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 武举登顶!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三章 武举登顶!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董仲……莫非,此子真是荀圣预言中的‘儒尊’!?”
    赤尊立于圣池前,惊疑不定。
    世人皆知,荀圣归去之前,曾留下圣池,造福后辈福泽。
    鲜有人知,荀圣归去之前,曾留下预言:
    圣池异动,儒尊将现,儒家崛起。
    简单的十二字预言,影响甚大。
    今日之前,赤尊始终不明白,何为圣池异动。
    毕竟即便是他,当年入圣池之时,也不过引起无数涟漪罢了。
    那无数涟漪,已让族中惊为天人。
    认为他,便是荀圣预言中兴之主——儒尊!
    直至今日,看着如滚水沸腾的圣池。
    赤尊才真正明白,何为圣池异动!
    “师尊,若此子真是中兴之主,是否需要告知其余两位尊者?”
    李墨在后,恭敬问。
    赤尊摇摇头,语重心长道:
    “儒家之中,也非铁板一块。我族多年来未曾将荀圣预言外宣,并非徇私,而是担心那居心叵测之人,会对‘儒尊’出手。”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话罢,赤尊心中已有定论,吩咐:
    “此事,除你我之外,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李墨听闻,回答道:
    “师尊放心,此事只有科举堂四位博士知晓,弟子已经警告他们,不可宣扬。想来,他们不敢乱嚼舌根。”
    赤尊满意点头,目光遥遥而视。
    荀圣阁外,翰林书院上空。
    金光破空,正是被宝器吸纳后,鸣州才气所化磅礴文气。
    “此子是否儒尊,尚需观察。如今,便可一探。”
    看着那磅礴文气,赤尊淡淡开口。
    右手一挥间,圣池中顿有一缕池水射出,融入金光之中。
    若董仲真是儒家中兴之主,真是荀圣预言‘儒尊’。
    圣池之水,不足为道。
    若他并非儒尊,圣池之水,足以撑破寻常学士经脉!
    此举,福祸相依。
    是造化亦或祸事,全凭董仲自身本事!
    ————
    宜阳考场。
    鸣州才气,渐渐消散。
    仅仅片刻,九霄之上,雷鸣炸响!
    一道金光如电,直坠而下!
    “来了,是那鸣州才气的反哺!”
    “这股气息,竟是儒家文气?写出鸣州诗篇的学子,是儒家学子!?”
    “没想到,如此才子竟出自儒家,可惜了。”
    看着落下的磅礴文气,三名考官皆是一叹,连道可惜。
    儒家式微,已是定局。
    即便有鸣州大才,又能如何?
    “这都是命啊,出在儒家,即便他是才子,也只能泯然众人了。”
    法家考官叹息。
    出在儒家,此子前途堪忧。
    其余两人身为兵家弟子,对于儒家本就不屑。
    如今嗤笑间,对于落下磅礴文气,再不关注。
    考房内。
    董仲盘膝而坐,面色郑重。
    写出鸣州诗篇,他与才气冥冥中自有感应。
    如今,听屋外雷鸣,已知晓反哺将至!
    果不其然。
    下一刻,一道金光如电,直射眉心。
    相较于笼罩整个考场的鸣州才气,金光凝聚到极致,蕴含磅礴文气。
    融入眉心的刹那,文气在体内,汹涌澎湃不息!
    “好精纯庞大的文气!”
    董仲大喜过望。
    文气灌顶,一道光环凝聚于董仲执笔右手,由虚凝实。
    学子七大境界,前三境界:学子,学士,进士。
    学子凝环,学士生心,进士聚冠。
    三者之数,与凝纹天赋遥相呼应。
    一纹天赋,学子凝一环,可登学士。
    二纹天赋,学子凝二环,可登学士……
    以此类推,九为极致。
    环数如楼基,楼基越扎实稳固,未来建起的大楼,才能参天!
    董仲天赋,区区一纹。
    磅礴文气才吸纳些许,学子一环已饱和,凝实到了极致。
    若以常规而论,接下来董仲便该突破了。
    只是,董仲尚有天书!
    “第三页,开!”
    眼见一环饱和,董仲右手不停,左手虚张。
    天书浮现,自动翻到第三页。
    书页中,足有九道凝纹!
    “今日,我便要一鸣惊人!”
    董仲低喝,左手按在天书书页之上。
    九道凝纹与左手凝纹水ru交融,如烙印般出现在他的掌心之中。
    仿佛,他天生便拥有了极致九道凝纹。
    九纹融合,在一环之后,再生八个虚环。
    磅礴的文气,宛如泥牛入海。
    在一瞬间,被董仲吸收,化作自身文力,凝聚成环。
    一环之后,五环凝聚!
    轰隆——
    学子六环,磅礴的文气冲刷而出,化作狂风席卷。
    考场中,感受到董仲气息,三位考官齐齐色变!
    “这是,九纹天赋!?”
    “如此天才,怎的偏偏属于儒家!”
    “可恨啊,若此子在我兵家,定能大放异彩!”
    三人惊叹,话语中蕴含着惋惜。
    考房内,伴随磅礴文气吸纳,匿于其中的圣池之水,骤然爆发!
    与鸣州才气反哺,温驯的文气不同。
    一缕圣池水,如桀骜不驯的狂龙,在经脉中肆掠。
    “这是什么!?”
    董仲面色大变,文气灌顶怎会有如此变故!
    圣池水之狂暴,远非他能镇压!
    正自他心急如焚之际,天书忽现。
    天书之上,光芒笼罩。
    圣池水在天书光芒之下,再无半分桀骜,瞬间被镇压!
    变故,不过刹那之间。
    等一切尘埃落定,董仲松了口气。
    福祸相依,这圣池水虽狂暴,但文气之精纯,还在反哺文气之上!
    “等科举之后,我等学子面圣生下心种,凭此怪异之水,我定能一举达到学士境界。”
    董仲暗暗握拳。
    等他金榜题名,成为学士,董家和李婉儿就等着后悔吧!
    科举文举,历时一日夜。
    咚——
    一夜无话,第二日清晨,钟鸣响彻。
    文举结束,考场学子们交卷。
    交卷之时,考官收卷。
    董仲与之对视,考官已收起了轻蔑神色。
    只是收卷经过时,轻轻叹息,带有惋惜之意。
    “诸位考生,文举结束,接下来为武举,前来拜圣人像!”
    收卷结束,其中一名考官朗声大喝。
    董仲从考房中走出,与一众考生聚在大堂。
    举目望去,众多学子,有人欢喜有人愁。
    在大堂正中,立有一尊圣人像。
    此像为道家圣人——老子。
    老子像前,众考生行三拜之礼。
    董仲同样如此。
    一拜,圣人像栩栩如生。
    二拜,除圣人像,四周景色层叠变化。
    三拜,圣人像犹在,考场之中已立起一座十层高塔。
    除董仲之外,再不见其余考生。
    此为道家一脉神通——海市蜃楼!
    武举,便是结合自身文力与诗词,登武举楼!
    考场中。
    众考生虽看不见彼此,三位考官却能看到众人情况。
    随着三拜之礼,众人踏入海市蜃楼之中。
    “你们觉得,今次武举谁能登最高楼层?”
    “那儒家才子,有鸣州诗篇,又有九纹天赋,此届科举当属第一,毋庸置疑。”
    “我赞同李兄之言,只是不知此人,能否登上十楼?”
    三人议论纷纷,董仲无疑已是这一届考生,最为瞩目之辈。
    只是,武举登楼,年年有之。
    登十楼者,十年难遇!
    海市蜃楼内。
    董仲缓缓踏入楼中,一切宛若真实。
    武举楼中央,有一八卦平台。
    此台,登楼台。
    “考生董仲,请登楼!”
    董仲走入台中,朗声道。
    话音落,脚下等楼台‘轰隆’作响。
    重力从天而降,压迫而下。
    似要压得登楼台,难以攀升!
    董仲不惊不惧,身上文力迸发。
    六环环绕于身,缓缓朗诵文举诗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诗出,文气化大鹏,扶摇直上!
    大鹏冲天,狂风肆掠。
    登楼台速度,急速攀升。
    前三层楼,转瞬越过!
    第四层楼时,重力骤增,速度骤减。
    也在这时,董仲第二句读出: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诗出,再登楼,登六楼!
    眼见此景,董仲语速提升: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两句连读,语气激昂!
    文力汹涌,如火上浇油,登楼台攀升……
    直登八楼!
    此刻,其余考生,最佳者不过六楼!
    “可惜了。”
    看到这一幕,三位考官不喜反叹:
    “他终究不是九环学子,文力未达到学子巅峰,即便有鸣州之诗相助,登八楼已是他的极限。”
    “文举第一,武举他也足以争前五了。”
    另一名考官评价。
    登八楼,已是不俗成绩。
    在宜阳考场内,无人能出其右。
    只是偌大大汉朝,天才何其多。
    登八楼上九楼,甚至是挑战登顶之辈,年年皆有。
    武举前五,已是客观评价。
    这一点,考官明白,董仲同样明白。
    只是,这便足够了吗?
    “八楼!还不够!”
    “我要的不是探花,也不是榜眼,我要的是状元!我要的,是一鸣惊人!”
    感受着落下的庞大重力,感受着登楼台再难攀升。
    董仲大喝:
    “既然一首诗不行,那便作第二首汉高祖之诗!”
    话罢,他将身后背囊笔墨纸砚拿出,平铺在登楼台上。
    “他这是想要干嘛!”
    “难不成,他还想即兴再赋诗一首?”
    “他这是要挑战登顶了!”
    这一幕,让得三位考官面色皆变。
    但下一刻,其中一人便不屑冷哼:
    “文举能出一首鸣州之诗已是不易。他如今仓促之下即兴赋诗,莫非还能再写出一篇才气诗篇不成?愚蠢至极。”
    在他看来,此子行为,荒唐!
    只是,当真如此?
    登楼台上。
    董仲执笔,写下一诗。
    这首诗,不是名诗,作者已不可考究。
    只是仓促之下,董仲心中所想,唯有此诗:
    “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
    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称英明。
    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龙。
    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凤翥是古丰。”
    诗成,宣纸升空。
    其上字迹,字字金光!
    咚咚咚——
    一声声钟鼓之声,自宣纸之中回荡不息。
    才气及县,有蜂鸣之声。
    才气达府,有钟鼓之响!
    考场中,之前语出不屑的考官,双眼圆瞪,不可置信惊呼:
    “不可能!这是才气达府之诗!此子,一次科举竟作出两首才气诗篇!?”
    不止是他,其余两名考官,同样骇然色变!
    此人,大才!
    登楼台上,董仲抬头,笔尖如锋,在无名诗上写下诗名——
    《颂汉高祖》。
    “董某,以此诗登顶!”
    一声大喝,字字铿锵。
    言出,诗光大作,文气翻涌。
    钟鼓之声响彻八方,隐隐直逼轰雷之响!
    磅礴才气,如化无形刀锋。
    一诗,斩漫天重力。
    一诗,助登楼台攀。
    一诗,武举楼登顶!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