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 83章 永不缺忠义之人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 83章 永不缺忠义之人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83章永不缺忠义之人(第1/2页)
    耿冬没有料到余令会这么的年轻。
    他自认为自己活不了,也不怕死,可一抬眼看到余令的眼睛,他的头都抬不起来。
    “杀了吧,我知道是谁了!”
    耿冬愣住了,他以为这一次指甲壳会再掉几个,毕竟得问自己后面的人是谁。
    自己被关在这里这么长时间不就是等正主回来么?
    如今正主回来,不该是审问么?
    如今这连问都不带问的?
    余令真没想去审问,只要书还在自己这里,他们一定会继续来人。
    余令怀疑家里那些看不懂的书里有一本是账本,可能关乎他们在禁海政策下的走私。
    所以,这个人真的没有必要去审问。
    以那群人的手段,他们是不会露出鸡脚的。
    耿冬是想活着的,开始的时候是抱着必死的心来干这趟活。
    随着时间流逝,他心里的那股必死之意散去,他现在不想死了。
    “我说,我说,我什么都说......”
    耿冬什么都说了,却像是什么都没说。
    军户,家丁,来长安的目的是烧书,他是被挑出来做这件事的,受谁的指使他也不清楚。
    这件事他们做过了很多回,都是打着白莲教的名头做的。
    “让他去种树吧!”
    耿冬松了口气,他庆幸自己机智的没有任何隐瞒。
    赵不器心里叹了口气,这还不如死了算了。
    从地窖里出来的余令准备去长安看看,谁料南宫来了。
    望着他那一副简单的打扮,余令知道,他这一次又是偷偷来的。
    他还是担心他内侍的身份让余令难堪。
    余令不觉得,拉着茹慈深深的一礼。
    夫妻二人一起行礼那就是大礼,这一礼让南宫手忙脚乱,心里的担忧也烟消云散。
    因为余令现在是状元。
    大明的官场是以地域,师门,利益为核心的权力大网。
    从长安来的时候沈毅已经看到学子在苟老爷子家集合。
    大家准备一起出钱给余令修建一个状元牌坊。
    这还只是长安的学子。
    等到余令是状元的消息彻底传开,周边各县的学子都会来拜见余令,都会主动来认识余令。
    从而形成地域关系网。
    不要小看这种地域关系。
    这种非血缘,非亲眷,也非师徒的地域关系在官场上有着极强的团结力。
    再加上秦人“乡党”观念本来就深入人心。
    这种关系比江南那边地域关系更牢固,也更可怕。
    因为长安这边是三边之地,对着一百人敲一棍子,最少三个军户。
    江南多水患,大明每年派人,派官,给钱去治理,可效果确实一般。
    嘉靖四十一年状元申时行一去。
    他就把水利的这个事情做成了。
    因为他是苏州人。
    山东盐税改革一事从嘉靖初年吵到万历二十一年。
    这件事比修水利更难搞,盐税改革会涉及无数的大商,无数人的利益。
    这里面掺杂的利益涉及黑白两道。
    朝廷派去了无数的干吏,事儿没办成不说,还把自己搞的灰头土脸,连最基本的政务都没做好。
    万历二十二年的探花赵秉忠去了。
    他正常推动盐税改革,无数能人做不成的事情他给做成了。
    因为他是山东籍,是山东省出来的探花,因为他是鼎甲。
    你是哪里考出去的,你自然就是当地所有利益的“代言人”。
    比如说如今朝廷里的齐党,昆党,浙党。
    他们在朝廷里通过同年、同乡关系形成以地域为纽带联盟。
    如今余令成了状元。
    今后,在西北这一块,余令就是所有人的代言人。
    别人干不了的事情余令可以干,别人解决不了的矛盾余令可以解决。
    万事有利弊,万事分阴阳。
    余令状元的身份能让余令高高在上,但巨大的风险也因为他的身份而来。
    他要跟其他派系去斗,去争。
    肥料就那么多,没有人愿意拱手相让。
    如今就算布政使再派人来,只要余令不愿意,下面的官员可以对布政使的政令阳奉阴违了。
    也就说可以架空他在长安的权力。
    这就是状元的能力。
    沈毅很清楚,如果余令愿意对他动手,他在长安这块也会寸步难行。
    如今的余令有这个能力。
    沈毅明白,这也是南人为什么越来越强的根本原因之一。
    望着余令夫妇沈毅咧着嘴笑了。
    他以为余令变了,就目前看来是自己变了,余令还跟以前一样。
    “沈公,我准备明日去看你的!”
    “屋里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83章永不缺忠义之人(第2/2页)
    进了书房,沈毅脱去长袍,看了一眼倒茶的余令轻声道:
    “过了年我就走了,我要回京城了!”
    “去吧,又不是不回来了!”
    沈毅看着余令笑道:
    “这一次去怕是不回了!”
    见余令猛的一愣,沈毅笑道:
    “万岁爷矿监税使制度自实行以来多遭诟病,如今万岁爷万岁在即,新皇登基后怕是……”
    “怕是会取消矿监税使!”
    “消息可靠么?”
    “内阁说了很多次,但万岁爷不听,太子比不了万岁爷,也对抗不了内阁的群臣,我早些走,算是提前脱身吧!”
    余令闻言心里颇为难受,这怎么能脱身呢?
    那群人爱清算,这事可不是想走就能走的,皇帝死了,活着的人要承担后果。
    “京城比长安更不自由,待在这里,我护着你!”
    望着言辞诚恳的余令,沈毅笑了笑。
    有这一句话,这些年就不算白付出了,是值得的,余令不是薄情的人。
    “我不怕,我只是想回去陪陪万岁爷!”
    沈毅的一句话,让余令的心猛地一抖。
    新老交替的皇城就是地狱,有人明知是地狱,却偏向地狱行。
    “会死的!”
    “万岁爷养了我!”
    余令的心再次一颤,他能明白这几个字有多重。
    自己是老爹养大的。
    若没老爹,余令怕成了京城西山上的一堆白骨。
    养育之恩大于天。
    沈毅能当矿监税使,那必然是皇帝亲近且信任的人。
    “守心,万岁爷十岁继位,二十岁亲政,亲政之后内阁就已经压不住了,在陛下二十二岁的时候被逼着立太子。”
    “我知道,万岁爷跟我讲过这些!”
    沈毅笑了笑,心里松了口气道:
    “守心,很多事情和外人知道的不一样,万岁爷有次喃喃道,只有当家了才知道柴米油盐多难!”
    “万历三十年,织造局估算江南地区的各种商业能达到三千多万的白银,可税收只有一百五十万!”
    “大明有官员二万四千余人,文吏是官员人数的五倍,再加上数不清的举人,秀才,商税不交,田税隐瞒.....”
    “朝廷没钱啊,没钱就会出乱子,嘉靖爷想搞钱,一个大礼仪耗费了二十一年,开海就闹倭寇,这两件事用了快四十年!”
    沈毅无奈道:“结果没搞成,等万岁爷亲政,臣子吵着立太子,国本之争开始了!”
    “李太后不管么?”
    沈毅无奈的笑了笑:
    “这个事情我也疑惑,当时没有人敢去讨论这件事,李太后亲自出面结束了这件事,可也伤透了皇后的心。”
    说罢这些,沈毅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把话咽下了。
    “要打仗了是么?”
    “嗯!”
    “你看过很多兵书,会练兵自然会打仗,你跟我说句实话,你觉得辽东局势我朝是赢还是输?”
    “听真的话还是假话!”
    “都听!”
    “真话是我比任何人都希望辽东我军大胜,直接灭其苗裔,毁其宗庙,假话是,我觉得希望不大!”
    沈毅闻言一愣,被绕了一圈,他有点不明白余令说的倒地是真话还是假话。
    “这个你拿着!”
    “什么?”
    “矿区管事名单以及每年收支用度账簿!”
    见余令不敢接,沈毅笑道:
    “其实没多少钱,每年也就三万多银钱,户部的田赋政令又来了,就当我帮你的最后一次吧!”
    沈毅没说几句话就走了。
    余令突然觉得自己不饿了,田赋又涨了这个事他还不知道,余令准备去衙门问问是怎么回事。
    这一盆凉水下来让余令有些慌神。
    余令打马出门,过了城门看到了抱着狗的朱存相。
    朱存相正和闷闷说着话,余光看到了余令,他慌忙迎了过来。
    “令哥!”
    余令皱起了眉头,这一年的事情听茹慈说了。
    余令对朱存相的做法很不满意,秦王府有意无意的在试探衙门的底线,想控制长安周边六县的土豆生意。
    余令不耐的皱着眉头,伸手指着自己的脸道:
    “看出来了什么么?”
    “没有!”
    “我的眉毛没有一边高一边低么?”
    朱存相老实道:“没,令哥好看着呢!”
    余令冷笑道:“劳烦告诉秦郡王一声,明日我去府上拜访!”
    “好!”
    余令走了,朱存相走到闷闷身边,疑惑道:“妹子,眉毛一边高一边低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说你看不出眉眼高低!”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