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565章 收拢人心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2565章 收拢人心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李光明陪着沈青云走进检察院大楼,大厅的左侧是检察服务中心,几个窗口前坐着工作人员,正对着电脑处理业务。
    沈青云走过去时,一个穿着浅色外套的大姐正在窗口咨询:“同志,我举报我们小区楼下的餐馆排污,你们能管吗?”
    窗口的干警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笑着回答:“阿姨您别着急,把餐馆的地址、排污情况跟我说一下,我们会派人去核查,要是情况属实,会启动公益诉讼程序,督促他们整改。”
    沈青云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等大姐离开后,才转头问李光明:“你们这个服务中心每天接待多少群众?像这种民生类的举报,办结率能到多少?”
    “每天大概接待三十到四十位群众,民生类举报占比60%以上。”
    李光明递过来一份统计表,对沈青云说道:“办结率去年是92%,今年到现在是95%,主要是基层检察院的力量加强了,比如绵水市检察院,专门成立了民生检察组,针对食品、环保这些领域,做到接诉即办。”
    沈青云点点头,跟着李光明往办案区走。
    走廊的墙上挂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标语,每个办公室门口都贴着干警的姓名和职责。
    走到公益诉讼办案组办公室的时候,里面传来讨论声,三个干警正围着一张地图,指着上面的红点讨论。
    “这是我们正在办的蓉山生态保护案。”
    李光明推开门,跟里面的干警打了招呼:“沈书记,蓉山是蓉城的绿肺,但去年有几个采石场非法采矿,破坏了山体植被,我们已经提起公益诉讼,现在正在督促相关部门恢复绿化。”
    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干警连忙拿起桌上的照片,递给沈青云:“书记您看,这是采矿前的蓉山,植被特别茂盛。这是采矿后的,山体都露着黄土。我们上个月去复查,已经种了两千多棵树,但要完全恢复,还得两三年。”
    沈青云接过照片,指尖在采矿后的照片上轻轻摩挲,眉头微蹙:“非法采矿的企业追责了吗?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有没有认定?”
    “企业负责人已经被提起公诉,涉案的三个责任人都被判了刑。监管部门的四个工作人员,我们也发出了检察建议,现在纪委监委正在调查。”
    李光明回答道:“不过沈书记,这里有个难点,咱们西川的山区多,有些非法采矿点藏得深,基层干警排查起来很困难,有时候得翻山越岭,一天走十几公里。”
    沈青云看向那个年轻干警:“你去过现场吗?”
    “去过,上个月去的,”
    年轻干警点点头,小心翼翼的说道:“我们凌晨四点出发,带着干粮和水,走了三个小时才到采石场,回来的时候天都黑了,鞋子都磨破了。不过看到现在种上了树,觉得值。”
    沈青云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带着赞许:“辛苦你们了。基层工作不容易,但民生和生态都是大事,你们多跑一步,老百姓的日子就能踏实一分。”
    说着话,他转头对李光明说道:“光明同志,公益诉讼是检察院的重要职能,尤其是在西川,生态保护和民生安全要两手抓。我建议,下一步可以在绵水、德江这些工业城市,重点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检察行动。在亮山州这些民族地区,加强生态检察,保护好当地的绿水青山。”
    李光明连忙点头:“沈书记的建议很到位,我们之前也在考虑搞专项行动,就是还没定重点,您这么一说,我们心里就有方向了。”
    从办案区出来,一行人来到会议室。
    沈青云坐在主位,手里拿着检察院的工作汇报,听李光明介绍“检警协作”和“未成年人检察保护”等工作。
    当听到“去年西川省检察院联合公安、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32件,其中附条件不起诉87件,帮助63名未成年人重返学校”的时候,沈青云停下笔,抬头问道:“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后续的帮教措施跟得上吗?比如心理疏导、技能培训,这些都得跟上,不然容易再犯。”
    “我们跟团省委、教育局合作,每个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都有专门的帮教小组,包括心理老师、社工和志愿者,定期跟踪回访。”
    李光明递过来一份帮教档案,对沈青云解释道:“您看,这个孩子之前因为盗窃被起诉,我们附条件不起诉后,帮他报了汽修培训班,现在已经在一家汽修店实习,表现很好。”
    沈青云翻看档案,里面贴着孩子的实习照片,笑容很灿烂。
    他心里微微一暖,政法工作不只是打击犯罪,更要挽救人、帮助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那种罪孽深重的未成年人,就没必要了。
    中午的工作餐很简单,四菜一汤,有西川特色的回锅肉、麻婆豆腐,还有两份素菜和一份番茄蛋汤。
    李光明抱歉地说:“沈书记,条件有限,您将就吃点。”
    “这样就很好,比搞大摆筵席强多了。”
    沈青云夹了一筷子回锅肉,辣度正好,很合口味,笑着说道:“光明同志,检察院的工作很扎实,尤其是在公益诉讼和未成年人保护上,有亮点、有温度。后续咱们要加强跟政法委的沟通,有什么困难及时提,我来协调。”
    李光明心里一热,连忙点头:“谢谢沈书记!我们一定配合好政法委的工作,把西川的检察工作做得更好。”
    …………
    下午两点,沈青云的车抵达省高级人民法院。
    法院大楼比检察院更显庄重,门前的台阶上刻着“法”字,大厅里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标语。
    省法院院长林尚文早已在大厅等候,他穿着黑色法袍,身材高大,笑容沉稳:“沈书记,欢迎您来法院指导工作。”
    “尚文同志,打扰你们工作了。”
    沈青云满脸严肃的与他握手,随即说道:“咱们先去诉讼服务中心看看吧,我想了解下老百姓打官司方便不方便。”
    林尚文自然是没有意见,便陪着沈青云走进诉讼服务中心,这里比检察院的服务中心更热闹,几十个窗口一字排开,分别办理立案、缴费、文书送达等业务。
    每个窗口前都有座椅,供群众等候时休息,角落里还放着饮水机、老花镜和纸笔,细节做得很到位。
    “沈书记,我们去年推进了智慧法院建设。”
    林尚文指着墙上的电子屏,对沈青云介绍的“群众可以通过手机在网上立案、提交证据、参与调解,不用跑法院就能办事。去年网上立案占比达到百分之八十,比前年提高了二十个百分点。”
    一个工作人员正在指导一位老人用手机立案,老人戴着老花镜,手指有些颤抖,工作人员耐心地帮他输入信息:“大爷,您把原告和被告的姓名输进去,再上传起诉状和证据照片,提交就行了,后续有消息我们会给您打电话。”
    沈青云走过去,笑着问老人:“大爷,网上立案方便吗?比来法院省事不?”
    老人抬起头,看到沈青云,连忙点头:“方便!太方便了!我家住在郊区,来法院得坐两个小时公交,现在在家就能弄,省了好多事。这小伙子还耐心,教了我好几遍。”
    沈青云对工作人员说:“做得好!咱们搞智慧法院,就是要让老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尤其是老年人,要多耐心指导,不能让他们觉得不会用手机就打不了官司。”
    工作人员连忙应道:“沈书记您放心,我们每天都有专人在服务中心值班,专门帮老年人、残疾人这些特殊群体操作,保证他们能顺利立案。”
    从诉讼服务中心出来,沈青云又去了调解室。
    里面有一个调解小组正在工作,一对夫妻因为离婚财产分割吵架,调解员正耐心地劝着:“你们俩结婚这么多年,孩子都上高中了,有话好好说,财产可以商量着分,别让孩子受委屈。”
    沈青云站在门口,没进去打扰,等调解结束后,才问调解员:“这种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能到多少?调解成功后,老百姓还需要再去开庭吗?”
    “去年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是百分之七十。”
    调解员回答道:“调解成功后,我们会制作调解书,双方签字后就有法律效力,不用再开庭,既省时间又省成本。”
    林尚文补充道:“沈书记,我们还跟社区、村委会合作,在基层设立了法官工作室,让法官下沉到一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比如德江市,去年基层法官工作室化解矛盾纠纷一千多件,相当于减少了一千多起诉讼案件。”
    沈青云点点头:“这个做法好!调解优先、诉讼断后,既能减轻法院的办案压力,也能减少群众的诉累。西川是多民族地区,有些纠纷涉及民族习俗,基层法官工作室要多吸纳民族干部、乡贤参与调解,这样更容易让群众信服。”
    来到刑事审判庭时,正好有一起诈骗案件在开庭。
    沈青云坐在旁听席的后排,看着法官依法审理案件,公诉人、辩护人有序质证、辩论,整个庭审过程规范、严谨。
    庭审结束后,法官当庭宣判,被告人表示服判不上诉。
    走出审判庭,沈青云对林尚文说:“庭审很规范,体现了司法公正。不过我注意到,旁听席上只有几个群众,是不是可以多组织些干部、学生来旁听?尤其是诈骗、电信犯罪这些高发案件,通过旁听庭审,能起到更好的普法效果。”
    “您说得对!”
    林尚文恍然大悟,连忙说道:“我们之前只注重案件审理,忽略了普法宣传。下一步,我们会跟教育局、机关工委合作,定期组织庭审开放日,让更多人走进法院,了解司法、相信司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