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86劫后余生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386劫后余生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这天陈睿终于和杨荣锦提起了想要学习烧制汝瓷技术的话题。
    没想到杨荣锦竟然丝毫没有回绝的意思,反而开篇就和他说了。
    这个技术,可以教,但是不好学……
    这一点陈睿自然是能够理解的。
    如果谁都能把天青釉的汝瓷给复制出来,那汝瓷也就不会如此珍贵了。
    而关于这汝瓷为啥这般珍贵,陈睿在和杨荣锦展开这个话题之前,也是做过调研的。
    根据目前的史料记载,这汝瓷之所以会这么珍贵。
    也是汝瓷经历了六次重大劫难,存世量实在太少,才有了汝瓷今天在瓷器界的江湖地位。
    首先汝瓷初创实在北宋早期,最早是以烧制白瓷为主。
    到了北宋中期,汝瓷开始发展壮大,这段时间,汝瓷开始出现了青瓷。
    而且随着瓷工技艺的精进,汝瓷作品上也开始出现莲花,牡丹,竖条纹等装饰纹。
    而到了北宋晚期,汝瓷的发展却进入了鼎盛时期。
    这个时间段的如此,青瓷的数量开始超过了白瓷。
    并且开始出现了天青色和豆青色的瓷器,并且品类,花样,装饰纹也是品类繁多。
    也正是因为宋徽宗那句:“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才奠定了,我们如今看到的汝瓷的主要基调。
    同时也是因为宋徽宗的喜爱,这才将如此的发展推倒了一个巅峰境界。
    也正是这个时期出品的官窑汝瓷,才是我们今天所大力追捧的天青釉汝瓷。
    不过接下来的靖康之难,给汝窑和汝瓷带来的打击则是毁灭性的。
    原本窑火不熄的汝窑工匠们走的走,逃得逃,没走没逃的全都成了金兵的刀下之鬼。
    汝窑精美的汝瓷也是打碎一件又一件,汝窑经此一役,可以说是经历了毁灭性的打击。
    这就是汝瓷经历的第一次劫难。
    而第二次劫难,就是元灭金!
    元朝建都北京,金国所藏“北宋御用汝窑器”,要从金国首都来到了元朝首都北京。
    而金朝当时的首都,实在开封,也就是说要把汝瓷,从开封搬运到北京。
    这其中,又因为运输管理不善,损毁无数。
    第三次劫难,同样是王朝更迭,这一次是明朝灭了元朝。
    明朝建都南京,元朝宫中所藏“北宋御用汝窑器”由元朝首都北京运到明朝首都南京。
    这个过程中,再度损毁了不少。
    第四次不用说,大家也能猜到,就是靖难之役了。
    之后朱棣迁都北京,这些“北宋御用汝窑器”,又被从南京折腾回到了北京。
    这其中肯定又有不少损毁。
    第五次劫难,和之前一样,还是因为王朝更替。
    不过这一次,却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是清朝替代明朝。
    而是因为李子成进了京城,灭了明朝,建立顺朝。
    不过这次给汝窑瓷器带来的损毁却是最为严重的,因为这家伙当了皇帝不过才四十天。
    就被清朝击败,然后落荒而逃,而这孙子在逃跑之前。
    竟然纵军,对明朝皇宫抢掠一番,而这次抢劫,则给汝窑瓷器带来了灭顶之灾。
    原本到明朝手里,还有数百件的汝窑珍品。
    结果被这帮匪军一抢,损毁不计其数,到了清朝手里,也就剩下那么百十来件。
    至于第六次劫难,也同样是非常严重的一次。
    这次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了。
    这次劫难,让原本就存世不多的汝窑瓷器,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经历了这般劫后余生,保存下来的如此,那真的件件都是稀世珍宝。
    也正因为存世量这般的稀少,所以汝窑瓷器的价格才会这般的昂贵。
    这也是现在无数‘手艺人’都想要复刻,汝窑瓷器的主要原因。
    可惜那些人把复烧汝窑这件事想的都太简单了。
    别说他们现在这些二把刀,就说当年元明两代,都在当年的汝州,复开了窑口。
    并且还大撒金钱,广招全天下手艺精湛的制瓷匠人,想要重新烧制出汝窑瓷器。
    可惜最后都没能成功。
    到了清朝,乾隆更是花了无数钱财,也想复烧出汝窑瓷器来。
    按说这时候的龙国,制瓷的工艺,已经是大成阶段了。
    可即便如此,乾隆集合了全国的能工巧匠,也耗费了银两无数。
    但最后,烧出来的瓷器,不是形不正,就是色不正,最后只能无奈放弃了。
    这种举国之力,都没能复烧成功,由此可见这复烧汝瓷的难度。
    也正因如此,这杨荣锦能复刻出汝瓷来,这就彰显了这家伙的牛掰之处。
    “老哥,不是我说,如果你真能把这门技术交出去。”
    “我觉得你就算不能名垂青史,但是想要在国内顶级大学混个教授当当,那也不难吧!”
    陈睿看着杨荣锦说道,没想到这家伙却轻蔑一笑。
    “且,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再说,我费劲千辛万苦,总结了几代祖辈传下来的经验,才练成的技术,我凭什么交出去?”
    陈睿点点头:“嗯,也是这么个理儿!”
    “是吧?所以那会儿,我想的是如何利用这门技术,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没错,换了我,也会这样。”
    “可惜啊,没想到,最后却因为这门技术,害了我的家人……”
    “哎,咱不提那些了,还是先说说这复烧汝瓷的技术安吧!”
    陈睿看到杨荣锦又有点伤感,赶紧就转移了话题。
    “嗯,好,就说着烧制汝瓷,最大的难点,先不提那繁复的七十二道工艺。”
    “咱就说釉料,古往今来,很多工匠在复烧汝瓷时,遇到的最大一道难题,就是汝瓷的釉料。”
    陈睿研究瓷器也有段时间了,他也深知一款瓷器烧制的好不好。
    这灵魂就在于釉料的配方上。
    现在很多瓷器厂,甚至制瓷的匠人,在釉料配方这一块,都是人家的独门绝活。
    绝对不会外传的。
    就比如阴国的骨瓷,看起来非常简单,没有任何花哨,就是干干净净的白瓷。
    甚至人家都能让你知道,烧制的时候,往原料里面添加的动物的骨粉。
    可换你来烧,你就是烧不出来,这就是为啥能叫独门绝活的原因。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