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767章 秦国丞相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767章 秦国丞相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767章秦国丞相(第1/2页)
    帝京初冬,寒风凛冽。
    一支精悍的车队驶出王府,踏上了西行之路。
    林臻一身玄色蟠龙常服,外罩同色貂裘大氅,端坐于宽大的玄铁马车内。
    车壁厚实,内衬软绒,隔绝了车外的严寒。
    车辕上,焚雷司特制的减震装置,让行驶异常平稳。
    他身侧,浣碧一身水绿色素锦袄裙,外罩月白狐裘斗篷,乌发松松绾成堕马髻,仅簪一支白玉莲簪,清秀的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倦意,却依旧沉静如水。
    她膝上放着一个紫檀木小几,几上温着一壶热茶,茶香袅袅。
    “夫君用些茶暖暖身子。”浣碧提起小巧的紫砂壶,为林臻斟了一杯温热的碧螺春。
    动作轻柔,声音细若蚊蚋。
    “嗯。”林臻接过茶盏,目光落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碧儿可还受得住。”
    “无妨。”浣碧轻轻摇头,唇角弯起一丝极淡的弧度,“比在府中坐车稳当多了。”
    “此去秦国路途遥远天寒地冻委屈碧儿了。”林臻道。
    “能伺候夫君是碧儿的福分。”浣碧垂眸,声音轻柔,“夫君为国事奔波碧儿岂敢言苦。”
    林臻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品茶。
    浣碧的温婉与体贴,如同这车内的暖茶,无声地驱散着旅途的疲惫。
    她从不抱怨,从不添乱,总是安静地做好分内之事,如同山涧清泉,润物无声。
    带她同行,既是生活所需,亦是心中一份难以言喻的慰藉。
    车队沿着新铺设的“帝京—雁门关”轨道干线西行。
    窗外,北地风光苍茫辽阔。初雪覆盖的原野,枯黄的草甸,连绵的山峦,在车窗外飞速掠过。
    偶尔可见巨大的蒸汽机车拖着长长的货厢,喷吐着白烟,在平行的轨道上轰鸣而过,引得护卫骑兵的战马一阵骚动。
    “那便是铁龙吗。”浣碧望着窗外,眼中带着一丝好奇。
    “嗯。”林臻颔首,“运兵运粮皆赖此物。”
    “真壮观。”浣碧轻声道。
    “日后贯通秦国亦需此物。”林臻道。
    浣碧不再多言,只是安静地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
    风雪渐大,天地间一片苍茫。马车内,暖炉融融,茶香依旧。
    浣碧不时为林臻添茶,或递上一块温热的点心。
    她的存在,让这漫长的旅途,少了几分孤寂,多了几分宁静。
    数日奔波,车队终于抵达秦国都城——长安。
    时值深冬,寒风如刀。
    巍峨的城墙在风雪中矗立,青灰色的砖石斑驳沧桑,透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感。
    城门高大,门楼飞檐斗拱,气势犹存,然朱漆剥落,铜钉锈蚀,显露出几分衰败的迹象。
    车队驶入城中。
    街道宽阔,却略显冷清。两侧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低矮陈旧,不少屋舍墙皮脱落,露出夯土的痕迹。
    行人衣着朴素,多着粗布棉袄,面色黝黑,行色匆匆。
    市集上,摊位稀疏,货物多为皮毛、药材、粗粮等物,少见丝绸瓷器等精细之物。
    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牲口和尘土混合的气息,与帝京的繁华富庶形成鲜明对比。
    “长安竟如此萧索。”浣碧望着窗外,清秀的眉宇间带着一丝怜悯。
    “秦国地处西北苦寒贫瘠。”林臻声音低沉,“连年与吐蕃柔然争战民生凋敝。”
    浣碧轻轻叹息一声,不再言语。
    马车碾过积雪的街道,发出吱呀的声响。这座曾经辉煌的古都,在风雪中沉默着,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沉重。
    林臻一行下榻于秦国驿馆。
    稍事休整,林臻便带着亲卫,前往秦国丞相府邸。
    丞相府位于长安城东,朱漆大门紧闭,门前两尊石狮踞坐,狮身覆雪,更显威严肃穆。
    门楣上悬着“丞相府”的匾额,字迹遒劲。
    通报后,沉重的府门缓缓开启。
    一名身着青色官袍的老管家躬身相迎:“林殿下请随老奴来,相爷已在松鹤堂等候。”
    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一处僻静的院落。
    院中植着几株苍劲的古松,枝头覆雪。
    正堂“松鹤堂”内,炭火盆烧得正旺,驱散了寒意。
    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端坐于主位紫檀木太师椅上,身着深紫色蟒纹锦袍,外罩玄色貂裘,手中捧着一个暖炉。
    他便是秦国丞相,秦襄,秦国皇帝赢稷的亲伯父,年逾六旬,执掌秦国朝政二十余载,老谋深算,威望极高。
    “林殿下远道而来有失远迎恕罪。”秦襄声音苍老,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过步入堂内的林臻。
    “秦相客气。”林臻微微颔首,玄色大氅在身后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
    他解下大氅,交给亲卫,露出里面的玄色蟠龙常服,身姿挺拔如松,气势丝毫不弱。
    “请坐。”秦襄指了指下首的紫檀木圈椅。
    林臻依言坐下。亲卫侍立身后。
    “上茶。”秦襄吩咐。
    侍女奉上热茶。茶是粗制的砖茶,带着一股浓烈的土腥味。
    “林殿下此来所为何事。”秦襄开门见山,声音平淡无波。
    “为秦与大乾之未来而来。”林臻声音沉稳。
    “哦?”秦襄挑眉,“愿闻其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767章秦国丞相(第2/2页)
    “秦地处西北四战之地。”林臻目光直视秦襄,“东临韩国,西接吐蕃,北抗柔然,南望齐国。连年征战民生凋敝。赢稷陛下雄才大略然年事已高。赢驷太子仁厚然非雄主之才。赢虔野心勃勃秦廷暗流汹涌。秦未来堪忧。”
    秦襄面色不变,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林臻所言,句句戳中秦国痛处。
    “林殿下此言危言耸听。”秦襄淡淡道。
    “非也。”林臻摇头,“乃实情。吐蕃虎视眈眈,柔然卷土重来,齐国蠢蠢欲动。秦独木难支。”
    “那依殿下之见。”秦襄问。
    “归附大乾。”林臻声音清晰有力。
    堂内瞬间寂静。
    炭火盆发出轻微的噼啪声。秦襄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
    “归附。”秦襄缓缓放下茶盏,声音转冷,“林殿下是要我大秦俯首称臣。”
    “非也。”林臻道,“乃共荣。秦地仍由赢氏自治,大乾不派流官不驻重兵,赢稷陛下可称秦王世袭罔替,秦民享大乾子民同等待遇。”
    “哦?”秦襄眼中精光一闪,“条件倒优厚,然大乾所图为何。”
    “图北疆安宁。”林臻道,“秦归附则大乾北境无忧,可全力固守西域漠北,吐蕃柔然再难觊觎,此乃双赢。”
    “双赢。”秦襄嘴角勾起一丝冷笑,“怕是大乾赢我秦输。”
    “秦输在何处。”林臻反问。
    “输在国格。”秦襄声音低沉,“赢氏世代为秦主,岂能屈居人下。”
    “国格非虚名。”林臻道,“乃民安国泰,秦归附赢氏仍为秦地之主,秦民免于战火享太平,赋税可减,商路可通,大乾格物之利如铁龙电报皆可惠及秦地,此乃实利。虚名与实利孰轻孰重秦相当知。”
    秦襄沉默片刻,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暖炉:“林殿下巧舌如簧,然此事关系国本,非老夫一人可决。”
    “自然。”林臻道,“需赢稷陛下圣裁,然秦相乃国之柱石陛下倚重,秦相之意至关重要。”
    秦襄抬起眼,目光如电,直视林臻:“林殿下欲老夫如何。”
    “为秦谋出路。”林臻声音低沉,“归附非屈辱乃存续之道,秦独木难支,归附大乾则背靠大树可安享太平,赢氏宗庙可保,秦民福祉可增,此乃老成谋国之道。”
    秦襄再次沉默。
    堂内气氛凝重。
    炭火盆的热气似乎也驱不散这无声的寒意。
    许久,秦襄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与挣扎:“林殿下所言不无道理,然老夫有三问。”
    “秦相请讲。”林臻道。
    “其一赢稷陛下归附后可称秦王然帝号需去,此乃臣服之实,赢氏颜面何存。”秦襄声音低沉。
    “帝号虚名。”林臻道,“秦王乃周天子所封古已有之,赢稷陛下称秦王承古制继正统何损颜面,且秦王位同亲王尊荣不减。”
    “其二,”秦襄继续道,“秦地自治然大乾需派监军驻守要隘以防不测,兵权乃根本,岂能假手于人。”
    “非监军。”林臻道,“乃协防,驻军不过五千仅守边关,秦地内政军务仍由赢氏统辖,大乾绝不干涉。”
    “五千,”秦襄沉吟,“何处驻军。”
    “函谷关武关萧关三处,”林臻道,“扼守秦地门户,防外敌非内患。”
    “其三,”秦襄目光锐利,“秦地赋税需自主,大乾不得横征暴敛。”
    “秦地赋税仍按旧制。”林臻道,“大乾只收象征性岁贡白银十万两,余者皆用于秦地民生建设。”
    “十万两,”秦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秦地贫瘠十万两恐难支。”
    “秦地贫瘠乃战乱所致。”林臻道,“归附后大乾将开通商路,铁龙直通长安,秦地皮毛药材矿产可销中原,中原丝绸瓷器茶叶可入秦地,商贸繁荣赋税自增,十万两不过九牛一毛。”
    秦襄再次陷入沉默。
    他端起早已凉透的茶盏,却未饮,只是摩挲着杯壁。
    林臻提出的条件,看似优厚,实则处处暗藏玄机。
    称“秦王”去帝号,是名义上的臣服。
    驻军五千于三关,是扼住咽喉。
    岁贡十万两,是经济上的捆绑。
    开通商路,是经济上的渗透。
    归附之后,秦国虽存,却已名存实亡。
    然林臻所言,亦是实情。
    秦国,确实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赢稷年迈,赢驷懦弱,赢虔野心勃勃。
    吐蕃、柔然虎视眈眈。内忧外患,大厦将倾。
    归附大乾,或许是唯一的生路。
    “林殿下,”秦襄缓缓放下茶盏,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此事关系重大,容老夫思之三日。三日后再议。”
    “好。”林臻起身,“三日后本宫静候秦相佳音。”
    他微微颔首,转身离去。
    玄色大氅在身后翻飞,带起一阵冷风。
    秦襄独坐堂中,望着林臻离去的背影,苍老的脸上,皱纹更深。
    他拿起凉透的茶盏,一饮而尽。
    苦涩的茶汤,如同此刻的心境。
    归附还是死战。
    这关乎秦国命运的抉择,如同千钧重担,压在他心头。
    松鹤堂内,炭火噼啪,唯余一声沉重的叹息,在寂静中回荡。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