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00章 才高八斗,忠义无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00章 才高八斗,忠义无双!此间乐,不思蜀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100章才高八斗,忠义无双!此间乐,不思蜀啊!(第1/2页)
    【后来,司马昭分三路大军伐蜀,邓艾绕道阴平而入,如神兵天降,直捣成都。】
    【诸葛瞻与其子奋力迎敌,血战沙场,终双双战死。】
    【丞相一门,三代忠义,尽皆殉国。】
    【而我,却在国破之际,选择了投降。】
    【一个孤军奋战的将军,哪怕是皇帝,也可以死得其所。】
    【但我这个被无数人依靠的君主,却无法轻言一死。】
    【于是,我从昔日之君,变成了洛阳城中的安乐公。】
    【每当深夜来临,我总会默默回忆起丞相的一言一语,那封《出师表》、还有姜维临终前的密信……】
    【可最后,这一切苦楚和回忆,都融进了洛阳茶余饭后的玩笑话中。】
    【此间乐,不思蜀啊。】
    【………】
    那个曾让世人心驰神往的蜀汉,就这样,在刘禅的独白里,悄然化作历史尘埃。
    ……
    大秦时期。
    始皇帝的脸色阴沉如水。
    这些画面看得他胸口发闷。
    大汉灭了又复,复了再灭,总有人愿意举旗再起。
    可我大秦呢?
    才短短三世,便烟消云散!
    这也太不争气了吧!
    尽管内心不服,但不得不承认——
    那个出身卑微的刘邦,确实有些东西。
    一个泥腿子出身,竟能创下四百年的大汉基业。
    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政权即便覆灭后,依旧让后人前赴后继,为复国奋斗终生。
    要是大秦也有这等国运和忠诚,哪怕倒下了,也能有人举起‘复秦’的大旗!
    ……
    汉高祖时期。
    刘邦长叹一声,神情复杂。
    “这刘禅啊,也算尽力了。”
    “虽说最终未能保住大汉,但你要那玩意儿一直续着干嘛?”
    在刘邦眼中,王朝的兴亡本就是天命。
    时辰到了,不灭都不行。
    你看他始皇,扫六合、定天下,还不是二世就完了?
    老刘家能把这江山握了四百多年,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不过看到后世子孙,个个都还惦记着汉室,心里说不出的舒服。
    刘禅最后投降,那也是迫于无奈,他并未背叛。
    ……
    汉武帝时期!
    刘彻的脸色,总算缓和了几分。
    奸臣误国的确可恨。
    但那些守护汉室的刘氏后人,一个比一个让人欣慰。
    哪怕如汉献帝刘协,明知大势已去,也曾努力尝试自救。
    只可惜能力太弱,难以回天。
    至于刘禅,虽然最后走向了归降之路——
    但在汉武帝眼里,那已经是他能做的极限。
    “这刘禅的丞相,确实不凡,是难得的辅国之才!”
    哪怕只是从视频中看到了只言片语,汉武帝依旧下了断言。
    当年白帝城中,刘备将幼子托付诸葛亮,言道:
    “若可辅之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此话看似留有余地,汉武帝却并不觉得刘备别有所图。
    他是真诚托付,既托付了儿子,也把整座蜀汉江山交到了诸葛亮手中。
    纵使掌握朝政与兵权,孔明却始终不曾起一丝称王之心。
    刘禅登基后,他恪尽职守,鞠躬尽瘁。
    尤其那封《出师表》,一纸丹心,流芳百世!
    才高八斗,忠义无双。
    ……
    曹魏时期!
    曹操端坐于大殿之中,眼望天幕中的画面,久久沉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0章才高八斗,忠义无双!此间乐,不思蜀啊!(第2/2页)
    卧龙之名,果真名不虚传,诸葛亮实为旷世奇才。
    刘备在遇到他之前,可谓是四面楚歌,毫无立足之地。
    博望坡、新野、赤壁,一次次交锋,曹操都不得不承认——
    他败在了诸葛亮手上。
    不过,他并不恼怒。
    尽管刘备靠诸葛亮打下蜀汉基业。
    但这天下,终归还是姓曹。
    诸葛亮呕心沥血,也不过是延长了蜀汉的寿命罢了。
    ……
    此时,皇宫的深处!
    汉献帝刘协对这些画面提不起太大兴趣。
    蜀汉的命运,似乎和他这个山阳公也没有太多交集。
    与其在这耗时间,他更愿意钻研医书,为将来养老做打算。
    尽管天幕上的主角不是他,刘备依旧感触良多。
    “阿斗竟是蜀汉最后一位皇帝……”
    他低声叹息,这个结局,其实他并不陌生。
    刘禅资质平平,要想振兴汉室,谈何容易?
    可他竟然还能撑这么多年,已经出乎刘备的预料。
    不过,真正让他动容的,还是诸葛亮的表现。
    白帝托孤那刻,刘备心知肚明——
    自己绝非做戏,若有朝一日风雨飘摇,唯有孔明堪担大任。
    从隆中走出,诸葛亮便身处危局,背负重任!
    三分天下的格局,皆赖他一手谋划,才有了今日的蜀汉。
    可以说,江山半壁,孔明之功!
    倘若后人不成器,将这座江山交给孔明,也无可厚非。
    他知道,孔明无意篡位,始终以兴复汉室为己任。
    在他身后,仍坚持遗志,北伐五次,六出祁山,最终客死五丈原!
    “孔明啊……”
    刘备老泪纵横,情绪翻涌,已难言语。
    而诸葛亮看完视频后,轻叹一声。
    他不在意自己的生死,凡人终有归期。
    唯一的遗憾,是尽了全力,仍未能实现恢复汉室的理想。
    “亮……未能达成主公所托,深感惭愧。”
    刘备立刻打断他:
    “何须自责?你为兴汉殚精竭虑,朕感激涕零。”
    “若无你,焉有今日之我?”
    二人对视,话语尽在目光交汇中。
    那些年风雨同舟,此刻尽付眼神之中。
    “只是想不到阿斗在你之后,竟还能支撑二十余年,实属不易。”
    刘备语气中,带着几分唏嘘与钦佩。
    诸葛亮淡然道:“主公未免小觑了殿下。”
    在他眼中,刘禅虽非英明绝伦,但也并非庸才。
    虽谈不上深藏不露,却也聪明机敏。
    他之所以最终归降,只是形势所逼,非是软弱可欺。
    天下大势已去,负隅顽抗,也无济于事。
    其余皇帝们看完这视频,心情却并不波澜。
    蜀汉偏居一隅,论地利人力皆不敌曹魏,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若非诸葛亮,怕是早已崩溃。
    ……
    贞观时期!
    李世民轻抚胡须,喃喃而语:
    “武侯十年治蜀,无一冤狱,蜀人风化。”
    诸葛亮不仅兵法出众,政务上更是一把好手。
    在李世民看来,他的治国能力更胜一筹。
    而身为大唐名将的李靖,更是对诸葛亮心生敬仰。
    蜀地资源匮乏,人口稀少,又被山川所限,战马奇缺。
    但即便如此,诸葛亮仍能带领蜀军与魏军对峙,实为难得。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