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419章沈三儿桃花运旺(第1/2页)
“屯长,去吧,咱们是军户,日子过得苦,去了澳洲,绝对能发家致富!”
“是啊屯长!”
“屯长,我们都支持你!”
村中少年,或是青年,看到了沈三儿的变化,谁不想去?
岂止是年轻人,便是上了年纪的,为了儿孙,对于沈三儿描绘的富裕生活也十分向往。
故土难离,归根究底,除了心中情怀外,还是说,离了故土,人活不下去。
人离乡贱,离了家乡,外出闯荡,又有几个能成功的?
别看甲字屯都是军户,都是底层,别的经验大家不一定有。
祖祖辈辈,言传身教,甚至有一些老人,是亲身经历的,便是逃荒、逃难的经历。
那真的是,十个出来,最后能活着的,有二三便是老天爷庇佑了。
漂洋过海,远渡重洋,自然是让人畏惧的。
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启新的生活,一切从头开始,更是让人畏惧。
但是,沈三儿活着回来了,他嘴里面的生活,跟想象中根本不一样。
更何况,还有二十六封家信。
这些家信的口吻,是自家儿郎没错。
出去一趟,一个个口气都大了。
说什么一大片地,开垦不过来。
还有奴仆帮着干活,有吃的有喝的,有住的有穿的。
那还纠结什么?
走出去了,不一定就没奔头。
屯长皱眉,似乎是在心中挣扎。
“让各家的当家人过来,咱们好好商议商议。”
此言一出,不少人面露笑意。
屯长这是松口了,显然也想要出去,有这个想法。
毕竟,屯长家的儿子,也来了家信,心中言辞恳切,让老父亲再派几个兄弟去帮他,他一家人是真的忙不过来啊。
等沈家的席面摆上来,二十块银元,消费力还是很强大的,白花花的猪肉,都是上百斤,不仅如此,还有新鲜的活鱼,还有鸡鸭。
至于粮食,甲字屯不缺粮食。
沈三儿也开心,家里面生活虽然变化不大,但是,也是有一些变化的。
至少,老爹老娘,还有哥哥弟弟们没有饿着。
脸上都有血色了,不是他离开的时候,全家老小,清一色面有菜色,老爹脸上更是褶皱纵横,每日都是愁眉苦脸,从来没见他笑过。
时隔一年,真的不一样了,老爹脸上笑容都多了,老娘也慈爱了不少,不再每日大声嚷嚷,打鸡骂狗。
实际上,这一场全村参与的宴席,吃的也不是很好。
说是有几个肉菜,可是,都是参杂了大量青菜萝卜的,那鸡也是烧成了土豆烧鸡,一眼望过去,只有土豆,很少见到鸡肉。
可大家还是吃的开开心心,聊的热火朝天。
从中午一直热闹到半下午,村民们这才散去。
等人都走了,沈家才关上了院子,一家人围在了一起。
“三啊,不是爹说你,今日你也太大方了,那可是二十块银元啊,咱们一大家子两三年的嚼用,这一顿饭全都花出去了。”
沈父心疼,人前顾及面子,也为了不给儿子拖后腿,这才忍着没说的。
席面上吃的开心,他心里面实际上是五味杂陈啊。
二十块银元,他们一家老小,能吃上好几年啊。
关键是,他们是军户,收入真的不错,以往几年时间,都积攒不下这么一笔财富。
“嘿嘿!”
沈三儿笑了,也不在乎,直接从怀里面掏出了一个钱袋子。
“爹,别心疼,这一次儿子出海赚了不少,你看看。”
钱袋子打开,里面不仅有一枚金灿灿的金币,还有几十个白花花的银元。除此之外,还有一卷银票,卷起来的,像是一个竹筒一样。
“嘶!”
沈父倒吸了一口凉气,立马就站了起来,快速看了一眼门窗。
确认了,门窗都关好了,这才松了口气。
家里其余人,更是眼珠子都瞪圆了。
几个儿子,更是咽了咽口水。
心中懊悔,早知道,当初就不应该让老三去从军,他们也行啊,也是军户,也是壮汉子。
“三啊,这是有多少啊?”
沈母用围裙不停擦着双手,想要摸一摸,伸出手又缩了回去,颇为滑稽。
“爹,娘,还有大哥、二哥,这一次我跟随大军出海,也算是立了功的,如今已经是小队长!除此之外,这些就是这一次朝廷给的赏赐,一共有白银五百六十二两,其中有四百两是我军功奖赏的。”
“多少?”
沈父站了起来,感觉脑袋晕乎乎的,耳朵内能是嗡鸣不已。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五百六十二两白银?
五百多两银子,就是把他们家全都卖了,也不值啊。
他一辈子兢兢业业,年轻的时候,也去过边军,戍边过,可从来没加过这么多钱。
便是军中发饷的时候,也就是一些铜板,很少见到银子。
更何况,如今儿子拿出来的,不仅有银元,还有金币,还有银票。
摸着那金币,感受着金币的重量,沈父满心火热。
“出海,咱们全家都出海!”
沈三儿大喜,“爹,你这个决定绝对英明,咱们家子子孙孙都会受益。”
“三啊,咱们全家出海,能去那澳洲吗,就你有土地的地方。”
“放心吧老爹,咱们可以去!你们都去了,最好是整个屯子都去,等回去了我也去申请,再次出海,这一次我就能留在澳洲驻守,到时候咱们一家就不用分开了。”
“好,好啊!”
沈父点头,一咬牙,啥都不说了,他也才五十出头,还能出去闯一闯。
“老头子,咱们全家出海,两个闺女怎么办啊?”
沈母抹了抹眼泪,想起了一件事情。
沈父一愣,一时间也没办法,只能是看向沈三儿。
“爹,干脆让姐姐妹妹一起出海算了,他们家日子也不好过。”
“对,一起带出海,明日你们兄弟们去买点礼物,去走走亲戚,说一说出海的事情。”
当晚,孩子们都睡下后,老两口躺在床上,却是睡不着。
“孩他爹,三儿这一次出息了,能读书写字,还当了小队长,又赚了这么一大笔钱财,该给他讨个媳妇了。”沈母道。
沈父应了一声。
提到这个,他也心疼。
他们是军户,寻常百姓家的姑娘,很少愿意嫁来他们家。
大部分,都是他们军户之间,彼此结亲。
老大、老二的媳妇,都是曾经他军中袍泽家的女儿。
可到了老三,他们家实在是没办法了,也无色不到合适的姑娘,一直耽搁到现在。
老三后来应召入伍,当了兵,亲事就更加艰难。
如今老三的条件,寻常人家,他沈铁蛋还瞧不上呢。
明日等儿子们走了,去找媒婆问一问。
让沈父没想到是,第二日,他拎着礼物去了隔壁村孙媒婆家。
那孙媒婆一听,整个人都站了起来。
“你儿子是这次出海的兵士?”
沈父一愣,被孙媒婆吓了一跳,可还是下意识点了点头。
“那你家儿子下一次还出海吗?”
“出啊,我们全家都决定了,一起出海,去澳洲。”
孙媒婆一拍大腿,“老沈啊,你家运道来了啊!十里铺的孙员外你知道吧,我娘家本家,他家有个女儿,今年十七岁---”
沈父一愣,随即摇头道:“不行不行,太小了,朝廷现在不是规定,十八岁女子才能成亲吗?”
“你个蠢的,十七岁怎么了,虚岁不就十八岁了,而且咱们可以先定亲啊。如今,定了亲的小两口在一起也没啥,没人敢嚼舌根的。这可是你们老沈家的运道啊,孙员外家大业大,他们家姑娘也是闺阁小姐,能读书识字,有才着呢---”
沈父有点头皮发麻,地主家的大家闺秀,他们家三能配得上?
“孙员外能看得上我们家?”
“你懂个啥,他们家给我来信了,就要找一个出海回来的军户。”
“啊?”
沈父有点懵,几个意思,他们臭丘八,破烂军户,堂堂员外地主也能瞧得上?
沈父从孙媒婆家离开,整个人都是晕晕乎乎的。
他是想不通啊,以前老三的婚事,那是他们老两口的心头刺啊,难比登天。
这才多久啊,竟然连员外家的大家闺秀,都能去高攀高攀了?
等回到家,去姑娘家串门的几个儿子还没回来,可自己的老妻,还有两个儿媳妇,坐在堂屋内,脸上神情似乎不对劲。
“怎么了?”沈父好奇。
沈母见了他,像是见了主心骨一样,连忙跑了过来,拉着他的手。
“孩他爹,山里湾的李媒婆来了,说是他们村的富户,李老爷家的二女儿,瞧上咱们家三了。”
“啥?”
沈父有点懵,自己出去找媒婆,家里面有媒婆上门了?
“孩他爹,这是咋回事啊,那可是李老爷家的闺女啊,那李老爷我听说过,家里有上百亩土地,日子过得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19章沈三儿桃花运旺(第2/2页)
沈父揉了揉眉心,掏出烟袋吧唧吧唧抽了起来。
“今日孙媒婆也说了,她本家的孙员外,就是十里铺的,也愿意把二女儿嫁过来,就是那姑娘今年才十七岁,若是能定下,只能先定亲。”
沈母吓了一跳,立马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十里铺的孙员外家,他家可是地主啊,有几百亩土地,听说还有工坊。”
沈父点了点头,他是想破脑袋,都没想明白,自己三儿,有啥特殊的,竟然让这些地主老财家的闺阁小姐都能瞧得上。
“孩子他爹,怎么回事啊?”
沈父摇了摇头,“等三儿回来,问问。”
很快,沈父沈母就没心情聊天了,有媒人主动上门了,都是村里面差不多年纪的人。
意思很明显,村上有几个姑娘,虽然年纪还不够,但是,能先定亲啊。
而且,娘家人同意,只要定亲了,就能让女娃娃先上门来生活。
沈父跟沈母无奈,只能是一一应付了过去。
好不容易挨到了午饭时间,客人们自觉离开,一家人才终于得到了片刻清静。
却没想到,才过了晌午,就有马车从屯子外面进来了,直奔沈家。
看着从马车上下来的,十里铺的孙员外,还有孙媒婆,沈父有点懵。
“老沈啊,快来,这位就是十里铺的孙员外,是我本家。”
“孙老爷!”
“老哥客气了,称呼我一声老孙就好。”
孙媒婆的嘴,那是骗人的鬼啊,进了门,立马就开始夸赞孙家的姑娘。
孙员外,更是一脸笑呵呵的,看上去平易近人的很。
可沈父实在是心中没底啊,这都追上门来了,地主家的姑娘,如此不值钱,嫁不出去吗?
也是老实,沈父在媒人天花乱坠一顿乱吹后,还是开口了。
“孙老爷,我家就是军户,高攀不起啊,您姑娘嫁进来怕是要吃苦的。”
“自古以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能嫁入你们家,是她的福分。”孙员外却给了沈父一个有点意外的答案。
沈父虽然不明白,但是,孙员外可是打定了主意。
这个来自京营的,出海归来的,年龄适合的女婿,他要定了。
海外的利益,现如今在大渊皇朝注意到的人不多。
但是,也不是没有。
类似孙员外这种,曾经读过书,虽然没有考取功名,却对国家大事很关注,日日都要看《大渊日报》的人,许多事情,从报纸文章的字里行间就能琢磨出来。
朝廷要大力开发海外。
而且,汪洋大海之外,也不是不毛之地。
有万里沃土啊!若非如此,超清岂会花费大力气去开发。
之前太子殿下带出海的,迁徙的百姓,在海外都能分配一片开垦地。
他特意找人问过了,每家每户,至少是百亩肥沃之地。
就是跟着一起出海的兵士,也大都有赏赐,也是有土地的。
自家几代人积累,才有几百亩土地而已。
这一出海,立马就有百亩之地,找谁说理去?
海外的土地,目前肯定是没有大渊皇朝的土地值钱。
但是,土地就是土地啊,开垦出来后可以种植,可以养殖,年年都有出产的,是可以养活子子孙孙的。
孙员外别的没有,儿子女儿还是很多的。
家里的产业,最后都是大儿子的,其余儿子能分到的有限,怕是维持不了富裕生活,只能是去老家,一两代后就是寻常农户。
庄户人家的日子之困难,他这个小地主,最是清楚。
与其如此,不如让儿子们去海外搏一搏。
至少,都有百亩土地打底啊。
有了这个念头,孙员外就盯上了一群人。
这一次从海外回来的京营士兵。
早就传开了,说这些人有经验,第二次出海依旧会过去。
而且,零零散散,也有一些消息传到他耳内。
这些士兵,回家后,不管是吹嘘还是实话,泄露出来的消息可不少呢。
他们不仅在海外有土地,而且,这一次朝廷也大方,赏赐不少。
反正孙员外听到的,最少的,都有两三百两银子。
这种事情瞒不住人的!傻一点的,当众就抖露出来了。
聪明的,知道财不露白,但是,家里生活的突然改善,又是买新衣又是买粮食,都能看出来。
更为关键的是,其中年轻的,没有成亲的,家里面几乎清一色的,立马找到了媒人,想要说亲。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活着回来的士兵,都成了有钱人啊。
几百两银子,他们家一年的结余,都没有这么多。
地主的生活虽然不错,可也就是依靠土地收入,人吃马嚼,每年花销也不少,他们家一年结余,能有几百个银元,绝对是老天爷赏饭吃。
如此一个金龟婿,谁不想要?
孙员外舍得女儿,也舍得儿子,他感觉沈家这个老三,简直是金疙瘩。
甲字屯要集体搬迁去澳洲!
沈三儿还要再次出海,而且还能去澳洲驻守。
自家女儿嫁给了他,一个女婿半个儿,去了海外,能不照顾照顾自家的小舅子?
依托甲字屯的力量,他儿子在海外也算有靠山,不是孤家寡人。
若是族中能有几户人家一起迁徙,那就更好。
这几天,孙员外可是很忙的,一面忙着劝说族人,多出一点壮后生去海外开垦,一面要给自家儿子找一个好姐夫。
皇天不负苦心人啊,沈三儿就这样自己送上门来了,让孙员外如何能人,听孙媒婆说了,立马就来了沈家。
等下午沈三儿几兄弟回来,孙员外见到了本人,更是满意。
年轻人,虽然脸上皮肤黝黑,但是五官端正,眼神清正坚毅,身体也不错,很壮。
看来传言不假,出海后,太子殿下给这些人吃的不错。
“爹,这是?”
沈三儿有点懵,一进门,就有一个半大老头,一脸诡异打量自己,怎么看怎么渗人。
“贤婿啊---”
孙员外开口,三个字,差点没把沈三儿吓一跳。
沈父张了张嘴,最后愣是没说出反驳的话。
没办法,来他们家的,孙员外的条件最好,这门亲事,他没理由反对啊。
沈三儿整个人都是懵懂的。
自己就去走了一趟亲戚,回家就多了一个岳父?
“贤婿啊,跟岳父说说,那澳洲是什么情况啊,你们出海,是何等经历。”
听传言,如何能有第一手资料来的刺激?
沈三儿看向自家爹娘,见老爹点了点头,虽然头大,可还是老老实实应对。
毕竟是老丈人,要恭敬些。
当晚,孙员外甚至在沈家留了下来,吃了一顿饭。
知道沈三儿时间仓促,假期没多久,孙员外也没有许多讲究,刚好孙媒婆也在,两家就开始商谈一些成亲的事情。
时间虽然仓促,但是,三书六礼都是不能少的,孙员外好歹是附近有头有脸的地主。
沈父也不差事,沈三儿带回来的银两,能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沈家依旧有灯火。
沈父看着眼前的儿子,把自己憋了大半天的疑惑问了出来。
“三啊,你说孙员外是怎么看上你的?”
沈三儿凝眉细细思考了一番,说了一些猜测。
最大的原因,无非就是看上了海外的土地。
沈父点了点头,土地对于农户来说,何其重要?
孙员外家是地主,靠着土地养活一大家子,自然也明白土地的重要性。
朝廷的迁徙政策,安抚百姓,在海外给的利益太大。
一户三口之家,夫妇两人带个小孩子,都是百亩之地呢,还有奴仆分配。
这种好事情,在国内可没有,也是百年不遇的。
一大家子,商议了一番,虽然不知道孙员外的真实用意,可也大差不差。
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件事情对他们沈家,百利无一害。
有了一门高门大户的亲家,去了海外,两家也能守望相助。
至于大儿媳、二儿媳的娘家,都是甲字屯的老军户,大家一起搬迁,也没有许多牵扯。
------
“爹,这两日《大渊日报》的文章有点不对劲啊!”
赵府晚饭之后的茶话会,大郎提起了一件事情。
赵清虎笑了,大郎从老家回来后,对朝廷大事也感兴趣了?
“我也发现了不一样,秦皇汉武,一个暴君,一个穷兵黩武,最近有不少文章都在吹捧这两位帝王,实在是奇怪。”大丫接了一句。
赵清虎笑了,秦皇汉武在大渊皇朝的名声可不太好。
儒家这些儒生,小气得很。
可今时不同往日啊,大渊皇朝蒸蒸日上,要对外开拓,不仅灭了安南,还要开发草原,更要经营海外,岂能不把始皇帝、汉武帝这两位千古一帝搬出来吹捧吹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