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68章 义乌人可怕可怕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68章 义乌人可怕可怕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68章义乌人.可怕可怕
    严世蕃今日心情不佳,找来两个义弟陪他喝酒。
    罗龙文给严世蕃倒了林十三带来的西夷甘蔗酒,严世蕃一饮而尽:「嗯?这酒甜丝儿丝儿,倒是爽口。」
    林十三笑道:「这是西夷商船上的酒,名叫什麽朗姆酒。西夷那边只有下等水手才喝.不过喝着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严世蕃苦笑一声:「人啊,就是犯贱。大明狗都不喝的高碎,在西夷人眼中是好茶。」
    「西夷贱工喝的劣酒,到了咱们嘴里倒成了别有风味的美酒。」
    罗龙文问:「大哥可是因胡宗宪的那封奏疏心情不佳?」
    严世蕃道:「一提这事我就来气!胡宗宪这番不知怎得,上如此敏感的奏疏竟事先不跟我和我爹商量。」
    「他是熟读史书的人,难道不知打太祖爷开国起,募兵建新军便是犯大忌的事。」
    「这下好,清流可算抓住了口实。一个劲的参劾胡宗宪图谋不轨。」
    「他老胡是我严家的人。真要因这事儿丢了浙直总督的官帽,最后受损的是我严家。」
    罗龙文替胡宗宪说了几句公道话:「老胡在江南也很难啊。我是替他办过事的,晓得他的处境。」
    「皇上急等着他平定东南倭患,清靖海上通路。卫所军却是些酒囊饭袋,不堪大用。」
    林十三插话:「是啊,东南卫所军的底层旗官丶士兵几乎成了上司们的家奴丶雇农。他们哪里肯拼死搏命的去打仗?」
    「再有,我看过兵部的邸报。自今年开春,皇爷下旨开三口通商,倭寇入侵的次数丶人数便越来越多。」
    「若无一支能征善战的生力军,胡部堂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永寿宫大殿内。
    嘉靖帝的面前跪着陆炳丶朱希孝。吕芳侍立在一旁。
    其实关于组建新军的事,嘉靖帝已经下定了决心,全力支持胡宗宪。
    只是嘉靖帝有一点吃不准,他手里拿着身在江南的锦衣卫耳目们呈上的七八份密奏。
    嘉靖帝道:「陆炳,你的人在奏疏里说,义乌穷山恶水尽刁民,生性桀骜难驯。不知官长,不知纲常。绝不能再义乌招募新军。」
    「可胡宗宪的奏疏,却说义乌人天生善战,勇武过人。若从义乌招募新军,则可以一当十。」
    「是你的手下错了,还是胡宗宪错了?」
    胡宗宪会做人,私下里跟陆炳一直有往来。陆炳也欣赏他有国柱之才,没少暗地里帮他的忙。
    陆炳若说胡宗宪错了,就成了给好友掣肘。若说手下耳目错了,则是治下无方。
    陆炳拱手道:「回禀皇爷。义乌人是不是新军的好兵源,臣不知。谁对谁错,臣亦不知。」
    「臣以为,皇爷可遣一名精干钦差前往义乌,实地了解一番。」
    嘉靖帝看向朱希孝:「朱希孝,你怎麽说?」
    朱希孝道:「臣以为陆都督所言极是。组建新军是大事,兵源万分重要。需派钦差专门考察。」
    嘉靖帝又转头看向吕芳。
    吕芳心领神会:「禀皇爷。老奴听说西苑百鸟房的几只斗鸡蔫蔫不济,不堪斗赏。义乌特产一种名曰白颈长尾的野雉鸡。」
    「这种雉鸡中的极品名曰『铁冠金爪血将军』。能斗得过恶犬呢。」
    「不如差林十三前往义乌,替百鸟房寻找血将军。」
    嘉靖帝颔首:「嗯,就让林十三去一趟义乌。」
    裕王府书房。
    高拱和张居正与裕王围坐喝茶。
    徐阶名义上是裕王的老师。但裕王牢记嘉靖帝的那句「徐阶小人」,与徐阶始终隔着一层。
    每遇大事,裕王总是会找两个心腹高拱丶张居正密议,而将徐阶排除在外。
    裕王道:「南直隶的赵贞吉给孤来了信。说绝不能让胡宗宪在东南募新军。否则新军会成为严家私兵。」
    「福建的谭纶则来了另一封信,说胡宗宪与寻常严党不同。他募新军只有公心,没有私心。是抗倭所必需。」
    高拱是个孤傲之人,也是个性情中人。他在裕王面前一向是直抒胸臆:「殿下,切不可听赵贞吉之言。」
    「徐阁老和赵贞吉与江南大族穿一条裤子。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便是倭患平息。」
    「至于严嵩那边,亦不希望倭患平息。在他们看来,养寇才能自重。」
    「他们都在为自己想,唯独没有为朝廷想,为百姓想!」
    「臣仔细看过胡宗宪的那道奏疏。句句在理!不建新军,倭患根本就不能平息!」
    「臣以为,殿下身为储君,应表态支持胡宗宪。」
    张居正道:「高寺卿所言极是。臣听说,胡宗宪打算用戚继光为新军统帅。这戚继光臣早就听过,是明军中前途不可限量的帅才。」
    「他年少时便写了一首诗明志。」
    裕王来了兴趣:「哦?什麽诗。念来听听。」
    张居正朗声道:「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裕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好诗,好诗。振聋发聩!是个有报国安邦大志向的人。」
    戚继光托李高给张居正送的美女丶海狗鞭显然没白送。
    张居正为戚继光大说好话:「庚戌之变那年,戚继光来京考武会试。有世袭指挥佥事衔在身的人,放下身段跟一群白衣举子同考武会试,这已是极为难得。」
    「俺答汗的大军兵临城下。戚继光自愿上了城墙,誓死捍我大明京师。悍不畏死。」
    「庚戌之变后,戚继光写出了《备俺答策》。兵部的三位堂官大为赞赏。」
    「此后他在蓟州担任旗牌官,多次与鞑靼短兵相接。有着充足的实战经验。」
    「此人乃是人杰,有卫丶霍之才。」
    「且此人对朝廷,对皇上极为忠诚。若他成为新军的领兵统帅,说句不好听的,就算胡宗宪想反都指挥不动他!」
    裕王道:「嗯。如此说来,此人可靠。」
    高拱在一旁道:「严阁老那伙人也好,徐阁老那伙人也罢,在抗倭的事情上想得都是自身利益。」
    「殿下乃是储君。迟早是大明天子。等您继位之时,需要一个安定的东南!」
    「建新军丶平倭患丶开海通商对朝廷百利而无一弊。且这也是皇上所愿。您应该全力支持。」
    张居正跟高拱一唱一和:「储君支持疆臣组建新军,换在其它朝代定然是犯忌的。」
    「此时您支持胡宗宪却大不一样。您是在支持皇上之所愿。」
    裕王是个孱弱敦厚丶优柔寡断之人。话说到这个份上,他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他喃喃道:「可是朝中清流反对.」
    就在此时,李妃走了进来:「高先生丶张先生真乃辅国良臣。刚才所说字字都是至理。」
    「天下是朱家的。朱家人想做什麽事,何苦要在意朝廷里那些聒噪的乌鸦?」
    李妃总是能在裕王纠结时帮他下定决心。
    裕王正色道:「二位先生替孤写一道给父皇的奏疏。孤支持组建新军。」
    「高先生,你再替孤带话给徐阁老。让他管束好门生故旧。旁的话不用再说。」
    裕王一表态,组建新军已是板上钉钉。唯一的问题便是兵源从哪里选。
    翌日,西苑。
    吕芳给林十三下了旨意,命他前往义乌寻找斗鸡「血将军」。
    同时他也告诉了林十三,此番差事名为寻宠,暗为考察义乌兵源是否堪用。
    林十三又要南下了。
    这三年,他几乎一年去一趟江南。自然,他的随员还是那几个人——张伯丶孙越丶李高。
    三十几个负责随行护卫的袍泽全都换上了军匠新仿造的鸟铳。
    临出发前三日,朱希孝找到了林十三。
    朱希孝叮嘱他道:「你这趟差事不要考虑什麽朝局丶党争丶权斗。一定要如实奏禀。」
    「新军兵源关系到东南的安定与否。人要做事,考虑的太多往往一事无成。」
    林十三拱手:「多谢朱卫堂教诲。属下一定仔细考察,如实陈奏。」
    背地里的差事要办,明面上的差事同样要办。林十三离开朱希孝的值房,去了一趟钓蚌街,跟一个斗鸡铺子的老板借来了一本宋版的《斗鸡谱》。
    里面竟真有义乌「铁冠金爪血将军」的记载。据说此雉不但是斗鸡中的极品强者,还能够辟邪冲晦。
    傍晚时分,林十三回了家。
    王小串正领着虎儿给家里的蚂蚁窝灌开水呢。
    林十三皱眉:「小串,上天有好生之德。蚂蚁虽小也是生灵。你俩要实在想玩蚂蚁,往蚂蚁窝里呲泡尿也就罢了。作什麽要灌开水让它们绝户。」
    王小串道:「爹,您可误会我和虎弟啦!厨房放的酱鸡辣肉最近招了不少蚂蚁。是娘让我俩除祸害呐。」
    林十三笑道:「原来如此。还真冤枉你们了。」
    「爹又要出去办差了。至少要三四个月才能回家。你们在家里好好听你们娘和小姨娘的话。照顾好你们福弟。」
    王小串拍了胸脯:「爹你放心。小串最听娘和小姨娘的话啦。」
    碧云抱着福儿走了出来:「怎麽又要去江南?」
    林十三道:「有要紧差事。」
    碧云一脸担忧:「我听兵部职方司黄郎中的夫人说,东南最近半年不太平。倭寇疯了一样的登陆抢掠。」
    「有个告老返乡的户部司官中途死在了倭寇之手。」
    林十三笑道:「放心。你的夫君天生福将,即便去龙潭虎穴也能全须全尾的回来。」
    千里之外的杭州,浙直总督府。
    胡宗宪将一份兵部公文递给了戚继光。
    胡宗宪道:「看兵部的态度,似乎朝廷那边已经准了咱们在东南组建新军,只是皇上尚未下明旨而已。」
    「如今兵部询问咱们组建新军的规模人数。你说说看,报多少人为宜?」
    戚继光说出了一个令胡宗宪感到吃惊的数字:「三千。」
    胡宗宪皱眉:「这麽少?朝廷好容易同意募兵。咱们只募三千人?」
    戚继光拱手道:「胡部堂请听属下一言。自古兵不在多而在精。」
    「如今属下既有唐顺之唐先生的精妙阵法,又有西夷的好铳丶快炮。只需三千兵源,便能将其练成一支常胜军。」
    「且若咱们报上去一万人两万人的数字。恐怕朝中又要有人风言风语,掀起风波。」
    「三千人这个数字,一来不起眼。属下想,朝中各方都能接受。」
    「二来,把新军交给属下来练,三千人已是足够!可抵三十万卫所军。」
    戚继光的话语中透着满满的自信。
    胡宗宪沉思片刻后说:「罢!我信你一遭。就定三千人。不过关于兵源从哪里来.兵部让咱们暂缓决定。」
    戚继光闻言色变:「难道朝廷不准咱们从义乌招兵?义乌人是最适合编练新军的。那次抢矿械斗,属下亲眼见到义乌矿民的血性。」
    「属下打过不少仗,见过不少亡命徒。但义乌人.可怕可怕。」
    「若不能从义乌招兵,宁可不组建新军。」
    胡宗宪笑道:「你别急啊。似乎有人在皇上面前说了义乌人的坏话。我刚接到一张滚单。」
    「滚单上说,宫里派了一位钦差,到义乌寻什麽斗鸡。你猜这钦差是谁?」
    戚继光问:「谁?」
    胡宗宪答:「咱们的老熟人,林十三。我想他此来义乌寻鸡是假,考察义乌兵源是否可靠堪用是真。」
    戚继光松了一口气:「还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啊。林传奉定能如实禀奏。」
    胡宗宪道:「我听说义乌有两个大族。一姓吴,一姓陈,对嘛?」
    戚继光颔首:「今年夏天抢矿械斗,就是吴丶陈两姓打的。吴姓族长名叫吴惟忠,陈姓族长名叫陈大成。」
    「这两人年纪都不大。火爆脾气,一点就炸.」
    胡宗宪道:「你去传话给他们二人。朝廷钦差到了义乌,若出半点差池,浙直总督府将派兵进驻他们的铜矿,将其收归官府。」
    二人所说义乌吴丶陈两姓乃是血仇。从北宋年间就械斗不断。
    戚继光之前想过募兵只募一姓。若募两姓,怕不能一条心打倭寇,自己先打起来。
    嘉靖三十七年十月初三,钦差林十三离京,自通州上船经大运河南下,为宫中寻找野雉斗鸡铁冠金爪血将军。
    戚继光能否顺利从义乌募兵,全看林十三此行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