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六九四章 凭江阻敌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六九四章 凭江阻敌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萧军得敕令,九江、归德两地举兵东进,号以勤王之师。
    长江北岸,先许继祖于佘山破高进库阻击,拔除滩头防炮工事。
    后联黎弘生、赵应元,总三万余人,同敌右路军石廷柱兼夹刘良佐四万部丛对垒。
    和州、江浦一带苦熬死撑住,以使萧、贺等水师主力得以通达继续东进。
    赶时十九,贺舟、陈九郎、蓝七等,约计两万众,主力舰队横插到南京、六合南北之间。
    横江阻截,彻底断敌跨江南北通路,隔北军对南京之控制,与多铎主力咬上了劲。
    双方针锋相对,寸土必血战,对拼拉扯,直是耗到第六日,堪廿四那天,情势才变转缓。
    至于临危受命,何人横刀立马,以解危局?
    唯萧郎将麾下最是得力之人,孙培忠莫属!
    此子多日前,既得萧靖川亲笔密函起,便星夜筹措,组织军马自河南东出,半分无有耽搁。
    先后占寿春、凤阳等地。
    时间紧迫,为解萧九江军马于长江深陷之危局,将不卸甲,马不停蹄,廿四业已狂奔,直赴滁州、来安地。
    如此一来,敌后阵难保之势显。
    多铎闻报培忠河南一军于后掩杀扑近,大骇无比。
    未免全军两路受敌,遭明军背刺,不得已,只能临匆帅命,心急火燎,分耿仲明、刘良佐之兵,回防驻守滁州,以保住己军南北纵深,不至腹背受敌,深陷合围之窘境。
    且心下惶然,自四月下德州以来,首次遇险情。
    为稳妥起见,化险为夷。
    耿、刘抽调兵马后堵滁州不久,自身主力军马亦再度分兵,去填东北直连扬州的天长、六合诸城,与扬州附近刘泽清部接成一片。
    无可奈何呀。
    左路军先锋营,原本仅孔有德一部万余先头过江。
    可,从后南京陷落之快,无异于使北军各部皆眼馋心眼儿勾。
    孔有德兵马,业赶此时兵散各处,去占太平、溧水、镇江、常州、江阴等地。
    所到之所,烧杀掳掠,大捞油水之同时,军功所获亦水涨船高。
    功利,功利,建奴举兵陋习,无外乎建功,抢粮、抢钱,抢女人罢也。
    这般利诱就消眼前,又有谁个不眼红呢?
    遂从后不超两日光景,眼看孔有德名利双收,巴哈纳其人利欲熏心,自一千一万个待不住,不甘落后起来。
    此人为师出有名,不太落兄弟队伍之口舌,假以增兵之由,快刀斩乱麻,奉先下手为强之念,竟于月半,在无受督帅多铎军命情况下,也举兵渡了江过去。
    那家伙,饿虎扑食一般,什么军令禁止呀,利益面前,全部抛诸脑后。
    此一部一万五千之众啊,过江既撒丫子散了出去。
    苏州、松江等州府,一时间,竟皆闻此子乱为之情报。
    且为抢攻争先,巴哈纳自领一军,竟往东迂回,马不停蹄,直奔杭州而去。
    其跟孔有德两个可算是俱抢疯杀红了眼啦。
    分自亲代军马,由安吉、嘉兴,东西两路急追向南。
    目标直指落跑杭州之南明弘光皇帝。
    老话儿怎么讲来着?
    夺人功劳利欲,宛似杀人父母哇。
    眼下这般部下不听指派之实情摆就面前,纵亲王爵位傍身,北军清兵南下合军总督统多铎,亦短时难控此两匹脱了缰的野畜生。
    要知这会子功夫,孔、巴两个,早已江南腹地,抢疯癫,杀红眼,拔不出腿了。
    乱套,完全乱了套。
    旦这局面下,你是撒出去容易,找回来难呐。
    他也是没了办法,萧军水陆大敌临近,不得已,一咬牙跺脚,唯断臂图存矣。
    遂就这么着,其才独个儿携领军马大战始前,急划水归撤的北岸。
    毕竟,旦要走慢一步,被这萧军凭江一刀切分了南北,情势只会比现下更棘手麻烦。
    而至南京城嘛,弃之难舍,留之难保,业狠心留驻主力两千人马。
    具体日后据城坚守待援,可起多大效用,也就全凭天意喽。
    如此这般,是这般如此。
    多铎窝心憋闷,自咬牙忍怒火,眼瞅局势再度搬转就在眼前。
    正可谓军情瞬息万变,培忠一到,不仅江南孔、巴难顾全,为不拿全军安危来强逞,无法,恨恨然之督多铎,亦只好眼睁睁瞧势萧军于长江两岸站稳脚跟,清军整体防务后撤来保全身后计也。
    遂便,就在令出多部死堵滁州、来安、天长、六合之地后,其再次收拢高进库、耿仲明、刘良佐、刘泽清几部前兵马。
    退缩吐出佘山、和州一带城池地盘,重新集结整兵,整体偏北岸东移,重点布江浦、仪真两处,后连滁州、来安、六合三城。
    主力则更缩回扬州,后连高邮、淮安线,保住北撤通路。
    以避长江水路及西北向孙培忠双面夹击带来之腹背受敌,尽陷危地之可能。
    箭雨截前路,烽烟断后程。
    孤旌悬四野,骸骨垒重城。
    铁甲裂如残叶卷,敌尘合似黑云崩。
    奴军龟缩围合,血溅斜阳江潮红。
    长江北岸地,凭天堑阻敌北处之部署,大抵实现。
    此役,虽战时还较促狭,后继持久,且有的两军消耗呢。
    但无论怎讲,初阶段目标业有达成。
    挽救了濒临崩溃之南京局面,维持住了长江防线。
    与此同时,目光转头,再放南来。
    实际,就在萧军九江东出之后,北陆、江岸两逢抗敌之刻,另有第三南陆之兵,还未表分毫矣。
    那便为李虎臣、袁平两股队伍所领部从,合计在三万五千上下。
    这两支军伍,自北地接战开始,业就完全没闲着。
    先是十九日同期,急行军猛攻南京。
    经不得一日,南京失而复得。
    在城池多处损毁之现状下,多铎原谋凭城拒敌,以图消耗之策,业未能尽展效用。
    且城内百姓,留存剩至七成上下。
    当然了,这倒也非就建奴人发善行径,实乃江南富庶地广,敌卒瞄头尽还落在出逃弘光帝上,无暇后顾罢了。
    李、袁二将不过初试锋芒,在敌我兵力悬殊甚去之情况下,南京克而复得,便自就不在话下矣.......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