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江城国际会议中心,能容纳千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来自全球37个国家的科技官员、情报人员和媒体记者挤满了会场,后排甚至站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十几种语言的低声交谈,摄像机镜头全部对准了空荡荡的讲台。
“张卫东真的会来吗?”《纽约时报》记者小声询问同行,“白宫说他可能是本世纪最危险的人物。”
东瀛《朝日新闻》记者冷笑:“危险?他让我国股市蒸发了2万亿日元!”
突然,全场灯光暗下,一束追光打在讲台上。张卫东身着简洁的深蓝色文山装,缓步走向话筒。没有开场白,没有寒暄,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全场鸦雀无声:
“我知道,在座至少47人是各国情报人员。”
会场瞬间骚动。英联邦军情六处的特工下意识摸向腰间,德意志代表团的随行武官脸色煞白。
张卫东微微一笑,大屏幕上突然列出47个座位号,每个号码后面精确标注着所属机构和真实姓名!
“别紧张。”张卫东轻轻摆手,“今天邀请各位来,就是要开诚布公。”他点击遥控器,幻灯片切换到一行大字:《科技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过去半年,我们挫败了19起技术窃取企图。”张卫东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天气,“不是因为我们防守严密,而是因为——”他顿了顿,“这些技术本就可以共享。”
全场哗然!
俄联邦代表团团长猛地站起身:“张先生,您是说‘智慧农业’技术可以转让?”
“不是转让,是合作。”张卫东调出全球气候分布图,“非洲的干旱、俄联邦的冻土、东南亚的洪涝……每个地区都需要定制化方案。”
米国商务部长助理忍不住质问:“条件是什么?”
“很简单。”张卫东目光扫过全场,“第一,所有合作项目必须50%以上雇员来自当地;第二,技术改良成果双方共享;第三——”他声音突然凝重,“不得用于军事用途。”
幻灯片切换,显示出东瀛某实验室正在将灌溉算法改装为导弹轨迹计算的画面。东瀛代表团成员集体低头,不敢直视镜头。
“我知道你们怀疑我的动机。”张卫东突然话锋一转,“一个不懂编程的人,凭什么主导量子农业革命?”
全场屏息。这正是所有人心中的谜团。
张卫东解开西装纽扣,竟从内袋掏出一本发黄的笔记本:“这是我高中时的手稿。”大屏幕特写显示,密密麻麻的公式间穿插着稚嫩的汉字注释:《论量子纠缠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可能性》。
“八年前,我在老家麦田里发现一株抗倒伏突变体,从此迷上用最笨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张卫东翻开笔记,“没有实验室,就用算盘计算概率;没有试剂,就用厨房调料做培养液。”
高卢科学家突然惊呼:“上帝!这页手稿上的公式,正是我们去年才验证的量子态叠加模型!”
“所以您真的是……天才?”德意志《明镜周刊》记者颤声问。
张卫东摇头,指向胸口:“我这里跳动的,是一颗华国心。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告诉我们——”他点击遥控器,最终幻灯片绽放出金灿灿的麦浪,上面八个大字力透纸背:
「天下为公,科技为民」
全场静默三秒,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俄联邦代表团全体起立,非洲代表激动得热泪盈眶,就连米国代表也不得不礼节性鼓掌。
记者席后排,中情局特工迈克尔悄悄关闭录音笔。他摸了摸胸前口袋里的照片——女儿莉莉正在新学校微笑。
“长官,建议重新评估张卫东。”他在加密邮件中写道,“他拥有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思想武器。”
散会时,东瀛官房长官特使拦住了张卫东:“张桑,首相希望邀请您访问京都,亲自体验茶道文化。”
“茶道很好。”张卫东似笑非笑,“但请转告贵国首相,樱花计划B方案还是取消为好——你们安排在清华大学的那三位‘留学生’,真的该好好读书了。”
特使面如土色,鞠躬时差点栽倒。
当晚,王越在庆功宴上举杯:“卫东,你这招太绝了!白宫刚发来合作意向书,愿意用航天材料技术交换农业算法。”
“这才刚开始。”张卫东望向窗外的星空,“当全世界科学家都为一个目标努力时,人类才能真正走向星辰大海。”
他掏出震动不停的手机,最新消息来自中科院:“量子通讯卫星‘寰宇一号’测试成功,请求命名建议。”
张卫东微微一笑,回复了两个字:
「为公」
……
“寰宇一号”量子通讯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像飓风一样席卷全球科技界。
《自然》杂志罕见地用整期专题报道华国量子科技,标题赫然是《从农田到星空:一个华国官员的科技革命》。封面照片上,张卫东站在麦田里仰望星空的背影,与太空中“寰宇一号”的轨道示意图重叠在一起,构成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
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总统将这份杂志摔在桌上:“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量子实验室每年烧掉80亿美元,却连个农业卫星都造不出来?”
国家安全顾问擦了擦汗:“据中情局分析,张卫东可能掌握某种超越现有科学体系的方法论……”
“那就去学!”总统拍案而起,“通知NASA,立即启动与中方的航天合作。等等——”他突然压低声音,“先让那个迈克尔去接触张卫东,他女儿不是被中方救过吗?”
三天后,江城航天控制中心。
张卫东正在听取“寰宇一号”的首次数据传输报告,臧力力匆匆进来:“东哥,中情局的迈克尔在接待室,说是代表NASA来谈合作。”
王哲闻言立即紧张起来:“要不要先晾他几个小时?”
“不必。”张卫东合上文件,“带他去三号观测台。”
三号观测台是全透明玻璃结构的球形建筑,可以360度俯瞰整个航天基地。迈克尔走进来时,正看见张卫东独自站在星空投影下,整个人仿佛漂浮在银河中。
“张先生。”迈克尔用生硬的中文开口,“我代表……”
“莉莉的心脏手术很成功。”张卫东突然转身,用流利的英语说道,“她现在应该在上芭蕾课?”
迈克尔浑身一颤,公文包差点脱手——他女儿今天的课程表是绝对隐私!
张卫东递过一杯茶:“别紧张,我只是有个提案。”他点击控制面板,星空投影突然变成地球实时图像,“‘寰宇一号’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可以开放给国际空间站使用。”
“什……什么条件?”迈克尔声音发干。
“两个要求。”张卫东竖起手指,“第一,共享近地轨道太空垃圾数据;第二——”他意味深长地笑了,“让莉莉来华国参加青少年航天夏令营。”
迈克尔瞪大眼睛。这算什么条件?简直像是……像是长辈对晚辈的关怀?
“还有个小礼物。”张卫东推过一份文件,“莉莉上次骨髓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治疗方案,我们的医学团队有些建议。”
文件第一页贴着莉莉的照片,下方工整地写着中文:“天下孩子,皆我子弟。”
迈克尔的眼眶突然红了。他想起那个华国骨髓捐献者说的话:“生命无国界”。
一周后,国际空间站首次通过“寰宇一号”量子网络与地面连线。直播画面里,中美俄三国宇航员共同展示着一张合影——照片上的张卫东站在一群孩子中间,正指着星空讲解什么。最前排的莉莉·陈举着自制火箭模型,笑靥如花。
东瀛首相官邸,安倍盯着电视画面,突然对幕僚说:“把防卫省那份《对华科技遏制纲要》烧了。”
“可是阁下……”
“没看见吗?”安倍指着屏幕上三国宇航员握手的画面,“新时代的规则已经变了。通知文部科学省,明年起中文列入小学必修课。”
千顶城红场,总统先生在私人会议室里反复观看“寰宇一号”的发射录像。当镜头扫过控制中心里年轻的华国工程师们时,他突然按下暂停键。
“谢尔盖,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什么?”
情报局长一愣:“这个……英语、数学……”
“从明天开始,所有重点学校增设中文科技文献阅读课。”普京站起身,目光锐利,“另外,把西伯利亚那个废弃农场改成中俄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基地。”
与此同时,江城郊外的航天育种基地。
张卫东蹲在试验田里,正手把手教孩子们辨认量子诱变的小麦苗。齐悦匆匆走来:“卫东,刚接到通知,联合国要授予你‘全球科技发展特别贡献奖’。”
“推了。”张卫东头也不抬,帮一个小女孩扶正歪掉的太阳帽,“今天答应带他们看太空向日葵。”
“可是秘书长说……”
“悦悦,”张卫东突然抬头,阳光在他眼中洒落星辰,“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说过什么吗?”
齐悦怔了怔,想起多年前自己那个男闺蜜曾经对她说的那句话:“我想让华国的孩子,将来可以昂着头看世界。”
她看着田埂上那群围着张卫东叽叽喳喳的孩子——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每个人眼里都闪着同样的光。
“我去回绝联合国。”齐悦柔声道,“顺便问问夏令营还缺不缺生活老师。”
夜空中,“寰宇一号”正好经过江城上空。
它的量子信号穿透云层,将一组加密数据传输到基地电脑上——那是米国NASA刚刚共享的深空探测数据。
王哲看着屏幕上“FORALLMANKIND”(为了全人类)的标题,突然明白张卫东常说的那句话:
“科技的最高境界,是让人忘记国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