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九十一章:文吏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九十一章:文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最快更新!无广告!
    襄阳城东门向前二里不到,矗立着一座规模宏伟的军校场。
    这座军校场为洪武年间所建,有明一代多次扩建,规制极为庞大,装下几万人马绰绰有余。
    如今整个校场,色泽都以黑色为主。
    李自敬的前营旗纛衣甲皆为黑色,校场上方旌旗摇动,旗帜与大纛相交,在半空猎猎作响。
    校场外,被前营士卒拉起了一条条黑色的横幅,横幅前站满了身着黑色箭衣,手持刀枪的前营士卒。
    这般肃杀的气氛,让许多人都是面色犹豫,驻足不前。
    虽说少了些许的市场烟火气,但却令那些前来应征的襄阳百姓不自觉将走动的身姿挺起了些。
    一些胆子小的,甚至是远远见到这般场面,便是被吓得折返回去,绝了想要参军的心思。
    将校场设置成如此肃穆的场面,也是李自敬故意为之。
    军队中就要干军队的事,烟火气,那是民间该有的,校场作为军士检阅集结之所,更应该气氛威严。
    如果连这点氛围都受不了,参军上了战场也会是逃兵,还不如尽早把他们吓走。iuxzw.com
    襄阳内外至少要几十万百姓,每日前来躲避灾祸的流民更是多不胜数,如果想要裹挟,可以轻轻松松拉起一支七八万人的军队。
    但是这样的队伍,有用处吗?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如今前营的人数虽然不多,算上吴兆胜的三千降卒也还不到一万人,但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
    论起质量,比一般三万五万的乌合之众要更好。
    李自敬的资金有限,当然也不打算和从前流贼的做法一样,走到哪抢到哪。
    要想在荆襄立足,就需要彻底摒弃逃窜的作风,建立起一套正规的军队考勤、饷银制度。
    好在到达邓州的时候,获得了一笔意外之财,能支撑一段时间。
    这两万人,还远远不到一个大顺主力野战营的建制,但却是目前前营能供养的极限。
    少于两万人,出去了谁也打不过,也难成事。
    九千老兵,去教导一万新兵,新兵老兵的比例接近一比一,管控起来也更容易。
    情况就和顾君恩料想的一样,虽然这段时间,襄阳城内颇有关于前营的恶劣传言,但扩军这天,来的人依旧是人山人海。
    只不过,来参军的这些人,多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就连其中青壮也大致如此。
    吴兆胜比较稳重,因此被安排到了门前的位置。
    在这几日的扩军准备中,李自敬也发现了另外的问题。
    前营之中,算上李自敬自己,就只有三個人识字。
    顾君恩是军师,要负责管理事务,不能坐在那一直写册子。
    吴兆胜虽然识字,但也就仅限于识字,看得懂兵书而已,他写出来的字,就连顾君恩都不认识。
    要是让他去办政务,到时候写出来的编制册谁都看不懂,那麻烦就大了。
    至于郝摇旗,李自敬根本连问都没问,不用想,这货可能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李自敬在后世时,身边都是学生,就算学历水平较低的,也很少有连字都不认识的。
    从未想过,在这个年代,识字率居然这么低。
    整个前营几千人,识字可以临时拉出来办理政务的,连千分之一都不到。
    前几日,谈及扩军当日的兵卒造册记载等营务,李自敬左手右手掰扯半天,竟然找不到一个可用之人。
    确实,手底下能干事的人太少了。
    因此吴兆胜今天就多了一个新任务,就是在扩军之前,先找到一批识字的拉到前营来充当文吏。
    李自敬对于前营的愿景,可不单单只是拉出去打仗这么简单,需要五脏俱全才行。
    吴兆胜踏前一步,眼眸环视众人。
    “你们之中,在前朝有过功名的,有吗?”
    前营扩军的消息早已经传遍襄阳内外,如此丰厚的福利待遇,让所有人都是趋之若鹜。
    满足征兵要求的,不满足的,都打着来试一试、看一看的心思,在附近观望。
    毕竟校场内外都是军兵,这架势可不是闹着玩的。
    “将军,小的在前朝中过举人。”
    吴兆胜眼前一亮,连忙招手示意他过来。
    “哦?”
    “你是什么科的举人?”
    眼前的人,一身朴素的白衫,头戴网巾,倒是一副文绉绉的样子,只是显得有些弱不禁风。
    “小的崇祯六年癸酉科举人,名叫刘子义。”
    吴兆胜点了点头,也没多做考据,崇祯六年的举人还上哪能查去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他大手一挥,说道。
    “你叫刘子义是吧,本将记住你了,如今前营缺少文吏,去到那边坐下,有人告诉你要做什么。”
    刘子义本来是个文人,参军这事多是来凑凑热闹,也知道凭自己的体格根本选不上。
    却没成想,遇到了机遇。
    乱世之中前朝的功名早就不值钱了,尤其是在大顺,采录的多是前明不得志的文人。
    举人、进士,功名越高,在大顺反而越会受到排挤。
    刘子义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也在忐忑,却没想到,这前营没有任何歧视他的意思。
    他有些拘谨地行了礼,便跟着一名顺军士卒来到校场内,一排被摆放整齐的桌椅前坐好。
    桌案上放着一本文册,刘子义本以为是考试,翻开看了看,却发现一个字都没有。
    “敢问这位军爷,这是要我做什么?”
    那前营士卒低眉看了看,然后继续抬起头盯紧前方大门。
    “你先把自己的姓名,如今住在何处写好,一会来人报道,我问,你再来记录他们的籍贯。”
    刘子义有些不敢相信,张大了嘴巴。
    “就这么简单?”
    那顺军士卒笃定地点了点头。
    “就这么简单。”
    刘子义拾起毛笔,在砚台上沾好墨汁,略作思索,便是挽起宽袍大袖,在文册开头写上。
    见那名举人都被招了进去,在人群中藏着的文人们,也都纷纷举起手,大声叫喊。
    “吴将军,是有被录入军中的机会吗?”
    “这是要去做什么?”
    吴兆胜微微一笑,抬手示意,等众人略微安静,才是继续说道。
    “前营如今仍在重建,缺少大量的文吏处理营务,这些日扩军期间一并招纳。”
    “你们可以互相告知,来校场试一试,招募以后一样会被纳入编制册中,待遇丰厚。”
    说完话的时候,众人尚不明所以,等消息传开,人群中才是出现了些许的骚动。
    那些躲藏着的文人纷纷举手,踊跃参与进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