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沈书记。”
市长刘彦昌突然开口,语气比刚才缓和了不少,看着沈青云严肃的说道:“这项目要是真要搞,要不要先跟省委请示一下?毕竟是八个亿的大项目,省里点头了,咱们推进起来也顺利。”
这话一出,会议室又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沈青云。
按惯例,这么大的项目确实要先报省委,但要是等省里批下来,可能就错过造冰的最佳时间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滨州的冰雕得在十一月下旬开始造,十二月中旬就得完工,不然温度太低会影响质量。
沈青云的手指在桌沿敲了敲,心里快速盘算起来。
如果等省委批复,来来回回耽误了半个月,万一造冰时遇到暖冬,不少冰雕还没开园就化了。
“我去请示。”
他的语气很坚定,目光扫过全场,沉声说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邻省的项目虽然晚,但他们动作快,要是咱们等省里批下来,说不定他们就抢先宣传了。而且造冰的时间就一个月,错过就得等明年。”
他拿起方案,翻到最后一页的时间表:“我已经让房少安同志跟省文旅厅沟通过,他们原则上支持。咱们先开班子会定下来,明天就成立项目专班,一边推进造冰,一边补报省委,这样两不耽误。”
朱晓元还想说什么,沈青云却没给他机会:“晓元同志,你担心的回本问题,咱们可以签责任书,项目专班对营收负责,要是达不到预期,班子成员带头扣绩效。但要是成了,不仅能给滨州带来旅游收入,还能让老百姓有更多就业机会,这比什么都重要。”
会议室里彻底安静了下来。
常委们互相看了看,没人再反对。
沈青云把风险和责任都扛了起来,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再犹豫就不是干事的态度了。
“我同意。”刘彦昌第一个表态,拿起笔在方案上签了字,“就按沈书记说的,先推进,再补报。”
张银峰、楚俊生等人也跟着签字,肖如水和朱晓元对视一眼,也拿起了笔。
沈青云看着大家签字的身影,心里踏实了。
窗外的雪还在下,但阳光已经透过云层,给冰壳裹着的雪松镀上了一层金边。
他知道,冰雪大世界的扩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造冰、宣传、招商等一堆事要做,但只要班子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老钱。”
沈青云看向钱明远,严肃的说道:“下午就把项目专班的名单定下来,房少安同志任组长,发改委、财政局各派一名副职参与;明天上午召开专班第一次会议,我要听具体的造冰计划。”
钱明远连忙点头:“好,我下午就落实。”
会议结束时,已经快中午了。
常委们陆续离开,刘彦昌走之前跟沈青云握手,严肃的说道:“虽然急了点,但我觉得书记您考虑的没错。市政府这边我会全力推进这个事情。”
沈青云笑着点头:“这件事还是要政府出面的,咱们一起把这事干成,让滨州的冬天火起来。”
他这是心里话,这种事情离不开政府的推进,更不要说各个部门协调了,而且,沈青云很清楚,想要把冰雪旅游做起来,政府各个部门都要付出努力才行,光靠旅游肯定是不够的,服务质量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刻,他想到的是上辈子冰雪大世界开园时的场景:成千上万的游客围着冰雕拍照,孩子们在冰滑梯上笑着尖叫,俄式餐厅里坐满了食客……
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这样的场景就会在滨州重现,而这一次,会比上辈子更热闹、更红火。
………………
十月底的滨州,初冬的凉意已浸到骨头里。
市委大院到省委的民生大道上,银杏叶被风卷得打着旋儿,有的贴在车窗上,留下一道浅黄的印子。
沈青云坐在车里,手指反复摩挲着文件袋的边缘。
里面装着冰雪大世界的扩建方案,刚从常委会的热烈讨论中“突围”出来,现在要闯的第二关,是省委书记顾青山的“细节拷问”。
车停在省委办公楼主楼前,沈青云推开车门,风裹着碎叶扑在脸上,他下意识拉紧了西装领口。
抬头的时候,六楼顾青山办公室的灯亮着,窗帘缝隙里漏出暖黄的光,却没让他心里的紧张少半分。
那位顾书记向来重视时机与实效,十月底才提冰雪项目,距离元旦试运营只剩两个月,对方会不会觉得太冒进?
“沈书记,顾书记刚看完省文旅厅的冬季规划,正等您呢。”
秘书小周迎上来,接过他手里的文件袋,指尖触到袋面的凉意,对沈青云解释道:“您这方案来得巧,顾书记上午还跟我们说,滨州得有个拿得出手的冬季项目。”
沈青云跟着小周往里走,走廊里的暖气驱散了寒意,却驱不散他的思虑:常委会上,刘彦昌担心“十月底启动太晚”,熊杨怕“资金跟不上”,现在顾书记会不会也揪着时间和钱的问题不放?
走到办公室门口,他深吸一口气,理了理衬衫袖口,才轻轻叩门。
“进来。”
省委书记顾青山的声音透过门板传来,带着惯有的沉稳。
沈青云推门而入,只见顾青山正站在窗前,望着楼下的松花江,十月底的江面还没封冻,水波泛着冷光,远处的防洪纪念塔轮廓在薄雾里若隐若现。
“刚从市委过来?”
顾青山转过身,目光落在他手里的文件袋上,眉头微挑,淡淡地说道:“我还以为你要先把作风整顿的督查方案报过来,怎么先报了个‘冰雪方案’?”
“顾书记,这事儿比督查更急。”
沈青云走到办公桌前,把方案轻轻摊开,烫金的“滨州冰雪大世界扩建方案”在暖光下格外醒目,他看着顾青山说道:“十月底再不定,就赶不上元旦试运营了,造冰需要低温,十一月初滨州就能到零下,正好开工。要是拖到十一月中,工期就赶不上了。”
顾青山拿起方案,指尖在第一页的项目概况上划过,眼神里藏着意外:“八个亿亿总投资,五百万预计游客量,还要在松花江上建三公里冰道……你这方案,是把急字写满了啊。”
他翻到资金来源页,手指停在市财政划拨两个亿上面,抬头看向沈青云,笑着问道:“滨州刚查完民政案,财政账户里的钱都要掰着花,这两个亿从哪儿挤?”
沈青云早把这笔账算得门清,从公文包掏出《公务招待费压缩明细表》递过去:“您看,今年上半年查小金库追回六千万,下半年又压缩了三千万公务招待费,光这两项就有九千万,再挤一挤,拿出两个亿投冰雪项目,不影响民生支出。”
他顿了顿,语气认真的说道:“而且我们已经跟滨州文旅集团、龙建股份谈妥了,两家企业共出四个亿,占股份百分之四十九,只负责运营分成,项目规划、定价全由政府把控。比如低保户半价、百分之二十免费体验区,这些条款都写进合作协议了。”
既然来给顾青山汇报,那他肯定要把准备工作都做好的。
顾青山翻着明细表,笔尖在压缩招待费那栏画了个圈,嘴角微微上扬:“作风整顿的钱,用在民生项目上,这才是正经用途。”
他又翻到差异化定位的页面,看到融合中央大街欧式冰雕、防洪纪念塔微缩景观、松花江冰道体验时,眼神亮了起来,笑着说道:“没跟冰雪新天地和冰雪王国重复,这点好。滨州的优势就是江和城,把中央大街的洋气、松花江的大气揉进冰里,才能让人记住。”
毕竟是市委书记,这点见识还是有的。
沈青云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
他很清楚,面前这位顾书记最反感重复建设,当年否决过邻市的滑雪项目,就是因为跟滨州的亚布力滑雪场撞了型,现在既然不反对自己的提议,那就意味着这个项目有戏。
“我们还请了滨州冰雪大世界的原班设计团队,他们说十月底定方案,十一月初就能进场勘测,造冰设备都已经在仓库待命了。”
沈青云指着方案里的冰道示意图,严肃的说道:“这条冰道从防洪纪念塔到园区,游客走在上面能看江景,还能玩冰上自行车,东北没第二个这样的项目。”
顾青山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滨州的位置重重一点:“滨州是省会,冬天就得有省会的样子。之前老百姓总说‘冬天除了逛商场没处去’,周边城市的游客也往滨州跑,却没个像样的打卡地。这个项目要是成了,不仅能让市民有乐子,还能带动餐饮、住宿。你测算的相关收入,要是能实现,能解决多少就业?”
“建设期能提供两千多个岗位,运营期再招五百人,大多是下岗的职工。”
沈青云连忙补充道:“昨天跟文旅集团聊,他们说已经收到两千多份简历了,都是想在家门口找工作的老百姓。”
顾青山拿起笔,在方案末尾签上“同意”,墨色透过纸张晕开,力道很足:“我支持你,但有个要求,十月底启动后,每一周都要报进度,资金流向、招标环节全公示,不能让冰雪项目变成腐败项目。”
他把方案递回,拍了拍沈青云的肩膀,笑着说道:“抓紧干,省里会协调文旅厅把补贴批下来,别让老百姓等急了。”
沈青云接过方案,指尖触到顾书记签字的墨迹,心里一阵发烫:“请您放心,十一月初肯定进场,元旦前一定试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