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75章 连招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75章 连招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将军,乞藏遮遮一定派出了不止一个信使。”李泌很快将绢书上内容看完,眼睛略转后,抬头对我说道,“这封绢书的笔迹隽秀清逸。丝毫没有金铁杀伐之气,绝对不是由乞藏遮遮亲书。”
    “而照道理讲,如此重要的军情,乞藏遮遮不应假手他人。如今乞藏遮遮寻人代笔,最大的可能便是他需要多抄录几份,分派几批快马送出。”
    军情紧急而重要,为保险起见,乞藏遮遮多派几批信使传递消息也在情理之中。
    “从孙屯长拦截的区域来看,不大可能另有信使能够脱逃。这样看来,田将军那边一定也进行了拦截。不过漏了一个,恰好又给孙屯长最后截住了!”
    将绢书回递给杨错,李泌继续分析道,“郡王,依我之见,可以让孙屯长他们回来了。能拦住的,一定已经拦住;拦不住的,也已过去。再留在那里也是徒劳,反而可能暴露我军意图。”
    “好!”杨错点了点头。
    陇右军一路上不断遗落的器械辎重,如同血气一般吸引着贪食的“鲨鱼”。
    在乞藏弥弥地催促下,五万多吐蕃军一路紧赶慢赶,死死尾随在陇右军后面,总是试图缩近两军之间地距离。
    “幸好”轻装行进的陇右军,速度并不逊色于吐蕃军。
    抛弃的粮草辎重,却也让杨错有些心痛。
    这些粮草,大约可供三万大军一月所用,但为了钓吐蕃军上钩,不得不忍痛抛了出来。
    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不付出这沉重的代价,就无法博得吐蕃军的信任。
    乞藏弥弥也并非战场上的生手,而且他哥又在杨错手上栽过一个沉重的跟头。
    曾经的教训,让他变得愈发谨慎。
    为摸清陇右军究竟是真退还是假撤,乞藏弥弥接连派出十几骑斥候紧追在陇右军身后。
    料到乞藏弥弥可能会有此举动,杨错早命大军后队摆出一副仓皇落拓的架势。
    而且,未待吐蕃军斥候做更为细致深入的探查,杨错便命风骑军驱逐可这批不速之客。
    随着孙屯长的返回,风骑军再不给吐蕃军斥候以任何的可“探”之机。
    残阳西垂,寒风更劲。
    陇右军终于进到了东谷县境内。
    连续六个时辰的行军,对军士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由于吐蕃军急追猛赶赶,陇右军必须营造出仓皇撤退地架势,一路上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连就食都是行军的过程中完成的。
    六个时辰一百二十里,绝对可称得是强行军。
    所幸的是,这三万多士卒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勉强支撑了下来。
    此刻,吐蕃军与陇右军的距离已迫近至十五里左右。
    也让杨错惊叹这支吐蕃军的精悍。
    同样的连续行军,居然还能把距离迫近。
    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如此高强度的行军,吐蕃军也已是强弩之末。
    不过是“追上陇右军就可以获得大胜”的心态在支撑着他们。
    进入东谷县,这场“我逃他赶”地追逐戏码也该到收尾的时候了。
    是该……
    挖下深壕,擒虎豹!
    撒下诱饵,钓金鳌!
    就在作战计划行将“收官”的关键时刻,李泌竟然病倒。
    天寒地冻,北风凄厉,寻常人家早已躲入家中。
    自幼生在江南,李泌对高原上如此严寒显然有些不适应。
    再加上连续数个时辰冒寒策马骑行造成的身心疲惫,让体质并不非常强壮地他遭遇了风寒入侵。
    一辆原本用来摆放沙盘、地图的马车内,李泌仰天而卧。
    车底铺放着数层皮裘,李泌身上也盖着数层棉被。
    杨错探手在李泌的额头上轻轻触碰了片刻,眉宇不自禁地深蹙了起来。
    烫的相当厉害!
    虽然军中大夫已经做出了诊治,但照目前的情况看来,三、五天内恐怕是无法恢复了。
    偏偏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刻!
    杨错无声地叹了口气,对车内的一名亲兵轻声说了几句话,让他照顾好李泌。
    安思霖道:“布局已成,就让李先生先回去吧。”
    “有道理,我派人送他回去。”
    这时,车外传来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舒曜的声音。
    “郡王,韦将军到了!”
    两人刚下车,就见哥舒曜策马驰了过来。
    在他身后跟随着韦皋。
    “郡王!”韦皋跳下马,恭敬地向杨错行了一礼。
    “城武,田将军那边准备得如何了?”杨错点点头,也不寒暄多少,直接切入正题。
    此次攻伐,他率无当飞军,跟随田神功一起出征。
    “田将军和郝将军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行事。”
    “好!一切依计行事!”
    半盏茶的工夫后,韦皋携乘载李泌的马车东返。
    大战即将爆发,目前看似一切皆在陇右军掌握之中,但战场上瞬息万变,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一旦真正交战起来,即便是杨错也无法确保李泌的安全。
    最保险的办法,还是让他先撤离。
    小半个时辰后,天色尽暗。
    一弯细长的勾月悬挂在夜空之中,寥落地星辰暗淡无光。
    西北风竟似变得更大了些,寒意更浓。
    继续前行了约三里路,到了一处名为东源乡的地方,大战终于爆发。
    从东、西、南三面涌出的大批敌军,对陇右军发起了疾风骤雨般的狂攻。
    在杨错的呼喝指挥下,哥舒曜、贾耽、高崇文等人率部拼死抵抗。
    鼓角齐鸣,杀声震天。无数的火把将漆黑地夜空宛如白昼。
    火光下,刀光剑影,晃花人眼。
    激战正酣之际,雄浑悠长的号角声突然从北面方向响起。
    随即,便见一条长长的火龙迅速朝战场方向赶来。
    “敌军已被截住,破贼就在此时!”乞藏弥弥高举手中长刀,厉声狂吼。
    “杀!”
    数万吐蕃军抖擞精神,将身、心的疲惫暂时抛到一边,齐声狂呼。
    势如狂潮的吐蕃军迅速向战场逼近过去。
    近到两百步左右时,冲在最前的吐蕃将领突然发现战场上出现异变。
    原本激战连连的两支兵马,居然停下了彼此间的厮杀,并一起朝吐蕃军迎了上来。
    吐蕃将领看得很真切,迎上来的兵马中,有人身着陇右军衣甲,有人身着吐蕃军衣甲。
    乍看之下,竟似是两方联军。
    吐蕃军将士疑惑万分,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就在此时,吐蕃军左右两面突然响起了沉闷地马蹄声。
    马蹄声中,还隐隐透出一些异样的曲调。
    随着马蹄声越来越近,那隐藏其中的异样曲调也变得清晰起来。
    左面是节奏奇特的牛角战号,右边却是苍凉凄劲的笛声。
    上当了!
    乞藏弥弥面色瞬变,身体不自禁地微微颤抖了一下。
    凭借多年的征战经验,乞藏弥弥第一时间就得出了结论。
    虽然乞藏弥弥目前仍搞不清很多事情。
    敌军是如何识破大相的计谋?
    又是如何神鬼不知地击退了准备截断后路的乞藏遮遮?
    乞藏遮遮为何又没有消息传回……
    但他却清楚地知道一点——这场“敌逃我追”的战斗,根本就是对方设计的一个大圈套。
    还未正式接上手,吐蕃军已出现了混乱的趋势。
    长时间的连续强行军,对士兵的身体、精神都是极为严峻的考验。
    起先,在统军将校的鼓动下,吐蕃军士卒都认为胜利已近在眼前,高昂的士气令他们克服了身心的疲惫。
    但一瞬间发生的异变,却如同当头一盆冷水,将满心火热高昂的士气全然浇灭。
    三面受敌,更要命的是,在漆黑的夜色中根本就不知道敌军有多少人。
    不清不楚的状态,恰恰最容易引起发自内心的恐惧。
    士气一旦低落,身体的疲乏也顿时显现了出来,不少军士的身体甚至有瘫软的迹象。
    如果不能迅速稳定住局面,彻底的溃败将无可避免!
    乞藏弥弥很清楚这一点。
    “列阵,列阵……”
    “不要慌张,随我迎战!”
    乞藏弥弥声嘶力竭地纵声狂吼,竭力收拾住乱像逐现的大军。
    此刻,从三面袭来的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军已近在咫尺,尤其是左右两翼的敌军骑兵。
    “杀!”揭开大战序幕的孟起,双目尽是血红之色,声如狂狮地狂吼。
    右翼是郝玭的风骑军,左翼是郭涔的骑兵!
    两翼的骑兵疾风般地掩袭了过来,拦腰将吐蕃军截为两段。
    随即如同汹涌澎湃的狂潮,将一切阻挡在前地障碍物冲垮得无影无踪。
    摇曳的火光下,刀光剑影。
    武器撞击在一起的金铁交鸣声,士兵们鏖战时的吼叫声,将死时的惨叫身,浑厚猛烈的战鼓声。
    激越高昂地牛角号声,战马奔跑撞击的轰鸣声,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无边的夜色中。
    两支强悍的骑军,便如两把锋利无比的巨大镰刀,无情地收割着生命。
    鲜血飞溅,残肢翻飞,尸体翻滚,战马践踏。
    两翼的骑军狂扫而入,仅只片刻的工夫,南面的数万陇右军步卒也攻了过来。
    十万余人地拼杀,由此全面展开。
    连续不断地狂吼,令乞藏弥弥的声音已变得沙哑。
    但此刻,他全然顾不上这些,依旧呼喝不停。
    战局却仍在急剧恶化着。
    吐蕃军的阵势已经完全被打乱,或者说……从来都未有机会列成阵型。
    吐蕃军凌乱的军势,在敌军有组织的狂冲猛攻下,显得那么柔弱无助。
    尤其是面对敌军骑兵的冲锋夹击时,更是毫无还手之力。
    风骑军与郭涔骑兵极有默契地相互配合着,总是一左一右,交叉冲锋,如同巨大的镰刀肆意地战场上扫过。
    又如狂放的河水,暴虐的洪峰,前浪刚刚打过,后浪汹涌呼啸而来,一浪高过一浪,没完没了地冲击着。
    每一个浪头都是雷霆万钧的一击,带走了数不尽地鲜血和生命。
    郭涔就像狂暴的死神一般,率领着骑兵一遍一遍地从吐蕃军中犁过。手中长枪疾若狂风,势不可挡,带出一抹一抹的鲜血。
    孟起死死跟随在郭涔身后。
    这二人,就是骑兵的灵魂所在,也是两面不倒的旗帜,旌旗指处,所向披靡。
    “不要慌,聚过来,聚过来!”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西北方向传来,招呼着凌乱的吐蕃军士兵。
    郭涔猛地转头循声望去,双眼竟似在夜色中闪现出赤红的光芒,随即迅速拨马稍转方向,朝适才声音传来的方向疾驰而去。
    “跟上郭将军!”孟起头也不回地纵声狂吼,洪亮的声音清楚地回荡在身后骑兵的耳旁。
    狂暴的铁骑洪流立即转向,斜扫向前。
    有吐蕃将领努力聚拢着士卒,试图形成有效的抵抗,但最终却招来了夺命死神。
    郭涔如扑入羊群的猛虎,毫不费力地冲到了这员吐蕃将领的跟前,手中长枪划过长空,电般击出。
    惊骇之下,吐蕃将领急忙奋力举刀格挡。
    刺耳的金铁声后,大刀被格飞。
    郭涔纵马从将领身旁驰过,不待对方有任何机会躲闪,枪身急转,猛地反刺向后方。
    以为逃过一劫的吐蕃将领,还未来得及松口气,便惊愕的感觉自己胸口一凉,一柄锋利的枪尖透胸而出,现在视线之内。
    眨眼的工夫,一柄大刀斩到了吐蕃将领的颈脖处。
    伴随着激喷而出的鲜血。一颗硕大的头颅冲天而起,随即被疾驰而至的孟起一把抄住,挂在了马侧。
    在掉落地面火把映照下,这个吐蕃将领的头颅上双眼圆睁,似乎仍不愿相信适才发生地一切。
    吐蕃军的鼓角兵成为被打击的首要对象。
    在两支骑兵的狂扫下,本身防卫能力欠缺、此刻又得不到其他士兵掩护的鼓角兵们迅速溃散。
    战鼓不再敲响,号角不在奏鸣,吐蕃军的士气更为迅速地丧失了,越来越多的防守阵势被突破,喊杀声再度空前地激烈起来。
    乞藏弥弥声嘶力竭地一遍一遍狂吼着,不愿放弃。
    他非常清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身为主帅自己放弃了抵抗,最终带来的将是五万余大军的全面溃退。
    而一支溃退的兵马,更不可能阻止敌军的追杀。
    乞藏弥弥在赌博,赌着渺茫地转机。
    然而他等待的转机尚未出现,厄运却已先行降临。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