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51、走后门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151、走后门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场所有人都司空见惯的神?色,让俞善深刻领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本身她只是好奇怎么纳田税,才跑来围观的。谁知道,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
    俞善眼睁睁看?着金黄的稻谷从?铁斛里满出来,淌到事先铺好的油毡布上?,这才后?知后?觉地醒悟过来,刚刚那小吏为什么要在铁斛底下铺这玩意儿。
    敢情人家是准备工作做得好,业务熟练啊。这溢出来的稻谷不用说,也是“损耗”的一部分了。
    一斛只能盛五斗,而俞九爷家的田税一共要缴十八斗,三五一十五,不巧,第四斛还要再倒上?三斗才能缴完。
    据俞善目测,想要堆出斛顶那个尖,少说也要多倒一斗稻谷,所以等于前三斛俞九爷家已经多缴了三斗稻谷,那这第四斛又该多缴多少呢?
    凭心而论,那官制的铁斛做得十分细致,内、外壁上?都有刻度,标明了从?一斗至五斗的刻度线,只是被人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第四斛了。还差三斗。
    俞九叔家的两个儿子咬着牙往下倒谷子,没过了铁斛内壁上?标记着三斗的位置,那小吏还不叫停。
    他家二儿子憨直,见状有些发急——家里准备用来缴纳田税的粮食只多不少,可手里袋子都快见底了,自家分明已经交足了田税,他舍不得往里倒了。
    大?儿子倒有几分成算,心一横,从?弟弟手里扯过只剩下个底的麻袋,干脆一股脑全倒了下去,将将没过四斗的线。
    “纳粮三斗。”小吏见状才满意地唱数:“……完税。下一个。”
    那大?儿子把空麻袋胡乱团在手里,紧拽着隐隐有些不忿的弟弟,退到一边等候。
    排在后?面?的村民赶紧抬着粮食上?前,对眼前这一切见怪不怪。
    俞善快速在心里算了一下,十八斗的田税,硬是多交了四斗,等于多交了两成的税还不止。
    俞九爷始终哈着腰站在程主薄的案前,盯着他手上?的一方小印“哒”地落下,这才心下大?定。
    他颤巍巍地伸手,在那红色的印记旁边仔细按下自己的手印,又千恩万谢地接过一张完税的凭证,退了回来。
    路过俞善时,俞九爷甚至朝俞善笑了笑,那笑容轻松得很。
    有在一边等候的村民围过来小声询问:“九爷,今年加得多不多?”
    俞九爷隐晦地比了个手势,嘴里压低声音道:“不多,不多。”
    旁边的人心领神?会,互相?交换着眼神?,也有人叹息着摇头。
    俞九爷忍不住小声地叹了句:“知足吧,眼下这位杨大?人清廉,比前头的那个强多了。”
    俞善简直惊呆了,如此?盘剥,难道还算好的?
    俞九爷已经六十几岁了,在村里算是高寿的老人,光他见识过的县官就有十来个,相?比之下,这几年的日子是最好过的。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哪怕杨大?人自己再清廉,还能拦着不让底下的人沾沾荤腥?
    俞九爷的想法朴实的很:天底下就没有不吃腥的猫,衙门对他们庄户人家,任凭到啥时候都少不了盘剥。
    运气不好,上?头的官贪一些,层层剥下来,他们庄户人家的日子就难过一些;运气好了,碰上?个清官,能约束着手下人少压榨一些,他们的日子也能好过几年。
    眼下的日子已经是顶好的了。
    俞九爷的想法代表了许多庄户人家的想法:吃亏是福,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缴了今年的田税就好,民不与官争,穷不与富斗。
    其实,俞善也不是不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杨绍光是外来的官,哪怕他是世家子,到了地方任上?,也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他为官再清正,也不能保证底下的胥吏个个两袖清风。
    毕竟县令手底下能办差的,都是这些本地的胥吏,杨绍光还要指望他们去干活,才能政令通达。
    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这些胥吏许多都是父传子,子传孙,在衙门里那一套门路都是祖传的手艺,哪怕只是无品无级的小吏,却有实打实的权力。
    能压制住这些积年老油子为他所用,已经算他杨绍光有本事了。
    换成一些毫无根基,只会读书的县令,甚至会变成吏强官弱——身为县令,却反过来被衙门里的吏官架空挟制,只能当个摆设,碌碌无为地熬过任期。
    只是,懂归懂,俞善还是心里很不舒服。
    她甚至突然想到,若是有朝一日信哥儿也考上?秀才、举人、进士,有幸也得授官,是不是也会面?临今日杨绍光所面?临的难题?到那时,信哥儿会是个好官吗?
    俞善胡思乱想的功夫,缴纳粮税的队伍还在缓缓前进着。
    有些村民带来的稻谷“不够”,还被勒令回家去取。反正这收税的地方就在村头,一来一回也不耽误多少功夫。
    俞善看?了一会儿,总算知道为什么衙门这么体贴周到,要上?门收税了。
    本来她还想着,干嘛不让百姓们直接把粮税送到衙门里呢?明明还要费事运回去。
    现?在明白了,原来就是为了图这份“方便”啊。
    俞善也总算想清楚,为什么自己跟杨庄头说准备三十斗稻谷时,杨庄头脸上?会有那个欲言又止的神?色了。
    呵呵,三十斗哪儿够啊。
    俞善用目光从?长长的队伍里找到杨庄头,他带着杨谷和邓荣,推着一车粮食,粗略一估就知道肯定超过三十斗了。
    终于轮到俞善缴税了。
    杨庄头他们推着粮食到小吏那儿称量,俞善则往程主薄面?前一站,就见一直没抬过眼皮的程主薄,看?看?面?前的黄册,眯了眯眼睛,终于屈尊降贵抬头,打量了她一番。
    “俞善,年十四,女户,名下田地二十亩,山地三百三十亩,林地五百亩……山地、林地免税,田税共计三十斗。”
    程主薄的声音依旧不紧不慢,却像是往沸腾的油锅里到了一瓢水,惊呆了层层围观的村民们。
    虽然他们背地里没少议论过俞善姐儿的身家,也就是嘴上?说说罢了,偏偏今天竟然从?衙门的人这儿得到证实——俞善姐儿真是有钱啊,比他们想像的还要有钱。
    许多人看?向俞善的眼神?儿都变了。能让他们敬畏得不仅仅是权势,还有钱财。
    哪怕现?在俞善再随口说个竹荪值钱,也绝不会有人敢上?门逼她交出采摘、保存的法子。
    家中没有长辈,姐弟相?依为命又怎么样,许多人都还记得俞善名下那百十口庄奴呢,那可是捏着身契,叫往东绝不往西的奴仆啊。
    夏收的时候人家挥挥手,就有身强力壮的庄奴可以使唤,要是谁再不长眼跑去碰瓷,呵呵……
    别?人咂舌俞善的身家,程主薄则感叹,这小娘子真会置业,哪怕名下有几百亩地,可交不了多少税啊。
    别?看?俞善名下又是山,又是林的,按大?晋律规定,山地和林地的出息都不必纳税,这次需要她缴税的只有那区区二十亩田地。
    人们置产的时候,有田地绝不会选山林。毕竟跟能产粮的正经田地比起来,山、林都属小道。只要不是把山地垦荒了种粮食,就不必交税。
    不过,俞善也不是一点儿税都不必缴,譬如果山庄的桃园所产的桃子:
    如果俞善选择在县城或是镇上?的市集摆个摊位,慢慢卖桃子,只需要向坊市交一份摊位费;
    如果她大?批量的把桃子卖给其他商家,这买卖行为就要缴纳一笔三十税一的商税。
    而现?在,俞善把自家产的桃子制成了桃脯与桃酱,放在自家的糖水铺里卖,自然不必缴税;只是轮到糖水铺按石江县的规定,以铺子的收入缴商税罢了。
    同理?,俞善把小镜庄的北坡开?辟成茶园,只要她不往外卖茶叶,留着自家慢慢喝或是送人,谁也管不着,除非她开?始往外卖茶叶,才要交够足额的商税。
    要自己从?无到有地整治一座荒山要花费几年的功夫,像牛宏胜那样“丧心病狂”地把整座山林都辟成果园的,也纯属少数。
    这一类有稳定出产的山庄林地本来就不好买,还可遇而不可求。至少以俞善现?在的身家是买不到,也争不过别?人的。
    这会儿才能看?出来,杨绍光和郭县尉做主,把牛家的果山庄作价一千两赔给俞善,摆明了是要让她占个大?便宜。
    更何?况俞善本身就擅长经营,果山庄在她手上?慢慢会变成一个聚宝盆。
    程主薄念完俞善这一户记录在黄册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就示意那边的小吏开?始称量。
    站在程主薄身后?的差役恰好是熟人——与俞善打过几次交道的吴志兴,还曾配合她,整治过小姑姑俞馨娘的丈夫柳永寿。
    刚才吴志兴为了避嫌,只跟俞善用眼神?示意,算是打过招呼。
    此?刻他迟疑了一下,走?上?前两步,俯身凑在程主薄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俞善能感觉到程主薄听着话,眼神?想要往她这边打量,又生生的控制住了。
    等吴志兴说完,程主薄轻咳一声:“俞娘子,请上?前签字……按手印吧。”
    竟是不等小吏称量过田税,就径直盖了完税的红印,言语十分客气地示意俞善上?前。
    那边负责称量的小吏很有眼色,根本不用程主薄发话,见杨谷和邓荣抬着麻袋,刚刚倒满铁斛还不及溢出的时候,便大?声道:“纳粮五斗!”
    于是,俞善这三十斗田税称量了六次,次次都量得精准极了,极为公道。
    最后?,杨庄头赶来的车上?,还剩下满满一麻袋的稻谷没用上?。
    俞善再一次感觉到各色复杂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真是奇怪了,为什么她这个按规矩交税的,反而感觉像是在走?后?门呢?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02-2505:44:30~2021-02-2705:43: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蓝色茶壶10瓶;鱼儿5瓶;仙阙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