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卷阅读40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分卷阅读40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洗,冒着大雨冲出店面。
    老陈还在后面喊:“你看看,我就跟你开个玩笑,回来,别浇感冒了。”
    田姨一路哭着跑回家,一进屋见她闺女正在家学习。田姨盘着腿坐在床上,她闺女问她这是怎么了。
    田姨哭着对女儿说:“我活得太难了,太没尊严了,要不是有你,我就下道了,我出去浪,怎么逍遥怎么活。可是有你在,我不能让你跟着我一起掉价。咱娘儿俩在一起过,让人家戳着你后脊梁骨说你妈不正经。就五百块钱,一个月就五百块钱,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是真熬不下去了。你说你,除了学习你还会啥,你就不能替我分担点儿家务,家里卫生你打扫了吗?一天天就知道要钱,挣钱多难你知道吗?你知道个屁。”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而弱者被压迫之后,会把痛苦转嫁给更弱者。
    骂完孩子,娘儿俩抱着一起哭,哭完,田姨说:“明天起,我推三轮车走街串巷做买卖,我就不信我养不活这两张嘴。”
    琢磨吧,到底什么买卖好做呢?电视里在演美食节目,刘仪伟在那介绍四川美食麻辣烫,说是重庆解放碑那排着一百多米的队吃人家的麻辣烫。这玩意儿什么味?咱们东北人吃了多少年酸菜炖粉条,小葱蘸大酱,麻辣烫啥味没吃过。田姨想我卖的东西肯定是别人没吃过的,别人都会做谁来你这吃?
    抚顺没有人知道麻辣烫是啥,农贸市场里也没调料。田姨就跑到沈阳,沈阳几个农贸市场也没有。最后要坐大客车回抚顺的时候,下起了瓢泼大雨,她就躲到旁边新华书店躲雨。
    和店员聊两句,人家问你来沈阳干啥,她说来买麻辣烫底料。店员说:“我这有菜谱书,你看看?”
    田姨一看,正好有一本河南人写的江苏出版社出的四川菜菜谱。
    回到家田姨就开始按着菜谱上的说明买调味料,买完了在家搞科研。她没吃过麻辣烫,不知道麻辣烫是什么味,她也不知道做成什么样才算正宗。那时候也没有互联网,更没有淘宝,要不她就可以直接网购买一个成品拿来用。
    田姨一边做一边试,拉来还是初中生的刘铮亮和刘铮亮他妈,让他俩尝尝味道。
    田姨说:“咱这东北人,做出来的麻辣味,也不知道地道不地道。”
    刘铮亮说:“辣椒也不是原产四川的,辣椒原产美洲,那是印第安人吃的,四川人也才吃了二百多年。啥菜不都是人做出来对味?你做出来的味道好吃就行,管他地道不地道。”
    田姨笑着对刘铮亮他妈说:“我就爱听这孩子说话。有些菜不好买,菜市场里买不着笋尖、空心菜,料不全。沈阳蔬菜批发市场倒是有,就是外地菜太贵了,我这一份只能卖三块钱,太贵了学生吃不起,光绿叶菜成本就六七毛钱了,合不上。”
    刘铮亮说:“也不一定非要跟重庆一样,整点涮火锅的海带结、炸点萝卜丸子,学生没那么挑,能吃饱就行。”
    田姨听了这话眼前一亮,客户的需求很简单,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中午离家远回不去,三块钱能吃饱就是核心诉求。那啥玩意顶饿呢?植物蛋白和淀粉,就是豆腐皮和粉条,这两样便宜,放多少都不心疼。
    刘铮亮和他妈一边吃一边说:“这个味好,有滋味,还不辣嘴。”
    刘铮亮他妈问:“你这走街串巷卖,顾客用完的碗筷,也没地方洗呀,咋办?”
    刘铮亮说:“拿个塑料袋套在塑料盆上不就行了?吃完了直接扔塑料袋,想打包带走也能拎着袋子带走,田姨你也不用洗碗了,多方便。”
    田姨高兴地说道:“孩子到底学习好,聪明,就这么干。”
    刘铮亮问:“田姨,那这菜叫啥名?”
    田姨想了想:“既然用塑料盆装着,咱这也不知道跟四川麻辣烫有啥关系,别让人以后说咱抚顺人就会坑蒙拐骗,就叫麻辣盆吧。”
    连夜,田姨自己焊了一个白钢炉子,毕竟是钢厂出来的焊工,干这些跟钢铁打交道的活儿轻车熟路。白钢炉子导热太好容易烫着人,还要烧一个粗陶的内胆,内胆外侧需要铺满保温沙隔热,没有保温沙就用耐火砖的碎砖填满内胆和炉子的空隙。田姨一个人烧一个人干,这就是东北女人的性感之处,工业文明让女人具有了和男性一样的技能和手艺。田姨的三轮车,车厢在前,人在后蹬车,外号叫倒骑驴。
    每天上午,田姨把蜂窝煤放到炉子里,炉子上支一口大锅,熬了一锅的麻辣烫炒料煮的汤,再备上豆腐皮,头天晚上切好的土豆片,泡好的粉条,打成蝴蝶结的海带,洗好的小白菜,就在学校门口等,等那些馋嘴的孩子们中午放学出来吃饭。
    第一年生意还行,可就是夏天的时候没什么人。这半年不能在家躺着呀,田姨一想,干脆,我就清水煮菜,把调料炒好直接拌菜得了,朝鲜人不也吃拌菜嘛。可刚出摊也没什么人认这个麻辣口的拌菜,牛油裹着辣椒油糊在喉咙口呛嗓子眼,还得刘铮亮他们高中中午放学了带着同学们来尝尝照顾生意,情况才慢慢好点了。中午放学学生多的时候,田姨忙不过来,刘铮亮也帮着煮菜拌菜忙活。刘铮亮也是心急,拌菜的时候把隔壁烤鸡架摊位的孜然和糖也撒到拌菜里了。陈俊南吃一口,觉得挺特别,但好像少了点什么味,便在烤鸡架摊位上拿点醋倒进去,再放进嘴里,麻辣酸甜。
    这味道有意思,陈俊南招呼刘铮亮也尝尝,刘铮亮喜欢,再让田姨尝尝,也觉得好吃。学生们一听,个个都要按这个配方拌。
    这道菜就算发明出来了,起个名吧,叫啥呢?就叫麻辣拌吧。
    麻辣拌一诞生就火了,本来把满族八大碗当成特色菜的抚顺人,几年时间不到,便把麻辣拌当成待客的必点菜,大小饭馆都得会做,要不就是你这个厨师没水平。
    干了一年,田姨就有钱在小学门口盘了一家店,第二年又开了一家,五年工夫就连开了十家。后来她女儿说:“妈,咱家这麻辣拌在外地也能火,你让我试试。”
    十几年过去,田姨在全国有几十家店,北京鸟巢边上也开了一家,望京SOHO里也开了一家,上海城隍庙门口开了一家,广州小蛮腰开了一家。她再也不用为了钱愁了。可是她这脖子,成了心病。
    刘铮亮上次见到她的时候,脖子上的大金链子比手指头还粗,现在她脖子上连一串钥匙都挂不住。每天她斜着脑袋看人,坐不久,站不久,也不能四处溜达,一会工夫就头晕目眩,一天二十个小时躺在床上,也就下楼放风一个小时,跟刘铮亮他妈闲扯一会儿。人一病,再多的钱也不想花了,她还住在钢厂住宅那幢老破楼里,沈阳有个别墅她也不想住。为啥?因为她前夫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