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包拯有九成的把握相信,这个人不是梁川的亲戚,也与他有莫大的关系。
越是故人,走到如今这一步,他无论如何是不愿意看到的。
可是身为朝廷的命官,身负皇命,他又不得不坚持自己的底线与操守,完成这一道旨意!
‘大人您宣旨吧,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决定,跟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包拯死死地相着眼前这个少年地眼神,坚毅得不容有一丝质疑。
两个人的眼神堪称一模一样!
再劝下去怕也是徒劳,何况身后还有好几个使者也一道儿看着,......
耶律延禧站在松州城头,遥望吐蕃军营方向,只见黑云压城,战意如潮,敌军大营中火光冲天,隐隐传来喊杀声与骚乱的怒吼。他知道,时机已到。
“传令下去,全军整备,即刻出征!”耶律延禧沉声下令。
王德与高烈领命而去,片刻后,松州城门缓缓开启,五千重甲骑兵率先列阵而出,铁蹄踏雪,声震四野。随后,步兵方阵紧随其后,旌旗猎猎,战鼓轰鸣,士气如虹。
岳飞身披银甲,手持长枪,策马立于耶律延禧身旁,目光冷峻:“燕王,此战若胜,吐蕃必退,我军便可乘胜追击,彻底解除西境之患。”
耶律延禧点头:“正是如此。巴桑虽为枭雄,但此刻军心已乱,若再不战而退,便是自取灭亡。”
他一挥手,战鼓声骤然拔高,大军如洪流般奔涌而出,直扑吐蕃大营。
与此同时,吐蕃军营内,巴桑正怒不可遏地镇压哗变的士兵。连日粮草被焚,军中士气低落,加之先锋部队覆灭,士兵们早已心生怨愤,如今更是爆发冲突。
“给我镇压下去!谁敢造反,立斩不赦!”巴桑怒吼,亲自挥刀斩杀数名带头闹事的士兵,血染战袍,场面方才稍稍稳定。
然而,还未等他喘口气,营外忽然传来急促的号角声,紧接着,一名斥候满脸惊恐地冲入帅帐:“启禀将军,宋军大举压境,王德率主力正面推进,高烈骑兵已绕至后方,耶律延禧与岳飞亲率五千精骑,正直扑我军中军!”
巴桑闻言,脸色骤变:“果然如此……他们果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谋士急道:“将军,如今军心不稳,粮草匮乏,若贸然迎战,恐难支撑。不如暂且撤军,重整旗鼓,再图反扑。”
巴桑咬牙切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撤?若此刻撤退,岂不前功尽弃?我吐蕃铁骑纵横高原多年,岂能被这群汉人逼退!传令下去,全军备战,迎战宋军!”
他猛地拔出佩刀,指向帐外:“今日,要么胜,要么死!谁敢退后一步,杀无赦!”
吐蕃军营内顿时沸腾,士兵们虽心有畏惧,但被巴桑的威势所震慑,只得硬着头皮整队迎敌。
两军在松州城外十里平原展开决战,战鼓声震天动地,杀声如雷。
耶律延禧与岳飞并肩策马,率领五千精骑直冲敌阵,所过之处,敌军节节败退。
“杀!”岳飞一声怒吼,手中长枪如龙出海,连挑数名敌将,所向披靡。
耶律延禧紧随其后,长刀挥舞,寒光闪烁,敌军士兵纷纷倒下。
王德率主力正面推进,步兵方阵如铜墙铁壁,步步紧逼,将吐蕃军牢牢压制。
高烈则率骑兵绕至敌军后方,趁其不备,发起突袭,顿时敌军阵型大乱,陷入混乱。
巴桑见状,怒吼一声,亲自率亲卫迎战耶律延禧与岳飞,双方在战场中央展开激烈厮杀。
“耶律延禧!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巴桑怒吼,挥刀直劈而来。
耶律延禧冷笑一声,长刀迎上,两人刀光交错,火星四溅,战得难解难分。
岳飞则对上吐蕃猛将阿古拉,二人激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战局胶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就在此时,吐蕃军后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队宋军骑兵从侧翼杀入,正是高烈所部,他们成功切断敌军退路,彻底封锁战场。
“杀!”高烈怒吼,率领骑兵直冲敌军中军大帐,顿时敌军彻底崩溃。
巴桑见大势已去,怒吼一声:“撤!全军撤退!”
然而,为时已晚,吐蕃军已然陷入混乱,士兵四散奔逃,将领无法控制。
耶律延禧见状,立刻下令:“全军压上,务求全歼!”
宋军士气大振,发起最后总攻,吐蕃军全线溃败,巴桑带着残部仓皇逃窜,狼狈不堪。
夜幕降临,战场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松州之战,以宋军大胜告终。
翌日清晨,耶律延禧与岳飞策马巡视战场,只见敌军尸横遍野,战旗倒伏,胜利的曙光洒落在血染的大地之上。
王德策马而来,满脸喜色:“燕王,此战我军大胜,吐蕃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巴桑仅率数百残兵逃往高原,短期内再难犯境。”
耶律延禧微微一笑,目光深邃:“此战虽胜,但边疆之患未除,我们仍需警惕。”
岳飞点头:“是啊,吐蕃虽败,但西夏、女真仍在虎视眈眈,我军需趁此胜势,稳固边防,以防再起战端。”
耶律延禧沉吟片刻,缓缓道:“不错。传我命令,全军休整三日,随后分兵驻守各处要隘,严防吐蕃残部反扑。”
王德抱拳应命:“是!”
数日后,战后秩序逐步恢复,松州城内百姓欢庆胜利,士气高涨。
赵明亦派遣使者前来嘉奖耶律延禧与岳飞,并赐下黄金万两、战马千匹,以示犒赏。
耶律延禧站在城头,望着远方的群山,心中却未有丝毫松懈。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他低声喃喃。
岳飞站在他身旁,目光坚定:“无论风雨再大,我等皆愿为国效命,誓死守卫江山。”
耶律延禧转头看向他,嘴角微微扬起:“有你这样的猛将相助,我何愁大事不成?”
风雪依旧,山河依旧,但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耶律延禧策马立于松州城头,目光如炬,遥望远方吐蕃军营方向。战后的大地满目疮痍,雪地上染着斑驳的血迹,残破的旌旗倒伏在风中,空气中仍弥漫着硝烟与血腥之气。
“此战虽胜,但巴桑未死,吐蕃主力亦未尽灭。”耶律延禧沉声道,“他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我军恐难再挡。”
岳飞站在他身旁,神色凝重:“燕王所言极是。吐蕃虽败,然其根基尚存,若不趁势深入高原,彻底击溃其国本,恐怕边疆永无宁日。”
耶律延禧微微颔首,却未立刻应声。他心中清楚,吐蕃地势险峻,高原作战远比平原艰难,若贸然深入,稍有不慎,便会陷入进退维谷之地。
“眼下最要紧的是稳固松州防线,并遣使入京,请陛下增派援军。”他缓缓道,“同时,还需派出斥候探查敌情,以防巴桑假意撤退,暗中设伏。”
岳飞抱拳:“末将愿亲自带队前往高原边境,探明敌军动向。”
耶律延禧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将军忠勇可嘉,但此行凶险万分,不可轻率而往。”
岳飞淡淡一笑:“末将自知生死由命,若能为国尽忠,纵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耶律延禧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好。我会安排一队精锐斥候随你同行,务必谨慎行事,切莫孤军深入。”
岳飞拱手领命:“末将领命!”
就在此时,远处一骑疾驰而来,正是王德派遣的传令兵。
“启禀燕王!”那名士兵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吐蕃残部确已撤往高原,但途中似有分兵迹象,疑似另有部署。”
耶律延禧眉头微皱:“另有部署?可曾查明具体去向?”
传令兵摇头:“尚未查明,但据前方斥候回报,有一支约三千人的吐蕃军队正向西南方向移动,疑欲绕过松州,直取兰州。”
耶律延禧闻言,脸色顿时凝重起来:“果然如此……巴桑这是想以退为进,诱我军放松警惕,而后突袭我后方要地。”
岳飞沉声道:“若兰州失守,我军补给线便会被切断,届时松州孤立无援,局势将极为不利。”
耶律延禧眼神凌厉:“必须阻止他们。王德,你立即整备五千精兵,星夜驰援兰州,务必要在吐蕃军队抵达之前布防。”
王德抱拳应命:“末将遵命!”
耶律延禧又转向岳飞:“你此行探敌,也需格外小心,若发现敌军有异动,立即回报。”
岳飞点头:“明白。”
翌日清晨,王德率五千骑兵先行出发,沿着官道直奔兰州。与此同时,岳飞带领三百斥候,悄然出城,沿着小路向西南方向潜行而去。
数日后,岳飞一行抵达一处山谷,此处地势险峻,两侧山崖高耸,林木茂密,正是绝佳埋伏之地。
“此处地形易守难攻,若敌军欲绕行松州,必经此地。”岳飞低声说道,“派人上山侦察,看看是否已有敌军驻扎。”
斥候们迅速分散行动,不多时,一名斥候从山崖之上急匆匆跑下:“将军,前方三里外发现一支吐蕃军队,人数约三千余人,正在休整,看样子似乎准备在此处设伏。”
岳飞眼中寒光一闪:“果然是冲着兰州去的。看来他们是打算在这里设伏,等王德大军经过时,突然袭击。”
“将军,我们该如何应对?”一名副将低声问道。
岳飞沉思片刻,随即下令:“留下十人继续监视敌军动向,其余人随我返回,向燕王禀报情况。同时,派人快马加鞭通知王德将军,让他改变行军路线,避开此地。”
斥候们领命而去,岳飞则亲自带队连夜赶回松州。
与此同时,耶律延禧接到王德的紧急军报,得知敌军果然有异动,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巴桑此举,显然是想围魏救赵,逼我军分兵救援兰州,从而缓解自身压力。”他冷笑道,“可惜,他低估了我军的反应速度。”
他当即召集诸将议事,布置新的战略。
“王德将军已提前收到警告,应当能够避开敌军伏击。”耶律延禧沉声道,“但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若让这支吐蕃军队顺利进入兰州境内,后果不堪设想。”
他看向众将:“谁愿率军前往拦截?”
高烈立刻站了出来:“末将愿往!”
耶律延禧点头:“好。你带五千骑兵,轻装简行,务必在敌军抵达兰州之前将其拦截,并予以歼灭。”
高烈抱拳领命:“末将领命!”
部署完毕,高烈即刻整备兵马,率领五千骑兵连夜出发,沿着捷径直扑敌军所在山谷。
次日黎明,高烈所部抵达战场,果然发现吐蕃军队正在山谷内集结,准备继续前进。
“杀!”高烈一声令下,五千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阵。
吐蕃军队猝不及防,阵型大乱,仓促迎战,却难以抵挡宋军雷霆攻势。
战斗持续不到两个时辰,吐蕃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残部四散奔逃,未能踏入兰州半步。
捷报传来,耶律延禧长舒一口气:“此战虽小,却至关重要。若让敌军成功突破防线,后果不堪设想。”
王德亦感慨道:“高烈将军果然骁勇,此战堪称干净利落。”
耶律延禧嘴角微扬:“不错。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就在此时,一名斥候匆匆闯入议事厅:“启禀燕王,吐蕃使者求见,声称有重要消息禀报。”
耶律延禧与岳飞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惊讶。
“吐蕃使者?”耶律延禧冷笑,“这个时候前来,恐怕不会有什么好消息。”
他略一思索,随即下令:“让他们进来。”
不久之后,一名吐蕃使者步入厅中,身穿黑袍,神情倨傲。
“吐蕃使者拜见燕王。”那人躬身行礼,语气却不卑不亢。
耶律延禧端坐主位,淡然道:“吐蕃既已战败,为何还敢遣使前来?说吧,你们有何目的?”
使者抬头,目光锐利:“燕王可知,西夏与女真皆已蠢蠢欲动,意图趁我军疲惫之际南下侵袭?”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耶律延禧神色不变,缓缓道:“哦?你是说,吐蕃已被西夏与女真盯上了?”
使者点头:“正是。巴桑将军已察觉此事,特遣我前来告知燕王,若宋军愿意与吐蕃联手,共同抵御西夏与女真,或许还能保住西北一线安宁。”
耶律延禧沉吟片刻,缓缓道:“此事容后再议。你先回去,待我与朝廷商议之后,再作定夺。”
使者深深看了他一眼,终究未再多言,恭敬告退。
待使者离去后,岳飞低声道:“燕王,此人所言,未必可信。”
耶律延禧微微一笑:“自然不可尽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吐蕃确实已经陷入困境,否则也不会主动示好。”
他目光深邃,缓缓道:“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