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22章 第一版纸币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422章 第一版纸币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422章第一版纸币(第1/2页)
    “已经有多少人了?”
    “才两百多户,一共八百多人。”
    去海外的,目前还是小家庭。
    一个大家庭之下的小分支。
    五个儿子,派一个出海去谋求更好的生活,是许多老百姓的选择。
    他们家在澳洲、美洲的土地,那是数百公里啊。
    不管是宏丰帝还是太子殿下,都很大方。
    一大片山河土地,直接就划给他们家。
    反正,不是另外创建一个行政板块,皇家对此,根本没有任何的忌惮。
    安南带过去的奴仆,也分配了将近一万人给他们家。
    这些都是需要管理的,想要管理好,必须有一两千核心团队,必须是汉人。
    稳定了这些,才好往外继续拓展。
    赵清虎揉了揉眉心,“加大力度,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此外,这一次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爹已经去信给二郎,你们二哥会在沿河县帮着征集一批百姓的,到时候让他们乘船出海便是。航路稳定成熟后,出海也不再是危险的事情,可以保证后续补充。”
    对于海外的土地,朝廷也是有一些安排的。
    种植粮食的同时,也要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
    如此,才能快速将这些开垦地发展起来。
    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唯有迁徙出海的这些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后续才会有源源不绝的百姓愿意出海。
    海外很大,能容纳的,何止是千万汉人,便是数万万汉人都能容下。
    朝廷最近这段时间也很忙,来自全国各地的迁徙数字,名单,都需要朝廷去处置的。
    之前的政策,是就地先调拨物资,给这些愿意迁徙的百姓。
    后续,户部也是需要做账的。
    多退少补,可不能让地方府库吃亏。
    再说百姓迁徙的事情,朝廷给出的安置政策已经十分丰厚。
    赵清虎家,终究是一门一户之力,跟朝廷可比不了。
    三郎他们能召集两百多户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了,这些人过去后,赵家也会给他们土地。
    可不是出海当奴隶的,有土地分配给他们。
    只是,在照顾自家土地的同时,要帮着他们家开垦剩下的土地,管理奴仆。
    真正能全职帮自家做事的,就只是自家派遣出去的管事、奴仆而已。
    出了海,若是能在海外安定下来,自然也要相对应的,提升他们的待遇,至少不能让他们过得比迁徙的百姓差。
    京城周围的人,有心迁徙的,朝廷政策足够打动他们。
    所以,赵清虎需要去外面找人。
    沿河县,便是最好的选择。
    至少,自己出自沿河县,这些人出了海,都是同乡,大家守望相助,可以彼此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
    这段时间,朝廷上下的主要精力,都在第二次出海之上。
    武王已经先行一步,接下来,就是大规模出海。
    这一次出海,统帅舰队的,乃是肃国公,是西王的大舅哥,也是朝廷宿将。
    初代肃国公已经故去,如今的肃国公,乃是二代肃国公,也是一位沙场骁将,有将帅之才,大战之中也能统帅一方,更何况是驾驭舰队出海。
    此外,皇帝让肃国公出海,也有另外一重意义,让他去给西王,在美洲找一块封国之地,先经营起来。
    等大渊皇朝西南方向的外患解决,便可以让西王一脉,派子嗣过去就藩。
    娘家帮女婿,天经地义。
    舅舅帮着外甥,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粮食、布匹、工具、牲口,一批批往天津卫输送。
    不仅如此,还有遍布全国沿海的几大港口,都有这一次要出海的船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第一次出海,太子带出去的只有两万士兵。
    这一次不一样,肃国公出海,带出去的足有五万大军。
    其中有三万大军,是要留在海外开垦屯田的。
    宏丰帝让兵部拟定了计划,以目前的条件,这些士兵,三年轮换一次。
    长时间不轮换士兵跟将帅,文官系统根本就无法信任,为此他们宁愿多花些钱财。
    等真正将海外之地开垦出来,建立了成熟的官僚系统,才是长久驻军,可以五年,或是十年一轮换,甚至不用全部轮换,大量征召本地士兵,到时候才能是正常状态。
    赵清虎也没闲着,杜真跟大丫,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没办法,渔业公司的事情,大丫已经开始交接给太子派来的人。
    丫头大了,赵清虎也不反对她外出工作。
    可太忙也了不好,自家的工坊,还有妇女救助会的事情已经够忙。太子殿下既然回来了,渔业公司的事情,自然要交接出去。
    而杜真,则是忙着跟四海公司结账。
    之前赵清虎可是支援了出海舰队无数的物资,其中罐头更是一批一批往天津卫输送。
    舰队回归之前的四海公司,穷哈哈的,账面上只有亏损,根本就没有收入。
    舰队回来了,一次性,补充了四海公司的账单,简直是充满了,自然要结账。
    数十万两银子呢,可不是小钱。
    除此之外,接下来的合作也要详细谈一谈。
    四海公司有钱了,也走上了正轨,自然就以下订单的方式,找罐头工坊订货。
    杜真带着几个管事,几乎每天都要去四海公司在京城的总部一次,找人盘账、对账,还要商议接下来的合作。
    四海公司是从朝廷承接出海任务的,是有朝廷拨款的。
    除此之外,日后出海所获取的利益,走官方的账单,那就全都是四海公司的。
    至于赵清虎他们家,想要出海,跟随朝廷舰队,得到武力庇护,也有程序可以走。
    类似镖局一样,支付佣金,由朝廷的舰队提供安全保障。
    不仅仅是赵清虎家如此操作,其余的商会,也都是如此操作的。
    当然了,你也可以自己出海。
    四海公司从朝廷拿到了牌子,整个大渊皇朝的海洋航运,都是他们来安排。
    只要是走他们规划的航道,或是出海的船队,都需要在四海公司报备登记,拿到令旗、文书,如此一路上才能享受朝廷驻军港口的服务。
    私人船只,收费比较贵一点。
    宏丰帝一口气,在沿海建立了十二个市舶司,这些市舶司,一头连接着户部朝廷,一头连接的就是四海公司,双方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四海公司的话事人,毋庸置疑,是太子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22章第一版纸币(第2/2页)
    除了他,没人能压得住。
    毕竟,四海公司的权限很大,除了掌控庞大的海外财权,还有兵权,可以调动海军舰队的。
    兵部对此,虽然颇有微词,但是,提前设置好了制度。
    大渊皇朝如今大力发展远洋,开拓海外,海军自然是蓬勃发展。
    除了渤海舰队外,还有南海、黄海、东海、北海四大舰队。
    其中,又分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专门给四海公司设置的,用来远洋的,保护远洋航道上大渊皇朝的利益。
    另外一部分,则是守卫海疆,留守港口,或是专门用作军事征战的,这部分还是在兵部的管辖之下。
    为了这个,武将们差点没把五军都督府改成六军都督府。
    眼看着六月将尽,便是宏丰帝定下的,七月出海的时间。
    夏季,沿海地区多有台风,好在,从天津卫出发,沿着大渊皇朝的海岸线走,一路都有船只往来,有危险可以提前躲避,危险系数不高。
    赵清虎,也亲自来到了大渊皇家银行坐镇。
    这一次,银行也要出海。
    三大开垦地,都要建立大渊皇家银行分行。
    除此之外,一些私人银行,也响应号召,打算去分一杯羹,第一个吃螃蟹。
    财富必须流通起来,否则,无法保证开垦地的商业繁盛。
    以物易物,太低级。
    开垦地的出产,有一些是朝廷需要的,也需要花钱,从老百姓手中购入,再运回大渊皇朝,让银行过去是必须的。
    但是,金银好不容易从海外运回来,就没必要,再把大量金币、银元运出去了,连铜钱都要节省下来。
    “如何了?”
    “副会长,您看,这些是样品。”
    赵清虎扫了一眼,满意点了点头。
    眼前花花绿绿的,就是印刷坊,用最新的印染技术,印刷出来的类似纸币的存在。
    最多的,是一文钱的,价值一个铜币。
    “海外开垦地,这一文钱用途不大吧。”赵清虎道。
    海外开垦地,那都是地主老财啊,一家一户,保底都有百亩之地。
    “这是基础单位。”
    “也是!”
    除了一文纸币外,还有十文、二十文、一百文的。
    铜币级别,只有这三个面额的,往上就是银票、金票,这才是珍贵的。
    铜币,赵清虎是不打算传播到海外了,至于百姓们带出海的,他管不到。
    “通知私人银行来兑换吧,让《大渊日报》把政策宣传出去!此外,跟着一起出海的,雪花盐业、粮油店、凤翔布庄,要囤积一批货物,以托底这批纸币!”
    “好的,副会长!”
    凤翔布庄,王皇后出面,成立的公司,采用了新式织布机,已经积攒了一大批布匹。
    以布匹、粮食、食盐这三个硬通货来压仓这一批纸币,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除此之外,整个大渊皇朝的银行系统,都是接受这批纸币的,可以兑换金银。
    至于铜币,就别兑换了,丢人!
    “留下一些当做纪念!”
    最后,赵清虎还是吩咐了一句,自己也带走了十套。
    这一次,发行的纸币跟银票、金票是配套的。
    银票的面额也定了下来,只有两个,一块银元,十块银元。
    金票也是如此,同样的面额。
    整个一套的纸币,从一文、十文、二十文、一百文,到银元一块、十块,金票一两,十两。
    大渊皇朝,流通的货币是金银铜,种类太多,导致纸币的数量也有些多。
    等百姓们全盘接受纸币后,就能把一些收回来。
    类似银票、金票,就没必要继续存在。
    到时候,就是朝廷规定的,金价、银价。
    最终目的,还是要让纸币跟黄金、白银,半脱钩,不能彻底挂靠在一起。
    黄金白银终究有限,财富是无限的。
    若是货币一直跟黄金、白银以特定的兑换比率锚定,那这个世界上的财富,就会受限黄金、白银的数量,目前对大渊皇朝没有影响,长久来看,可能会遏制大渊皇朝的发展。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也算是赵清虎,提前给后来人做一些贡献吧。
    只是一个伏笔,也能免去日后许多麻烦跟重大损失。
    带着纸币样板,赵清虎入了宫。
    宏丰帝看到新版纸币,欢喜不已,拿起来仔细观看。
    皇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在一旁帮忙介绍,这纸币的设计,还有上面一些防伪标识。
    可惜啊,那雕版技术虽然有显微镜的参与其中,让防伪标识难以仿造,可素描画像技术印刷工坊还做不出来。
    所以,这第一版的纸币上面,并没有皇帝的人头像。
    第二版,应该就可以有人头像了,毕竟,蒸汽机已经试验成功,工匠院已经把蒸汽动力,运用到许多方面。
    一旦出现了大型半自动印刷机器,那事情就好办了。
    “不错,这真的不错。”
    朝廷用白纸当做银钱来用,用屁股想宏丰帝也会同意。
    纸币这东西,在炎黄历史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宋朝的交子,钱庄的银票,甚至是元朝也有宝钞,都是类似的尝试。
    赵清虎跟宏丰帝分析过纸币的优劣,只要有配套的政策保障,纸币绝对是货币最优解。
    难怪,皇家银行要把黄金白银,熔炼重铸成一块块巨大的金砖、银砖储存。
    日后这些财富,就是整个炎黄民族的压舱石,永远囤积储存在炎黄大地之上。
    对外贸易,完全可以用纸币啊。
    “爱卿,那些番邦使臣自上次朝贡后,还在鸿胪寺等着舰队一起出海归国呢,要不这些纸币也让他们带一些回去?”
    之前番邦使臣入宫朝拜,对于宏丰帝来说可是大事情,皇宫内好大一场热闹,整个京城为此,都连续解除宵禁三天三夜。
    宏丰帝更是连续举办了三场夜宴,不仅有文风荟萃,更有歌舞典章,赵清虎也算是大饱眼福。
    “陛下有此意,后日就让皇家银行开始发行纸币,鼓励百姓兑换。”
    “好!”
    这东西,肯定要先在京城内推广。
    让京城的百姓们先用起来,否则,只提供海外开垦地使用,有点欺负人了啊。
    皇家银行出海,不会大量带走金银,但是,必要的金币、银币还是要带着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