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几番艰辛,我终于得以在浙江省立温州农校继续我的求学之路。我们班六十四位同学,教室里按照长短排座位,我坐在前排第一位。
从小学的五六本书一下子增加到现在八九门课程,还有一门是从未见过面的英语,实在有点难以承受。四个星期后考试测验,我的成绩全班倒数第四名。这就象五雷轰顶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从初小到高小哪年不是全校数一数二,谁不夸我好!这下似挨了一重棍,脸红到耳后根,这可怎么办呢?不,决不能甘拜下风!
我原本是走读生,为了把成绩赶上去,中途补办手续住进了学校里。从这天起我没了星期天,我非要迎头赶上不可!什么乒乓球、篮球都不在话下。下课了,同学们一哄而散,而我要把这节课的笔记再看一番、再整理一番。班主任先生对我说:“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是不会工作的……。”可我成绩差呀,必须加倍努力奋起直追。晚上九点熄灯钟敲过,我回到寝室继续夜读。同学说我违反校规,影响睡眠,我忍气吞声由他们凄落。有的同学向先生告发,有的在教室后墙《批评与自我批评》园地里贴我的小字报。我受到老师表扬,也受到批评。于是我好言好语求一位同学调换床铺位置,搬到靠近东窗的上铺,借助窗外路灯的微弱光线继续复习功课。
“孙康映雪,车胤囊萤”信有之。……
期终考试我各科成绩及格,总分倒数第十七位,有了进步,得到老师表扬。班级里有两人四门不及格而留级了。
我读初中一年级,我们这个家还是个大家。我怕家里人嫌我会花钱,招来“麻烦”,因而很少向家里要钱,从不吃零食。父亲来温时给我五角一元的,我贮钱买书、买文具。有钱的住校生按月交伙食费,大餐厅里端端正正入席用膳;没钱人蒸饭吃,自备餐具在大厨房的大蒸笼里蒸饭。我买了个粗瓷豆乳罐子,每餐可蒸三两米;花三角钱买一斤上好的炊皮蘸酱油,半个月不需要买小菜。
暑期里,我回家参加割早稻。本想过完暑假回校,妈见我瘦瘦的舍不得我干粗活晒太阳,给了我两元钱去温州。整个暑期几乎都在海坦山上度过。我把第一学期的课本通通复习一遍,还借读了《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本翻译小说,启发不小。第二学期轻松多了,成绩渐渐攀升。班级里有两人因病退学,有四位补考不及格而留级。我的成绩上升为顺数十八位,受到老师好评。
初中二年级,温州农校迁入头陀寺新校舍。这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环境幽雅,是读书的好地方。从这一年开始,我享受国家甲级助学金,全免学杂费、全包伙食费。从此生活有了依靠,营养好了身体壮了,我全神贯注学习,也参加了“春光篮球队”。学风日盛朝气蓬勃,一位国语先生赏识我的语文素养,鼓励我多读点文言典籍。送给我《大学》、《中庸》、《幼学琼林》、《论语》、《书经》、《古文观止》等许多古书。每逢星期或节假日我常登门求教,先生喜出望外,我则受益匪浅,更是崇敬先生。可惜先生所赠书籍后来叫“红卫兵”洗劫一空,这是后话。
一九五三年,“温州农校”奉命并入“黄岩农校”,我们升入中专农学专科。普高课程与农学专业课程一起上,课程增加到十二门,每天八节课,压力当然很大,一部分同学得到学校批准放弃外语(俄语)。班级里几乎每年有减员,原本六十四人,到了中专二年级的时候只有四十四人,维持到毕业。
在黄岩农校三年,学习与生活紧张、活泼而且充满战斗气氛。我当过学习组长,当过歌咏队指挥,充满激情。我从这里起步磨炼,学习人生,懂得人生,步入人生大道。修业期满经国家分配成为政府工作人员,在书山路上总算结出一果。
凭天赋,学业不难成就,然而求学路上生活异常艰辛。兄弟分了家,父母年迈,土地归于集体;哪来的钱供我读书?!有幸国家全包学什费、伙食费,生活与学习有了依靠,不过零用钱还是需要的。我期盼着家里寄钱来,但是只能是望眼欲穿。学校商店轮不到我上门,我惧怕节假日聚会。同学们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聚会或郊游,不参加显得难堪,参加吧又令我特别尴尬,因为我是吃白食的。一个赤日炎炎的暑期,我想回家看看,可我没钱买车票。我以体育锻炼的名义鼓动两位同乡同学与我作伴长途步行回家。可是他们只走到水涨地方就上车回家了,而我足足走了二十五个小时才到家,晒焦了手臂走裂了脚掌。
我在一个心爱的笔记本上记着流水账,从初中到高中五年,总共花掉一百二十一元钱,按学期分摊,每学期十二元一角。不过我是幸运的,学校每学期给我的奖品都派上用场;还有一位同学无私接济,令我一生难忘!
至于以后上大学深造,那时已是国家干部,带薪读书,轻松自如多了。
努力是成功之母!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