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87章我林十三清者自清
魏元吉在一众科道言官中算是极聪明的,不然徐阶也不会让他当主审官捅严党的腚眼。
林十三说兵部的人可以为他作证,魏元吉沉默不言,脑子却像是一头拉磨的驴一般来回转圈:兵部是杨博的。
严党这帮人挖九边的墙角,卡杨博的脖子。杨博应该恨这些蠹虫恨的牙根痒。兵部的人怎麽会帮严世蕃的义弟脱罪?
想到此,魏元吉道:「那好。你说说,兵部跟你父亲林有牛交接棉甲的是谁。我传他上堂作证。」
林十三答:「兵部武库司主事,徐德永。」
魏元吉眼前一亮。那位徐主事是他的同年,为人清高雅傲。他那样一个清官,绝对不会帮林十三这等「弄臣」说话。
想到此,魏元吉道:「传兵部武库司主事徐德永上堂回话。不,不是传,是请。」
九边军贪案会审的地点是都察院,跟兵部相距不远。不多时徐德永被带上了大堂。
魏元吉道:「徐主事,今年的年初,九边造办棉甲一万件。是你与林有牛交割这批棉甲的嘛?」
徐德永答:「回魏给事,是我负责此事。」
魏元吉又问:「棉甲是否粗劣不堪?九边将士收到这批棉甲后,是否给兵部行文禀明这一批破烂货不堪用?」
徐德永竟答:「那匹棉甲是我亲自查验的。查验之时还有杨博杨部堂在场。」
「一万件棉甲,件件都属上乘。工部那边给兵部造办了这麽多年棉甲。这一回是用料最足,品质最好的。」
「另外,九边的几位将领都给兵部上了公文,夸赞这批棉甲好。公文还说『今后甲胄一项,望照此办理』。」
林十三在一旁笑道:「魏给事,听到了嘛?徐主事的证言能否证明我的清白?那匹棉甲件件顶呱呱丶夸啦啦。谁用谁知道!」
魏元吉怒道:「不对!你父亲明明只花了三千两银子。用银不过工部调拨公帑的十分之一。怎麽可能造出上好棉甲来?」
「徐德永,你是否拿了林家的贿赂。作伪证维护林家?你常以君子自诩。需知君子不做伪证。」
徐德永是个雅量高致但没什麽办事能力的清官丶庸官。他办不了什麽事,但却心高气傲。
你可以说他能力不足,你可以说他不会办事。你甚至可以说他长得磕碜。但你若说他收受贿赂,那基本相当于指着他的鼻子骂他祖宗八代;骑在他脖子上窜稀。
徐德永怒目圆瞪:「魏给事,士可杀,不可辱!我何时拿了林家的贿赂?你怎好凭空污人清白?」
「你若铁了心诬告我,我就算把官司打到内阁,也要追究你的污蔑之罪!」
「还有,我刚才说了,那日我验货,赶巧杨部堂视察武库,他是在场的。杨部堂亦可作证。你总不能说杨部堂也收了林家的贿赂吧?」
魏元吉眉头皱成了八字:不对啊,我这位徐年兄怎麽会替林十三说话?
魏元吉道:「林十三虽位卑,却权重。徐主事,你是否被他拿住了把柄,他威胁你,你这才替他作伪证?」
徐德永怒道:「笑话。我这身官服是朝廷给的,又不是他林十三给的。别说他没威胁我,就算他威胁我,我会就范嘛?」
「我也恨他这样的弄臣。可《汉书》有云: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我不能因恨他这样的人,就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指良为劣。」
徐德永一席话,怼得魏元吉哑口无言。
林十三道:「听到了?我爹给边军供的都是上好棉甲!既如此,你给我扣的罪名就不攻自破。」
魏元吉不想轻易放过林十三,这可是他魏给事负责边关军贪案后,过的第一堂,审的第一个犯人。第一炮要打响。
他还想凭藉此案扬名立万,成为朝中清流中响当当的响当当呢。
魏元吉道:「除非杨博杨部堂亲自作保那批棉甲没有问题。否则你便洗脱不了罪名。」
林十三转头望向徐德永:「徐主事,兵部离此不过三百步而已。能否劳烦你,辛苦些回一趟兵部,请杨部堂给我写一张作证条子?」
转头林十三又对魏元吉说:「若兵部尚书替我作证,总能证明我和我爹的清白了吧?」
魏元吉道:「嗯,杨部堂若作证,自然能证明你的清白。我会将你当堂释放。」
魏元吉是这样考虑的:我惩戒军贪,是在帮你杨部堂的忙。你总不能让我这第一炮哑了火吧?
于是乎,他让徐德永返回了兵部找杨博。
也就过了两刻,徐德永去而复返,给魏元吉递上一张纸。
只见纸上写着「林有牛所造棉甲一万件皆为优等,件件精良。」
后面署名杨博,还盖着兵部尚书的官印。
魏元吉傻眼了:出则为将,入则为相的朝廷第一能臣,竟帮林十三一个佞臣说话?这怎麽可能?
林十三笑呵呵的问:「杨部堂的条子上写的啥?如果我没猜错,是替我作保吧?」
魏元吉如一根被霜打了又被寡妇摘走的大茄子一般,垂头丧气的说:「既杨部堂作证,林十三,你可以走了。」
林十三怒道:「老子是皇家传奉官,锦衣卫的副千户,有飞鱼赐服在身!你一个七品官想抓就抓,想放就放啊?」
「魏元吉,你等着罢!」
说完林十三扭头愤愤离去。
他刚走出会审大堂,严世蕃和赵文华丶罗龙文还有一堆严党官员迎了上来。
严世蕃惊讶:「你怎麽出来了?」
林十三笑道:「大哥,小弟我清者自清,他们拿我没奈何。我不出来难不成住他这破烂地方?这里又没有美酒丶美女。」
严世蕃道:「徐一城手下那群人这回卯足了气力要整你。我带着人来此准备给你撑腰。」
「你竟轻轻松松便出来了?」
松江府华亭县几乎所有土地都姓「徐」,故严世蕃私下蔑称徐阶为徐一城。
林十三笑道:「他们抓我的原因是我林家造的那批棉甲劣质不堪。」
「大哥,明跟你说了吧。他们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棉甲的事情上,我跟我爹是发财发过头了。」
「可棉甲是劣是优,不是这群科道言官说了算。而是兵部说了算。」
「杨博为我作证,说那些棉甲是优等。那它们就是优等。里面那群聒噪乌鸦能奈我何?」
严世蕃惊讶:「杨博那人可不常替人包庇罪责。你抓到了他的把柄?」
林十三压低声音:「我哪有什麽杨博的把柄。大哥您忘了,几年前在香山,我救过杨博的命。」
「杨博那人的性子是有仇必报,有恩也必报。」
「他跟我说了。这次帮我一回,今后两不相欠。」
严世蕃笑道:「原来是这样。我都忘了,你是兵部夏官的救命恩人嘞!走走走,去我府上吃酒压惊。」
林十三顺利脱罪。严党在九边的那一大批贪官却没有这麽好的运气。
接下来一个月,那些被押解进京的贪官一个个被审问丶定罪。
史书载:嘉靖三十八年,户科右给事中魏元吉等,劾奏诸边臣侵冒不职。世宗降旨:今年边粮发数多,管粮官任意侵费,以至钱粮亏折。有司官员严惩之。
严府书房。
严世蕃愤愤然的对严嵩说:「爹,徐阶那厮似是与陆炳合流了!不然他手下那群废物言官怎麽可能有如此详尽的证据?」
「他们几乎将咱严家在九边的人一网打尽。咱们在九边的辛苦布局白费了!」
「爹,挨了打不还手那是懦夫。徐阶给咱家一拳,咱们得还他们一脚。」
严嵩叹了声:「普天下的人都说你严世蕃是朝廷三大聪明人之一。善于解皇上出的哑谜。」
「可惜,你的聪明只是小聪明。」
「你也不想想。陆炳有那麽大胆子动我那麽多门生丶义子?还是徐阶有这麽大胆子在朝堂上做这麽大的动作?」
「他们的身后是皇上呐!」
「皇上的心思是——东南给了严嵩的得意门生。九边不能再让严家染指。」
严世蕃惊讶:「皇上这是卸磨杀驴?」
严嵩无奈的说:「若是卸磨杀驴,你我还能悠然在这书房中交谈嘛?」
「我对你和下面那些人说了多少遍。如今严家是一棵大树不假,可树大招风。你们赚钱,我不反对。可你们不要太招摇。」
「不要什麽银子都往荷包里塞,丝毫不顾及周围无数眼睛正在盯着。」
「我若是皇上,我也得打压严党!」
严世蕃有些不耐烦:「爹,十年寒窗只为权,千里掌权只为财。咱下面那些人要发财,儿子也拦不住啊。」
严嵩叹道:「唉,你们就闹吧。我都八十岁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我迟早让你们连累,不得善终。」
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又要跟政敌勾心斗角,又要揣度圣意应付嘉靖帝。哪里还有精力丶体力去严格管束门下党羽们?
一种无力感在严嵩心中油然而生。
沉默良久后,严嵩道:「替我写一封信给胡宗宪。告诉他」
五月端午。
林十三一家人在一起吃粽子,饮雄黄酒。
吃罢饭,林十三去了碧云房中休息。
林十三问碧云:「严阁老十日后八十大寿。让你准备的礼物准备好了嘛?」
碧云有些为难:「这礼.还送嘛?我听到了一些风声。最近朝廷严惩了四十几名严党官员。严家似要势危啊。」
林十三却道:「严家一两年内不会势危。皇上这一回只是对严家略加敲打。知道为何嘛?」
碧云问:「为何?」
林十三道:「因倭患未平。倭寇要靠严阁老的得意门生胡宗宪去剿。」
「倭患未平,海上贸易便做不成。朝廷便不能开源,财政依旧吃紧。皇爷要靠严党的那些算盘精替国敛财。」
「再有,若严家倒了,谁去站在台前制衡徐阶为首的清流势力?皇爷不得让那群聒噪的乌鸦烦死?」
「若这回敲打严家,严家能吃一堑长一智,今后好好约束党羽。严家还能再掌几年大权。」
就在此时,王舅爷李高来了府上。
林十三到了客厅迎接。
李高恭恭敬敬给林十三行了礼:「师父,端午安康。」
林十三笑道:「怎麽这个时辰来了?这时辰,你不应该跟孙越逛怡红楼嘛?」
李高哭丧着脸:「快别提啦!我刚脱了裤子,扒了那美人的肚兜丶亵裤,扛着刚要入港您猜怎麽着?」
林十三笑骂道:「我他娘哪儿知道怎麽着?」
李高道:「我姐派冯保找我。他在家里没找着我,竟找到了怡红楼。」
「冯保带了一箱端午喜庆宝物,说是我姐赏您的。让我立即给您送来。」
林十三惊讶:「李妃娘娘让你亲自来赏我端午喜庆宝物?」
李高笑道:「是啊!冯保说,可着整个朝廷,我姐如此看重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张居正,一个是你。」
「我姐还让冯保传话,多谢你对我的照应。」
林十三却道:「咳。这有什麽好谢的。咱们既是师徒,又是靴兄弟。情投意合,臭味相投。我早就拿你当自家人了。」
「自家人照应自家人不是应当应分的?」
李高压低声音:「我姐还有件事要您去办。」
果然是无事献殷勤,必有求于人。
林十三一愣:「哦?什麽事?」
李高问:「我姐听说您在辽东替赵文华弄了两坛子酒?」
林十三愕然,心中暗道:李妃娘娘好耳目啊!这事儿竟都一清二楚。
林十三颔首:「有这档子事。」
李高道:「那两坛子酒世所罕见。赵文华要献给严嵩,博取严嵩欢心,以求严嵩保举他进内阁,对吧?」
林十三道:「对。」
李高道:「我姐的意思是,你撺掇撺掇赵文华。让他把一坛子酒献给严嵩。另一坛子献给皇爷。」
「旁的事你不必管。只要能让赵文华献一坛给皇爷,你就是裕王府的大功臣。这是我姐的原话。」
林十三不明所以。不过夫妻一体,李妃代表着裕王。替皇储办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景王被撵出京城,在安陆就藩,失去了继位的可能性。裕王是唯一的皇位继承人。天下迟早是裕王的。
就嘉靖帝那个身子骨,天天大把吃丹药,不似长寿之君。
一句话:伺候好裕王,林家长久的富贵就有了。
林十三道:「你带话给李妃娘娘。就说此事林十三一定办好。绝不辜负娘娘对我的信任。」
李高笑道:「成嘞!冯保还在我府上等着呢。我带完话就回怡红楼去。那美人儿还等着我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