋王和延平王不在武庙!
    【新皇帝王莽】:各位不知道,就连岳王都被清狗皇帝撤出去了!
    【宋孝宗赵瑗】:???
    【明宣宗朱瞻基】:???
    【成化大帝朱见深】:???
    【明太/祖朱元璋】:咱明天就起兵,给他这个建奴祖宗灭得一干二净!
    【成化大帝朱见深】:太/祖爷爷威武!
    【成化大帝朱见深】:朕的成化犁庭,看来还应该更彻底一些,女真这个部落,朕一定给他们杀得干干净净,一条狗都不留,哪怕是村中的一个鸡蛋黄,朕也要给他摇散了。
    【陈文帝陈蒨】:噗。
    【陈文帝陈蒨】:朕提议,应当为未能位列武庙十哲的将领们,编写一份清单。
    【陈文帝陈蒨】:朕首先提名霍去病。
    【梁武帝萧衍】:提名子云!
    【宋孝宗赵瑗】:提名幼安!
    【魏武帝曹操】:提名郭嘉荀彧五子良将颍川俊才们!
    【大秦天王苻坚】:提名朕的丞相王景略!
    【陈文帝陈蒨】:各位,这是武庙十哲遗漏人才的提名,不是让你们狂夸自己下属的。
    【陈文帝陈蒨】:这个曹孟德是认真的吗?好想把他叉出去!
    ……
    天幕继续回应李定国的问题,讲述关于永历逃亡缅甸的经过:
    【此后,永历帝觉得大事不妙,写信向梵蒂冈教皇祈求援助】
    【在信中极尽放低身段,称呼对方为宗主国,并为太子更改教名康斯坦丁.朱,表明臣服之意】
    【此信在路上「不幸」耽搁,等教皇回信的时候,永历帝已经死去两年有余】
    【最终,缅甸国王莽白将永历帝移交给清军吴三桂,吴三桂将其并皇后、太子一干人等,用弓弦绞杀在昆明篦子坡】
    【永历死前,留遗书给李定国:事已不可为,致谢晋王,宜自为计,勿以我为念】
    李定国:“……”
    此刻,他的表情已经不能用难看来形容了。
    阳光透过玉殿金扉洒落,映在他身上,犹如刀锋迎着烈日灼烧的寒光,一片冷漠肃杀。
    南明宫中,一片寂静如死。
    永历吓得魂飞魄散,看着他慢慢走近,颤声道:“晋王、晋王……朕知道错了,朕不当这个皇帝了,把位置让给延平王,不,让给你!”
    李定国叹了口气:“陛下。”
    他目光在天幕的“宜自为计,勿以我为念”一行字上,停顿了片刻,眸中露出一丝痛色,很快又被压下,如同大江泛澜过后流深的静水,深邃无边。
    他可以忍耐永历帝一无所长、软弱无能,甚至苟且偷安、毫无进取之志。
    只要他在外面征战,永历在后方不给他添乱就行。
    但他不能接受对方向外敌跪拜,腆颜求生。
    永历难道不知道向梵蒂冈求助,等于引狼入室,必将招致不幸吗?
    可他还是这么做了。
    只因在他心中,自己能否坐拥这江山政权,比天下生民的安危更加重要。
    这恰恰与李定国的追求背道而驰。
    李定国出身行伍,早年参加农民起义,一心只想让世间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和乐太平,永历未来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触犯到他的底线了。
    李定国淡淡道:“陛下,你确实不适合再当这个皇帝。”
    永历心中一寒,想问,那谁适合当这个皇帝,郑成功吗?
    但李定国此刻的神色,实在是太低沉,也太悲凉了。
    那是一位只手擎天的英雄,看见毕生出生入死的理想,尽皆付之流水的憾恨与无奈,让他没有办法再为自己辩驳哪怕一个字。
    永历经过了这么一遭,忽然冷静了下来。
    心想
    (),
    ……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驰骋原野,驭电逐流星的人。
    前半生流寇起义,为天下生民拔剑,斩向明廷,后半生成为大明砥柱,两蹶名王,天下无双。
    还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自己被逆贼孙可望困在安龙,千里血书,请李定国救驾。
    烽火硝烟中,青年将军白马似流光,披风猎猎在青山间席卷,踏过一地尸骨,血与火遍布的来路,向他伸出一只手:
    “陛下,臣李宁宇救驾来迟。”
    他再也没有见过比那更凶险的战地夜色,和比那更耀眼的人了。
    此刻,永历万念俱灰,心想,未来的自己究竟都做了什么。
    他怎能让丹心垢鉴,让傲骨蒙尘,让碧血英灵憾恨而终,屈死荒外?
    李晋王,难道不该一生都如初见时那般,辉煌晴朗,挥戈四方,山河万里踏天阙吗?
    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只是时也命也,无可奈何之下,被迫坐上了这个位置,成为了天下的一面抗清旗帜。
    他不能再继续耽误李晋王和其他的抗清义士了。
    “是我对不住你”,最终,永历闭上眼,说出了和天幕中一模一样的话,“致谢晋王,宜自为计,勿以我为念。”
    他摘下了帝冠,对李定国拱手一拜谢,就此隐入宫阙深处。
    天幕上。
    众人正在对永历口诛笔伐:
    【唐太宗李世民】:这个永历,跟堡宗的水准不相上下。
    【大秦天王苻坚】:然也。
    【大秦天王苻坚】:一个瓦刺留学,一个乞师西方。
    【汉武帝刘彻】:梵蒂冈是什么地方?不知能不能提前打下来。
    【秦始皇嬴政】:寡人也很好奇。
    【汉光武帝刘秀】:说来说去,都怪崇祯脑残。
    【汉光武帝刘秀】:不是他把隆武帝一下子关那么久,后面啥事都没有。
    【唐代宗李豫】:朕注意到一点,大顺皇帝李自成的侄孙李来亨,李来亨的爹爹李过,还有李自成的夫人高太后,一门三代,都是为了抗清而死的。
    【南唐后主李煜】:好家伙。
    【南唐后主李煜】:也就是说,李自成家本来都是抗清义士,结果被崇祯硬生生逼反了?
    【陈武帝陈霸先】:崇祯不死,天理难容(微笑)。
    【隋.大业位面袁崇焕】:……
    【宋武帝刘裕】:咦,袁将军来了!
    【成化大帝朱见深】:之前那个准备凌迟袁将军的,不会是崇祯吧?
    【新皇帝王莽】:你猜得不错,就是他。
    【周世宗柴荣】:袁将军之前被李世民钓回去,现在过得如何?
    【隋.大业位面袁崇焕】:谢谢关心。
    【隋.大业位面袁崇焕】:世子对我很好,我在这边一切都挺好的。
    【南唐后主李煜】:世子???
    ()!!!
    【隋.大业位面.唐国公世子李世民】:是我。
    众人:“……()”
    ..
    ..
    /
    @
    “?()?『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此时。
    天幕上光芒一闪,郑成功进入了【崖山海战】副本。
    他降落的时候,正好在一条狂涛颠簸的船只上。
    海上交战正酣,已经完全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四周但见浪花滔天,滚滚翻涌,炮火不时轰击来去,溅起一道道高耸的水柱。
    雪浪似鲸浮,浩浩荡荡惊天动地,满船的人被晃得东倒西歪,根本站不住。
    但郑成功是个例外。
    他早已经习惯了最为艰苦的海战,即便在波涛呼啸中,依旧淡然凝立,一袭红衣被深冬凌寒的长风吹动,猎猎翻飞星雪。
    ()天将破晓,
    他借着微弱的晨光望向远方,
    刀光与剑影萧瑟交织,在那双澄明如水的眸中摇曳似孤花,冷然一绽,寒芒冷冽。
    这看起来应该是战争末期,两方都已经倾巢而出。
    郑成功正准备再观察一番,获取更多信息,但他这种不同寻常的镇定,在全场的混乱中十分醒目,已经引起了别人的注意。
    “你——对,就是你,快过来!”
    有人在不远处,冲着他高声疾呼。
    郑成功定睛一看,诧异道:“张世杰?”
    宋军主将张世杰浑身浴血,果然就站在不远处,身先士卒,与元军奋力厮杀。
    对面船上,元军副将李恒正在疯狂放箭,攻势凌厉,如暴风骤雨般铺天盖地落下。
    “小心!”
    郑成功眼见张世杰左支右绌,立刻伸手拉了他一把,将他拉到了一处壁板后面。
    张世杰喘了口气,看向他,眉峰紧锁:“事情已经到了不可为的地步,你立刻赶去龙舟,接走君实和圣上!”
    郑成功:“……”
    他猛地反应过来,现在到了什么情节。
    崖山海战最后快要结束之时,张世杰派人去接小皇帝。
    但因为去的人面容陌生,从未见过,陆秀夫便以为是元人奸细,并不信任,直接选择了负帝投海。
    郑成功顿时无语。
    自己是第一次出现在这里,这张世杰未免也太不靠谱了,随手逮到一个人就让去接皇帝,陆秀夫能信任才怪了。
    他拱了拱手:“好。”
    随即化为一道惊鸿,跃上一边的小船。
    郑成功在狂风巨浪中,驶作一道离弦之箭,避开了往来撞击的烽火与艨艟,迅速赶往龙舟。
    龙舟上,陆秀夫从容不迫,低眉给小皇帝赵昺整理衣冠。
    他身影修长而伶仃,像是经冬后兀立在深溪冻雪间的一枝梅萼,长风吹动,摇落点点寒蕊如泣血。
    冰冷的霜海间雾气升腾,将他的面容描摹出一片沉静,悲欢俱寂,唯有一种视死如归、一切都将尘埃落定的坦然。
    赵昺充满依赖地牵着他的手,声音糯糯地问:“丞相,我们现在怎么办呀。”
    陆秀夫回过身,隔着苍茫的海天之间,望向北方。
    今生无数的画面如浮光掠影,飞速在眼前掠过。
    临安城中登科,入李庭芝将军幕僚,掌管机宜军秘,拥立二王,沉浮四野,飘零海上。
    一路千辛万苦维持行朝运转,直到如今,一切都无以为继。
    陆秀夫看着北方,想到他的好友文天祥,或许就坐在某一条舟中,远远地与他目光隔空交错。
    “文山,我先行一步”,他正了正衣冠,对着那个方向最后一礼,无声说。
    小皇帝整个人都挤进了他怀中,十分不安地唤道:“丞相。”
    陆秀夫慢慢将他抱起:“陛下莫怕,死亡并不是终结……我会一直在你身边。
    ”
    小皇帝闻言,一下抓紧他的手,生怕在黄泉路上把人弄丢了:“那我们说好了,丞相下一世还要和朕一起!”
    陆秀夫轻声哽咽:“……好。”
    他知道,时间不能再拖延了,他们万一被元人抓到,将会面临千百倍更可怕的后果。
    没有人能忍受靖康之耻那般的屈辱!
    当郑成功到来的时候。
    陆秀夫正百感交集,宛如一个兢兢业业的NPC,说出了他那句著名的台词:“德佑皇帝辱国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今日只合为国死……”
    说罢,就要带着小皇帝跳海。
    郑成功:“……”
    天幕前的众人:“……”
    于谦,你在吗,有没有觉得这一幕很眼熟?
    好在郑成功面对的局面,比当时于谦的要强很多。
    陆秀夫虽然已经准备跳海了,但这不是还没跳吗,十万军民也都还幸存着!
    而且郑成功的策略是远航海外,对他来说,这个时间点的影响其实并不是特别大,一切还在可控范围内。
    “丞相稍待!”
    郑成功立刻冲过去,高声呼喊道:“我奉太傅之令,来接你们离去!”
    陆秀夫身形稍稍一顿,回头打量他。
    这是一张完全陌生的脸。
    青年将军鲜衣如火,容色明艳,整个人就像黯云垂天之间,一团灼烫天幕、燃烧连城的烈火炽焰,带着一种极强烈的攻击性,如利剑出鞘,不饮血则绝不回头。
    他那么美,却又美得锋芒毕露。
    任何人看他的第一眼,都会被这种火焰般刺目又璀璨的光辉所震慑灼伤。
    陆秀夫:“……”
    这般气场,一看就不是我大宋人啊。
    元人找奸细未免也太不走心了,大宋若有这等锐意进取的百战良将,焉能沦落到今日这种地步?
    他满心悲凉,更不多言,转身向甲板尽头走去。
    郑成功不知他心中所想,连声催促他和小皇帝赶紧上船。
    陆秀夫终于忍无可忍,怒斥道:“我是不会让你得逞的!你休想在陛下身上再来一回靖康之耻!”
    郑成功:呵呵。
    这摆明了是不信他啊。
    他之前看到了天幕上自己和李定国等人的未来,正满怀暴躁,根本没有心情慢慢劝说陆秀夫。
    见陆秀夫依旧满脸抗拒,他徐徐道:“这么说,你不想上船,一心要跳海是吧……”
    陆秀夫万般警觉地看着他,忽觉不妙,果断地牵着小皇帝纵身一跃。
    然而。
    他刚跃到一半,就被郑成功扯住了后面的衣领,生生停在了半空中。
    小皇帝赵昺惊叫一声,也同时被以一个奇怪的姿势拉住了,骇然道:“你、你想干什么?!”
    郑成功一手一个,将二人咣咣扔在了旁边小船上:
    “走你!”
    我是劝不了你,难道我还不能动手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