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3章 轩辕人皇也残暴!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03章 轩辕人皇也残暴!?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毛亨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是不会放水的。
    尊重对手的最佳方式,便是拼尽全力。
    另外。
    毛亨虽然嘴上一口一个小辈,实际上他是知晓扶苏身份的,对于帝国长公子,他并无任何轻视之意。
    但……
    他更加不想自己被旁人给轻视了!
    尤其他都已经提前点题了。
    也就是公开表明辩论【天人相应】,以始皇于封禅期间,突遇疾风骤雨为切入点。
    这显然是毛亨深思熟虑过后的精心选择,专门为大隐隐于朝的许尚所准备。
    结果许尚却根本不打算自己上场。
    这就让毛亨非常难受。
    因为他自诩名望和才识都可称上佳,不至于连跟许尚对弈的资格都没有。
    奈何。
    现在事实就摆在眼前。
    许尚把毛亨看做了扶苏的磨刀石……不屑于亲自出马……
    念及此处。
    “哼!”
    毛亨再度重重的哼了一声!
    既然许尚自持辈分,一再托大。
    那他就让帝国长公子一败涂地。
    届时。
    许尚总得出面收拾残局。
    “小辈。”
    毛亨认真的道:“我们不能为辩而辩,刚刚老夫已经表明了诉求之一。”
    “也就是秦皇必须恢复使用天子的封号,【始皇帝】三个字,尽显对于上古皇宗帝祖的不敬。”
    “遂,理当废除之!”
    ……
    毛亨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竟然提出要让嬴政废除始皇帝的封号。
    从今以后。
    嬴政只能称自己为秦天子。
    亦如前朝的周天子。
    随即。
    四方百家学仕纷纷开口附和。
    “毛公言之有理,始皇帝之名,暗含功盖三皇过五帝,实在太过于傲慢了,也难怪在泰山封禅以后,上苍会给予疾风骤雨的警告!”
    “秦天子之名,非常妥当,毛公高论啊!”
    “嬴政身为九州共主,又自诩嬴秦乃是上古黄帝血脉,这么一来……岂能不敬三皇五帝?”
    “是啊!一边用古之典籍证实自己的血统法理性,一边却又动则携功自傲,甚至于对上古先祖不敬,此为大不敬!”
    “始皇帝三字,乃大不孝,大不敬,大不仁,大不义……必须废除之!”
    ……
    一群百家文仕越说越夸张。
    最后把孝、敬、仁、义都给搬了出来。
    只为抨击嬴政的始皇帝之名。
    实乃大谬!
    终于。
    扶苏再也忍不住,他端正身躯便要进行驳斥……
    然而。
    毛亨却直接抬手道:“小辈莫急,老夫还有第三条诉求。”
    毛亨既然搬出了天人相应,除了要在天子封号的名义上进行争锋。
    同时。
    他也想要为九州百姓做点实事。
    正如方才之所言。
    论辩争鸣。
    并非纯粹的为辩而辩。
    争一时气愤。
    没什么意义。
    更重要的还是……
    不畏强权,为民争利。
    此乃先秦大儒的毕生之职份也!
    扶苏拱手:“前辈请继续。”
    “嗯。”
    毛亨点了点头,接着道:“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
    “如果天子在推行国政方面,倒行逆施,则上苍一整年都会阴晴不定,晦怒不明,进而会使庄稼随时受灾。”
    “如果士卿郡守在出任治理地方之时,对于国政层层加码,则上苍晦怒最少会持续一个月。”
    “如果基层官吏再各种直面苛责百姓,甚至颐指气使,尽显酷烈,则上苍会持续一整日的坏天气。”
    “唯有天子、士卿、官吏都能够推行德政和仁政,使得政治清明,政通人和,尊德尚贤,九州天下才能够太平稳定。”
    “上苍也才会赐予雨雪兆丰年,可令五谷丰登也!”
    ……
    毛亨再度搬出了一段【尚书-洪范】中的经典。
    这几句话把君王、士卿和官吏推行政策,与上苍进行绑定。
    强调唯有仁德施政。
    方能让老天爷赏饭吃,使得国家蒸蒸日上,来年家家户户都能够创造大丰收。
    即:仁政,与农业收成都是互通的。
    有道理嘛?
    还真有道理。
    任何一个国家,只要能够做到政通人和,尊德尚贤,政治清明,正常情况下都能有个好收成。
    因此。
    把原本就有理所应当的道理,硬与【天人相应】进行牵强附会。
    就好比于后世的算命先生。
    (某算命先生:小伙子,你命格很特殊,从小到大应该很不容易吧?)
    世人行路。
    有谁容易?
    算命先生最喜欢用万金油的语言,去套路一些心性浅薄之人。
    亦如此刻的毛亨,其用无比正确的大道理,论证天人相应的共通性。
    “另外,根据阴阳家的五德始终说。”
    毛亨转而道:“姬周乃是火德,遂被嬴秦的水德克制,并取代。”
    “那么何为水德呢?谦和卑下,包容万物,至善至仁。”
    “反观大秦施行的律法诸事,有哪一条符合水德的属性?”
    “徭役繁重,故司法多连坐,百姓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也!”
    “然而,某些谄媚的阴阳方士,却各种宣传秦廷刚毅戾深,事皆决於法,刻削毋仁恩和义……方後合五德之数!”
    “也就是嬴秦在推行国政方面,需要强硬且果决,满含暴戾与苛细,严峻冷酷,无需仁爱,无需德惠,更无需任何的温情道义,方能彰显五德演变的规则!”
    “这显然都是那些阴阳家方士,在谄媚献君,歪曲正道,迟早必遭天谴!”
    “所以,老夫希望秦天子能够依据天人相应,让大秦的国政与律法,都回归仁义正途。”
    “首先就得废除掉连坐制,以及一些过于细密苛刻的刑名条律。”
    ……
    如此。
    毛亨一共提出了三项诉求。
    第一:在封禅期间,嬴政突遭疾风骤雨,需要于天于民,给个说法……这个说法与轮台罪己无异,外加也算间接让【天人相应学说】正式问世。
    第二:废除【始皇帝】的封号,天子应当带头敬孝上古先祖,为万民之表率。
    第三:儒家要夺走阴阳家对于【五德始终说】的解释权,以及为民争利,废掉连坐制度,再行变法一事。
    不得不说。
    毛亨的诉求还真是挺多的。
    分别还涉及了法家和阴阳家。
    阴阳家表示……我就那几个学说……
    唯一有影响力的【五德始终说】,多少阴阳家学仕和方士,就指着这个吃饭呢!
    你儒家一张嘴就要夺走我们的解释权。
    这合理吗?
    就问这合理吗!?
    台下。
    许尚听完毛亨的所有主张,他不可置否的扯了扯嘴角。
    儒家的兼容并蓄,着实是骨子里自带的基因。
    诸子百家的学说,只要儒家看上,便会被其夺走,尔后就成儒家的了。
    最为典型的便是……内圣外王……
    此乃道家庄子最先提出的内圣外王之论调。
    结果儒家一看……
    哦吼!
    这这这……居然还能这样,说的太有道理了,那自然就是我的了……
    很无奈。
    纵然是先秦的儒家,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依旧挺无耻的。
    同时也可看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会不断的兼容并蓄,直至达成诸子百家终归儒的青史成就。
    也就是说。
    哪怕历史上汉武帝不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后儒家也照样会兼并百家,定于一也!
    这绝非许尚想要看到的。
    因为思想层面的绝对垄断,会让儒家一家独大,持续膨胀,容不得半点争鸣之声。
    这是相当严重的一件事。
    “小赵,你怎么看?”
    许尚微微侧首。
    嬴政脸色发黑:“夫子,我觉得毛亨只有在废除连坐制一事上,还算有点道理,其余的……呵!他想要的有些太多了,手伸得也太长了些!”
    废除连坐制度。
    之前许尚有专门提到过。
    所以嬴政还是挺认可这个事儿的。
    太平治世。
    外加【徭役代分土地制度】已经在筹备施行当中。
    连坐制制造大批囚徒,以供朝廷驱使,就成了弊大于利。
    人家老老实实,遵纪守法。
    结果转头被邻居给牵连入狱。
    这种事情在关中地界实在太多了。
    尽管老秦人着实能忍。
    但关中民间对于连坐制显然也是不满许久了,中原就更加不用说了。
    “嗯,毛亨确实只有一条废除连坐制,勉强算是有些公心。”
    许尚蹙眉:“至于阴阳方士解释的五德始终说……”
    嬴政闻言立即解释道:“夫子有所不知,之前不是有一批阴阳方士聚集于咸阳,向皇帝进献丹药嘛。他们为了附和皇帝,遂提出了无需仁爱,无需德惠的言辞,以解释大秦的水德,外加秦法诸事。”
    阴阳方士确实往往都是十分谄媚的。
    这点没得说。
    因为他们想要发迹,必须媚上才行。
    反观儒家……
    就算不入朝堂,在野也可以闯出些名堂,直至混到有头有脸的程度。
    “阴阳家和儒家不对付,是件好事。”
    许尚顿了顿,又道:“阴阳家的权利基础,由上至下,这亦是件好事,完全可以用来节制儒家!”
    嬴政闻言眯了眯眼:“夫子的意思是,按照【三分天命】的论断,除了天意王权,天人儒家,最后一个当属……”
    许尚补充:“天象阴阳!”
    许尚刚刚都跟小儒生提前交代过了。
    他的后手,便是要把天命一分为三。
    却也有个问题。
    那就是儒家自带兼容并蓄的流氓属性。
    这点必须得想点办法:长久扼制之!
    旁侧。
    李斯和屠雎面面相觑了一下。
    他们两人对于夫子的三分天命,并没有提前获取到任何信息。
    不过单凭只言片语。
    也能够知晓定然不简单。
    下一刻。
    华阳太后掰扯着手指,道:“天意皇权,天人儒家,天象阴阳……还有……”
    许尚笑着补充道:“还有天志墨家,天势纵横,天全兵家,天时农家,天脉医家,天无道家!”
    华阳太后:“哇!”
    嬴政:“……”
    ……
    台上。
    “前辈,您的诉求很多。”
    扶苏想了想,开始辩驳:“晚辈需要明确一点,我只支持一项废除连坐制,其余不论!”
    扶苏首先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他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
    “呵呵!”
    毛亨轻笑的道:“那我们先论第一条,秦天子需要对封禅期间的疾风骤雨一事,于天于民,给个说法,并承认【天人相应学说】的正当性。”
    扶苏深吸一口气,道:“晚辈认为荀夫子的【天人相分】才是正解,天与人是分离的,毫无关联,是以秦皇无需公示任何说法。”
    扶苏按照夫子的吩咐,搬出了天人相分四个字。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干我何事?
    毛亨闻言施施然的道:“理由呢?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可算不得天人相分的确切实证!而我可是把泰山突发的疾风骤雨,全部跟【天人相应学说】完美的对上了。”
    毛亨表示自己有非常完备的论证。
    同理。
    扶苏也必须拿出古之经典,外加现实佐证。
    “理由很简单。”
    扶苏沉声道:“都说尧舜禹汤,乃是古之上哲,明德之表率,那么为何尧帝在位期间,会发生灭世大洪水……这是否证明,尧帝暴虐,毫无贤明可言,上苍方才会降下灭世洪水为灾异,以示惩戒?”
    历朝历代。
    尧舜都是贤德的化身。
    此乃九州共识,百家通论!
    那这就与所谓的【天人相应学说】的理论严重不符了。
    灭世洪水!
    尧帝得多么残暴,才会引得上苍震怒至此啊!
    “这个……”
    毛亨明显一愣,他没想到眼前的年轻人这般不讲武德。
    上来就扎他的软肋!
    他能说上古的灭世大洪水没发生过嘛?
    显然不能!
    大禹治水,举世共知!
    没有灭世洪水。
    大禹岂非治了个寂寞?
    反之。
    毛亨就得论证尧帝是残暴的,方能佐证自己的【天人相应学说】依旧正确。
    可问题在于。
    尧帝的贡献同样不容置疑。
    首先尧帝开创了禅让制,完善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
    还有历法和农耕诸事。
    尧帝也是贡献颇斐。
    文化、教育、法律和秩序就更加不用说了。
    尧帝制定的【五刑】,堪称法家的源头始祖。
    并且尧帝主张德法兼备,思想相当超前,没有任何的残暴记载。
    如何!
    谁还能闭着眼睛把尧帝说成纣王不成?
    半晌后。
    毛亨握拳道:“灭世大洪水,说明天命已易,所以尧帝才会开创禅让制,并把君主之位,禅让给了舜帝!”
    扶苏:“……”
    毛亨证明不了尧帝残暴。
    但其可以把灭世大洪水解释成天命从尧帝的身上,发生了转移。
    有问题嘛?
    从天命更替的逻辑上讲,还真没什么问题。
    而这正是【天命解释权】的重要性!
    谁能解读天命,谁就能从实质上拥有权力,甚至倒逼天子唯令是从!
    后世儒家士大夫无法无天!
    便是以此为依仗!
    “那么周文王呢?”
    扶苏也没有过多争论,他转而道:“根据古之典籍所载,文王八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裂,诸臣惊恐,天下大动!”
    “武王立国三年,日食现,大祭之!”
    “成王二年,河水泛滥,倒灌中原各地。”
    “成王三年,河内诸地大旱,赤地惊现,紧随的便是大疫。”
    “康王五年,蝗灾漫天,百姓无所依。”
    “昭王十四年,大震……”
    “穆王就不用说了,共计在位五十五年,天灾频发……”
    “前辈,难不成姬周的历代先王,全都为君不仁,残暴不堪?”
    “文王、武王因何触怒上天?”
    “着名的成康之治,又算什么?”
    ……
    扶苏把姬周前中期出现的天灾,有古之典籍记载的,全部列举了一遍。
    只会少不会多!
    毕竟许尚没有教的太过仔细。
    扶苏很多天灾记录,都是从大秦缴获的古之典籍中,偶然间阅览之,便记了下来,正好用于此刻。
    霎时间。
    毛亨的白眉紧皱起来。
    毫无疑问。
    历朝历代都是天灾频发的。
    正所谓大涝之后,必有大旱,大旱之后,必有大疫……
    这个天灾规律同样早就被农家总结出来了。
    怎么办?
    扶苏一一列举出了天灾实情。
    毛亨就必须给出回应。
    最终。
    毛亨想到了驳斥的策略,他道:“依老夫之见,文王遭遇大震的时候,殷商还在……此乃帝辛的罪过,与文王无关。”
    “武王遇日食,则是因为他延续了殷商的人祭制度,故遭上苍严重警告。”
    “成王治政无错,奈何管、蔡作乱,淮夷叛周,士卿不臣,灾异立现!”
    “康王遇蝗灾,实乃边患未除,上苍不满,待鬼方大定,自是天下太平。”
    “至于昭王十四年的大震,此为上苍警示,若昭王听之,何至于宗周六师,一朝尽覆!”
    “最后是穆王继位以后,之所以天灾频发,定然是因为他命作出了《吕刑》,告四方,刑书制定墨、劓、膑、宫、大辟五刑,具体条例高达三千则,有开辟重刑之过!”
    “还有……小儒生你似乎把周幽王时期,爆发的岐山大地震给忘了?”
    “据载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九州龙脉为之动荡!”
    “后续果然犬戎攻入了镐京,西周灭亡!”
    ……
    毛亨非常耐心的对扶苏的所有列举,一一进行了反驳。
    甚至他还加了一条!
    幽王无德,歧山震,龙脉动摇,华夏国统出现倒悬之危!
    总而言之!
    只要毛亨掌握天命的解释权,他就总能找到对应的灾异原由。
    任何一个君王,治政期间,总有疏漏!
    亦或者周成王本身无错,可其麾下管、蔡作乱,淮夷叛周,同样会遭致上天惩戒。
    怎么说?
    一手天命解读。
    一手挑刺历代姬周先王之过错。
    毛亨的【天人相应学说】,依旧立于不败之地。
    “好吧!我确实得承认,前辈果然能言善辩!”
    扶苏也是第一次碰到这么难缠的对手。
    简直就是胡搅蛮缠啊!
    几乎已经到了完全不讲道理的地步!
    可表面上毛亨似乎仍然能够站着理!
    这是最让人生气的地方。
    站在道理的制高点上,行的却是胡搅蛮缠之事!
    没办法。
    扶苏必须得搬出夫子教授的底牌大招了!
    “前辈,不知你能否挑出上古黄帝的错处!”
    扶苏端正身躯,道:“据【仰韶】所载:逐鹿之战后,黄帝治世,遭遇地裂,帝陟之!”
    “【黄帝四经】有数次陈述,岁大旱,赤地千里。”
    “敢问前辈,人文初祖,皇天上帝,轩辕人皇,帝鸿氏……其残暴否!?”
    ……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