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一、风起苍西99.重光(第1/2页)
殿堂之内,上首坐着一位三十上下的宫装丽人,她的身边站着一个身穿小小龙袍的四岁幼童,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盯着江昊好奇地看着。
这便是皇太后与皇帝了。
江昊上前拱手施礼,道:“臣勇毅侯、骠骑将军江昊,拜见陛下、皇太后!臣介胄之士、不能全礼,尚请原宥。”
按照大夏的礼制,臣下面见君上时是不需要跪拜的,只有在大典时才有跪拜之礼,甚至对于一些德高望重的大臣,天子还要回礼。
这是天华人自古以来的传统,只有那些境外还处在奴隶制的蛮夷才有跪拜君王的礼节。
蓝星上后期的华夏王朝,也是受了蒙元的影响才有了跪拜君王之礼的。
当下那皇太后道:“爱卿平身!”
江昊便即挺直了身子,看了过去。
皇太后道:“本宫闻说江爱卿对昭武皇帝十分忠心?”
江昊道:“昭武皇帝对臣有知遇之恩,无昭武皇帝,则臣虽有功也不得到如今,臣身上之甲、腰间之剑,皆为昭武皇帝所赐。臣愿为陛下和皇太后效死!”
“很好!”皇太后道:“那么,本宫有疑问,还请爱卿为本宫决疑。”
江昊道:“还请太后示下,臣当知无不言。”
皇太后道:“当今之事,爱卿以为如何?”
“阎氏祸国殃民,太皇太后已失人心,恐难扳回局面。”江昊道。
皇太后道:“那么,郑王之意为何?”
江昊道:“臣不知。不过,以臣揣测,无非就是想要夺位,至少也是要做摄政王。不过,若太后有意,臣愿誓保陛下大位!”
皇太后沉默了一会儿,道:“其实皇儿年幼,当不当这皇帝到是无妨,此前也不过是太皇太后的傀儡而已。只是,若是新帝登基,可有法子能保我母子性命?”
江昊也是沉吟了一下,道:“如果太后愿意,臣愿争取陛下封秦王、奉太后迁居西京,臣亦可迁居西京、保护陛下与太后周全。”
太后道:“封秦王?可是这秦王是不可封的。”
“事在人为,臣愿誓死一争!”江昊道。
在以往很长的时间里,西京都是历朝的帝都所在,所以没有封亲王于雍州的道理。而秦就是雍州的古地名,封为秦王就是王于雍州。
虽然大夏的都城已经不在西京了,理论上可以封秦王了,但大概是恪于传统、从国初至今也没有封过秦王。
但是,幼帝的情况不同,乃是从天子之位上退下的,不同于其他的亲王。
郑王乃是大德帝同父同母的弟弟,算是昭武太子的皇叔、幼帝的皇叔祖,与幼帝的关系不算是太远的了,但在这皇家之中,就算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为了争夺最高权力都有可能互相戕害,何况是这种关系?
现今,虽然还有大德帝的其他子嗣,但都是庶出,反而是这个郑王也算是嫡出,加之他本身的名声很好、在皇室成员中算是德高望重的,所以这次才会被推举出来。
在通晓历史阴暗面的人看来,如果幼帝和太后继续呆在京师,早晚必被郑王所害,因为深处后宫,就算是江昊也没有办法保护她们母子。
而这就是江昊建议幼帝逊位之后,与太后迁往西京的原因。
“可是爱卿乃是武将,”太后幽幽道:“在朝堂之上能有多大的影响?”
江昊道:“臣虽武将,但至少在当下应该还是有话语权的,这个请太后放心。”
“既然如此,那么一切就拜托爱卿了。”太后道。
江昊拱手道:“另外,臣请太后将身边不托底之太监宫人尽皆遣出,以保万全。臣留下护卫保护坤宁宫,绝对不会让坤宁宫受到侵扰。”
“本宫明白。”太后道。
“那么臣告退!”江昊拱手行礼,退出了殿堂。
出了殿堂之后,江昊看向那为首太监,问道:“敢问公公高姓大名?”
那为首太监道:“奴才高进。”
江昊道:“高公公是一直侍候太后和陛下的,还是这次专门过来的?”
高进道:“奴才一直都是这坤宁宫的总管,是当初从东宫跟过来的。”
江昊点点头,既然如此那么此人应该是可靠的,于是他道:“那么,还请高公公费点心,将这里有猫腻的人都清理了,往后陛下与太守的膳食也不要从其他宫里取来,可好?”
高进道:“奴才明白,请侯爷放心。奴才敢问,侯爷真的可以让新帝封陛下为秦王、迁居西京吗?”
“应该可以吧?”江昊道:“谁敢反对,本侯就杀了谁!”
高进长闻言一愣,随即长揖道:“那奴才就拜托侯爷了!”
奉圣五年十一月中旬,群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兵变,包括阎氏二王在内的阎氏三族尽皆被诛,后党中人被族诛者甚众,四品以上罢官流放者以百计,曾经嚣张一时的后党彻底覆灭。
随后,中州系、关学系、东阳党三大政治派系在京城连续举行了十几天的会商,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便是请幼帝逊位、改封为蜀王,拥立郑王为新帝,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宗室成员们的赞同。
没有办法,一个幼帝在位,对于宗室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
在阎氏执政的这几年里,姬氏宗室也是被阎氏一族欺负得狠了,此时选择拥戴郑王一点都不奇怪。
而对于三大政治派系来说,也是出于利益的选择,尤其是中州系,此次发动政变诛杀了后党以及阎氏一族,是绝对不可能再接受皇太后垂帘了。
当然,皇太后本人也是坚辞垂帘。
而郑王也是大德帝的嫡亲弟弟、昭武太子的皇叔,其母为大德帝皇后,身份也自不低。且郑王为人好学谦逊、礼贤下士,在士林之中的名声很好。
只是郑王摄政的话,未来就还会有很多变数,幼帝长大亲政之后未必不会记恨中州系这些人,所以不能留此后患。
当然,也不是说要对幼帝斩草除根,这种事情他们还不敢做,毕竟昭武太子的声望太高、在监国期间威压北燕、力挫西凉、平定中州民乱和苍西叛乱、甚至收复了凉州,颇有中兴气象,为天下百姓所拥戴。
而最关键的是还有一个江昊,这位勇毅侯就是一个异数,谁见过能以一人压一军的存在?对江昊这样的人,中州系的大佬们也没有任何经验能够对付得了。说实话,有大佬曾经私底下找过昊天教,但昊天教却是表示爱莫能助,自己绝对不会参与世俗之争、更不会与江昊这样的应运之人为敌。
可以说,江昊想要上位、总摄朝政的话也未必做不到,估计谁也挡不住!但他摄政的话要不使天下大乱却是不易。
好在目前还看不出他有任何政治上的野心。
不过,江昊却是提出了一个要求,那便是是幼帝逊位之后,不能封为蜀王,而是要封为秦王、奉太后迁居西京,而且江昊要亲自迁居西京负责护卫。
说是建议却是根本不容人反对,在为此事专门开会商议时,有人起来反对,江昊竟然直接一剑便将那人斩杀于大殿之上!
要知道,被杀之人乃是郑王的亲信!
郑王当时脸色就变了,意欲召甲士斩杀江昊,但却被中州系大佬黄中宇以眼色制止。
黄中宇乃是当代的中州系领袖,他可是知道,真要动武的话,不知道得多少甲士才能制住江昊,而谁能保证满堂重臣不会被江昊斩杀净尽?
何况,看起来江昊是决心已定,要报那昭武太子的知遇之恩,他的护卫就守着坤宁宫、不许任何其他的队伍接近,但凡不从者一律射杀!
要知道,江昊的护卫全部装备着连珠铳,还有手炮,战斗力极强,而且还有不知道从哪里招来的一个营的精锐,一旦爆发起来,就算是倾尽禁卫军之力也未必压得住,届时京中必然要再次大乱!
而且,江昊并未反对幼帝逊位,这就已经可以了。
所以,既然他非要保幼帝,那就只能是顺其意了,没有必要因此得罪这么一个拥有乱天下能力的可怕人物嘛。
而且,关学系一派也是全力支持江昊的建议,此时中州系刚刚扳回了局面、干掉了后党,急需稳定局面,也不欲与关学系闹僵,所以最后只好接受了江昊的建议。
郑王的心里是恨哪!这江昊明摆着是防着自己未来有可能暗害幼帝啊!虽然他的心里未必没有那样的想法,但也不能这么明晃晃地就摆上台面吧?
但此时的他尚还羽翼未丰,不能表现的太过,不得不听从三大派系的安排。
只能是有什么仇什么恨,都等到将来再说吧。
在历朝所封的诸王中,秦王是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可以说没有一个朝代封过秦王。
要知道,秦是雍州的古国名,而雍州则是天华文明的发祥地,当初天华人的第一王朝大华朝就是从诸王时期的秦国发展而来的,而且在整个中古时期数千年里,西京城都是天华历朝的都城,就算进入近古时期以后政治中心东移,但也从未有封秦王之举。
可以说,如果封秦王的话,那么秦王就将是诸王之中的第一位,天子之下的第一人。
毕竟,秦王的地位在天下人的心目中是高于其他任何亲王的。
封幼帝为秦王,乃是对于曾经作为皇帝的他的一种尊崇。
所以,既然都能封秦王了,就算让幼帝在逊位之后奉太后迁居西京皇宫,也没有什么。毕竟,让太后留在京师这边也是一个麻烦,新帝登基之后要不要每天去给太后请安?
郑王的辈份是高于昭武皇太后的,上位之后也不可能去给她请安,但皇帝不给太后请安又不符合礼制,这也确实是个麻烦。
现在江昊坚持要封幼帝为秦王,不但为此杀了人,而且放出狠话,说如果不答应的话,那么他就要主张保留幼帝的帝位,必要时将召西北诸军入京勤王!
实话说,无论是以江昊的能力和功劳,还是他在西北军界的影响力,提出这要求,其实在目前是无人能反对的!因此最后朝堂那边诸位大佬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接受了。
而江昊要求亲自统管西京皇宫的护卫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不是要求统管西京城,自无不可,最多以后皇帝不去西京巡幸就是了。
反正是最后江昊的要求被全盘接受了。
幼帝于奉圣三年十二月二十三下诏逊位,随后宗室朝臣共议拥立新君,郑王三辞而后接受,新帝的登基盛典选在了十二月三十,登基之后就是新年,大吉之兆。
新的年号是“重光”,隐隐表明了此前的三年奉圣时期乃是黑暗时期,现在新帝登基就是要重新唤回大夏曾经的荣光。
重光帝登基之后,下诏大赦天下,正式册封幼帝为秦王,尊太后为昭武皇太后,同时封赏功臣,其中江昊益封三千户、赐爵可袭五世,拜神武卫上将军,并擢任西京阅军使兼领西京皇宫护卫都总管。
另外,为了安抚江昊,特赐西京府邸一座并赐南郊太华山下皇家园林一座。
此外,加关学系大佬、前太傅上官思齐为秦王太傅。
在关学系方面,最重要的人事任命就是在奉圣时期被任命为西京留守使的安达知担任枢机使,成为了四相之一、关学系一脉的当代领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一、风起苍西99.重光(第2/2页)
至于其他人就不一一细说,反正就是三大派系再次瓜分了朝廷的重要职位。
这次江昊益封三千户,加上之前曾经益封两千户,合计已经是益封五千户。而他进拜的神武卫上将军,则是武勋的第二等,仅次于大将军,目今居此位者仅他一人而已。
至于那个西京阅军使,也是有由来的。当初本朝太祖底定天下之后,欲罢诸将兵权,乃设东西南北四京以为陪都,每京各设文职的留守使使和武职的阅军使以安置功臣,其地位崇高、为臣下之极,但其实与太师、太傅、太尉等三公一样只是没有实权的尊位而已。自从国初诸功臣居此位之后,其后罢诸京、只留西京,也只有安达知担任过西京留守使,至于西京阅军使则是迄今再无人担任过,这次江昊乃是国初功臣之后的第一人。
如此尊崇的位置给了江昊,但依然是没有实权的职务,不用问,无论是重光帝还是朝中大佬们自然都不可能给江昊这个无法控制的家伙以实际的兵权。
江昊也是无所谓,不掌兵权就不掌兵权,反正就算是没有了兵权,也没人敢招惹自己。不过,那些朝廷大佬想要这么轻松地拿捏自己也不可能,毕竟除了他自己的实力天下无敌之外,在西北诸军中的威望也是极高。
何况他还可以随时调动万花商会的十万私属武装,也真不是谁都敢惹的。
由于这次的新帝登基大殿并非历史上那种异姓之间篡夺的禅让,而以幼帝与新帝的复杂关系在大典之上交接并不方便,所以幼帝也即秦王并未参加新帝的登基大典,而是在大典之前就奉昭武皇太后启程前往西京,而江昊则是尽起自己的责任,护送昭武太后与秦王前往西京、入居西京皇宫。
这个的好处就是免了他跪拜新帝的尴尬。
大夏制度,虽然大臣平时不用跪拜天子,但在新帝登基这种大典上还是要三跪九叩、山呼万岁的。
至于江昊自己,则是交还了京城的府邸、在西京又被重新赐给了一座府邸和一座园林,而且又是被重新起用的理藩院正公孙穆亲自来到西京为他安排。
这西京的格局不同于京师,皇城是在西河的北岸,主城则是在西河的南岸,不过西京的皇城很大,权贵和高级官员的府邸都在皇城之内。
西京皇城最大的特点是其北部城内有一座山丘,谓之“帝丘”,皇宫在于这帝丘的顶部,然后顺着南坡一路往下则是王宫以及侯爵的府邸。
至于其他高级官员的府邸则是在帝丘以南的平原上。
这次公孙穆给江昊安排的是仅次于皇宫、最上面的一座空置的原王府,凭高视下,感觉非常不错。
因为大夏的制度是诸王不就藩、其府邸都集中在京城,不过西京作为古都、这边也都有一些王府,是作为诸王随同皇帝来西京狩猎时的居所,当然由于现在的诸王都在京城那边,所以这边的王府都是空着的,公孙穆就把其中的一座最好的安排给了江昊。
再就是西京阅军使的官署,是在皇城之内,就在西河的北岸。
在阅军使行辕的人选方面,江昊将史泽提拔为了长史,相当于秘书长,乃是行辕的常务主管,地位极高,官阶也是升为了四品。
除此之外,当然还需要安排一批官吏。
这种衙门的职位都是不错的岗位,毕竟都是体制内,所以来求的人也很多,搞得江昊不胜其烦,便将这些事都交给史泽去办理了。
至于西京皇宫的防务,以高进为西京大内总管,以霍乂为西京御林军都统领。
霍乂是江昊最早的顶头上司,伍长,现在也当到了五品偏将的都统领了。
另外就是江昊自己的护卫也因为有了实职所以扩编到了一个营的建制,统领依然由风辰担任。
至于新增的护卫人员,依然全部是从西军之中选拔而来,同时还招募了一批武林高手作为侯府的护卫。
最后就是赐给江昊的那座园林,面积十分广大,本来就是西京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其位置正好就对着江昊清修的鹿角山。
公孙穆亲自带着江昊在这片园林中转了一圈,看到这里有一座离宫,自然也是归了江昊,另外还有几个村落,都是原先皇家园林的养护人员所居。
这些养护人员没有薪俸,不过给他们在园林中都划分了田地,而且享受免税的优待,世世代代成了这里的特殊居民。
现在他们也都归了江昊管辖。
江昊发现这里的荒地很多,就想着可以把西北那边一些没有土地的伤残军人连同其家属搬过来,在这里给他们划分土地,让他们可以在这里养老。
这里不但可以种粮,还可以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比如烟草、香料、茶叶之类,收益必然十分可观,可以极大地提升这些居民的生活。
园林的南边紧靠着太华山脉的北麓,物产极其丰富,发展经济并不难。
等到一切都初步安定下来之后,已经是重光元年的四月、春夏之交了。
现在大事都已经底定,而太皇太后阎氏果然在前不久被宣布暴病薨逝,这个祸根总算是被彻底铲除了。
至于“暴病”,这就好像之前昭武太子的“暴病”一样吧,只不过这次在背后的操刀之人变成重光帝罢了。
另外,从朝廷的邸报中读到,朝廷决议废黜四秘卫,设立内卫府,改白虎卫为监察司,改玄武卫为巡检总堂。
威震大夏三百年的四秘卫,终于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其实也就是改了个名字,其中内卫府是彻底换了一帮人,监察司则是选了一批新人,至于巡检总堂就真的只是改了个名字。
这里,青龙、朱雀两位的高手被江昊屠戮净尽,白虎卫也是折损惨重,而且重光帝登基之后也淘汰了一批原先跟后党走得近的人,换了自己人来掌管。
至于新建的内卫府,则是因为当初青龙、朱雀两位的高手都是太监宫女,而现在不可能在短期内培养出来那么多的太监宫女高手,所以只能是重新选拔的高手,都不是太监,其中有不少人都是各大门阀世族推荐的。
这就意味着,皇室对于各大门阀世族就处在了弱势的局面之下。
不过这都跟江昊没有关系,他对这种权力的争夺一点兴趣都没有。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江昊这边觉得无事可做,毕竟这个阅军使虽然理论上可以巡视监察管辖范围内包括州郡兵、边军甚至禁卫军在内的所有部队,但其实什么权力都没有,弹劾将领当然可以,但没有处置权,弹劾之后会不会有结果就天知道了。
当然,也不能说阅军使真的什么用都没有,要是一旦国家陷入动乱,那么阅军使就顶用了,理论上可以号令与统率所辖范围内的任何部队,但目前看来国家陷入动乱的可能性不大,至少在大部分军队已经火器化之后,北方强敌北燕的军事优势不再,至于西凉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根据军情司的情报北燕和西凉也都在拼命地研发火炮,甚至北燕那边已经开始试验性的装备部队了,但距离真的全面装备军队还有一些距离。
而且,就算是北燕和西凉都把各自的军队火器化了,也不用害怕,毕竟在火器时代他们的骑兵和作战凶猛的优势也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而火器时代拼的是国力,你可以打几场胜仗,但接下来弹药供不上了还怎么打?
当初在蓝星上,抗倭时期东方大国就是因为工业基础差、无法制造出更多的武器弹药而被蕞尔小国的倭寇打得落花流水,十倍于敌的部队一打就崩溃。
这个世界虽然武道的上限比蓝星高了许多,但武道高手终究还是极少数,根本决定不了战场的局势。
而现在的大夏境内,除了万花商会和其他那些门阀旗下的火器工场之外,兵部火器司属下的火器工场也已经有好几座了,都是后党执政期间为了压制各大门阀的火器工场而设,这些官营工场虽然质量不能跟其他工场尤其是万花商会的产品比,但也凑合能用,而且产量确实不小。
再加上其他门阀世族的火器工场,产能是没有问题的,只看朝廷有没有钱了。
依托这样的巨大产能,一旦北燕、西凉敢于向大夏开战的话,这次必然会被打得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国家内部,在中州之乱被镇压下去之后,由于从中部向凉州大量移民以及中部各州的生产与商业秩序基本恢复,朝廷也给了一些优惠政策,所以局势算是基本上稳定了下来,至少短期内再爆发大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而没有了大战,江昊想要通过战争捞取大笔功德的思路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必须要更换思路了。为此,目前的他主要任务就是斩断尘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的,不过现在看来与他有关的人和势力都在快速发展,估计用不了很久就可以不再依靠他而在这世上立足了。
万花商会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大夏商界的巨头、甚至压过了任何一家门阀旗下的产业,至于苍西系的军人也是成为了军界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就连朝廷也不敢对之轻视。而这股横跨军商两界的力量又与关学系这个政治上的大派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双方都有很大的好处,可以说任何力量摧毁它们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了。
最关键的是,接下来需要江昊亲自去做的事情就极少了,只要他的牌子还在,就可以给这股力量提供一个保护。而等到连他的牌子都不需要的时候,那就是彻底了结尘缘这件事的时候了。
不过没事做最好,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去修炼了,只是现在他似乎没有了修炼的必要,因为上次斩杀了那鸣剑山庄众多的高手,获得了不小的功德和很多的修为,现在他的修为已经达到了玄天境的第三重,而且还积攒了很多修为。但是,玄天境的修为提升太慢了,要想达到以武入道的目的,还得设法加快速度。
之前他暂时不敢离开西京,就是为了怕重光帝那边不死心、对之前的幼帝、现在的秦王下黑手。不过现在看局面已经稳定下来,重光帝就算想要下黑手也不敢明着来,一则是怕天下舆论,二则是怕惹怒了江昊。
所以,最多就是从内部暗中下手,比如投毒之类。
所以,安保工作绝对不是单纯防范手执刀剑的杀手,更多的还是那些防不胜防的手段。
西京的皇宫同样有着龙气的笼罩,所以一般不怕有修真者进入其中的威胁,不管是炼气士还是鬼修,都会被龙气所镇压。不过,要防住京师方面派来那些无孔不入的的杀手,还是得费点心的。
好在西京这边,以前就没有青龙卫和朱雀卫的人,现在高进他们已经彻底掌控了西京皇宫,所有人都经过江昊的亲自鉴定,有一点可疑都清除了,因此内部的危险是没有了,只要防住外面就行。
有霍乂负责镇守西京城,相信大的危险不会有。
所以,江昊现在终于可以考虑离开西京去寻找刷功德的地方了。
因为要解封玄珠的第四层所需要的功德特别多。尽管江昊已经积攒了很多的功德,要比之前都多,但还是欠了一些。
而没有大战的话,快速修积功德就必须想其他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