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261章罪证(第1/2页)
于学忠一脸严肃的走了进来,他站在办公室内,透过窗户,看向外面的青岛港,一望无际的大港口,停满了各种各样的商船,这才刚刚早上,许多商船就开始往来卸货。
尽管许多商人纳闷昨天还是日本人管,今天怎么变成中国人管了,幸好孙德全已经提前派了几十个机灵的战士管理疏通这里,总算没让港口拥堵起来。
“这里务必要守住,会是我们东北军一个大号的钱袋子。”于学忠果断说道“给沈鸿烈发电报,请他调潜艇第二编队在青岛港附近巡逻驻扎。另外你们第一旅就长期驻扎在青岛,尤其是港口这里,重炮都要安放好,我会再从烟台调十门重炮过来支援你。”
“是。”孙德全说道。
于学忠想了想继续说道“负责港口的中国人审查一遍,只要不是特别亲日的那种,立场正常的都留用,我们总不能外行领导内行,这样的话,港口的运作会瘫痪的。”
孙德全点点头,随后他从身后拿出一份文件“司令,这里有一份文件,应该是你关心的。几个月前,有一艘从日本本土出发的货轮,从青岛卸货,然后专门走的胶济铁路,货物中是大批的军火,最后都到了石友三手中,文件里面有详细的批条和出货入货单,还有石友三部签收后的回执。”
“哦?”于学忠拿起文件仔细看了看,冷笑道“石友三这也是自绝于人民了,这种罪证在手,谁也护不住他了。”
“司令,那我们下一步是不是直接干了石友三?”孙德全问道。
于学忠思考了片刻“青岛这里人手走不开,我们还是把罪证先交给总司令,让他在报纸上公诸于众,到时候等石友三身败名裂之后,我们再下手,不然的话,现在东北军和日军鏖战的时候,我们出手攻击石友三,就算我们知道石友三是个卖国贼,但普罗大众不知道的话,我们东北军难免会被扣上内战的帽子,给总司令带来不利。”
“司令高见。”孙德全非常佩服于学忠的大局观。
一直到了第三天的下午,于学忠一直镇守在青岛市内,日本人并没有一点想要拿回青岛港的意思,沈鸿烈那边也是大手一挥,将奉天号航母,四平号驱逐舰和佳木斯轻巡洋舰和第二潜艇编队都派到了青岛这边,组成了一个混合舰队,负责守护青岛港的安全。
而于学忠在青岛最大的收获,也是此时摆上了他的桌前,宪兵队长马洪波和胶东公署常荫槐派来的财政小组将一份汇总报表放在了于学忠的面前。
财政小组的组长郑潮说道“司令,这几天的时间,我们已经将青岛市内一万日侨全部羁押,还有青岛市内的四十八家日企日资工厂也全部接管,其中最大的几家分别是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永裕公司在青岛市内收购的17家盐化工厂和1380盐田。还有钟渊纱厂,大康纱厂这种,光是织布机就有三千台,还有像东华磷寸株式会社这种火柴厂,砖窑厂。由于接管的比较及时,这些工厂的账目和账上的现金,流动资金也都一并被掌握,统计下来有一千两百万大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61章罪证(第2/2页)
“这么多?”于学忠话语很是欢喜,但是脸上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还有吗?”
郑潮继续说道“这一万日侨。。。啊不。。是日本间谍,被羁押之后,查抄出的物品,现金,日元,美金等等,换算成大洋,还有三百万左右。另外我们小组在计算了青岛港内的账目后,经过清点,港内也有大洋一百多余万。总计一千六百万大洋。”
“好。。好。。”于学忠点点头说道“转给常荫槐主任,连同他的一百万大洋,一共一千七百万大洋,全部转给沈阳总司令处。”
“司令,这一万多日本间谍怎么处理?”宪兵队长马洪波问道。
于学忠思考了片刻“有多少青壮年,多少妇孺?”
“大概有八千左右的男性吧。老弱妇孺有个两千左右”马洪波说道。
于学忠点点头“男的送去招远金矿和掖县银矿,正好那缺人,老弱妇孺的话就地关押吧,女的干点粗活,缝点衣服,小孩给口吃的,别让他们乱跑就行。”
“司令,我明白了。”马洪波说道。
于学忠又淡淡的看了看马洪波,嘱咐了一句“我泱泱华夏,大国之邦,对于老人小孩和女人,别干出那种出格的事情。让他们自食其力,有点事情做就行,等到战争结束就遣返他们回去。”
“是,司令。”马洪波说道。
当远在沈阳的少帅收到于学忠的这份大礼的时候,已经是一周之后的事情了,彼时他正在为军费的事情忧虑,打算让帅府大总管谭海出售一些帅府金库中的金子,充当军费。
没想到的是,钱从天上来,于学忠常荫槐送来了一千七百万大洋,算是解决了少帅很大的一部分难题,至于石友三的通日的证据,也被奉天新闻,沈阳日报等刊发宣传,在几天的时间内传播到了全国各处。
南京先生得知消息后,碍于形象,亲自过问了这件事,并且委派韩复渠调查取证,等于是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韩复渠。
而韩复渠和石友三关系莫逆,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高调宣称要调查,结果调查来调查去,就没有下文了。
而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对石友三的口诛笔伐之后,少帅也终于下令于学忠,正式讨伐石友三,为民除害。
得到少帅命令的于学忠当即下令,让第五集团军参谋长粟谷率领胶莱独立旅和胶东第四旅张鸾基部讨伐石友三。
——————————————————————————
而当石友三读到一份关于自己的北平日报的时候,他正在昌乐县的西湖别苑内居住。
这里是昌乐县内风景最优秀的地方,依山傍水,面前便是一片湖水,昌乐人喜欢称之为小西湖。
石友三将自己的指挥部和住处兴建在了这里,名叫西湖别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