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孙登在江陵城中纠结如此,也是难免的事情。
孙权与诸葛瑾相识三十馀年,故而能对诸葛瑾保持绝对的信任。孙登虽事必效仿孙权,但还是差了几分,起码在信任臣子这里差异巨大。
不过,孙登还是同意了诸葛瑾出城去见诸葛亮。诸葛瑾已经拍胸脯保证凡事由他负责,都这般说了,孙登再拦着也不是回事,终究是要面对的,避而不见反倒坏了盟约。
江陵城西,蜀军营中。
「孔明。」诸葛瑾笑着点头。
「见过兄长。」诸葛亮多年不见兄长,虽时常写信交通,却也没亲眼所见来的亲切:「兄长别来无恙?」
「哎。」诸葛瑾轻叹了一声,脸上的疲惫之情遮掩不住:「国事使人心忧,又何来无恙?发苍而齿摇,孔明,我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已然心力交瘁。」
诸葛亮盯着诸葛瑾的面孔看了好一会儿,也随之叹道:「韶华易逝,兄长和我数十年间奔波效劳,不要说兄长了,我头上的白发难道还少吗?」
说罢,诸葛亮与诸葛瑾二人并肩向营内走去,道路两旁的蜀军士卒纷纷行礼。诸葛瑾左右打量了一会,沉声说道:
「摧折如此,只能说无愧己心,无愧国家即可!」
诸葛亮却开口道:「无愧国家是对的,但我为大汉丞相,兄长为吴国大将军,你我兄弟二人无愧国家,却无愧的并非同一个国!」
「前番在书信中说,兄长刚刚被封了齐王?」
「嗯。」诸葛瑾倒是有几分惭愧之意:「朝局如此,陛下以此安抚众心,我即便不愿,也不好将这个王爵给驳斥了。」
「此非正道。」诸葛亮点评道:「李正方曾在益州写信于我,让我称王而取九锡,被我出言搪塞过去了。臣子岂能封王?此乃亡国之道!」
诸葛瑾又叹:「如何不是呢?先丢吴郡,再丢濡须,后丢建业,现在柴桑以东都尽数归了魏国!」
「我正要问孙权是如何丢了这麽多地方!」诸葛亮眼神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二人走入帐中,诸葛亮挥手屏退左右,而后与诸葛瑾二人携手并肩坐于席上。
「总而言之,还是水军的原故,元逊与我写的书信中都说清楚了……」诸葛瑾将所知道的一切缓缓说出,诸葛亮先是惊诧到瞠目的地步,逐字逐句听完之后,却深深的叹息了一声。
他如何能想到自家侄子丶素来才华卓异的诸葛恪能开建业城降了魏国呢?
诸葛亮对诸葛恪的投降感慨了几瞬,而后迅速抛下。诸葛亮多年为国操劳,行事风格是极端的实用主义丶法家兵家作风。
在他看来,诸葛恪降魏也就降了,没什麽大不了的,反倒能使得宗族延续,适逢乱世这种事情已经看淡了。诸葛亮作为大汉丞相,从汉室的立场看来,曹操丶孙权二人皆是贼子,诸葛恪归了曹氏与诸葛瑾归了孙氏能有多大区别?该论私谊的时候谈私谊,该谈国事的时候谈国事,他与诸葛瑾这麽多年来,一直将这个度把握的极好。
当诸葛瑾沉着面孔,说出了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时,纵使心如坚钢,诸葛亮也难免一时感伤。
朱然战死丶潘浚战死丶胡综战死丶徐详战死丶张承战死……顾雍投降丶诸葛恪投降丶阚泽投降丶薛综投降丶滕胤投降……
大势如洪流般席卷而下,实非人力所能抗衡。
二人又说了局势许久,终于,当诸葛瑾问到蜀军此番出兵的意图之时,诸葛亮终于缓缓说道:
「吴国局势危殆如此,柴桑以东扬州尽失,此番出兵自是为了解江陵之围。汉与吴互为盟友,盟约中明文所书,若有战事当一致对魏……」
「西陵呢?」诸葛瑾突兀问道:「孔明,你不是将西陵的步骘部都撵出去了吗?西陵又如何说?」
诸葛亮正色说道:「若非大汉出军五万,江陵之围定不会解。如今吴国局势颓唐,武昌临危,兄长再聚大兵于江陵,对吴国绝非最好的安排。」
「兄长,且不论你听或不听,将江陵交给大汉来防守,才是眼下对吴国最好的选择。」
诸葛瑾却没有太多的情绪波动,而是缓缓摇头,苦笑道:「魏国来争吴国之地,汉国也来争吗?柴桑以东尽去,若是连江陵都归了汉国,大吴还剩什麽?一个江夏丶一个荆南丶还有一个远在天边的交州?」
「我们不要江陵!只是协防!」诸葛亮纠正道。
「协防和占领能有多大区别?」诸葛瑾再度纠结道:「孔明,我信你不取江陵之言,但你虽为丞相,国事亦是不能如此决于你一人之口。到时你愿交,魏延不交丶费禕不交,到时又当作何?」
「你这番话,我不能应,也不能将此语报到武昌陛下那里去。」
诸葛亮缓缓注视着诸葛瑾的面孔,听了许久,方才轻声说道:「兄长所说我能理解。吴国对大汉提防如此,数十年来恩怨曲折不可尽数,我能理解。但兄长有没有想过,此处五万吴军若是不离开江陵,武昌又能作何?」
「兄长当真以为,孙权丶全琮二人可以抵挡魏国的十馀万军队吗?吴国水军之利已经尽丧,如何来挡?」
「那就不是为人臣子能够知晓的了。」诸葛瑾缓缓说道:「魏国攻武昌也未必急在这几日。从此处到武昌,顺江而下快船只需一日多,还是等武昌陛下处做了回复,我在与你来说。」
诸葛亮轻哼一声:「兄长,此事我心中已有计较。」
「如何?」诸葛瑾皱眉。
诸葛亮道:「孙权提防大汉等同提防魏国。魏国何时来攻尚未可知,而江陵是万万不能弃的,弃江陵一处等于全弃荆州丶全弃交州。江陵甚至比武昌更加重要。」
「你信也不信,孙权定不会允你动身。然后魏国大军一到武昌,孙权或将败绩,要麽被魏国所擒,要麽率军逃到江陵来……旦夕之间了。」
「兄长,且容我直言。孙权覆灭在即,不若兄长与我合兵一处可好?名义上不作改变,若孙权无事,能在武昌击退魏军,那我随后便撤军回返,不占吴国分毫之地。若是孙权再失了根基,大汉可以接纳孙权入蜀!我也可以奏请陛下,封兄长为大汉正经的王爵!」
诸葛瑾一时失神,闭口不言。(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