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2章 龙游大海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2章 龙游大海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满庭芳》词:
    凉月如水,红梅细语,孤灯依稀三更。
    画舫乘风,直向南海行。
    夜观一江春水,花似海、奇峰峥嵘。
    诚如是,越秀山下,欢歌牡丹坪。
    南国,
    春来早,和风熙熙,玉宇清清。
    听铜鼓一声,凤舞龙腾。
    往来满园花会,真潇洒、百鸟齐鸣。
    看东方,一只孤舟,唤起波万顷。
    话说上回书说到老婆婆和三个孙女儿要坐船去佛山躲藏,李柯一想玲儿和老奶奶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现在玲儿姐妹和奶奶她们正在危难之时,自己是个堂堂男子汉,怎么能够做缩头乌龟呢。所以李柯毅然上了船。妙儿三姐妹望着李柯的背影,相互一视,微微含笑。
    妙儿手握长篙,用力一撑,小船离岸,直入江心。妙儿在船尾掌舵,玲儿、静儿在船头两边划桨,掉转船头,扯起船帆,顺江而下。
    老婆婆和李柯坐在舱内品茗闲话家常,老婆婆笑道:“李公子,咱们这次逃出来,说起来,也是老天可怜我这三个孙儿啊。不过公子你不同,你是大贵之人,你到了前面码头,就走吧,不要和我们一起去佛山了。给公子说实话,就是到了佛山,我们依然是危险万分。公子刚才也说了,那些追我们的人可能是鲍太守的贵宾,他们是些什么人,公子比我们清楚,不是我们怕他们,而是打不得啊!”
    老婆婆喝了一口香茶,继续笑道:“公子,我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有胆量,懂事,知道好坏善恶、是非曲直。静儿采到这一株千年灵芝草,按情理是天经地义的应该归我们所有,那些人依仗有些本领便要夺取之,这合理吗?这和强盗有什么区别啊!我们现在虽然还算安全,可是,他们很快就要追来的,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佛山定有一战。到那时,公子会左右为难,如何决定啊?”
    老婆婆又道:“公子到时,一边是自己的师父和意中人。一边是和你患过难的山野丫头。公子一定很为难。所以,奶奶我希望公子早些离开我们为好。”
    老婆婆说罢,从衣襟底下取出一卷羊皮纸来,笑道:“我知道公子有悲天悯人之心,这是我家祖传的一些单方,送给公子做参考好了。也算是咱们这几日的纪念吗。”
    李柯听了老婆婆这一席话,不觉动容,笑道:“奶奶,你待孩儿犹如亲孙儿一样,这三个小妹妹也亲如同胞,孩儿焉有不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孩儿心意已决,哪怕那佛山是龙潭虎穴抑或万丈深渊,我决不退让一步。奶奶走到哪里,孙儿我也去哪里。”
    老婆婆笑道:“好孩子,真为难你了。既然如此,你留下来就是了。不过你一介书生,怎么能面对豺狼呢?罢!罢!罢!事已至此,奶奶我就成全你一招绝技罢。”
    老婆婆笑道:“孩儿,今晚你去船头,去数星星,明日清晨算一下,你一共看到多少星星,然后告诉我,奶奶授你一招退敌保命的法儿,现在就去船头练习去吧。奶奶我也要睡一会了。”
    老婆婆如此这般给李柯讲授了一遍,李柯似懂非懂,答应一声,就到船头坐下了。
    小船在江水中,上下颠簸,左右摇摆,在风浪之中艰难前行。李柯四下观看,但见岸边房屋、树木一闪而过,越来越小直到这一切都变成了微小的小黑点,终于模模糊糊再不可见。到了夜晚,群星闪烁,李柯平心静气,细细数来。天将明,小舟转向西去。在江中航行了三日,到第四日午间,屈指正是三月初八,那妙儿指着前面一座码头,说道:“那便是佛山了。”李柯极目瞧去,也不见有何异状,一颗心却忍不住怦怦而跳。又航行了一个多时辰,到了码头,小舟驶向海湾背风处靠岸。那玲儿道:“李公子请!”
    李柯下船,朝妙儿笑道:“好妹妹,我和玲儿、静儿妹妹去了。你照顾好奶奶,再见,保重。”
    老婆婆笑道:“静儿,你眼睛瞪大些,不要漏过可疑之人。玲儿,你要加倍小心,不要伤了公子。你们放心去吧,如果明日此时见不到我们,你们就去江门码头,联络方法照旧是三声唿哨,我们在那里等你们。不见不散。切记,不可恋战,不可伤人性命。”
    原来老婆婆早有预料,料定那些人会在佛山夺宝。老婆婆将计就计,来个顺水推舟,变被动为主动,诱敌上钩,准备彻底摆脱之。
    话分两头,暂且不说李柯三兄妹如何行动,却说妙儿也随后上岸,只见西面是好大一片沙滩,东面港湾内停泊着百十艘大大小小的船只。妙儿心中一动:“这里船只众多,若能在岸上保得性命,逃到此处坐船,脱险当亦不难。”
    妙儿跃上岸去,直奔街市,买了米面油盐等生活必需品,整整两大筐,妙儿用一根扁担挑到了船上,来回三趟,船舱已经储满了粮食。妙儿笑道:“奶奶,这些食物足够咱们吃大半年的了。奶奶你歇着,孙儿我再去一趟,买一些中药来,以备不虑。”
    老婆婆笑道:“就你丫头心细,去吧,早去早回。”
    妙儿戴着纱巾斗笠,将小药锄别到腰里,背着竹篓,上了码头,朝城内走去。
    且说妙儿刚离开码头,从傍边奔出四名小沙弥,一色黄布短衣,快步走到妙儿身前,合掌问讯,道:“姑娘,我们是少林寺的,想到祖庙挂单,不识道路?可否指示。”
    妙儿笑道:“小师父,对不住了,我也是外地的,刚到这里,实在不知道去那里的路径呢,你去别处打听吧。”
    妙儿说罢,继续往前走。那四个小沙弥也不说话,也不离去,竟然紧随其后。妙儿快走几步,来到沿河小街,找到一家中药铺,买了一些常用中药。
    且说妙儿出了药铺,妙目一扫,看见那四个小沙弥仍然站在街边,正东张西望呢。妙儿返身回到药铺笑道:“大夫,我有些口渴,你院里有井水吗?”
    那郎中笑道:“姑娘,没有,不过,从院里穿过去,后面有一个小山岗,山上有一眼甘泉,泉水清澈,可以解渴。山上有三尊大佛像,所以这个地方叫佛山,从那里可直达江边。”
    妙儿就从这院子走到后街了,一溜快跑就上了小山岗了,不多一时,就回到船上了。妙儿和奶奶就安心等待李柯和妹妹回来会合。不提。
    且说李柯和玲儿、静儿两姐妹一起来到城内,玲儿和静儿以前曾经随奶奶到过这儿,所以对这儿街道很熟。李柯笑道:“玲儿妹妹,你和静儿妹妹去改扮一下装束,然后咱们就去那寺庙探听虚实。”
    玲儿和静儿就走到路旁一个树丛中去了,不大功夫,从树丛中走出两个英俊的少年书生。这二人装束一样,头戴天蓝色方巾,身穿月白色长袍,手中一柄纸扇。扇分两色,一如墨染,一如赤金,持墨竹扇者是玲儿姑娘,持金菊者是静儿姑娘。李柯一看这两个小妹妹如此装扮,果然妙极。三兄妹颌首示意,李柯居中,玲儿走在左边,静儿走在右边,三人手摇宝扇,迈着方字步,向那宝刹摇摇摆摆而来。
    这三个俊美的少年秀才缓步进入祖庙,他们先到万福台上拜天地,然后到灵应祠进香,并一起到锦香池用银子齐掷石雕龟蛇祈福。此后,又到祖庙西南角的孔庙里游览。他们在一片丝竹声中步入孔圣殿,参观佛山状元榜,到吉祥树下许愿,共同击敲铜钟,取状元井的水洗手,接下来便到后院的斋堂内吃斋,吃罢斋饭。
    三秀才来到了万福台傍边看戏,这戏台高八尺,台前有宽阔的石铺场地,是一个唱戏用的舞台。正巧,当晚,佛山有名的红船舫在祖庙里有精彩演出。李柯非常喜欢粤剧,就和两小妹早早的安排好座位在万福台看戏。过了一会,三人又来到了山门北侧的演武厅,演武厅是一座两层青砖镬耳建筑,那是民间武术交流表演的地方了,每天都有众多的江湖好汉在这里以武会友。
    三人来到演武厅内,拣了一间雅致宽敞的房间,要了一壶香茶,几碟点心,三人就在那里一边品茗,一边吃点心,一边谈心,一边欣赏武术表演,三人是非常开心。
    这时从外边进来一个中等身材而相貌英俊的少年书生,这个书生衣服齐整,眉眼间犹带愁容,一看就让人感觉他又满腹心事似的。这位书生就坐到静儿傍边的一张桌子上,要了几个热菜和一坛陈年女儿红,下了一小碗细细的阳春面。饭店的小伙计给那书生端来一盆清水和一条干净的毛巾,那书生洗了下手,就自顾自的自斟自饮起来。
    那书生喝了几杯酒,又吃了一碗热面。忽然,那小伙子走到酒楼的柜台傍边,对坐在柜台里面的老板娘说,道:“再给我一坛子女儿红。”
    酒楼里的老板娘是一位中年妇人,看那书生早先已经要了一坛子女儿红了,现在又要一坛子,因为这女儿红后劲大,再者看那书生仿佛有许多散不尽的哀愁。老板娘害怕那书生喝醉了闹事,就对那书生说,道:“秀才小哥哥,给你换一壶香茶吧?喝了香茶早些回家去吧?随口说了一句,少喝点吧,客人都让你吓走了。那书生接着说,道:“那些臭男人走了更好,你来,我问你件事,老板娘就走过去了,老板娘笑道:“秀才小哥哥!问什么事儿啊?”
    没想到,小伙子倒上了一杯酒,非叫老板娘喝不可,那老板娘一饮而尽,然后笑道:“秀才小哥哥,我得做生意,你自己继续喝吧。”
    那老板娘转身回柜台去了,那秀才一见那老板娘要走,便伸手想拉住她。
    李柯这时正巧要去柜台买一些点心,刚刚走到那书生傍边,冷不防,竟然被那书生抓住了衣袖,李柯刚跟老婆婆学会了一招‘仙人指路’。
    李柯一转身,一甩衣袖,李柯顺势一抓那书生头巾,这几下是一气呵成,快如闪电。疾如迅雷,正是仓促之间、电光石火,李柯的手就要抓到那书生的头巾了。就在这时两人不由同时‘咦’了一声,说道:“你是谁?”
    这时静儿在旁一看李柯那神情,再一看那书生,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静儿起身将李柯掩到身后,对那书生一拱手笑道:“仁兄,我这哥哥喝多了,请见谅。”静儿回头对玲儿笑道:“二哥,大哥累了,咱们回家吧。”
    玲儿会意,过来扶着李柯的胳膊,三个人出了院子,飞快走了。
    那个书生随后追出来一看,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哪里再找得到刚才那三个人呢?这书生也不回酒店,飘身而去。转眼淹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了。
    这书生是谁?从何而来?来此何干?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这书生不是哪个?正是易容的巧儿姑娘。巧儿不是去东菀了吗?怎么又来到这佛山了呢?原来那一日,巧儿离开石坳村之后,就到东菀调查那蒙面人的事儿了,巧儿到了东菀,找了一家小客栈住下,然后,明察暗访,一连数日,没有一点消息。巧儿一想,白天查不到线索。就改成晚上巡查,又过了几日,依然是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巧儿想,难道有人认识我啊?巧儿就装扮成李柯的样子,这一下子让巧儿发现了一个怪事,巧儿住的客栈附近出现了一些陌生人。这些陌生人也不住店,也不做生意,整天在客栈周围转悠。巧儿觉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而且是冲着她来的,于是巧儿想了一个主意,她先以巧儿的真面目出现,将那些人引到偏僻之处,然后再以另一个面孔出现在那些陌生人面前。这一来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结论,这些陌生人都来自莲花山。所以,巧儿连夜到了这里。没有想到在酒店里遇到了李柯,当时巧儿也没有转过弯来,以为巧儿知道李柯在玲儿妹妹家里养病呐。后来看到玲儿和静儿两个,巧儿一下就看出他们二人是女扮男装,其实,玲儿和静儿也看出来了,这书生也是个姑娘。
    静儿和玲儿已经知道夺宝贝的一伙人就住在这座古刹内,此时不走,等待何时。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李柯和玲儿、静儿三兄妹当晚就回到船上了。老婆婆见三个孩儿安全回来,而且掌握了对方的行踪。老婆婆笑道:“孩儿,你们表现的很好。现在咱们船上什么都准备好了,有吃有喝。趁他们还没有发现咱们,咱们现在就离开这儿。”
    李柯笑道:“奶奶,到哪儿呢?”
    老婆婆笑道:“南海。”
    老婆婆说罢,妙儿和玲儿、静儿三姐妹已经收拾好了,扯起风帆,向南海划去。正是:
    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来。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