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双眼一闭,这个世界的纷争就再也与诸葛亮无关。他已经尽到了他作为人臣所能做到的一切义务,甚至为了国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无悔的去见先帝了。
与诸葛亮无关,但是与杨仪有关丶与刘禅有关丶与蜀国上上下下的臣民兵卒有关。
堂中灯火依旧透亮,这是丞相堂中的常态,并无人敢于打扰。杨仪就这样陪着丞相的尸身静静坐了一夜,心内百转交集,直到天亮的时候方才带着憔悴疲惫的身躯走了出来。
堂门外左右站立着的兵卒已经值守肃立了半夜,见军师将军杨仪出来,纷纷打起精神来挺起胸膛。
杨仪镇定的左右看去:「丞相昨夜忙于公事,刚刚睡下半个时辰,需要休息。丞相已经好几日没有睡好了。」
「丞相身体就是军中最大的事情。你们切记不得入内惊扰,不得发出任何声音,否则军法从事!」
「遵命。」堂外站立着的士卒纷纷行礼。
杨仪的命令,往往就是丞相的命令。
杨仪是多年的丞相长史,又是朝廷的军师将军,由他代丞相发号施令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并无人敢于质疑。
杨仪出了院门,来到自己所部的营中,急匆匆的去见了一人。
「赵都尉!」杨仪大步走到帐中,拉着一名将军模样的人急匆匆的坐下。
都尉赵正有些疑惑:「将军何事来寻属下?」
杨仪咽了咽口水:「是有事。我心中有一疑惑之事,你最擅占卜,以蓍草卜卦无一不中,我因此来寻你帮我卜一卦。」
「当真要卜?」赵正道:「将军知道我占卜的规矩的。」
杨仪显得愈加焦急:「你占卜前要沐浴净身,这个我是知道的。但事急从权,只焚香心诚行不行?」
「行!」赵正咬了咬牙:「将军稍待。」
一束蓍草在赵正的手指中分散移动的飞快,只用了小半刻钟,赵正就已经将蓍草按照规律放于席上。
这代表着占卜已经得出了结果。
杨仪凑上前去,一双满是血丝的眼眸紧紧盯着席上的蓍草,这等急切的面相甚至把赵正都吓了一跳。
「将军这是……」赵正有些犹豫。
杨仪皱眉:「禁声!」
「是。」赵正愈加摸不到头脑,只得闭嘴退后一步,静静看着杨仪的表情。
占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手艺,易是经学必学的内容,不同的人占卜成功的机率是不同的。赵正善卜,只是说赵正占卜更易成功并以此而闻名,而非是说只有赵正会占卜。
杨仪也能看懂结果。
杨仪紧张的看着席上蓍草,喃喃自语:「竟是家人卦?」
赵正小声应道:「是家人卦,风火家人卦。」
杨仪默然不语。
家人卦有反身内修,巽顺丶贞静之义。从卦辞而言,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而赵正看着杨仪略显失态的情状,也莫名起了几分警觉。可他终究还是没有说些什麽。
善卜者往往不会介入太多。
昨夜杨仪想了一夜,将所有的可能性都盘算了一遍,最终还是打算假传诸葛亮之遗命,让刘禅将战事的指挥之权全面交给他。同时还想将费禕丶蒋琬等人也纳入他的指挥之下。
在杨仪的眼里,这一切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曾为丞相长史丶后又为军师将军,又亲受丞相重托,这等国事我不来为,还有谁能来为?
但占卜的结果却不甚吉利。
家人卦,主要在于正位。
各明其位。
杨仪如今想假借遗命,攫取权柄,占得家人卦绝非吉兆!
杨仪挥了挥手,自顾自的走开了,并没有理会半分,在走向自己营房的时候,心思却也愈加坚定了下来。
天下事应问当不当为,岂能因为占卜而废了大事?
坦白而言,杨仪是有才能在身的,他自以为比蒋琬丶费禕二人更强,也认为自己是能够承担防御重任的惟一之人。
至于丞相临终交代的秘不发丧,怎能秘不发丧呢?这般大的事情,他怎能遮掩的住?
若不借祭拜丞相之机,又怎好让众将听令归心?
杨仪洗了洗面,又用了早饭之后,身上熬夜的疲惫多少消去了一些。而后令军中各将前来军议,在军议上当众宣布了诸葛亮已经薨逝的消息,并领着军中各将丶大小参军同时跪拜丞相。
军中将领和参军们哭成一片,大汉的主心骨没了,人人心中都惊惶无比。诚如诸葛亮临终之时所说,他本人才是蜀中能够凝聚下来的最大原因。
而关于丞相就这般急病逝去的事情,众人虽然悲痛,却也没有感到太多奇怪,或者与杨仪提出异议。丞相身子不好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军中上上下下的领兵之人都见过丞相病弱之态。
都是领兵作战的将军,生生死死见过无数,如何看不出丞相油尽灯枯呢?众人心中早就有了疑问,今日不过是石头落地罢了。
杨仪趁热打铁,宣布了他改动过的丞相遗训,以及自己将接管大军的事情,并没有一人表示反对。
杨仪本就是军师将军丶多年的丞相长史,丞相逝去,军中大小事务就是该杨仪掌权的。
杨仪见此情状,心中稍安。
接下来就是去说服陛下了。
大丈夫若不能执掌权柄,在当下乱世之中只能为人盘中分食。揽了权柄之后,进可辅佐皇帝逼退魏兵,退也可以保全自身多条后路!
数日之间,广汉城南十里处的最后一道营寨也已被魏军攻下。杨仪率军大踏步的撤退,并且依靠广汉城池作为前方防御的中心。
在诸葛亮逝去的第三日,六百里外的剑阁处,刘禅收到了杨仪发来的密报,密报中写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丶第二件都与诸葛亮交代杨仪的事情没有出入,召刘禅率军来广汉丶让王平守剑阁丶让刘禅坚定抗贼意志,这些都没问题。
关键是第三件。
第三件是交代刘禅以杨仪继任自己统兵,并夸赞杨仪才能,称他为当下大汉唯一能收拾局势之人,请陛下付与他领兵重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