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835章 新君确立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835章 新君确立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835章新君确立
    二王投得很乾脆,从奏疏上恳切的语气来看,他们甚至有几分迫不及待的味道。
    如今大宋未立新君,由政事堂代掌朝政,宰相章收到这两道奏疏后都懵了,他不知道赵孝骞究竟用了什麽手段,居然能让二王如此乖巧自觉地退出了争位。
    没听说汴京这几日调动过兵马,以武力威胁二王呀。
    总之,很神奇,过程就不便打听了,结果是好的。
    于是章当即就把两道奏疏带上了朝堂,传示群臣,
    双方阵营因为大礼议正吵得厉害,支持立嫡长的一系看到二王的奏疏后,顿时觉得天都塌了,
    许多人虚弱无力地瘫软在大庆殿的地板上豪陶大哭。
    而支持立贤的一系则欣喜若狂。
    大礼议本就是围绕燕王,越王和赵孝骞三人来争论的,现在代表嫡长的燕王越王主动退出,那还争什麽?
    至此,赵煦在世的五位兄弟,除了身为盲人的申王外,其馀的四位全军覆没。
    世上已没有赵煦的直系兄弟了,剩下的人选只能从宗亲里找。
    而赵家所有的宗亲里,谁还比赵孝骞更有资格当皇帝?
    这几日的大礼议,本来已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随着二王的主动退出,大礼议夏然而止。
    再争下去已无意义了,支持嫡长一系的就算争赢了又如何?谁来当皇帝?
    大庆殿内一片寂静,群臣面面相靓,神色各异。
    良久,户部尚书蔡京突然站出来,躬身朝坐在首位的向太后道:「禀太后,臣以为『大礼议」可止矣!」
    向太后自然比谁都清楚形势,于是点头道:「不错,诸公已不必争论了。」
    蔡京继续道:「太后,臣还有一议—」
    「你说。」
    「臣,提议成王赵孝骞,可为大宋新君,请太后和诸公参详考虑。」
    殿内突然轰的一声,所有人皆震惊地看着蔡京,随即很快恢复了平静,仿佛蔡京的这个提议已是意料之中。
    接连数日的大礼议,从头到尾没人提过赵孝骞的名字,大家论的是礼法。
    现在大礼议结束,赵孝骞的名字终于正式被提上台面。
    而且,他是唯一的人选,没有任何竞争者。
    这层窗户纸,终究还是被蔡京捅破了。
    蔡京说完后,向太后并不急着表态,而是望向朝堂群臣,缓缓道:「诸公以为,蔡尚书之议若何?诸位可有异议?」
    没人说话,哪怕是坚定支持立嫡长的朝臣也没说话。
    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就是,立嫡长的一系已经没有可以扶持的目标了。
    总不能让仅剩的那个瞎子申王来当皇帝吧?那就太扯了。
    殿内久久无人出声,这时政事堂宰相章站出来,旗帜鲜明地表态。
    「臣以为,成王殿下果敢韧毅,谦恭厚德,自慎益光,可即大宋皇帝位。」
    身后的新党众臣也纷纷站出来附和,对赵孝骞这些年立下的功劳,大宋如今可喜大好局面一通夸赞,最后得出结论,大宋的皇帝若非赵孝骞,实在无人能胜任。
    至于宗亲出身的问题,群臣很快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神宗这一脉的几个皇子基本已经无人能即位了,按照祖制,只能往上再追溯一代,从英宗的家谱里找。
    英宗育有四子,其中包括神宗赵项,以及楚王赵颢,
    赵孝骞是楚王赵颢唯一的独子,可不正是英宗的亲孙子麽?
    那些坚持立嫡长的,就问你,英宗的孙子算不算「嫡孙」?有没有资格当皇帝?
    有理有据,合理合法,所有反对者全闭嘴了。
    向太后心中一喜,沉声问道:「成王孝骞,可为大宋皇帝,朝中诸公可有异议?若有异议,当殿提出来。」
    良久,仍是无人出声。
    向太后站起身,缓缓道:「既如此,那便定下了。」
    「成王赵孝骞,可即大宋皇帝位,政事堂和礼部马上颁告天下,国有新君,安定民心。」
    「太史局测算黄道吉日,为大宋新君行登基大典,一应皇帝冕服,玉冠,仪仗,皆由内宫重新置办。」
    「自今年始,大宋更改年号,由新君和朝臣们商议而定,各地官府乃至州县乡镇,大宋周边各方邻国藩属,朝廷应迅速传递新君即位的消息,此事,政事堂会同礼部,鸿胪寺等照行。」
    太后说完后,站在殿内停顿了一会儿。
    以章为首的新党立马朝太后行礼,齐声道:「臣等愿拥戴大宋新君,为官家效命,为大宋社稷死而后已。」
    新党占据朝堂的大多数,他们表了态,其馀的旧党和反对者就算心里不乐意,但还是躬身跟着附和。
    其实,早在燕云边军兵临汴京时,这个结果就已经注定了,不是麽?
    旧党垂死挣扎了这些日,又是争辩又是礼议,有何意义?终归改变不了结果。
     如今木已成舟,那便认命接受现实吧,旧党大约是不可能复辟了。
    朝会还没结束,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出了皇宫。
    半个时辰后,汴京大街小巷敲锣打鼓,百姓们涌上街头,纷纷庆贺大宋再次确立新君。
    新君是赵孝骞,以他的威望和名声,在市井坊间几乎没有争议。
    如此有本事的人,为大宋立下这麽多功劳的人,活该他当皇帝呀。
    他若不当,谁有资格当?
    只有经历过战火,深入过民间,懂得百姓疾苦的人,才是有为的英明的君主,他知道百姓要什麽。
    相比当初赵信被确立为新君,百姓们今日的庆贺更出自内心。
    他们是打从心底里认同赵孝骞当皇帝,原因不必多说,一桩桩摆在眼前了。
    至于赵孝骞的出身问题,宗亲身份等等,普通百姓哪管这个,他们只要直到,未来的大宋皇帝是个贤明君主,会为百姓谋福,这就够了。
    太后和满朝文武既然都已决定下来,那就已经说明赵孝骞的皇位正统性是毋庸置疑的。
    新君确立,满城庆贺。
    政事堂和开封府接连向汴京城颁布了告示,确定赵孝骞即大宋皇帝位。
    不仅如此,朝会散后,无数信使背负政事堂开具的公文,朝大宋各个地方官府疾驰而去。
    新君登基后,大宋将更改年号,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
    楚王府。
    赵颢赵孝骞父子正在用饭,桌上简单两个肉菜,一个蔬菜,还有一盆喂牛马的香油拌生菜。
    赵颢眼馋地看着赵孝骞大口吃肉,嘴里嚼着乾巴的生菜,每吃一口便叹口气。
    人生啊,真是索然无味。
    见赵孝骞埋头乾饭,赵颢的筷子忍不住偷偷伸向肉菜,被赵孝骞眼疾手快扒拉开。
    「父王,吃个饭还要跟你斗智斗勇,有意思吗?」赵孝骞无奈地道。
    「逆子!真就一口肉都不给我吃?」赵怒了。
    赵孝骞查拉着眼皮道:「昨晚子时,你的一位侍妾悄悄从厨房里偷了大半碗回锅肉给你,当我不知吗?我若不是睁只眼闭只眼,你以为昨晚那顿肉真能吃得上?」
    「现在倒得了便宜卖乖,你去官府告我啊,告我不孝,虐待四旬老人。」
    赵颢一惬,然后指了指他:「你厉害!」
    挟起一大筷生菜塞进嘴里,嚼了半响突然吐了出来,赵颢放下筷子,怒道:「你当上皇帝后,
    立马给我滚皇宫里住去,咱爷俩儿分家!这日子过不下去了!」
    赵孝骞不咸不淡地道:「行啊,既然分家,那就分清楚,你的孙子也别想抱了,毕竟是两家人了,我总不能让外人抱我家孩子吧。」
    赵颢一惊,急忙道:「这可不行,两码事——罢了,不分家,吃草就吃草吧,老夫能忍。」
    「对了,大事已定,差不多该让你老娘和婆娘孩子从日本回来了吧?总不能让她们一直待在那个岛上,当了皇帝抛家弃子可不成·尤其是我那乖巧的孙儿,老夫都还没见过呢,怎能让他流落在外。」
    赵孝骞点头:「确实该让她们回来了,这一关总算过去,明日我便派人给张嵘送信,五千将土依然驻扎日本,我娘和夫人们该回汴京了。」
    赵颢眯起了眼,道:「朝堂大礼议,估摸今日差不多结束了,你就等着登基吧。」
    「等狄莹那姑娘回来,她会被册封皇后吧?」
    「那是自然,我总不能换个新姑娘当皇后吧。」
    赵颢咂了咂嘴,笑道:「说来狄家倒是祖坟冒青烟了,家里养出来的姑娘嫁了人,居然当了皇后,当年谁能想到狄莹那姑娘有这个命呢。」
    赵孝骞看着他,道:「等我登基,许多人都要册封的,父王,您难道不想当太上皇?」
    赵颢立马摇头:「不当,而且这事儿你最好提都别提,我还是楚王,只不过有个当皇帝的儿子罢了,这就足够。」
    「为何?」
    赵颢叹道:「你啊,还是想得太简单了,以为皇帝能为所欲为?我若被尊为太上皇,知道要牵扯多少人和事吗?从英宗那一代起的族谱都要从头到尾筛一遍。」
    「我成太上皇了,哲宗先帝怎麽算?神宗先帝怎麽算?下面的朝臣答不答应?」
    赵孝骞明白了,一想到因为尊太上皇的事,搞不好朝堂又要来一次大礼议,想想就头疼。
    「先搁置吧,我看看情况,等哪天我的威望可以在朝堂上一言而决的时候,父王这个太上皇就顺理成章了。」
    「你的威望何时能到这一步?」
    「辽夏灭国,华夏统一。」赵孝骞淡淡地道。
    父子正聊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飞快赶来。
    赵孝骞抬眼,却见陈守一脸激动地站在银安殿外,满脸通红兴奋喘息。
    接着在父子俩然的目光注视下,陈守突然双膝跪倒,伏首而拜。
    「臣,陈守,恭贺官家!大礼议结束了,太后和朝臣们已议定,世子您马上要即皇帝位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