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卷阅读407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分卷阅读407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催我们要过孩子。”
    除了今天,她之前竟然都没听过类似的话。
    “他们在我面前说过。”
    旁敲侧击,开门见山,都说过。
    他爹就问过好几次,老爷子特想把儿媳妇的聪明基因留下来。
    “那你怎么回答?”
    “我说我们不要孩子,这辈子我们两个就够了。”
    他不想冒险,一丝一毫都不想。
    孟秋抱住了他:“如果有下辈子,我们还在一起吧。”
    “好。”
    下辈子,下下辈子,永远。
    第139章正文完结
    919所的外圈,家属们看着车来车往,疑惑不解。
    “今天怎么这么多车?”
    “听说所里来新人了!”
    “新人?”
    大巴车上。
    “好了,到了。各位同志,请拿好各自的行李,咱们准备下车,919所到了!”
    车上响起窸窸窣窣的声音,夹杂几声说话声。
    “这就是919所?”
    “终于到了……”
    一路上,过了三个检查两个安检,终于来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919所。
    这还没提之前的过五关斩六将呢。笔试、面试、审核、体检……
    步骤繁多,审查严格,真是连祖上三代都查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想进入919所。
    谁不知道919所的大名啊?
    这些年,919所陆陆续续出了许多成果,仅对外公布的就有地震预测装置、机器狗、安检设备、仿生义肢、相控阵雷达……
    每一项拿出来,都让外界震动。
    现在,提到919所就少不了两个词,“高产”、“高质”。更别说这里还有孟秋老师,那可是主导这些项目的孟秋老师啊!
    谁不想来?
    过了最后一道门,车辆驶入919所内部。办公室的同志在门口迎接,笑容满面。
    “欢迎大家,下面咱们就进所里了,我先送大家去宿舍收拾一下。”
    919所外圈的家属院,一般成家的过去住。单身的、或是家没搬过来的,更愿意住里面,更方便,也更节省时间。
    这批新人的宿舍就是内圈的宿舍楼,两人一间。
    办公室的同志边走边介绍。
    “这边是综合楼,办公司、财务部、生活处等后勤部门都在这栋楼。行李放下后,你们可以来这边领生活物资。”
    “哦,每月初领工资也是这里。还有像什么福利票据、奖金,都是在这儿。”
    一行人继续往前走。
    “这栋楼是办公楼,是科研人员办公的地方。内部有各个办公室和会议室。等会儿你们就到这栋楼找燕同春同志报道。”
    “那边那几栋是实验楼,开展项目的地方……”
    有人张望了几下,看到远方还有几栋独立的建筑,距离主建筑区有一段距离,问道:“刘同志,那边是什么?”
    刘同志道:“那是所里的几位教授的住所。”
    “孟秋所长是不是也住那里?”
    刘同志笑道:“中间那栋,看见了吗?那就是所长的住所。”
    大家顿时看过去。
    “那就是孟所长的住处啊?”
    “孟所长他们都是单独居住的吗?”
    “对。”刘同志点头,“所长还有里面居住的每一位老教授,都很重要。为了安全考虑,他们单独居住,便于保护。”
    有人畅想道:“不知道有生之年我有没有机会住进去?”
    刘同志笑道:“不是不可能。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所长的助理和学生就和她住在一起。你们要是有机会成为所长的助理或者学生,说不定就能住进去了。”
    人群中有几人看着那边,目光坚定,暗暗握拳。
    新人们放好行李,去办公楼报道,一路上边走边看,对所里的一草一木都分外好奇。
    他们在楼下看花草树木,孟秋和沈教授站在走廊上看他们。
    上个月,将手里项目完成的沈教授光荣退休,包袱款款地来给小徒弟当镇山太岁了。
    张副所差点没哭死,强烈谴责孟秋,你薅别人也就算了,怎么能把他们的所长给薅走?
    孟秋冤枉,这次真不是她干的,不过背锅就背锅吧,她很愿意背这口锅。
    老师都八十多岁了,早该退休了。
    老师操劳了大半辈子,让他闲着,又闲不住,在她这里刚好。
    919所的环境改善了,医疗条件也跟得上,这里有她,有师兄、师侄,师兄师姐们有时间可以过来聚聚。
    平时老师看看书,搞搞理论研究,手痒了,就去她的实验室转转。
    这才叫清闲日子呢。
    这会儿,师徒两个闲着没事干,对着新到的新人们“指指点点”,一猜一个准。
    “这个肯定是新人!”
    “这个也是……”
    走到门口,还退后两步,看看有没有走错,一看就是新人。
    除了对所内环境不熟悉,新人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朝气蓬勃,充满希望。
    “就像早上九十点钟的太阳。”
    沈教授被她的比喻逗笑了:“那你当年就是七八点钟的太阳。”
    提到当年,沈教授就想起以前的事。
    “当初,飞雪和张副所极力举荐,说发现了一个好苗子,学习能力强,思维逻辑强,敢想,敢做,敢说……”
    “我就说,呵,我倒要看看,这孩子有没有那么聪明?”
    孟秋扶着栏杆笑:“那您失望了吗?”
    沈教授故意皱眉:“唔……是挺敢的,什么都敢干!”
    孟秋嘿嘿笑。
    沈教授道:“那次研究加农炮,你们几个刚到组里,那次也是在走廊上,你还是第一次跟我单独说话吧?就敢大放厥词!”
    沈教授想到当时拍着胸脯,自信地说要研究科学计算器的小徒弟,就忍不住笑了。
    孟秋道:“那是我知道说错了,您也不会骂我。”
    “那可未必。”沈教授道,他看向下方。
    几个年轻人大约是动作慢了,匆匆赶来,走到办公楼下,停下脚步,整理了一下衣服,平复了一下呼吸,相伴着走了进去。
    “这一批招了多少人?”沈教授问。
    孟秋道:“二十多个。”
    “不多嘛。”
    “嗯,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的。”孟秋说着未来对他们的规划,“等他们进来,先分到各组里,跟着其他人学习,之后在根据个人能力安排。”
    沈教授点了点头,对她的安排表示赞同:“年轻人需要成长的时间,不是每个人都跟你一样。”
    孟秋道:“那可说不准,这次招来的人都很优秀。我记得,有个大二就进实验室的,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本科期间就在期刊上发表了文章。”
    “还有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