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540章 大战前夕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540章 大战前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岳托对豪格没说什么,但皇太极却是紧皱起了眉头。
    时代已经变了。
    如果豪格继续这样下去,何时能够成熟起来?
    他的良苦用心,将来是否会化为泡影?
    好在这时,大臣英额岱站了出来,说道:“臣认为成亲王的建议是明智的。
    “这锦州的战事,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明军数量众多,且士气高昂,我们不能急于求战,否则一旦遭遇挫折,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奴才认为,还是应该围绕松山展开战斗,利用山势的险要进行防守,逐步消耗明军的锐气。
    “等到他们的粮草耗尽,我们便有机会挫败他们的攻势,胜利在手。”
    皇太极颔首,深知英额岱的才干,尤其是在财政管理和外交斡旋方面,他的能力尤为突出。
    英额岱曾数次奉命出访朝鲜,每一次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确保了后方无忧。
    此次朝鲜派遣万余士卒助阵,并提供了大量物资支援,亦是英额岱不懈努力的结果。
    鉴于英额岱的卓越才能,皇太极特意任命他负责统筹此次战役的财政事宜。
    此刻,英额岱的建议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稳健的战略思维。
    皇太极对此赞赏有加,称赞道:“英额岱勤勉尽责,思虑周全,也是群臣楷模。”
    接着,皇太极的视线转向了正红旗领袖代善。
    代善一直保持沉默,让皇太极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忌惮。
    尽管代善已隐退多年,事情全托给儿子岳托所为。
    但他功勋卓著,在八旗贵族中享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
    好在现明军乃是清国大敌,众人上下一心,代善表面上也显得恭顺,自称为臣。
    不过,皇太极始终未能完全放下心中的戒备。
    此刻,皇太极转向他,询问道:“礼亲王,你乃旗中老将,也说说,这明军的到来后,我们该如何应对?”
    代善清了清嗓子,缓缓道:“拙子之前所说并无不妥,我们的八旗大军分别驻扎在峰路山、黄土岭等地。
    “这就如同几把巨大的铁钳,牢牢锁住了通往锦州的要道,阻断了明军的援救之路。
    “又在各个山头挖掘了壕沟,筑起了石墙,依托这些坚固的防御工事,必将削弱不少明军的战斗力。
    “此外,又备有大军在明军士气低落之时,渡过女儿河,直取杏山堡,切断明军的补给线。
    “野战乃是我们清国擅长之事,一旦明军士气崩溃,便可趁势发起总攻,一举取得胜利,陛下千秋伟业,便可成也。”
    代善的话语赢得了在场大臣们的广泛认同。
    他们纷纷表示,面对数量众多的明军,采取持久战的策略更为稳妥。
    通过环绕松山布防,等待明军粮草耗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皇太极静静地聆听,心中早已有了决断。
    就在此时,有报传来,说明军主力已经抵达,正在松山堡附近集结。
    顿时,大厅内气氛紧张起来。
    皇太极冷哼一声,冷声道:“终于来了!诸位爱卿,随朕一同前去看上一二!”
    ……
    在山城的巅峰之上,皇太极等匆匆聚集。
    此处选址巧妙,视野开阔,松山堡与杏山堡尽收眼底。
    骄阳似火,热浪翻滚。
    远方的景象仿佛在水汽中摇曳,模糊不清。
    众人凝视南方,只见一片浩瀚的人群,如同缓慢流淌的河流,正逐渐接近。
    明军的装束以红色为主,与松山堡周围的丘陵相映成趣。
    阳光的照射下,明军宛若波光闪烁的湖面或海洋,一波接一波地涌动。
    皇太极等都是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传闻中的明军威势,都是耳听。
    如今亲眼所见,方知其真实无比。
    这次的明军,确实与以往不同!
    就连一向傲慢的豪格,此刻也沉默无言。
    他目不转睛地望着,随后紧咬牙关,面露凶狠之色。
    在明军前方,是一群疾驰的哨探与夜不收。
    他们的身影短暂吸引了山城上的目光。
    不过,皇太极等的视线又被那庞大的军阵所吸引。
    可以看出,明军以整齐的步伐前进。
    他们由无数大小不一的阵列组成。
    骑兵冲锋在前,步兵紧随其后,随着战鼓有序前行。
    放眼望去,红色的盔甲、无数的长矛和火枪,以及密布的旗帜,延伸至天际的尽头,真是壮观!
    随着明军的逐渐逼近。
    剧烈的马蹄声和脚步声,仿佛穿透了空气。
    传到了山城之上,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
    突然间,皇太极的眼神凝聚起来.
    他的目光锁定在一片飘扬的海洋般旗号之中。
    在那里,几面高高竖立在大车上的大纛旗,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犹如群鸟中的凤凰,独树一帜。
    他伸手一招,一支千里镜即刻递到他的手中。
    虽然温越对千里镜多方严格管制,但还是不可避免地落了几支到了皇太极手中。
    得到千里镜后,皇太极深知这是军事上的重要利器。
    于是立即派遣工匠进行仿制,并从大明境内秘密搜寻。
    然而,由于技术人才稀缺,又是严格控制。
    因此制造和搜集的数量并不多。
    这些珍贵的千里镜,最终都被当作贵重的礼物,用于赏赐。
    此刻,皇太极手持千里镜,远眺明军阵地。
    其他拥有千里镜的人也纷纷效仿,一同聚焦于明军的阵营。
    透过千里镜,皇太极清晰地看到。
    明军中有几杆并排矗立的巨大大纛旗。
    这些大纛旗均安放在大车之上,由强健的马匹牵引。
    在大纛旗之后,是一排排的大鼓车,鼓手们正用力敲击着鼓面。
    随着那震撼人心的鼓点,全军随之有序前进。
    难怪这次明军的阵型显得特别不同,原来是得益于这些大纛车与鼓车的助力。
    皇太极的目光更是紧紧盯住一面巨大的浪涛日月旗。
    即便没有之前的哨探报告。
    单凭直觉,他也知道那就是温越的帅旗。
    温越这个人总是能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的大纛旗一出现,就给人一种激情澎湃的感觉。
    就像他的青牙军一样,与众不同。
    皇太极的双眼透露出冰冷的光芒。
    温越,乃是这场大战中的最大对手。
    不仅皇太极,山城上所有手持千里镜的人,都纷纷将视线集中在了温越的大纛旗上。
    每个人都是咬牙切齿,都想立刻将温越给碎尸万段!
    过了许久,皇太极深深叹息一声,道:“这次明军真与以往截然不同!”
    他的心情异常复杂。
    自从天启六年后,明朝就开始大规模练兵。
    显然,如今他们的军队战斗力有了显著提升。
    相比之下,自己的清国虽有心,但困于财力。
    ……
    当天,明军抵达松山堡。
    随后,大军开始在松山堡周边扎营。
    松山堡位于一处低洼地带。
    原本在其东面十里的黄土岭,以及东南几里远的松山山地,都是理想的扎营地点。
    然而,这些地方目前已被清军占据。
    他们建立了坚固的营寨,彼此间形成了紧密的支援体系。
    之前先锋部队,发起攻击,试图夺取。
    但均未能成功,反而损失了一些兵力。
    于是决定暂时停止进攻,在松山堡外扎营,等待主力部队的到来。
    随着大军的集结。
    按照之前在杏山堡定下的战略规划。
    明军的步兵和骑兵在松山堡与峰路山之间,以及松山堡的东、西、北三个方向扎营。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环绕松山堡的防御营地。
    明军扎营完毕后,阵营显得威武雄壮。
    这让山城上的皇太极不得不佩服。
    明军的阵营布置严谨有序,毫无破绽。
    与己方一样,这次明军也是集结了强大的力量前来。
    果然是关乎国运之战!
    在午后阳光的炙烤下,大明的将领们并未选择歇息.
    而是顶着炎炎烈日,在卫士的簇拥下,冒险接近峰路山一带,意图窥探清军的部署。
    温越将军手持望远镜,凝视着峰路山及其周边地区。
    观察的结果,让他不禁暗自赞叹。
    自努尔哈赤时代以来,八旗军在行军狩猎中,冬季筑栅,夏季挖壕,对于构筑防御工事有着独到的见解。
    而此战,他们更是将这一技能发挥到了极致。
    尽管青牙军夜不收已经提供了相应的情报。
    不过,亲眼看到了清军所挖掘的壕沟,温越仍然感到佩服。
    这些壕沟不仅设有木桩,桩上系有绳索,绳索上挂着铃铛,铃铛旁还配备了警戒犬。
    每一条防线都布置得极为周密。
    而明军在扎营之后。
    也在营地周围挖掘了深深的壕沟,并竖起了坚固的木栅栏。
    松山堡与峰路山之间,山上山下旗帜林立,弥漫着浓烈的战争气息。
    这日,除了双方的哨探偶尔外出窥探,彼此追逐之外,整体并无大事发生。
    双方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紧张的准备。
    随着夜幕的缓缓降临。
    两军的士兵们都开始点燃篝火,准备晚餐。
    在明军的各个营地中,大量的辎重兵在忙碌着。
    他们挑着水桶,去取水。
    虽然松山堡附近没有明显的河流。
    不过,由于地处低洼,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
    只要深入挖掘水井,便能取得所需的水源。
    然而,这随着时间的推移,光靠着水井,十几万大军的饮水问题还是难题。
    因此必须设法占领临近的河流地带,以确保长期的供水。
    在人声鼎沸、马蹄声交织的喧嚣中,各地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除了那些忙着挑水做饭的身影。
    还有一支支庞大的车队,源源不断地从杏山堡等地向松山大营输送着粮食。
    前线的粮草需求巨大,每日所需的粮食数量堪称天文数字。
    因此,从南至北的道路上,运粮的民夫和各辎重营的军士连续不断,忙碌不已。
    在这些运粮队伍中,也有青牙军辎重营的士兵们。
    根据军中的安排,他们一部分负责守卫长岭山。
    另一部分则承担起运送粮草和其他物资的任务。
    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先将粮草运送到长岭山,然后再逐步往松山大营。
    温越静静地站立着,目光所及之处,各军营先是热闹非凡。
    但随着黄昏的脚步渐近,各营开始鸣金吹角,夜间的巡逻、口令、灯火以及明暗信号逐一确定。
    逐渐,各营安静下来,只剩下不时传来的梆鼓声。
    再后,各营的悬挂灯笼一一点亮。
    无论是明军还是清军,双方的营寨内都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灯光。
    随着夜色的加深,这些灯光显得愈发通明。
    从松山堡周边延伸至峰路山上,形成了一片璀璨的灯海,这让温越有些恍然,似乎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后世。
    看着这一片灯笼火海,温越面无表情。
    他的思绪似乎飘渺不定,让人难以捉摸。
    在他身后,护卫主将兼中军官钟阳眺。
    白虎营大将祖季,玄武营大将赵率教,炮军营大将王钩,骑军营大将高严,哨探营大将熊一扬,同样静静站着。
    只有辎重营大将孙截散,此时身在长岭山,却没有随在温越身旁。
    在各位营将的身后,还有好些千总们,也同样神情肃穆地站立着,随着温越的目光一同远眺。
    看着温越眺望远处,似乎在沉思。
    谢不冬按捺不住好奇心,向温越问道:“大将军,您在想什么呢?”
    温越回过头,微微一笑,说道:“我突然想起了苏子的那首《赤壁赋》一句话。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在这广阔的天地间,人文历史变迁无常,可山川河流、宇宙星辰却是永恒不变的。
    “相比之下,我等激战于此,岂不是可悲可笑?”
    谢不冬呆了一呆:“大将军的话真是深奥,真是难以理解。”
    这时,赵率教微笑道:“大将军所言极是,但苏子不也说了,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正是因为生命的短暂,变化无常,因此我等激战于此,才是不会虚度此生。”
    “哈哈哈哈!”
    温越哈哈大笑,道:“赵兄弟说得不错,我等来到这世上,定然要绝不虚度此生!”
    说着,温越看向众人,笑问道:“尔等有什么理想,可有说说?”
    王钩沉思后,第一个开口道:“末将没什么想法,只希望能造出最强最大之炮,能轰击数十里。”
    高严道:“末将想有十万铁骑,南征北战,纵横驰骋,天下无敌手。”
    熊一扬则道:“听闻明国之外还有他地,面积是我大明几倍有余,因此,末将希望麾下的夜不收们,能够哨探这些地方,各处角落,无所不至。”
    钟阳眺沉声道:“天下安定,百姓富足。”
    谢不冬突然叫道:“末将什么都不愿想,只愿永远跟在大将军身后!”
    “哈哈,这谁不愿也?”
    此言一出,众人一起大笑。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