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三九章 绍绪选秀三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一三九章 绍绪选秀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绍绪六年,十一月初一,大朝会。
    一场突如其来的争论,在十一月初一日的大朝会突然爆发。江南和河东仿佛蓄势很久,不知道为什麽十一月初一上就点燃了。出乎邓修翼意料的是,首先发难的不是河东,而是江南。
    御史方升出列弹劾太仆寺卿王存尸位素餐。而让邓修翼哭笑不得的是,弹劾的理由是,绍绪三年王存上完请罪折后,皇帝按照邓修翼的建议批覆「当岁入银百万」,结果绍绪四年和绍绪五年马政收入都没有达到百万,今年眼见着只有两个月了,也不可能到百万。
    听完方升的弹劾,次辅袁罡抬眼看了邓修翼一眼,仿佛在说,你看你批的好回复。邓修翼也只能尴尬一笑。
    太仆寺卿王存立刻出列抗辩,列举了四大理由说明为什麽马政不可能岁入百万。和政务相关的有两条:户部在江南的草料银筹措和马户散养的方式很难让马匹繁殖过多。揪字面的有两条。其实,还有一条,王存就差没直接说,皇帝和我闹着玩的,你们怎麽能当真?
    王存的抗辩立刻跟点了火药桶一样,户部尚书范济弘立刻出列说明江南赋税很重,草料筹措有多少困难。
    然后户部给事中李永平开始弹劾范济弘除了会哭穷,执掌户部以来没能给国库开任何源头。
    这时都察院右都御史潘家年下场维护范济弘。
    于是潘家年贪腐案又被御史董璘重提。
    一时朝会热闹非凡,此起彼伏!
    绍绪帝几次示意严泰和袁罡出来说话,两人偏偏都不理睬,仿佛只要皇帝不点名,自己就不存在一样。
    就在这时,太子出列了。
    邓修翼心里咯噔了一下,河东还是没有听从自己和李云苏的建议让太子韬光养晦。
    太子陈述了去苏州看到的景象,建议可以在苏州试行赋税统筹法。
    这时未等皇帝给出任何提示,首辅严泰出列,驳斥了太子年幼被人诓骗。赋税统筹必然实行的前提是一切都已经达到足量,加无可加。但是赋税统筹的执行方式恰恰是认为至少有一处可以有增长的空间。前提条件和执行条件矛盾,根本就是为了摆脱国家安排的任务,欺骗储君年幼的狡辩之词。
    这个罪极重,等同欺君。所以太子太傅丶次辅袁罡被逼只能出列,替苏州知府况亦鼎维护,亦替太子辩护。
    然后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昙望也出列驳斥首辅严泰,不经调查,重罪扣人帽子,有碍雅望。大佬们纷纷下场,反而一时朝堂上没有人继续了。
    而这时皇帝的火已经冲到了顶端。
    「都讲完啦?」皇帝扫了一下全场。
    「恭听圣训!」严泰领着百官向皇帝躬身行礼。
    皇帝看了一眼满场文武,他能说什麽?把刚才参与的人一个个点名骂一顿?还是一条条跟他们分析自己的看法?还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退朝?皇帝想了半天觉得都不合适。于是他的目光落到了太子身上。
    「太子,尔巡狩江南,竟一无所获。往时尔与朕言,于鳞册大计自有主见,谓土地人口之数,当核实验登。及归,尔奏扬州无事,苏州亦安。然则尔往何为者耶?期年已过,今尔乃言于姑苏见新术,何归来之时弗言?欺君乎?朕观尔所言,似无此一载间调查研核之迹。尔此岁究竟有何长进?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何以担太子之重任耶?」皇帝越说声音越高,说到最后一句时,竟然破音。
    一听皇帝说了这个话,太子最先跪下道:「父皇赎罪!」
    然后臣子中有听懂弦外之意者,也赶紧跪下呼:「陛下息怒!」
    袁罡心中暗暗叫苦,赶紧跪下道:「微臣失职,请陛下责罚!」
    东宫高阶属官如杨卓等,也赶紧跪下道:「微臣失职,请陛下责罚!」
    皇帝一看朝堂上竟然跪了三成有馀,冷冷道:「尔等皆经十载寒窗,历科场遴拔,乃国之栋梁也。朕遣尔牧守四方,总领庶务,当以忠君体国为第一要务。然尔等终日不思勤政务本丶泽民利物,唯知营营苟苟,植党营私,竞权逐利。试问尔等,圣贤之书皆付何往?向所发忠君之誓安在?望尔等深省,当怀天下之志,笃行忠君之事,毋负朕望!」
    说完,皇帝便自行甩袖退朝了。
    邓修翼看了一眼太子,面无表情跟着皇帝走了。
    ……
    初一之后,奏章量遽增,两边似乎都被皇帝说的植党营私吓到了,然后开始了混战。
    有河东弹劾河东,有江南弹劾江南,也有互相弹劾,分明在向陛下表明朝中无党。
    于是苦了邓修翼,朱原吉年轻,刚刚做随堂太监,政府方面经过内书堂的集训已经有了眉目,但是人事关系是翰林院不会讲也不适合讲的,只能邓修翼一一指点。
    邓修翼等于做了两遍工作,一遍要自己看奏章到底是真弹劾还是假弹劾,一遍还要给朱陈曹三人讲个中厉害,审核他们的理解是否到位。
    内官监掌印蒋宁动作很快,内书堂二期班的人选共计二十八人已经到位。邓修翼还要一一面谈,谈完之后,退掉了三人,留下了二十五人。邓修翼想了一下关于内书堂的事后,还是决定要跟皇帝报告一下。初六日,邓修翼趁着皇帝面色还好,便找了个机会向皇帝禀告。
    「陛下,奴婢有奏。」
    「什麽事?」
    「内书堂本承陛下之意而建,奴婢管着。今已有成效,朱原吉等内书堂一期生,入值司礼监,可堪录用。现一期生中,仍有八人在读。十月末考核,有四人成绩尚佳,可以肄业。然奴婢接掌司礼监来,翻阅卷宗,不言笔迹是否粗鄙,常常错讹,日久之后,恐生误解。奴婢思虑,此乃各监局司无通文墨之人所至。且内官监丶兵仗局亦来相请,求奴婢将内书堂通文墨之小内监调往该处任用。人手实在不够,固奴婢恳请陛下,再开内书堂新一期。」
    绍绪帝想到御马监上次那个章程,又想到之前经常两个监司之间打官司,一个人说当时商议如何如何,另一个说并非如此,竟无笔墨为凭,觉得邓修翼这个想法确实可以省了不少事端,便和气道:「准,你去办吧。」
    「谢陛下!」
    「你太谨慎,这是好事,不必来报。」
    「陛下,奴婢思虑二期生由各监司局荐人来,训练得当便回各监司局,惫懒之徒,需罚入贱役。固非司礼监自己之人,还当通禀陛下。」邓修翼的意思是,这个一个人事制度的变化,还是需要得到皇帝认可的。
    「蒋宁何意?」
    「蒋掌印亦认同。」
    「司礼监乃二十四监之首,以后此类事,你自行和蒋宁商议决定便罢。」邓修翼明白皇帝现在为外朝和二皇子的腿伤事烦忧,不想为内监的事分心,而他正是因为这是一个好时机,所以才挑着这个时间,把事情过了明路。
    「陛下忧心朝政,万望保重龙体,奴婢自当尽心去办,为陛下分忧。」
    在皇帝这边过了明路,邓修翼立刻便去了翰林院,还是见了杨卓,说了二期内书堂之事。
    如今邓修翼已经是司礼监掌印了,而且经历上一次的事,杨卓自然不敢当面训斥,便道:「翰林院亦有常务,支应一期已然捉襟见肘,实无法再上二期堂课。」
    「杨大人,并不加课。一期生可以自修精进,答疑丶考核即可。」
    邓修翼话都到这个份上了,杨卓也无反对理由,便答应了。
    邓修翼趁这个机会,又和杨卓讨论了课程内容,杨卓听来甚是惊讶,邓修翼居然每节课都听了,他哪来那麽多时间?
    杨卓不知道的是,其实每节课的内容朱原吉等都会做好笔记拿给邓修翼看。固即便他因病因伤不能去内书堂后门立着,他也知道到底上了什麽。杨卓本就不想管内书堂的事,自然邓修翼说怎麽上课就怎麽上课,只要不添加额外新的内容,一切都满足他的要求。
    于是,一切都在邓修翼的设想中,有序推进。
    ……
    既然已经出宫,邓修翼便拐去了甜井胡同。他不想初七日碰到裴世宪。河东不听劝告,强行让太子出头事,邓修翼有点恼怒。但是他又不想让裴世宪夹在中间难做人。所以不如不见。
    他的突然到访让商嬷嬷又惊又喜。只问他,身上伤可好了。邓修翼温和含笑,然后便开始看信。
    李云苏的信中提醒邓修翼今岁寒冷超乎往年,秋粮情况不理想,可能要防北狄围猎。也因为寒冷超乎往年,民间粮食丶炭火涨价严重,恐有灾情。
    另外,二皇子现在还不能死,二皇子只要不死江南力量就不会死心,可以牵制河东。
    最后李云苏还讲了江南和广东番商日增,海外之物奇货可居,问邓修翼有没有兴趣在盛京开个商铺?
    读到这里,邓修翼仿佛看到了李云苏弯弯的杏花眼,眼里透着狡黠的光。
    然后,邓修翼便提笔给李云苏写信讲了京城之事,河东不听劝告操之过急。又告诉李云苏,李云茹的名字已经上了礼部名单,一切都会安排好。
    内监这边的情况,邓修翼就不想让李云苏再操心了。只拜托她打听一下马政的事,在民间究竟如何,毕竟马政的问题既牵涉御马监也关于户部之争。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二皇子在宣化看到的黑衣人到底是谁,邓修翼百思不得其解。
    在十一月廿七日李云苏的回信中,邓修翼知道了黑衣人是李云玦,于是整个宣化二皇子案的秘密对于邓修翼和李云苏来说,迎刃而解。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