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小成)
我在这个四等小站工作已经有三年了,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我都按照上级部署积极努力完成,可是我的绩效考核总分数不够还是达不到转正标准,到现在我依然还是一个劳务派遣工。我倒觉得这无所谓,毕竟我喜欢我现在从事的这项工作,京原线松山口站的一名巡线工,同时我也兼职着我们这一段山区铁路沿线的扫山工作,有时候我也喜欢背着我的那台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我看到的一切,算是对生活的一种记录。
傍晚,由远而近的一阵轰鸣,6095次绿皮车驶出了隧道,在小站停靠三分钟。天空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四月份的天气对于山区来说还是那样寒冷,尤其是早晚的时候。我目视着列车远去,光点也越来越远,这时候,杨校贤站长走了过来,对我说,成子,明天的扫山准备的咋样了?
我嘿嘿一笑,杨站长,您就放心吧,咱又不是第一次去了,保证药到病除,万无一失。
杨校贤站长明白我的比喻,他对我说,是啊,没有我们的扫山工作,线路上机车危险的系数就会大大增加,我们这也是普遍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啊,可惜技能大赛中却没有这一项,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您就放心吧,我向站长敬了个礼。
小站又恢复了平静。
当我半夜被风雨吵醒的时候,我就估计明天的扫山活动会更加艰苦和不可或缺,因为春雨会让干旱了一年的大山加剧风化和崩塌危险。我起身喝了口水,准备继续躺下睡觉,就在这个时候,我就听见窗户外有一种异常的声音,完全不同于下雨的的声音,似乎是一种鸟类的鸣叫,我推开窗,向四周望了望,就见一只黑色的大鸟,扑棱着翅膀,它也似乎看到我这边的灯光和声响,一下子扑棱着翅膀向雨夜中滑翔而去,感觉身体有些沉重,不过还是挣扎着消失在我的视野中。
雨到后半夜就停了,春雨滋润着干涸了一个冬天的群山。
对于万物来说这是个最好的给予,然而我们的扫山活动却不能因此停止下来,我们车务段负责的主要是靠近铁路南侧降蓬山大约800米,这一段的山体风化严重,尽管有一部分山体已经水泥硬化,可是在硬化面的上方大约150米的高度有一处褶皱带,风化严重,需要我们进行人工干预,也就是把随时可能掉下来的石块提前橇下来,这样才能杜绝潜在的危害。
这需要我们首先要爬上降蓬山腰,沿着以前放羊留下的小路到达工作面,我扛着工具,往山上爬去,就在这时候,我看到了两只黑色的大鸟在头顶的天空盘旋着,它们的翅膀并不怎么动,就像山鹰一样,随着气流向上盘旋,约盘越高,一会就到达了降蓬山的山顶,再一转眼,就盘过了山梁。
我结束了小半天的扫山工作,急急忙忙就下了山,顾不上洗去满身的泥泽,就来到车长办公室那台老式的奔腾586电脑去查询这是一只什么鸟,我以为是金雕什么,查询的资料告诉我,这是一只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中国北方已经濒临灭绝,没想到今天让我亲眼看见,想到此,我的心里不由得有些激动。
我有把它拍下来的冲动。
当然这种鸟类对人类的警惕性非常高,要是把它拍下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不过我有我的优势,我就在黑鹳的身边,黑鹳也就我身旁不远之处,既然有黑鹳,那么他们栖息的窝也不会太远,只有耐心寻找,说不定就会有所发现。
(黑鹳)
我们黑鹳天生都对大自然充满了警惕,即便这样,近几十年我们的种群也没有大幅度增加,反而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逐渐减少。我出生后,除了我的三个同胞兄弟,还有我的爸爸妈妈之外,就再也没有看到过别的黑鹳家庭,这也许是因为我的翅膀羽翼还没走丰满的缘故,此刻我也只能待在窝里等待着爸爸妈妈的哺乳喂食,爸爸妈妈白天总是不停的进进出出,每次都力争给我们带来一些食物,或者是衔来一些草棍,让我们这个窝变得更加结实和温暖一些,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快乐的成长。
天气到了四月底了,白天的天气也更加暖和,每天从我们下面经过的那些火车依然轰隆隆的响个不停,最近那个扫山的小伙子不怎么来了,我也好久没有看见他了,可是我却感觉好像有一双眼睛时刻的盯着我,就在对面草丛中,我和爸爸妈妈说了之后,它们笑话我胆子太小了,它们的视野里并没走发现任何的风吹草动。
我也只好作罢。
接下来,就更加奇怪了,那只神秘的眼睛,居然在每周里会不定期的闪烁一下,当满天繁星升起的时候,它却没有了任何动静。
(小成)
扫山活动结束的前夕,通过观察,我也终于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黑鹳在降蓬顶山顶附近的窝,两只大黑鹳应该是一对夫妻,母黑鹳一直在窝里趴着,通过望远镜我发现窝里有四颗蛋碎屑,小黑鹳已经破壳而出,这无疑是一次重大发现,毕竟网上资料显示,目前还没有获得黑鹳在野外自然孵化的图片资料。
我把这一消息在我的博客发布之后,立刻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自然之友野生鸟类保护组织及时联系到我,开展了野外布点观测的前期建设,聘请我担任义务观测员,委托我在鸟巢的附近安装一套红外线数码观测设备,杨站长也非常支持我的这项工作,并给我半天假,让我利用黑鹳出外觅食顺利安装了红外线观测设备,定期采集内存卡里的数据。。
我的博客也每天保持更新,发布着关于黑鹳的实时信息,点击率还挺高。
(黑鹳)
天气渐渐热了,人类的五一长假来临了,松山口火车站也变得热闹了起来,来这里的游客明显增加了很多,这个时候也是小河里小鱼小虾最可口的时候,我们反而倒吃不到了,人们在拒马河里划船漂流打水仗,鱼虾早就被吓的无影无踪,爸爸妈妈每天出去的次数倒是不多,可是间隔明显长了起来,有的时候根本就两手空空的回来,我们大家都感觉有点吃不饱了,本来我们应该可以学习走路了,可是身体软软的,没有力气。
爸爸妈妈也是很着急。它们决定明天飞的再远一些寻找食物。
也只好期待明天了。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有亮,爸爸妈妈就飞走了,等快中午的时候飞回来的时候,果然带回来了食物,只不过还没等爸爸妈妈长途飞行的疲惫汗水褪去,小鱼就被我们兄弟四人瓜分干净了,爸爸对妈妈说,看来我们还要再去一趟啊。
你先休息会,我先去。
我陪你一起去,孩子们,你们乖乖的待在窝里啊。
午后的阳光很热,我们都无精打采的躺在窝里,还好,我们一侧靠着岩壁,不会被中午的阳光直晒。我们需要100天才可以完全独立飞行。这个时候也是我们离开父母,独立生存的时候了。
我们的食物供给出现了困难,近一周的时间内没有足够的食物。
(小成)
五一长假我一直上班,不过我还是抽空时间去了一趟降蓬山,去看黑鹳一家,正好给红外监测设备更换电池,我发现黑鹳的回巢间隔时间增长了,听着河岸下面喧嚣的人群欢乐的呼喊声,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来比旅游的人们打扰了黑鹳安静的生活。怎样才能帮助黑鹳一家度过这个暂时的难关呢?
我上网去寻找相关的资料,定点投放一些食料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最起码你要进一步了解黑鹳的觅食时间和觅食半径,这对于我来说也是很难一个人完成的,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博客众多的点赞中,有个摄影师给我多次留言,他平时就喜欢拍摄鸟类,对于黑鹳这个移植却从来没有见过的大鸟,也是充满了期待,尤其是成长中的幼年黑鹳,他更想拍摄一组相关照片。对于这个人的盛情,我欣然同意,既然是同样的爱好者,多个帮手也好,并约好五一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一起为黑鹳投放食料,这位朋友表示食料由他去准备,都是黑鹳爱吃的小鱼小虾,我们都希望这能够符合黑鹳的胃口。
(黑鹳)
爸爸妈妈对于人类的警惕性是非常高的,因为人类的活动直接影响到了我们鸟类的生存,还有更可恨的捕猎者,喜欢用各种方法捕捉我们,把我们制作成标本,放在冰冷的博物馆或者实验室,满足他们的教学和研究。所以爸爸妈妈总是用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警惕周围的一切,在我们还不能完全翱翔起飞的时候,一旦遇到危险,就要及时钻进周围的灌木丛中,利用周围有利的地理环境逃避外界的各种危险。
另外一定要注意,不能随便吃人类为我们准备的食物,当敌友不清的时候,很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会蕴藏着一场危机。
不过我倒觉得,我们的窝非常安全,只是,我又有了新的发现,每天早晨九点多的时候,对面山腰的灌木丛中又有一个地方会闪闪发亮。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说,我们可能受到了人类的监视,他和妈妈商量着,准备着手安排建一个新的栖息点,大约位于这里五公里之外的青松岭,那里同样靠近拒马河,那里我们的种群有三四家,这之前,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训练飞翔。
(小成)
摄影师很满意拍摄的一组黑鹳幼崽在窝中活动的照片,为了表示感谢,他还特意去了我在城里的父母家,给生病的母亲送去了很多慰问品,他说作为朋友这也是应该的,我也是对他更加另眼看待,这样一来二去,我们倒是越来越熟悉,整个五月之间,他来拒马河拍摄了三次给黑鹳。
他总想更近距离的接近黑鹳进行拍摄,因为他的1000毫米的长焦镜头还是不能完全表达出他想要获得拍摄效果,我和他说,拍摄地点不能再往前推进了,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黑鹳的警觉,他们就会立刻搬离这里,一旦黑鹳搬家,我们就很难再次发现他们的踪迹。
如果给它们佩戴上跟踪环志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可是关键如何佩戴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难题,首先保证不去惊扰他们的正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我和摄影师取得了共识,观测点改为十天一次近距离拍摄,而且全部是在两只黑鹳觅食离开以后才跟进拍摄,小黑鹳一天一天的长大,我们也是喜在心里。
(黑鹳)
七月份的时候,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已经开始练习飞翔了,我们翅膀的羽翼也愈发的丰满起来,翅膀也更加有力,就在我们练习的小有成绩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我们,我们的新窝已经搭建完毕,在我们去南方过冬之前我们将会在新家生活一段时间,就当我们欢天喜地的沉浸在乔迁新居的期盼中。
有一天爸爸妈妈出去觅食,爸爸却没有回来,只有妈妈一个人飞回来,红着眼圈对我们说,爸爸不小心挂到了人类的粘网上,很难逃脱,一只翅膀被缠动弹不得,只能哀鸣。
妈妈红着眼圈告诉我们,孩子们,我们明天傍晚本来就要全家迁徙到下一个栖息地。我们的心情一下子都焦急起来,抓紧时间准备自己第一次长距离的飞翔。
(小成)
摄影师的黑鹳之舞获得了全国野生动物摄影大赛鸟类组的金奖。
接到这个消息后,我心里也是特别高兴,杨站长却说,黑鹳作为国家保护动物,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有好人,也可能有坏人。他的一番话也让我沉思起来。
我这一天心里总是不踏实,每天中午之前都会看到两只黑鹳回巢,而今天支看到一只,这意味着什么呢?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黑鹳遇到什么危险了吗?我决定亲自前往观测点进行查看一番,果不其然,我透过望远镜发现窝里只有一大四小黑鹳,少了一只大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时候,那只大的黑鹳腾空而起,向西边的山梁盘去,在一个地方久久的盘旋。
我明白了,出事的地点大概就在那里。
等我下山,翻岭再上山爬过去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果然在山岭的天线塔旁发现了粘网,一只黑鹳被缠在粘网上,动弹不得,天空飞翔的另外一只黑鹳在天空盘旋着,注视着下面的一切,我用刀子割着粘网,有十几只麻雀被我放走了,黑鹳注视着我,惊恐的看着我的一举一动,我慢慢地走向它,把它的腿从粘网中解脱出来,黑鹳倒是安静了许多,至少它可以感觉到我没有恶意,疲惫中带着一种不可侵犯的尊严。
我想我还是先把黑鹳带回到车站吧,这会火车途径的也不多,车站没什么人,帮助黑鹳疗伤,让它重新翱翔在蓝天之上。就在这个时候,旁边的树林有两个人说话声,那个混蛋把老子的粘网给破坏了,走,找一找。说话间,这两个人已经出现在我十米处的面前,他们也一愣,看我抱着的黑鹳,你干什么的?拿我们的东西,你想捷足先登啊,想都别想,快给我们。
这两个人气势汹汹,寡不敌众,我怎么说也没用,我举起黑鹳奋力的望天空一举,黑鹳一下子腾空而起,一身长鸣,挣扎着盘旋而去,我也顺势往山下狂奔,趁着天黑遁身而去。
(黑鹳)
正当我们和妈妈束手无策万分焦急的时候,天空中一声长鸣,原来是爸爸飞回来了。
我们都高兴极了。
我们明天就要搬家了,我要好好的休息一下,爸爸说,我知道救我的那个人是谁?就是那个火车站工作的小伙子,我认得他,有一次下大雨我在车站避雨的时候,遇到过他,没想到这个小伙子今天帮助我化险为夷。
妈妈也很高心,开心得不得了。
我忽然发现,从来不在夜间眨眼的那个东西忽然闪了一下。
怎么回事,妈妈说。
是不是打闪了,要下雨了啊。
我们也都说不清,可是天上星星那么多啊。
(尾声)
当早晨阳光升起的时候,我精神抖擞的站在站台上,目送着飞驰而过的列车,这时候,降蓬顶的山顶盘旋起两只黑鹳,紧接着又有四只盘旋而起,它们组成了一个不规则的编队,随着气流越盘越高,慢慢的就成为六个黑点,越过了山梁,消失在我的视野里。
或许不日我们还会见面,黑鹳之舞,应当不会成为绝响。
【作者题外话】:我的第一篇为儿童写的短篇小说,用了主人公小成与黑鹳两个视角描写了这个故事,表达了大家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