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十七章:转型 “风浪”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二十七章:转型 “风浪” 与成长 “褶皱”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暮春的雨丝斜斜织着,“姐妹手作”基地的直播间里,灯光亮得晃眼。林薇穿着新定制的棉麻连衣裙,手里拿着刚开发的“非遗剪纸书签”,对着镜头努力挤出笑容——为了突破线下门店的地域限制,团队决定发力线上进行直播带货,今天是首场直播,筹备了整整一个月,可开播半小时,在线人数始终徘徊在百人左右,订单更是寥寥无几。
    “薇姐,后台数据不太好,观众都在问‘书签定价是不是太高了’‘有没有优惠活动’,还有人说‘直播节奏太慢,不如看其他博主的带货’。”负责运营的小张在镜头外小声提醒,额头上渗着汗。
    林薇心里一紧,强作镇定地调整话术,推出“买二送一”的优惠,可弹幕里的质疑声反而更多了:“刚经历加盟风波,现在又急着圈钱?”“手工制品卖这么贵,是不是又像之前那样偷工减料?”
    就在这时,镜头突然晃动了一下,负责控场的李妹不小心碰倒了旁边的样品架,藤编筐、剪纸挂件散落一地,直播间瞬间炸开了锅,在线人数断崖式下跌。“抱歉,刚才是个小意外……”林薇慌乱地弯腰收拾,手指被尖锐的藤条边缘划破,鲜血渗了出来,她却顾不上疼,只觉得一阵眩晕——首场直播就搞砸了,不仅没打开线上销路,反而让之前的负面口碑再次发酵。
    “关播吧,再播下去只会更糟。”林薇对着镜头匆匆说了句“抱歉,今日直播暂停,后续会补播”,就狼狈地关掉了直播。摘下麦克风,她无力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屏幕上“直播翻车”“割韭菜”的负面评论,心里像被灌满了铅。
    “都怪我,刚才不该碰倒样品架。”李妹红着眼眶道歉,声音带着哭腔,“要是我再小心点,也不会搞成这样。”
    “不关你的事,是我没做好准备。”林薇摇摇头,指尖的伤口传来刺痛,“我们太急于求成了,既没摸透线上用户的喜好,又没做好应急预案,翻车是必然的。”
    更让她揪心的是,直播结束后,核心学员陈姐突然找到她,递上一份辞职申请。“薇姐,对不起,我老家的孩子突然生病,需要人照顾,只能回老家了。”陈姐眼圈红红的,“我负责的藤编筐生产线,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人接手,实在对不住。”
    林薇接过辞职申请,手微微发抖。陈姐是基地的“编筐能手”,不仅手艺好,还带着三个新学员,她一走,本就紧张的产能更是雪上加霜——之前接的一批文创店订单下周就要交货,现在生产线断了档,根本赶不及。
    “家里的事要紧,你放心回去照顾孩子。”林薇强压下心里的焦虑,笑着说,“生产线的事我来想办法,以后要是想回来,‘姐妹手作’永远欢迎你。”
    送走陈姐,林薇坐在空荡荡的生产区,看着散落的藤条和半成品,心里满是迷茫。线上转型遇挫,核心学员离职,订单交货在即,一连串的难题像雨后的泥沼,让她寸步难行。
    晚上回家,林薇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家门,迎接她的不是往日的饭菜香,而是小糯米闷闷不乐的哭声。孩子趴在沙发上,手里攥着一张揉皱的画纸,婆婆坐在旁边,一边叹气一边抹眼泪。
    “怎么了这是?”林薇赶紧走过去,拿起画纸——上面是一幅剪纸贴画,是小糯米为学校“非遗文化比赛”准备的作品,右上角被画了个大大的“二等奖”。
    “糯米本来能得一等奖的,就因为比赛时太紧张,剪坏了一个角,评委扣了分。”婆婆心疼地说,“回来后就一直哭,说同学都笑她‘明明是老师推荐的,还拿不到一等奖’,不肯吃饭也不肯说话。”
    林薇蹲下身,轻轻抚摸小糯米的头:“糯米,二等奖也很厉害呀,妈妈觉得你的作品特别漂亮。”
    “不厉害!”小糯米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泪水,“小明说我是‘失败者’,以后再也没人愿意和我一起做剪纸了……”说完,又把头埋进沙发里,哭得更凶了。
    林薇心里一酸,刚想安慰孩子,婆婆却抢先开口:“都怪你,平时总让她自己瞎琢磨,要是早点请个专业老师辅导,怎么会拿不到一等奖?明天我就去给她报个剪纸培训班,一定要让她下次拿第一!”
    “妈,孩子刚受挫,现在不是逼她的时候。”林薇皱起眉头,“比赛重在参与,只要她喜欢剪纸就好,没必要非要拿奖。”
    “你懂什么?”婆婆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现在的孩子,哪样不要争第一?糯米要是从小就没竞争力,以后走上社会怎么办?我已经托人联系好了老师,明天就去试听!”
    两人正说着,张远下班回来了,看到家里的气氛不对,赶紧打圆场:“妈,薇薇,有话好好说,别吓着孩子。糯米,爸爸带你去吃冰淇淋,好不好?”
    小糯米却摇摇头,躲开张远的手:“我不吃,我不想见人,他们都会笑我……”
    看着孩子自卑又抗拒的样子,林薇心里像被针扎一样疼。她知道,小糯米从小就敏感,这次比赛失利对她打击很大,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会让她从此放弃剪纸,甚至变得更加内向。
    可眼下,基地的事已经让她焦头烂额,实在没精力同时兼顾孩子的情绪。更让她崩溃的是,第二天一早,张远突然说:“公司要派我去杭州学习一周,是关于新业务的培训,对以后的晋升很重要,明天就走。”
    “你怎么偏偏这时候出差?”林薇的声音忍不住发抖,“基地现在没人手,糯米又情绪不好,你走了,我一个人怎么扛?”
    “我也没办法,这个培训机会很难得。”张远的语气带着愧疚,“基地那边,你让小张和李妹多分担;糯米的事,妈不是说要报培训班吗?让她帮忙带孩子去试听,你也能轻松点。”
    “妈根本不懂教育,她只会逼孩子争名次!”林薇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你每次都是这样,一有工作就把家里的事丢给我,你有没有想过我有多难?”
    “我难道不想在家吗?我出差也是为了这个家!”张远也来了火气,“你总说基地忙,可你有没有算过,家里的开销、糯米的学费,哪一样不是我在承担?”
    两人越吵越凶,小糯米被吓得躲在房间里,偷偷扒着门缝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婆婆赶紧走过来,拉住两人:“别吵了!孩子还在呢!张远,你要是放心不下,就别去培训了;薇薇,基地的事要是忙不过来,就先缓一缓,孩子的情绪更重要。”
    林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火气:“你去吧,家里的事我会处理。”她知道,张远为了这个家也不容易,不能因为自己的压力耽误他的前途。
    张远走后,林薇的生活彻底陷入了“连轴转”。白天,她在基地忙着处理订单、培训新学员接手陈姐的工作,还要和团队复盘直播翻车的原因,重新调整线上运营策略;晚上,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还要陪小糯米做剪纸、听她倾诉学校的烦心事,常常忙到深夜才能睡。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婆婆竟然真的偷偷带小糯米去了剪纸培训班,还和老师约定“每天放学后加练一小时”。当天晚上,林薇发现小糯米的手指被剪刀磨出了水泡,心疼地问:“是不是培训班的老师让你练太久了?”
    “奶奶说,只有每天多练习,下次才能拿一等奖。”小糯米委屈地说,“可是我不想练了,手指好疼,而且我觉得自己永远都拿不到一等奖……”
    林薇又气又心疼,找到婆婆:“妈,您怎么能不跟我商量就带糯米去培训班?孩子刚受挫,现在逼她只会让她更抵触剪纸。”
    “我还不是为了她好?”婆婆也来了气,“你整天忙着基地的事,哪有时间管她?我不帮你操心,难道看着她越来越没出息?”
    “这不是有没有出息的问题,是尊重孩子的意愿!”林薇的声音忍不住提高,“您这样只会让她讨厌剪纸,甚至讨厌学习!”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小糯米吓得躲在房间里,偷偷哭了起来。林薇听到孩子的哭声,瞬间冷静下来,心里满是懊悔——她不该在孩子面前和婆婆争吵,更不该让孩子夹在中间受委屈。
    第二天,林薇特意提前下班,带小糯米去公园放风筝,边走边和孩子聊天:“糯米,你告诉妈妈,你是不是真的喜欢剪纸?不管能不能拿奖,妈妈都支持你。”
    小糯米犹豫了一下,点点头:“我喜欢,可是我怕再比赛,还是拿不到一等奖,同学们会更笑我。”
    “没关系呀,”林薇笑着说,“咱们把剪纸当成开心的事,不是为了拿奖,而是为了自己喜欢。下次要是不想比赛,咱们就不参加,要是想参加,妈妈陪你一起准备,好不好?”
    小糯米眼睛一亮,用力点点头:“好!妈妈,我们今天回家做一个‘风筝剪纸’吧,送给奶奶和爸爸!”
    看着孩子重新露出笑容,林薇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她知道,要让婆婆理解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能靠争吵,只能靠沟通和行动。晚上,她特意做了婆婆爱吃的红烧肉,吃饭时,把小糯米做的“风筝剪纸”递给婆婆:“妈,这是糯米特意给您做的,她说谢谢您每天照顾她。”
    婆婆接过剪纸,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图案,眼眶微微发红:“这孩子,还想着我……”
    “妈,对不起,昨天我不该跟您吵架。”林薇轻声说,“我知道您是为了糯米好,但孩子还小,太逼她反而会适得其反。以后关于糯米的教育,咱们一起商量,好不好?”
    婆婆叹了口气,点点头:“好,妈以前是太固执了,以后都听你的。糯米喜欢剪纸,咱们就慢慢教,不逼她拿奖了。”
    解决了家里的小摩擦,林薇终于能集中精力处理基地的事。她和团队复盘直播翻车的原因,发现问题出在“定位不清晰”和“互动性不足”——之前的直播只注重卖货,却忽略了“姐妹手作”最核心的“妈妈匠心”和“非遗故事”。
    “咱们不如换个思路,不做纯带货直播,做‘非遗手作体验直播’。”林薇提出新方案,“每次直播,让一个学员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同时教大家做简单的手工作品,比如剪纸窗花、迷你藤编筐,吸引喜欢手工的用户,再顺便推广咱们的产品。”
    团队都很赞同这个想法。为了解决产能缺口,林薇还联系了之前合作过的非遗传承人,邀请他们定期来基地指导,同时在社区发布“手作爱好者招募令”,吸引了一批喜欢手工的全职妈妈加入,不仅补充了人手,还为基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的直播模式推出后,效果远超预期。第一场“剪纸体验直播”,林薇让小糯米担任“小助手”,教大家剪简单的小兔子,孩子天真的笑容和稚嫩的讲解,瞬间吸引了上千人观看,弹幕里满是“好温馨”“想跟着学剪纸”“支持妈妈们的手作”,订单量也比之前翻了三倍。
    直播结束后,小糯米兴奋地抱住林薇:“妈妈,好多人夸我剪得好,小明还在评论区说‘下次要和我一起做剪纸’!”
    看着孩子重新找回自信的样子,林薇心里满是欣慰。更让她惊喜的是,之前因为直播翻车流失的顾客,也纷纷重新关注“姐妹手作”,还有几家外地的非遗文创平台主动联系她,想合作推广产品。
    一周后,张远回来了。当他走进基地,看到直播间里热闹的场景,看到学员们有条不紊地工作,看到小糯米在旁边开心地教新学员剪剪纸,感动地说:“老婆,你太厉害了,不仅解决了基地的问题,还帮糯米走出了阴影。”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林薇笑着说,“以后咱们分工合作,你负责帮基地对接资源,我负责运营和教学,周末一起带糯米去参加非遗活动,再也不缺席她的成长。”
    婆婆也走过来,手里拿着刚做好的藤编收纳筐:“我也学了新手艺,以后可以帮你们做些简单的活,还能陪糯米一起做手工,一举两得。”
    当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婆婆做的家常菜,聊着基地和小糯米的趣事。小糯米举起手里的剪纸作品,兴奋地说:“爸爸妈妈,奶奶,你们看,这是咱们一家人在基地做手工的画,老师说可以参加市里的少儿艺术展!”
    林薇接过画,画里的四个人围坐在桌子旁,手里都拿着剪刀和彩纸,脸上洋溢着笑容,背景是“姐妹手作”的招牌,上面写着“幸福”两个字。她看着画,又看了看身边的家人,眼里泛起泪光——这段时间,从基地的转型风浪到小糯米的成长褶皱,从和婆婆的育儿分歧到和张远的争吵,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她更加明白,所谓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困境中学会变通;所谓的“幸福”,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在磨合中懂得包容。
    睡前,林薇像往常一样打开备忘录,写下一段话:“曾经以为,事业的转型需要大刀阔斧,后来才明白,找准核心、小步快跑才是王道;曾经以为,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帆风顺,后来才懂得,适度的挫折和引导,才能让她更坚强。转型风浪让我看到了团队的创造力,成长褶皱让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未来,不管遇到什么风雨,只要心怀热爱,和家人、伙伴们并肩同行,就没有跨不过的难关,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放下手机,林薇看着身边熟睡的张远和小糯米,听着窗外轻柔的雨声,心里一片平静。她知道,“姐妹手作”的转型之路还很长,小糯米的成长还会遇到新的挑战,家庭里或许还会有新的摩擦,但她已经不再害怕。因为她明白,只要带着初心,以变求存,以爱解结,就能在事业和家庭的双向奔赴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成长。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