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5章 报馆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5章 报馆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菜市口胡同(后世菜市口大街),《晨报》报馆。
    临时编辑王统照审阅完几篇稿子,拿给了正式编辑刘放园。
    “这是冰心刚寄过来的《繁星》诗稿。”王统照说。
    刘放园接过来看了看,点头道:“继续发在第七刊。”
    ——刘放园是冰心的表哥。
    王统照又拿出一封信,“天津寄过来了一篇译稿。”
    “原文是什么?”
    “泰戈尔的诗集。”
    “泰戈尔嘛,拿给我看看。”
    刘放园只看了两眼,就摇了摇头:“不行,文风仿古又不古,意境也差了点。”
    王统照翻出另外两封:“这两封是从北城寄过来的,就是有点……”
    “有点什么?”
    “有点怪怪的,”王统照说,“竟然是用铅笔写的。”
    “铅笔?”
    他们收到的大部分稿件,要么是毛笔小楷,要么是钢笔,铅笔确实很少,但也不是说不可以。
    “内容哪?”刘放园问。
    “整体翻译水平很不错,最难得的是行文质朴,而且几乎没有古风。”
    “内容好就行。”
    一篇是《贤人的礼物》(《麦琪的礼物》),一篇是《最后一片叶子》。
    仅仅三四分钟,刘放园就看完了,大呼道:“精彩!故事精彩,翻译地也精彩,这才叫译文!洋人懂什么之乎者也,就怕译作也弄那一套。”
    刘放园这么说,基本就坐稳了。
    王统照问:“两篇都可以发?”
    “都可以,”刘放园说,“但要分成两日。看这个叫做秦九章的作者写的介绍,两篇原文就在最近的英租界《字林西报》上,刚好让国人知道洋人在看什么。好啊,非常好!”
    王统照问:“明天先发哪一篇?”
    “邮戳日期靠前的《贤人的礼物》,”刘放园指着其中一封信说,“你誊抄一份,准备排版。”
    王统照重新拿起信纸:“先生,您闻到什么了吗?”
    “什么?”
    王统照嗅了嗅信纸,“好像有点菜蔬的味道。”
    ——
    八道湾胡同口,鲁迅走到街上,四处张望了一会儿,路过了四五个车夫,都不是秦九章。
    没办法,他随便拦了一辆:“去菜市口胡同晨报报馆。”
    八公里,大活儿!
    车夫正好是祥子,“先生请,两角三分。”
    鲁迅上车坐了一会儿,随口问:“你知不知道一个叫做秦九章的车夫?”
    “九子?”祥子纳闷道。
    “你认识?”
    “认识!九子和我住一个院!”祥子说,“咋了,先生,您要找他?”
    “他上报纸了。”
    “上报纸?”
    “你看是不是他。”鲁迅伸手把报纸往前放了放。
    祥子侧目看了一眼,“呦!还真是九子!他在仁和车厂,以前没改名的时候,我也在那家车厂上工。”
    “他在那家车厂干了多久?”
    “没多久,大半年前才刚来京城,”祥子关心道,“九子干啥了,怎么上报纸了?”
    “他可不得了,把洋人给骂了。”鲁迅说。
    “骂洋人?”祥子顿时一惊。
    “你放心,不是坏事,他骂得很漂亮。”鲁迅说。
    “难怪今天早上哥儿几个都说九子长能耐了,原来是这样!”祥子又问,“骂几句洋人就可以上报纸?”
    “不一定,”鲁迅说,“你得骂出水平,骂出高度,最关键的是,要用英文骂,否则他们听不懂。”
    作为民国数一数二的喷子,鲁迅太懂怎么骂人了,而且是怎么高规格骂人。
    祥子说:“原来想骂个人这么难。”
    “骂人简单,骂好难。”鲁迅说。
    “先生说的是,我家媳妇骂我就不好听。”
    “既然你和他住一个院子,告诉他,明天方便的话来我家一趟,我正好要去趟师范学校。”
    这趟距离也不短。
    抵达晨报报馆,鲁迅吩咐祥子多等一会儿,然后进门找到了王统照。
    王统照是鲁迅的迷弟。
    “剑三(王统照的字)。”鲁迅招呼道。
    “周老师。”王统照很尊敬,麻利地递上一支烟。
    鲁迅是个超级大烟枪,也不客气,点着就吸起来,“剑三,你看今天的《京报》了吗?”
    “还没有。”王统照说。
    鲁迅把报纸放在桌上,“这个叫做秦九章的车夫有点东西。”
    王统照瞄了一眼:“他也叫秦九章?”
    “看来你们已经收到了他的稿子?”
    “莫非咱们说的是同一个人?”
    “很有可能。”鲁迅悠悠道。
    “我的天!先生随我来!”
    王统照把鲁迅领到了编辑室。
    刘放园自然也认识鲁迅,“周先生,您怎么大驾光临?”
    鲁迅笑了笑:“来看看这位叫做秦九章的奇人。”
    “秦九章?”刘放园找到桌上的稿件,“我们刚刚审阅通过了他的两篇翻译稿,行文流畅,翻译精准,是上乘之作。”
    “水平如此高?”鲁迅问。
    “没错。”刘放园说。
    王统照把《京报》给他看了看。
    刘放园果然很惊讶:“我们还以为是哪位教授的笔名,没想到是……是个车夫。”
    鲁迅拿起他们找来的英文版《字林西报》也看了看,“这个人的英文水平相当不错嘛。”
    刘放园点头说:“按理说,有这水平,怎么也得是留洋多年的程度。而留洋的再不济也能当个教师,怎么会做车夫?”
    “他的手稿哪?”
    “在这儿。”
    刘放园递给他信纸。
    鲁迅说:“铅笔稿。书法倒是还可以,就是有股……”
    鲁迅嗅了嗅鼻子。
    “有股菜味。”王统照说。
    “这人该不会在菜板子上写的吧?”鲁迅开玩笑道。
    王统照犹如醍醐灌顶:“真有可能!”
    刘放园颇具新闻直觉,马上意识到:“又是个大新闻!京城人力车夫,默默不闻,却通晓大学堂之学问!”
    王统照拍掌道:“有这篇稿子,我觉得咱们的报纸可以多刊印1000份!”
    刘放园思索片刻,说:
    “剑三,你现在就想办法联络上他,做个新闻采访稿。然后今天加班,明天的头版必须是咱们《晨报》的!还有,这两篇译稿一起发,与新闻稿两相辉映,简直妙哉!”
    “对了,报纸加印2000份!我去找总经理!”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