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李威也不想难为一个女人,作为男人,这样做确实丢脸,但是直觉告诉他,这个女人绝对不简单。
唐明军刚刚被抓,她就直接掌控了唐氏集团,一个如此年轻的女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手段可想而知,就在李威抓住她的手腕的时候,虽然没有反抗,但是手腕依然本能的做出了回应,这种回应和普通人明显不同,虽然只是一瞬间,还是被李威捕捉到,这一次的他的手抓向女人的肩膀,只要抓住她的衣服用力一扯,藏在衣服里的秘密自然就会暴露。
朱远航坐在县委办公室的椅子上,窗外是初春料峭的夜色,寒风呼啸着掠过楼顶,仿佛在提醒他,又一个不眠之夜即将开始。桌上摊开的是一份关于全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汇报材料,字里行间透露出基层治理的复杂与艰巨。
“书记,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那边刚刚传来消息,说我们县的土地确权进度排在全地区倒数第三。”秘书小陈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朱远航抬起头,目光沉静地看向小陈:“具体问题出在哪里?”
“主要是部分乡镇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宅基地权属不清、承包地边界纠纷等。”小陈一边翻看资料一边回答,“有些村民甚至因为几十年前的地界划分问题闹到乡政府门口。”
朱远航听后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灯火稀疏的街道,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土地问题从来不只是简单的面积和归属之争,背后往往牵涉家族恩怨、历史纠葛,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这样,你明天一早安排一下,我亲自下去走一圈。”朱远航转身说道,“先去几个矛盾突出的村,听听群众的意见。”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透,朱远航就带着调研组出发了。第一站是位于西部边缘的托克逊村,这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近年来因土地确权引发的纠纷不断。
村支书热情接待了他们,但在座谈过程中,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农突然闯进会议室,手里还拿着一份泛黄的旧地契。
“朱书记,您得为我们主持公道啊!”老农情绪激动地说,“我家这块地,祖祖辈辈都种了几十年,现在村里说要重新丈量,说是属于集体用地,这不是要把我们赶出去吗?”
朱远航示意众人安静,然后请老人坐下,耐心地听他说完来龙去脉。
原来,这位名叫马德贵的老人一家五口人,多年来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耕作,但因为当时没有正式的土地证,如今确权时被认定为无合法依据,面临收回的风险。
“您有没有当时的土地分配记录或者公社时期的证明?”朱远航问道。
“有是有,可都在那场洪灾里冲走了。”老人叹气道,“那时候房子塌了,好多东西都没保住。”
朱远航点点头,随即转向随行的自然资源局负责人:“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不能因为资料缺失就否定农民的实际耕作权益。”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地补充道:“对于这类情况,可以考虑通过村委会出具证明、邻村见证等方式进行核实,确保确权工作既依法依规,又体现公平公正。”
当天下午,朱远航又走访了另外两个村,发现类似的问题并非个案,不少村民对确权流程感到困惑甚至抵触,担心自己的土地会被收走。
回到县城已是傍晚,朱远航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召开了紧急会议。
“同志们,土地确权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活,而是一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治任务。”他在会上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依法依规推进,又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历史贡献。”
他环视全场,语气严肃:“从下周开始,全县范围内开展‘确权入户’专项行动,每个乡镇都要组织专门的工作队,深入农户家中,现场办公,现场答疑,现场解决实际问题。”
他还特别强调:“对于争议较大的地块,必须由村委会、村民代表、法律专家共同组成调解小组,形成共识后再进行确权登记。”
会议结束后,朱远航特意留下李倩:“这项工作交给你牵头,一个月内我要看到明显成效。”
“明白。”李倩点头应下,眼神中透着坚定。
几天后,《皮山县农村土地确权登记专项工作方案》正式下发,明确了以“尊重历史、依法依规、群众参与”为核心的三大原则,并设立了“土地确权信访接待日”,每周由县级领导轮流接访,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
与此同时,一场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在朱远航心中悄然展开。
他意识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如何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同时,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与高效利用,成为摆在面前的新挑战。
于是,在一次常委会上,朱远航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我建议,我们可以在全县试点推行‘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鼓励农户将闲置土地集中流转给农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
这一提议引起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有人支持,也有人提出质疑。
“如果农民把地租出去了,以后还能不能收回?”一位常委提出疑问。
“当然能。”朱远航回应道,“平台设立之初就必须明确合同条款,规定流转期限、用途限制、违约责任等,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
最终,经过反复论证,县委决定先行在三个基础较好的乡镇开展试点,并邀请自治区农业经济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
几个月后,皮山县首个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正式挂牌运营,首批签约项目涉及耕地面积超过两千亩,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农民带来上百万元的稳定收入。
这一创新举措再次引起广泛关注,自治区党委专门派出调研组前来考察,并将其列为全区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之一。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之时,一封来自省纪委监委的函件却让整个县委班子陷入短暂的紧张。
信中指出,有群众举报皮山县在土地确权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暗箱操作”等问题,要求立即自查并提交报告。
面对突如其来的调查,朱远航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专项自查工作组,全面梳理土地确权相关档案资料,并主动接受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
“我们不怕查,就怕群众不满意。”他在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公开透明、依法依规,就不怕任何风吹雨打。”
随后的一个月里,调查组深入各乡镇,调阅大量档案,走访数百户农户,最终得出结论:皮山县确权工作总体规范有序,未发现系统性违规行为,个别问题已督促整改到位。
风波过后,皮山经验再次赢得上级肯定,成为全国土地改革试点中的亮点案例。
年底,朱远航受邀参加全国乡村振兴论坛,并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激活土地要素,赋能乡村振兴》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站在讲台上,朱远航望向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
他知道,这条路走得不容易,但他从未后悔。
因为他始终记得,自己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一名干部,肩上的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
朱远航坐在办公室里,望着桌上摊开的材料,眉头紧锁。皮山县的经济发展虽已步入正轨,但财政收入的增长仍显乏力。尤其是在灾后重建和基层治理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资金压力日益凸显。
“书记,这是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政收支报表。”秘书小陈递上一份文件,“目前来看,税收增长低于预期,特别是工业税源这块,几乎没有起色。”
朱远航接过报表,仔细翻阅着数据,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县底子薄,产业基础弱,靠传统农业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想办法引进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建议,我们可以重点扶持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小陈提议道,“比如红枣、核桃这些特色产业,如果能形成产业链,不仅能带动就业,还能增加税收。”
朱远航点点头:“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我们不能只盯着农产品加工,还要考虑如何吸引外来投资,培育新兴产业。”
第二天一早,朱远航便召集发改、工信、招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
“当前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他在会上开门见山地说,“要围绕本地资源优势,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投资政策,同时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地补充道:“我们要打造一个‘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生态,真正把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
会后,县委迅速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
与此同时,朱远航亲自带队前往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在一次与某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的座谈会上,朱远航详细介绍了皮山的区位优势、政策支持以及劳动力资源情况。
“我们不仅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还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他诚恳地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支务实高效的政务服务团队,可以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
企业负责人听后频频点头,当场表示将尽快派人赴皮山实地考察,并计划在该县设立分厂。
这一消息传来,全县上下一片振奋。
然而,就在招商引资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环保风暴却让皮山陷入被动。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报称,皮山县部分工业园区存在废气排放超标问题,要求限期整改。
“书记,这次环保督察组来势汹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环保局长王伟一脸凝重地汇报,“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项目审批,还可能被追责问责。”
朱远航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召开紧急会议。
“环保问题不是小事,是底线红线。”他在会上严肃指出,“我们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确保所有问题彻底整改到位。”
他随即作出部署:一是立即组织专项检查组,对全县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全面排查;二是责令存在问题的企业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一律停产整顿;三是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几天后,朱远航亲自带队深入工业园区,现场督导整改工作。
“你们这家企业的废气净化设备什么时候才能安装完毕?”他指着一台尚未启用的环保设施问道。
“预计下周就能调试完成。”企业负责人小心翼翼地回答。
“不行,必须提前!”朱远航语气严厉,“如果因为你们的原因导致整个园区被挂牌督办,后果你们承担得起吗?”
最终,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所有问题企业均按时完成整改,顺利通过自治区环保督察组的复查。
这场环保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也给朱远航敲响了警钟。
他意识到,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保护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于是,在随后召开的常委会上,朱远航提出一个新的构想:“我建议,我们可以在全县推行‘绿色发展指数’考核体系,把生态环境质量纳入干部政绩评价体系。”
这一提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同。
“我们要让每一位干部都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朱远航语重心长地说,“保护环境不是负担,而是责任,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几个月后,皮山县正式实施“绿色发展指数”考核办法,成为全地区首个将生态指标纳入干部考核体系的县级单位。
这一创新做法再次引发广泛关注,不少兄弟市县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而朱远航也深知,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
但他始终坚信,只要心中装着人民,脚下就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