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刘茜第一个电话打给舅舅王东阳,毕竟是亲舅舅,用那种撒娇的语气说道:“王大局长,正式通知您,明天早上九点到市政法委书记办公室开会,汇报工作,不许迟到。”
“别闹。”
“真的,谁跟你闹了,这可是李书记让我通知的。”
刘茜哼了一声,她是王东阳的亲外甥女,小时候又是在姥姥家长大的,所以和这个舅舅还是很亲。
“我这边有案子,明天没空,小茜啊,那边干得适应吗?不适应就申请调回来,在公安局多好,伺候人的活不好干......
林志刚案虽然尘埃落定,但整个省委的气氛并未因此恢复平静。相反,随着林志刚被依法判决,一场更大范围的“清洗”悄然开始。省纪委、省政法委、省金融办、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相继展开内部整顿,数十名与林志刚存在不同程度关联的干部被调查、停职、调离甚至移送司法机关。这场风暴,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开了省城官场表面的平静,暴露出其下早已腐烂的根系。
张振国在省委常委会上明确表态:“这次整顿,不是为了杀一儆百,而是要彻底肃清林志刚案的余毒,重建省委班子的公信力和战斗力。”他亲自点名吴刚继续牵头调查组工作,同时调任省纪委副书记,全面负责省内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吴刚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深知,林志刚只是冰山一角,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权力网络。这个网络不仅渗透进了省一级的各个关键部门,还与中央某些部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彻底斩断这根藤蔓,必须步步为营,慎之又慎。
调查组在追查林志刚海外资产的同时,也逐步锁定了几个关键人物。其中,省金融办原副主任李国栋的供词成为突破口。李国栋在被“双规”后,很快交代了自己与林志刚之间长期存在的利益输送关系,并供出了一个更大的“资金池”??一个由多个省属国企、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灰色资金网络。
这个资金池,通过虚假项目、虚开发票、关联交易等方式,长期从财政资金中套取资金,再通过复杂的金融操作进行洗白,最终流入私人账户。林志刚只是这个资金池的使用者之一,真正掌控这个资金池的,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操盘手”。
吴刚意识到,这个操盘手才是真正的“大鱼”。他下令调查组全面梳理李国栋的社交圈、资金往来、通讯记录,重点排查与他关系密切的省属国企高管、金融机构负责人和地方政府官员。
与此同时,张振国也在省委内部进行人事调整。他将林志刚倒台后空出的几个关键岗位,迅速安排了一批年轻、有基层经验、背景清白的干部接任。这些干部中,有几位是吴刚亲自推荐的,他们在调查林志刚案的过程中表现出色,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
但张振国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远被调查后,虽然暂时稳定了局势,但他的背后,还站着一批根深蒂固的“老派势力”。这些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林志刚的经济问题,但多年来在人事、政策、项目审批等方面,与林志刚形成了某种“默契”与“共谋”。他们担心吴刚的调查会触及更深层次的利益,进而动摇整个省委的权力结构。
于是,一场新的博弈悄然展开。
吴刚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接到省纪委转来的匿名举报信。举报信中指出,省发改委副主任周志刚,长期与林志刚存在资金往来,并曾多次在项目审批中为其开绿灯。更为关键的是,举报信中附有一份详细的银行流水,显示周志刚名下的一家私人公司,与林建民的境外账户存在多次大额资金往来。
这份证据,虽然尚不能直接证明周志刚与林志刚存在犯罪行为,但已经足够引起调查组的重视。吴刚当机立断,安排赵志远带队,秘密调查周志刚的资金流向和项目审批记录。
调查很快取得进展。赵志远发现,周志刚确实存在多笔可疑资金往来,且其名下的公司,曾多次参与省发改委主导的基建项目招标,并以“内部推荐”的方式中标。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家公司虽然注册在本地,但实际控制人却是一家注册在新加坡的空壳公司,而这家公司,与林志刚案中提到的开曼群岛公司存在资金往来。
这条线索,像一根线,将周志刚与林志刚案彻底串联起来。吴刚将调查结果上报张振国后,张振国立即召开省委常委会,决定对周志刚采取“双规”措施。
但就在调查组准备行动的前一天,周志刚突然失联。
他的手机关机,家中无人,办公室也空无一人。调查组紧急调取其出行记录,发现他在失踪前,曾前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远的住所,停留时间超过两个小时。
吴刚心头一紧:“周志刚要跑。”
他立刻向省纪委和省公安厅申请协助,封锁省内所有机场、火车站、高速出口,并紧急调取沿途监控录像。经过一夜追踪,最终在省界附近的一处偏僻小镇,发现了周志刚的踪迹。
调查组连夜出动,将周志刚成功控制。
周志刚被捕后,起初拒不交代,但在面对铁证如山的情况下,最终崩溃,交代了自己与林志刚之间的合作模式:他负责在省发改委内部推动林志刚的项目审批,林志刚则通过其名下的公司,向周志刚支付“咨询费”,并安排其子在海外留学,费用由林志刚全权承担。
周志刚的供词,再次将林志刚案的范围扩大,牵扯出更多省属国企和金融机构的高管。调查组随即扩大调查范围,连续数周高强度运作,最终锁定了一个以林志刚为核心、涵盖多个关键部门、横跨政商两界的腐败网络。
这一网络的运作模式,极其隐蔽。他们通过设立空壳公司、虚假合同、关联交易等方式,长期从财政资金中套取资金,并通过复杂的金融操作进行洗白,最终流入个人账户。林志刚则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力,为这些公司和项目提供便利,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资金链”与“权力链”。
吴刚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交中央纪委。中央纪委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案组,介入调查。林志刚案,由此从一个省级案件,升级为全国性的反腐大案。
与此同时,张振国在省委内部继续推进人事改革。他将林志刚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标准,强调“政治忠诚、清廉自律、能力突出”三大原则,推动一批年轻干部进入省委核心部门。
吴刚也被正式任命为省纪委副书记兼调查组组长,全面负责省内的反腐工作。他的办公室,从原来的调查组办公室,搬进了省委大楼,成为省委最核心的反腐力量。
但吴刚深知,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林志刚案虽然告一段落,但其背后隐藏的权力斗争与腐败网络,远未彻底清除。省城官场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而他,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
窗外,省委大楼前的广场上,阳光依旧刺眼。但吴刚知道,这片阳光下,依旧隐藏着无数看不见的阴影。
他握紧手中的调查报告,目光坚定。
风停了,雨歇了,但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他,已经准备好了。
林志刚案虽然尘埃落定,但整个省委的气氛并未因此恢复平静。相反,随着林志刚被依法判决,一场更大范围的“清洗”悄然开始。省纪委、省政法委、省金融办、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相继展开内部整顿,数十名与林志刚存在不同程度关联的干部被调查、停职、调离甚至移送司法机关。这场风暴,像一把锋利的刀,划开了省城官场表面的平静,暴露出其下早已腐烂的根系。
张振国在省委常委会上明确表态:“这次整顿,不是为了杀一儆百,而是要彻底肃清林志刚案的余毒,重建省委班子的公信力和战斗力。”他亲自点名吴刚继续牵头调查组工作,同时调任省纪委副书记,全面负责省内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吴刚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深知,林志刚只是冰山一角,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权力网络。这个网络不仅渗透进了省一级的各个关键部门,还与中央某些部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彻底斩断这根藤蔓,必须步步为营,慎之又慎。
调查组在追查林志刚海外资产的同时,也逐步锁定了几个关键人物。其中,省金融办原副主任李国栋的供词成为突破口。李国栋在被“双规”后,很快交代了自己与林志刚之间长期存在的利益输送关系,并供出了一个更大的“资金池”??一个由多个省属国企、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灰色资金网络。
这个资金池,通过虚假项目、虚开发票、关联交易等方式,长期从财政资金中套取资金,再通过复杂的金融操作进行洗白,最终流入私人账户。林志刚只是这个资金池的使用者之一,真正掌控这个资金池的,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操盘手”。
吴刚意识到,这个操盘手才是真正的“大鱼”。他下令调查组全面梳理李国栋的社交圈、资金往来、通讯记录,重点排查与他关系密切的省属国企高管、金融机构负责人和地方政府官员。
与此同时,张振国也在省委内部进行人事调整。他将林志刚倒台后空出的几个关键岗位,迅速安排了一批年轻、有基层经验、背景清白的干部接任。这些干部中,有几位是吴刚亲自推荐的,他们在调查林志刚案的过程中表现出色,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
但张振国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远被调查后,虽然暂时稳定了局势,但他的背后,还站着一批根深蒂固的“老派势力”。这些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林志刚的经济问题,但多年来在人事、政策、项目审批等方面,与林志刚形成了某种“默契”与“共谋”。他们担心吴刚的调查会触及更深层次的利益,进而动摇整个省委的权力结构。
于是,一场新的博弈悄然展开。
吴刚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接到省纪委转来的匿名举报信。举报信中指出,省发改委副主任周志刚,长期与林志刚存在资金往来,并曾多次在项目审批中为其开绿灯。更为关键的是,举报信中附有一份详细的银行流水,显示周志刚名下的一家私人公司,与林建民的境外账户存在多次大额资金往来。
这份证据,虽然尚不能直接证明周志刚与林志刚存在犯罪行为,但已经足够引起调查组的重视。吴刚当机立断,安排赵志远带队,秘密调查周志刚的资金流向和项目审批记录。
调查很快取得进展。赵志远发现,周志刚确实存在多笔可疑资金往来,且其名下的公司,曾多次参与省发改委主导的基建项目招标,并以“内部推荐”的方式中标。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家公司虽然注册在本地,但实际控制人却是一家注册在新加坡的空壳公司,而这家公司,与林志刚案中提到的开曼群岛公司存在资金往来。
这条线索,像一根线,将周志刚与林志刚案彻底串联起来。吴刚将调查结果上报张振国后,张振国立即召开省委常委会,决定对周志刚采取“双规”措施。
但就在调查组准备行动的前一天,周志刚突然失联。
他的手机关机,家中无人,办公室也空无一人。调查组紧急调取其出行记录,发现他在失踪前,曾前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远的住所,停留时间超过两个小时。
吴刚心头一紧:“周志刚要跑。”
他立刻向省纪委和省公安厅申请协助,封锁省内所有机场、火车站、高速出口,并紧急调取沿途监控录像。经过一夜追踪,最终在省界附近的一处偏僻小镇,发现了周志刚的踪迹。
调查组连夜出动,将周志刚成功控制。
周志刚被捕后,起初拒不交代,但在面对铁证如山的情况下,最终崩溃,交代了自己与林志刚之间的合作模式:他负责在省发改委内部推动林志刚的项目审批,林志刚则通过其名下的公司,向周志刚支付“咨询费”,并安排其子在海外留学,费用由林志刚全权承担。
周志刚的供词,再次将林志刚案的范围扩大,牵扯出更多省属国企和金融机构的高管。调查组随即扩大调查范围,连续数周高强度运作,最终锁定了一个以林志刚为核心、涵盖多个关键部门、横跨政商两界的腐败网络。
这一网络的运作模式,极其隐蔽。他们通过设立空壳公司、虚假合同、关联交易等方式,长期从财政资金中套取资金,并通过复杂的金融操作进行洗白,最终流入个人账户。林志刚则利用自己的职务影响力,为这些公司和项目提供便利,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资金链”与“权力链”。
吴刚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提交中央纪委。中央纪委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专案组,介入调查。林志刚案,由此从一个省级案件,升级为全国性的反腐大案。
与此同时,张振国在省委内部继续推进人事改革。他将林志刚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标准,强调“政治忠诚、清廉自律、能力突出”三大原则,推动一批年轻干部进入省委核心部门。
吴刚也被正式任命为省纪委副书记兼调查组组长,全面负责省内的反腐工作。他的办公室,从原来的调查组办公室,搬进了省委大楼,成为省委最核心的反腐力量。
但吴刚深知,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林志刚案虽然告一段落,但其背后隐藏的权力斗争与腐败网络,远未彻底清除。省城官场的水,比他想象的更深。而他,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
窗外,省委大楼前的广场上,阳光依旧刺眼。但吴刚知道,这片阳光下,依旧隐藏着无数看不见的阴影。
他握紧手中的调查报告,目光坚定。
风停了,雨歇了,但新的风暴,正在酝酿。
他,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