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卷阅读300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分卷阅读300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状态。
    但是,随着他“好说话”的印象被所有官员所获悉,朝臣们以及宦官们,开始对嘉帝不再事事尽心尽力。
    像有的人开始浑水摸鱼,对嘉帝能忽悠就忽悠诸如此类的事情,大有蔓延的趋势。
    嘉帝年岁小,众臣子对于他的后宫现状更是“虎视眈眈”,接连多日上谏,劝他广纳秀女,充盈后宫,开枝散叶延续皇室血脉。
    不少官员都想做嘉帝的岳父。
    这些人对于谈涿的“先见之明”妒忌得要死。
    谈府这样一个没多少根基的家族,何德何能出个皇后娘娘呀!这样的皇后娘娘,对于嘉帝又能有多少助力?!
    朝堂上这些乱糟糟的事,刘旭等人都看在眼里。
    这□□会后,刘旭就在内阁召开阁老们的议事会。
    虽然内阁现在还是七人,但是实际上认真议事的人只有刘旭、韦之贯、秦朝宁三人。
    刘旭甚至干脆都不会喊其他四人。
    那四人对此也乐于接受。
    由于正历年间,他们追随过曹明洋,这段时日里怕被秋后算账,现今都是缩着头混日子,就怕刘旭哪天想找他们麻烦,所以半点儿不想出头。
    刘旭、韦之贯、秦朝宁彼此之间熟得不能再熟,对于内阁的各项事情都会开诚布公地商议。
    刘旭现在把他们二人喊过来,要处理的事情主要有几项。
    一、正历年间历帝未定夺的税改是否要推行。
    二、沿海与北方诸国是否要实行互通往来。
    三、宝泰一年的春种,是否要推行新粮种。
    四、宝泰一年是否开恩科,广纳天下有志士子。
    五、税改势必涉及铸币、货币改革,如何制定以及规范流通货币。
    ……
    他们针对这些问题讨论了半晌,然后又各自处理了今日需要处理的奏折,整理给了司礼监后,才展开对于嘉帝婚事与后宫的简单商议。
    嘉帝的终身大事,他们内阁不会过多干预,会以太后娘娘的决定为主,来配合即可。
    第198章互市
    嘉帝很喜欢秦朝宁,哪怕知道秦朝宁在内阁的事情很多,也会时常召见他。
    太阳未落山前,他就又派内侍过去内阁把秦朝宁喊了过去了乾明殿。
    “秦阁老,您看看这封奏折,是北边边境百姓与外族私下交易,以物换物屡禁不止的请奏。”嘉帝一看到秦朝宁就高兴地跳下了龙椅,主动凑上前去,态度亲昵地把奏折递给秦朝宁。
    闻言,秦朝宁抬手挠了挠脸颊,看着眼前过完年才刚十五岁的少年君王,对于他的亲近有些许欣慰,也有些许无奈。
    边境那边我朝百姓与外族交易的事,他是知道的。
    毕竟,全国各地呈上来的奏折都会经过内阁审核查看,才再转呈递到司礼监。
    这事他和刘师傅、韦先生私下探讨过。
    这两年宣国因着阮储从海外带回来的一些良种,整体的国情有所好转。
    底层老百姓们的日子确实好过了一些,家中也开始有余粮,手里也有点铜板了。
    像边境那边的百姓们,日子过好了,家中便也能凑出些粮食布匹等和外族的人互相交换各自所需的物资。
    在供需关系面前,倒买倒卖一下,多少能够挣点儿差价。
    双方交易这件事,在他和刘旭、韦之贯的眼里,实际上不是坏事。
    像宣朝这边因为朝廷调控而价格下降了不少的粮油米面和食盐,都是那些游牧民族极度缺乏的东西。
    而那些外族人手里的马匹、皮毛等又是我朝所稀缺,能卖出好价格的物资。
    双方不过各取所需。
    长期以来,那些外族的生活习性都是以游牧为主,他们的生态缺乏农业的发展,等到了冬日里缺衣少食时,主意自然就打到了抢掠宣国百姓的头上了。
    现在如果能够通过建立宣国与外族的互市,双方能够建立交易来获得各自所需的物资,对于边境的和平肯定是有利无害的。
    此外,宣国这边还能通过双方的合规往来,对外族子民进行文化渗透,展开数以年计潜移默化的驯化。
    普天之下,没有人不想过上安稳富足的小日子,飘无定所都是生存面前的不得已之举。
    如果宣国可以让这些人慢慢“觉醒”,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是可以过上居有屋食有粮衣有布的日子的,这样对于外族的内部分化瓦解,对于他们的子民的意志力的同化,都会有出其不意的结果。
    秦朝宁觉得,这件事仔细筹划的话,边境百年安定,不是问题。
    “陛下,关于此事,刘首辅那边已经在组织阁老们初拟章程。详细的,您不妨过两日再看”,他回话道。
    相关的章程,他们还在探讨细化。这件事需要的人太多了,哪些人能够替朝廷去寒苦的北边边境年复一年地落实此事,凿实有待商议敲定。
    嘉帝听罢,就把此事放一边了。
    现在的朝政诸事,基本上大小事都有内阁把关,真正需要他拿主意的几乎没有。
    随后,他又拉着秦朝宁继续讨论了其他几个事情,有关于朝政的,有关于六皇子等弟弟妹妹的教导和后续安排的,也有关于他自己个人的一些烦恼的。
    秦朝宁对他这个少年皇帝很有耐心。
    不过,比起他自己直接给他答案,告诉他怎么做,他更倾向于引导嘉帝自己去思考他的选择会把事情引导至什么结果,这些过程里该事件可能产生怎么的变化。
    让他熟练地习惯多思,三思而后行。
    现在的朝堂现状,虽然帝皇和内阁的关系是前所未有地展现出非常紧密和信任,但是也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来,君弱臣强。
    历史上,君弱臣强的时期,只要出现心思不正的臣子,这天下会被搅得天翻地覆。
    这状况下的危害不会比出现昏君暴君的时期能好上多少。
    对于近日里朝堂上那些官吏们对于嘉帝的态度散漫和敷衍,秦朝宁有所耳闻。
    小人畏威不畏德,君子畏德不畏威。
    嘉帝需要上他作为帝皇的第一课,恩威并重。
    目前这几年,他知道有刘旭师傅、韦之贯先生在,朝堂乱不了。
    所以,眼前秦朝宁把这些事情掰开给嘉帝细讲,就放手旁观他怎么去做,不会过多干预这位少年帝皇的历练沉淀。
    几天后,内阁那边终于拟定了互市的初稿,在朝会上便由秦朝宁启奏。
    “北方几个互市的试点,会给我朝带来的获益远远不止微臣所提及的羊马等牲畜、皮毛那些,也不仅仅止于边境安定。”
    “若是我朝能够通过互市渗透外族,长期驯化外族百姓,百年后北方版图何愁不并入宣国。”
    “这是不费一兵一卒的千古之功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