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这也是警方最常用的手段,想找出一个人的家庭关系很容易,然后再通过这些关系来造成影响。
张国栋皱了一下眉头,“没有其他人?”
“没有,章义单身,没成家。”
“知道了。”
这个结果让张国栋不是特别满意,依然可以从这个叫章军的人身上下手,他们是兄弟,又都住在凌北市,两个人之间必然有联系。
“信息都发到我的手机里,这件事要严格保密,不能有第三个人知道。”
“明白。”
张国栋拿到了章军的号码,立刻打过去。
“喂。”
2028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本市。这场雨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市区多处出现严重内涝,部分低洼地带水深超过一米,交通几乎瘫痪,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朱武在省政协的办公室接到紧急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回市里。他没有等秘书安排车辆,而是自己驱车冒雨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城南区域。
一路上,积水已经漫过轮胎,他不得不多次下车查看路况。当他终于抵达城南某小区时,只见几十名居民被困在家中,社区干部正在组织转移,但由于缺乏专业设备和人员不足,进展缓慢。
“立即调派应急救援队!”朱武一边打电话给市政府应急办,一边亲自参与疏散工作。他卷起裤腿,踩着齐膝深的水,一家一家敲门确认是否还有人未撤离。
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哭着说:“我们实在出不去,孩子发烧了……”
朱武二话不说,接过孩子,背着他一步步走向安全地带。他的衣服早已湿透,鞋子也进了水,但他顾不上这些,只想着尽快把群众转移到安置点。
直到天色渐亮,最后一名被困群众被成功救出,他才松了一口气。回到临时指挥中心后,他立刻召开现场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并强调:“灾情就是命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
当天上午,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强降雨灾害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机制。朱武担任前线指挥部总指挥,统筹调度全市资源,确保抗洪抢险有序推进。
在他的指挥下,公安、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等力量迅速集结,奔赴一线;民政部门紧急调拨帐篷、饮用水、食品等物资送往灾区;卫生防疫队伍同步进驻,防止灾后疫情发生。
几天后,随着天气转晴,积水逐渐退去,但城市排水系统的短板暴露无遗。朱武在一次会议上严肃指出:“这次灾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于是,他牵头制定《全市防洪排涝系统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新建地下综合管廊、改造老旧排水管网、建设海绵城市示范区等多项举措。该计划获得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并被列入全省重点工程。
然而,在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
一些开发商以项目占用土地为由,拒绝配合拆迁;个别基层干部态度消极,认为这是“劳民伤财”之举;更有甚者,暗中散布谣言,称朱武此举是“面子工程”,只为博取政绩。
面对质疑与压力,朱武没有退缩。他在一次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公开表态:“如果连我们这些当官的都怕麻烦、怕得罪人,那老百姓还能指望谁?我宁可被人骂一时,也不能让百姓受一世苦!”
他还专门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水利、环保、规划等多个领域的权威人士对方案进行科学评估,并通过电视直播向市民公开答疑解惑,赢得广泛支持。
最终,在多方努力下,工程顺利启动。一年后,首批试点区域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排水能力大幅提升。当年夏季再次遭遇强降雨时,往年经常内涝的几个片区安然无恙,居民纷纷称赞这项工程是“救命工程”。
与此同时,朱武也没有忽视对农村地区的关注。他深知,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一旦遇到极端天气,损失往往更为惨重。
为此,他推动实施“农村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加强山洪沟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村级预警体系建设等工作。他还特别指示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确保资金直达基层、专款专用。
有一次,他到山区调研时发现,一个村的山洪预警设施年久失修,根本无法使用。他当场批评随行的县领导:“这种问题你们居然能视而不见?如果真的发生灾害,你们对得起这里的村民吗?”
随后,他责令该县限期整改,并亲自督办此事。不到一个月,该村的预警系统全面更新,并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有效提升了应急反应能力。
除了自然灾害,朱武还高度关注社会治安问题。他常说:“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平安是最基本的民生。”
2029年初,市里连续发生几起恶性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朱武立即召集政法、公安等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对策。
“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他在会上强调,“同时,也要加强源头治理,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在他的推动下,市公安局启动“雷霆行动”,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短短三个月内,破获刑事案件百余起,打掉多个涉黑涉恶团伙,极大震慑了犯罪分子,提升了群众安全感。
此外,他还推动建立“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将全市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信息采集、隐患排查、政策宣传等工作,实现精细化管理。
这一做法不仅提高了社会治理效率,也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许多居民表示:“现在有什么事都能找到人反映,政府办事更接地气了。”
尽管事务繁忙,朱武依然坚持每周抽出一天时间接待来访群众。他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必须认真对待。”
有一次,一位农民工前来反映工资拖欠问题。朱武听完情况后,立即联系劳动监察部门,并亲自协调企业负责人,最终帮助他们追回了全部欠薪。
事后,那位农民工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为民做主的好市长”。朱武接过锦旗,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你们过得好,我就安心了。”
2030年,朱武正式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继续分管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虽然职务更高了,但他依旧保持朴素作风,从不搞特殊化。
他常说:“权力是用来服务人民的,不是用来炫耀的。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基层走出来的,不能忘了本。”
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投身基层、扎根一线,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
岁月如歌,初心不改。朱武用一生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愿做一颗螺丝钉,牢牢钉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无论身处何职,我都将坚守信念,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如今,这座城市的发展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而“朱武”这个名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段永恒的记忆。
因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权力,不在职位高低,而在心中有民、肩上有责。
朱武调任省政协副主席后,工作重心逐渐从具体行政事务转向更高层次的政策研究和建言献策。虽然不再直接参与市政府日常管理,但他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7年秋,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朱武作为分管经济社会发展的省政协领导,在会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不能只看高楼大厦和道路桥梁,更要关注人的发展、社会的公平与环境的可持续。”
他强调:“当前一些地方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重速度轻质量’‘重形象轻民生’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他还建议:“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把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保护、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
他的发言引起了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会后,省委责成省政协牵头成立调研组,由朱武担任组长,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期间,朱武带队走访了十几个县市,召开了数十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干部、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和普通群众的意见建议。他特别注重倾听农民的声音,每到一个村,都要亲自入户了解情况。
有一次,在某贫困山区调研时,一位村民向他反映:“我们这里通路了,也盖了新房,但孩子上学还得翻两座山,看病也得跑到县城,生活并没有太大改善。”
朱武听后深有感触。他在调研报告中专门写了一节:“城镇化不是简单的空间扩张,而是生活方式、公共服务、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变。只有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城市文明成果,才算得上高质量的城镇化。”
这份报告提交后,被省委批转各地市学习参考,并成为制定“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朱武还积极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他认为,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他的倡导下,省政协启动“委员进社区”活动,组织政协委员深入街道、乡镇,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养老服务、社区治理等民生热点问题开展协商议事,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一次,他在某老旧社区参加协商会时,一位居民提出:“小区没有电梯,我们这些住在五楼六楼的老人上下楼太困难了。”
朱武当场表示:“这个问题值得重视,我将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加装电梯。”
不久之后,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财政补贴、审批流程优化等措施,极大推动了这项民生工程落地实施。
朱武的工作不仅受到群众好评,也在党内赢得了广泛尊重。他始终坚持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有一次,某房地产商通过朋友找到他,希望能在某个项目审批上给予关照。“朱主席,我们只是想请您帮个忙,不会让您为难。”那人递上一张购物卡,试图表达“心意”。
朱武严词拒绝:“我是一个党员干部,不能做这种事。你们要做的,是依法依规办事,而不是想着走捷径。”
那人尴尬地收回卡片,灰溜溜地走了。
事后,朱武还在一次廉政教育会议上专门提到这件事:“有些人以为送点小恩小惠就能打通关系,其实这是对我们党纪国法的蔑视。我们要时刻警醒,守住底线,不越红线。”
随着年龄增长,朱武的身体状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医生多次建议他注意休息,减少熬夜加班。但他总是说:“只要还能动,我就要坚持下去。”
有一次,他在一次外出调研途中突发胃病,随行人员劝他返回休息,他却坚持继续行程:“我已经答应了群众要来,就不能失信。”
最终,在医生陪同下,他一边服药一边完成了当天的调研任务。这件事在干部群众中传开后,不少人感动落泪。
“朱主席真是把群众当亲人。”一位村干部感慨道,“他心里装着百姓,唯独忘了自己。”
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人热情地打招呼,亲切地称他为“老朱书记”“朱市长”,仿佛他从未离开过一线岗位。
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坚定信仰、为民服务、清正廉洁、勇于担当。
而他的人生故事,也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