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404章学院
尽管马尔雅说阿林丹姆是个大亨,有自己的商业帝国,但罗恩还是让人去查了查。
很奇怪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方崛起太快的原因,他的生意范围非常模糊。
罗恩找人问了几句,有的没什麽印象,有的仅仅是听说过。
倒是街边用砖块和塑料板堆砌而成的小报亭里,有他的各种消息。
阿林丹姆旗下的杂志,就在那儿向路人炫耀着它五颜六色的影页和无厘头的大标题。
一栋栋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后,勤奋的年轻人从管理者那里学习阿林丹姆的经营理念。
从德里飞往芝加哥的航班上,座位前的小荧幕上播放的电影,也是由阿林丹姆赞助拍摄。
他确实很擅长营销,会想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打造自己的人设形象。
不过再模糊,罗恩也能摸到一些他的生意脉络。
它是以「普兰曼谘询」这个品牌为中心的,其中包括商学院,还包括其他的媒体公司丶电影制片厂和慈善机构。
然而在外人眼里,这块牌子就叫「阿林丹姆」。
即使是在管理学院「名誉校长」身份的伪装之下,商学院和普兰曼公司也都只是「阿林丹姆」形象的一部分。
罗恩还知道,这个所谓的印度计划与管理学院,规模很小,位于德里的郊区。
只是在宣传页上,这所商学院在印度的各大城市共设有9所分校,并逐步走向国际化。
他们在杜拜建有分校,在比利时的分校是与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的学校合办的。
到年底还会在伦教创办分校,另外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老厂区内还将建立一所分校。
阿林丹姆的公司普兰曼旗下有个媒体部,负责《印度星期天》的发行,据说是世界上唯一拥有13个版本的周刊。
另外,该公司旗下还有3家商业杂志丶一家软体公司丶一个「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谘询部,以及一家外包公司。
这家外包公司虽然刚开不久,规模较小,但是它负责英国《卫报》的整个网上服务,以及《每日邮报》的编辑和校对工作。
当然,这是宣传页上写的。具体什麽情况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很少有人去求证过。
罗恩还知道主流媒体对阿林丹姆的评价不太好,基本都是坪击,负面新闻较多。
不过他还是决定去看看,能折腾出这麽多的花样,还能让几千名学生心甘情愿掏出40万卢比的学费,肯定有两把刷子。
一个寻常的上午,他乘车带着阿尼尔他们,前往古尔冈区。
这座城市越来越有国际化的趋势,同时贫富之间的差距也越发的显而易见。
这主要体现在花钱和挣钱之上,新铺的马路从机场一直通向德里南部,途中绕过一座座高楼大厦,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些GG牌和一个大商厦。
商厦由花岗岩和玻璃构成,坐落于德里山脉的山脚下,修建完毕后将是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
德里的景色就像另一个杜拜或者新加坡,这里的人们大多都不太富裕或者很想致富,他们成群结队地走着,骑自行车,挤破旧的公交车或是黑黄相间丶跑得飞快的电动三轮摩托。
德里人对周围世界浑然不觉:行乞的孩童在红绿灯附近翻着跟斗,男孩们留着吓人的胡须,黏糊糊地贴在脸上。
在拥挤的人群当中,你很容易辨别出哪些是有钱人。
停在十字路口的丰田小货车和马辛德拉越野车上,杂技团的小孩在卖力地表演着,他们用身体做出各种杂技动作,去吸引路人。
这些情景在印度大城市随处可见,身处其中的富人,他们的生活也不比这些光鲜亮丽多少。
无非是米培尔丶安巴尼丶Dabur护肤品丶施华洛世奇水晶丶镀金马桶丶跑马场丶私人飞机。
这些东西对罗恩来说,枯燥且无味。
不像阿林丹姆,他似乎有点儿与众不同,总是置身于各种评论与争议之中,比如马尾辨丶管理大师丶商学院丶杂志丶宝莱坞电影等等。
70年代的时候,古尔冈地区很穷。到处是麦田,没有柏油马路,没几根电话线,还经常断电,
属于德里的无人居住区。
阿林丹姆父亲当初创办这家学院时,就在德里南部的一家民宅里,白天办公,晚上当卧室用。
怎麽看在印度的农村地区建起一家管理学院,都太奇怪了,就像印度经常会出现的新兴小教派一样。
说白了就是穷,没钱到繁华的地段办学。
倒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古尔冈成了现代化的郊区,这里有多家跨国公司建设的办公园区,
还有为数不少的公寓和商厦。
如果从德里走高速到古尔冈需要四十分钟,妥妥的卫星城市。但这里却有高级专业的服务,包括伦敦德本汉姆百货公司的分公司以及阿根廷餐厅的进口牛肉。
阿林丹姆学院就坐落在德里和古尔冈之间,罗恩的宝马七系非常快,不用二十分钟就抵达附近。
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寺庙,墙上雕花的现代寺庙。在这里,丝毫找不到古代印度建筑的影子。
庙前,一座巨大的雕像,印度神话中的神猴耸立着,肩上扛着一根神棍,高傲地看着车来车往寺庙渐渐消逝在地平线上,似乎古印度王国从来都不曾存在过,留下的只有眼前这杂乱的一切。
一路上尘土飞扬,道路上有时空荡荡的,有时很拥挤,塞满了各种小货车和越野车。
偶尔还会看到几家小商店,但是它们一晃就过去了,眼前还是大片空旷的马路,通向城市。
不时地会出现几家小旅馆,看起来没人住。因为附近有「农舍」,德里的有钱人在这里置办农舍,用于周末聚会。
旅馆给各种旅客提供服务:从事业下滑的美国摇演歌星,到居无定所的乌可兰应召女,各个层次的人都有。
当然这些在高速路上是看不到的,农舍大门紧锁,守卫森严。周边都有顶部放着玻璃碴子的高墙包围着,偶尔会看到修剪整齐的草坪一晃而过。
车子一拐弯,罗恩看到有家农舍的大门左半边开着,有位年轻的农村妇女穿着制服守在农舍前。
印度计划和管理学院就位于这些旅馆和农舍之中,它占地五英亩,四周高墙环绕。
这里和其他学校一样,警卫在警卫室前着步,时不时地看看表,按按对讲机。
校园里的学生穿得有点臃肿,肥大的运动外套和花衬衣套在他们身上显得有些奇怪。
他们就像是参加完通宵聚会刚回来,试着调整好状态,不想让人误以为自已是在游荡。
喷,老实说,罗恩有点失望,
也太寒酸了,他的别墅都比这座学院大,
门口的墙上贴着醒目的学院GG,阿林丹姆的照片在海报的明显位置上随处可见。
照片都是近距离拍摄出来的,他的头发扎成一个马尾,在白色背景衬托之下显得乌黑油亮。
他皮肤光亮,戴着时髦的眼镜,看起来很年轻,穿着蓝色衬衣。他微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
那种微笑让人联想到美国的商人和传教士。
但是图片上的阿林丹姆没有像美国的商人和传教士那样直视读者,而是盯着远方,似乎在展望他的前景,神情让人难以捉摸。
图片下方是关于学院的信息,从校区分布图来看,九个校区分布在印度的七个城市。
只有东边的几个城市没有设立分校,关于学校的招生计划和录取条件的介绍并不多,更多的是德里校园的小型介绍图片。
包括游泳池丶学校机房丶图书馆丶摺叠桌丶穿着衬衣的男女学生等等。
图片周围的文字就像一场盛大的烟花表演,都是斜体字丶感叹号和大写字母,试图让每个学生都又惊又喜。
「免费到欧洲各国学习21天」丶「为所有学员提供就业岗位和笔记本电脑」。
打的大标题是「敢于挑战顶尖管理学院」,这主要针对的是政府出资筹建的商学院,同时也为了听起来更加神秘可信。
阿林丹姆似乎早就准备好了,罗恩汽车刚刚到门口,门卫就急忙为他的豪华轿车打开大门。
这辆加长版的宝马,为全球限量款,售价高达2000万卢比,在整个新德里都非常少见。
不等罗恩下车,阿林丹姆就带着学生过来,欢迎他的莅临。
学生们穿着统一的制服,个个面带狂热。
要不是保安在边上,他们说不定会立即围过来。
校长阿林丹姆是很有名声,学院教的也是管理学,甚至开始了MBA硕士课程。
但再怎麽样,有罗恩.苏尔名气大麽,他本人就是企业管理的最大权威。
他们整齐的站好,举起双臂,然后一遍遍的高呼,「苏尔!苏尔!」.
不知道喊了多少遍后,又齐齐的一弯腰,来个九十度大鞠躬。
下车站在那里的罗恩,面带微笑的朝人群挥手,笑的很慈祥。
他感觉自己的像个传销头子,底下一群人在膜拜。
时间不多咯!
汽车停在教学楼的大厅前,车子开到哪儿,哪儿就聚集了一群员工和学生。
他们的眼神里有无尽的惊叹,漂亮的宝马在德里的烈日之下闪闪发光。
这是何等的权贵和荣耀啊!千万卢比!而且是限量款!
阿林丹姆极其热情的凑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