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第494章明珠去尘(第1/2页)
元易看着跟在玉霁身后的赤松子,神色平静,无悲无喜。
“老师......”
赤松子很是狗屁地上前,要拿起桌上茶壶给元易沏茶。
但沏茶这种事,他完全比不得玉霁熟稔,被玉霁抢了去。
“说说看,为何,又打算如何。”
元易接过玉霁奉上的茶,开口道,目光没再去看赤松子。
他在给那猴子推演契合的法门,结果刚刚完工,便是发现赤松子搁这给他整一出烂活,暗戳戳示意猴子来跟他求道,便是那经典的三戒尺盘中暗谜。
明知那猴子一心要求长生不死之道,却故意与其说一通旁门,自是得那猴子一番“不学”之言,随即便以暗谜将其引来自己这里。
“那猴子扰乱秩序,弟子与之传道,却不愿受教,弟子故此略作小惩,以示警戒。”
赤松子决口决口不提什么盘中暗谜,打死不承认,不然也不至于搞什么暗谜了,为的便是不留证据。
我可不曾教唆过那猴子什么,绝对没有,什么都没说,只是打他板子。
会错了意,那是猴子的事,与我赤松子无关。
“呵~”
但很显然,这一套在元易面前不管用。
赤松深吸一口气,随即再度开口道:“老师,我看那猴子求道之心赤诚,又甚是伶俐,有大造化在身,求道心切,不入其门,实在可怜。
弟子当初懵懂,却蒙受老师传授仙道,证得道果,与之求道赤诚相比,实是惭愧,故此想为他求一求。
老师放心,此后讲经说道一事,弟子为老师代劳。”
“没有此事,叫你去你便不去呢?”元易斜瞟他一眼,开口问道。
“老师有命,自是弟子分内之事。”
“嗯。”元易点了点头。
“老师已经打算传那猴子真法了吧?“赤松子试探着问道。
他察觉到了这一点,才敢暗自点拨那猴子,不然他也不敢这般作为的。
元易没有回应,恍若未闻。
赤松子见此心中大定,赶忙抢在玉霁前拿过茶壶,给自己老师斟茶。
元易面上不动声色,赤松子确实揣摩到了他的心思,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处罚赤松子。
眼看时机差不多了,他也打算传孙悟空真正的法门,正差了一个合适的由头。
如此倒也好,省了他诸多事,顺水推舟即可。
当然,夸奖赤松子就别想了,老老实实当替身助教去吧,反正这也是赤松子自己主动提的。
月明清露冷,八极迥无尘。
深树幽禽宿,源头水溜汾。
飞萤光散影,过雁字排云。
正值三更候,应该访道真。
一道身影自半掩的院门步入后院中,,孙悟空心中暗自欣喜,自己果然不曾会错意,祖师当真要传他真本事。
行至房门外,侧身而入,到得榻前,不敢惊动,便跪在榻前静候。
元易对于孙悟空的到来半点不意外,赤松子暗戳戳地教唆,很明显被接收到了,这不就来了吗?
但此时却佯睡不醒,看这猴子在榻前抓耳挠腮,多动症坐不住了,却又老老实实地待着,不敢弄出丝毫动静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94章明珠去尘(第2/2页)
待得三更将过,孙悟空失落着起身,恋恋不舍地将要离去,元易方才将其叫住。
“悟空,夜半三更,你不在前边去睡,来我这后边作甚?”
“祖师!”
孙悟空身形微顿,旋即转身,三步并作两步行到近前,一脸欣喜地再度跪下,看着起身的元易。
“祖师昨日对众相允,叫弟子三更时分,从后门里传弟子长生之道,故此大胆,前来叨扰祖师。”
元易看着那双眼瞳,未曾言语。
“祖师,此间更无六耳,只弟子一人,望祖师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妙道,弟子永不忘恩!”
元易听得出其中的真切,不得不说,此际的这只猴子,性子却是相当讨喜。
赤子之心,聪慧伶俐,却又朴实善学,一心求长生之道,但对于各种杂事琐事,也从无懈怠,属于天赋与性情皆是上上等的良才璞玉,正是最乖巧听话的时候。
“也罢,看你求道心诚,又有一番道缘在身,我今日便传你大道,引你入门,长生之路,你自去走,他日真得道,便是你的造化。”
元易手中拂尘一甩,一抹灵光径直没入孙悟空眉心。
这一刻,孙悟空耳边响起大道之音,一种明悟在心间生起,大道法诀烙印心神之中。
似混沌初辟,万道演化,太初之光,映照诸般玄妙,大道之门,玄之又玄,此刻向他洞开。
在元易的眼中的,此时此际,在元易眼中,这猴子便如一颗被明珠,尘去光生,照破山河万躲,灿灿夺目。
一朝入道启造化,万法归心整玄真。
法门法门,确实只是一道门。
孙悟空身具造化,空怀宝山,却无门而入。
现在,元易为他开启了这一道门。
这法诀是元易为孙悟空量身开创的,当最为契合他的道心,合于他的大道,将他身上的造化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
换言之,以孙悟空自身天生的底蕴,得了其法,便可速成。
天生生灵,又怎可能当真成凡俗?
不过是明珠蒙尘,久被封锁罢了。
孙悟空回神,忙是拜谢。
“去吧,好生修行,莫要懈怠。”
元易将其打发走,孙悟空再三拜谢,方才自来时路离去,轻手轻脚地将门扉掩上。
看着离去的身影,元易暗自沉思。
自己开创的这法门,确实可以让孙悟空挖掘体内造化,道行攀升,但却有违仙道修行循序渐进的道理。
固然前期最是契合他,但后面的修行,却是不能取巧。
太乙之境对孙悟空而言不是什么难事,但大罗,就不能全凭根脚资质了,要自己去证。
若是修为上去,大道领悟跟不上,反倒是弊端。
况且,有造化便有劫,这是天地平衡的一贯道理,从无例外。
元易不可能给他真避过去,看来还需得给他另外挑选些护身之法,相辅相成,以全大道。
而且,自己标志性的道法神通也不好传给他。
人尽皆知是一回事,我不承认,谁能说他是我教出来的?
便用一些不具备个人标志的术法来做推演吧,问及也好说是他无师自通,自己悟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