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310章邻里之间的帮忙(第1/2页)
一大早起床,陆家就开始忙活起来。
大杂院的人,都知道老陆家今天有贵客上门。
胖丫招着手喊:“香兰婶,有没有孩子来啊,我家还剩了点糖果,你先拿去招待。”
陈香兰笑着回:“谢谢胖丫啦,没有孩子,就是清妍的爸妈,对啦,你们家有茶叶吗?我们家的都被老陆喝完了,我想着人家来了,总不能给人喝白开水吧。”
“有呢有呢,我去把盒子给你拿过来。”
“不用,抓一把就行了。”
胖丫很快取出一个铁制的茶叶盒子:“带着盒子体面,抓一把不是让你们亲家笑话嘛,那可是当大官的,讲究着呢。”
陈香兰笑眯眯的接过,感谢的说道:“那谢谢胖丫了,等改天买了茶叶,再还给你。”
“嗐呀香兰婶,你就别客气了,还需要什么,你吱声,陆三儿不在家,咱邻里邻居的不能给陆三儿掉链子。”
“暂时没啦,主要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事,慌慌张张的,昨天我和你北堂叔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扫了一遍,也全都擦了一遍,就是觉得还是有点寒酸。”
“这就可以啦,咱住的就是这房子,总不能翻修一遍吧,干干净净的,不让客人觉得咱是在糊弄就行。”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你不知道,地上有根头发丝,我都捡了起来。”
胖丫跟着笑了:“我说香兰婶,你这有点太仔细了,都做到这样了,你们那个当官的亲家,保证挑不出理。”
两人正说笑着,赵大爷从家里提了一把太师椅过来。
“那个北堂,这把椅子先拿到你家去。”
陆北堂赶紧接过去:“哎呦赵大爷,这怎么把椅子拿过来了,我们家有板凳。”
“你们家那板凳有点破旧了,虽说这把太师椅也有点破旧,但总归是红木的,陆三儿那个老丈人是当大官的,你给人家坐小板凳不太合适。”
陆北堂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了,这把太师椅可是赵大爷最喜欢的椅子了,平时爱护着呢,就是两个儿子要,赵大爷都没舍得给。
现在为了让他们老陆家显得体面一点,不惜把心爱之物借出来。
“谢谢赵大爷了。”
赵大爷摆摆手:“客气什么,陆三儿的事,那就是咱一个院里的事,这不但是你们陆家的体面,也是关乎到咱整个院的体面,不能让人家看扁了。”
陆北堂点着头:“谢谢赵大爷。”
“你看你又客气了不是,到时候陆三儿的婚礼上,让他多敬我两杯酒就行。”
“一定一定…”
“这么热闹啊,大家都帮忙了,我也不能掉链子啊。”
陆北堂回头一看,是吴桂文端着一盘子花生和瓜子过来了。
“吴老师,你这是?”
赵大爷接过话:“这肯定是吴老师怕你们聊天太干,想着给你们弄点瓜子花生啥的,不至于场面太尴尬。”
听了赵大爷的话,吴桂文却是摇摇头:“非也非也,赵大爷只说中了其一。”
赵大爷乐了:“那怎么着?一盘子瓜子花生不就是吃的嘛,还能有其二啊。”
吴桂文示意了一下手里的盘子:“你们且看,仔细看,这盘子是不是和普通盘子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10章邻里之间的帮忙(第2/2页)
赵大爷和陆北堂两人凑近看,其实根本都不用凑近,一眼就能看出来和家用的盛菜盘子不一样。
吴桂文手里拿的盘子,比盛菜盘子要大的多,而且是琉璃材质的,整体呈红色,带着一圈花边,看上去非常精致。
赵大爷不耐烦的说了一句:“行啦吴老师,我们能看出来这不是一般的盘子,你就别卖关子啦,其二到底是什么?”
吴桂文用手指头弹了一下盘子的边沿:“听见响声了吧,琉璃的,这可是我家儿子专门从大三线寄过来的,所以说,瓜子花生放在普通盘子里,那就是个吃食,但要是放在这盘子里,就叫果盘。”
陆北堂疑惑道:“果盘?”
赵大爷听懂了:“意思是放在果盘里,不是吃的,而是给人看的,要么说吴老师是读书人,比咱讲究多了。”
陆北堂自然懂了,说白了,果盘就是给人欣赏用的。
“谢谢吴老师了。”
“甭客气儿!”吴桂文说了一句,又把陆北堂拉到一边。
“对了北堂,我最近听说咱这城里,陆陆续续回来不少知青了。”
陆北堂也听说过,他们厂子里就有谁家孩子回来了。
但是得有工作才能回来,而眼下一个工作指标,是非常珍贵的。
本身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过幸好厂子里的工作,是世袭制。
有些家长到了退休的年纪,便能把指标让出来,这样孩子也能有机会回城。
陆北堂还听说过,谁家的两个孩子因为一个工作指标的事,都打起来了。
弄得家长给谁都不是,给谁都要被另一个孩子说偏心,难着呢。
“是啊吴老师,我听说过这事。”
吴桂文起了心思:“你也知道,我有个儿子在大三线工作,他倒不用我发愁,就是我有个女儿,跟你家老大一样,在乡下插队做知青。”
陆北堂点点头:“嗯,你们家闺女桂云当知青干得挺好的,你不是说过,她还拿了三八红旗手。”
吴桂文摆摆手:“嗐呀,那都是虚的,今年我那个闺女得有25岁了,早些年就跟我说,反正也回不了城,干脆嫁到当地算了,我和她妈一直没同意。”
这事,大院里的人都知道。
前几年,就因为桂云想嫁到当地的事,吴桂文和女儿大吵了一架,最后不惜以断绝父女关系,威胁女儿不准嫁给农村人。
就这样,桂云没办法,只好先收起了结婚的心思。
而吴桂文这样做也是没办法,大儿子支援三线建设,端上了国家饭碗,以后肯定是要留在当地不回来的。
所以吴桂文能依靠的,只有女儿桂云了,要是女儿嫁给当地人,那他们老两口可真就孤苦无依了。
但女儿的年龄毕竟不小了,再过几年真就成老姑娘了,吴桂文在不想让女儿嫁给当地人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只能想办法把女儿调回城。
这样待在身边,他们老两口还能有人照应。
但想调回来,哪有那么简单,吴桂文都快愁坏了。
看出吴桂文的表情不对劲,陆北堂说道:“吴老师,有什么话,你直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