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571章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11571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听到杨若晴的邀请,杨华忠手里的动作也缓慢了几分,脸上露出几分认真思考的神色来。</P>
    “讲真的,论起理儿来,我作为长坪村的里正,是该亲自去一趟湖光县,跟左家人当面道谢!”</P>
    正月里大水进村,天寒地冻,若不是左君墨打发儿子左锦陵带着十来条船过来救援,杨华忠都不敢想象该如何开展救援了。</P>
    左家的恩情大啊!</P>
    “只是,这已经农忙了,家里,村子里,一堆的事情等着我去处理。”</P>
    “短暂的离开个一两天倒无妨,离开个五六天,恐怕就不行。”</P>
    对于杨华忠说的那些顾虑,杨若晴他们也表示理解。</P>
    千万别小看这村子,村里人虽然往上推两辈,大家都是亲戚,甚至五服内的兄弟姐妹。</P>
    虽然平时有啥事儿喊一嗓子,大伙儿都能帮忙,这一点体现出了庄户人的质朴。</P>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纠葛,即使是牙齿和舌头都有不对付的时候,何况这一家一户呢?</P>
    打个最常见的例子吧,就拿每年农忙时候,大家伙儿对耕牛,水渠这些生产工具和生产物资的分配,就能引出很多的纷争来。</P>
    村里往往都是好几户人家共用一头牛,农忙时候牛的调度问题经常吵架。</P>
    还有水渠,尤其赶上干旱,很多人是夜里都不睡觉,扛把锄头就守着自己的田地,生怕水源被人给截胡了。</P>
    所以经常为了这些事情吵起来,话赶话,最后就动手。</P>
    但凡动手,都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赶上身边有人拱火,得,各自回去搬救兵,兄弟姐妹,娘家人,全给叫过来,两边阵营开干。</P>
    有时候有些亲戚朋友是属于他们双方共同的,于是夹在这场销烟中就很尴尬了。</P>
    所以针对类似情况,就必须要有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出来镇场子,打圆场。</P>
    而杨华忠,以及几位村佬,就扮演着这样的角色,每年农忙,都必须为村民们保驾护航,根本不能离开村子太久。</P>
    离开太久,村里怕是要乱套。</P>
    “岳父考虑的也周全,确实不好离开太久。”骆风棠出了声,“岳父,左大哥那边我们自会帮你解释,你不必有心里负担。”</P>
    杨华忠露出欣慰的眼神,“好,那就只能这样了,等到年下腊月,到时候我抽个空,亲自去一趟湖光县给左老夫人送年货。”</P>
    骆风棠点头。</P>
    杨若晴笑着说:“爹,你这提前半年就把话给放出去啦,到时候食言了咋整?”</P>
    杨华忠转过头,一脸正色:“我杨华忠一口唾沫一口钉,这句话,绝对作数的!”</P>
    老杨头也在一旁笑呵呵的说:“老三这点诚信度还是有的,老汉我也可以做个见证人嘛!”</P>
    库房这边的事情忙活的差不多,杨华忠陪着老杨头去了堂屋喝茶,骆风棠去帮忙请老孙头和老姜头去了。</P>
    这是老杨头的意思。</P>
    老汉在维护他的兄弟情那块,随着年纪的增长,越发舍得下成本。</P>
    有点啥下酒的东西,就想着喊另外两个老汉一起过来分享。</P>
    用眠牛山这一带的土话来说,叫‘打平伙’。</P>
    用杨若晴的话说,也可以叫‘聚餐’。</P>
    针对老汉为啥年纪越大,越喜欢跟老兄弟‘打平伙’这个现象,杨若晴曾经不止一次跟骆风棠展开过讨论。</P>
    用杨若晴的理解是,老汉现在年纪大了,儿孙们也都各自成家立业,老汉肩膀上的担子已经没了,不像年轻那阵子,要养家糊口。</P>
    手头有一个子儿,都要计划着花,所以怎么可能舍得随便拿来和兄弟们吃吃喝喝呢?</P>
    如今老了不一样了,钱可以自由支配,人生后半场也没什么特别想要买的东西,不吃吃喝喝,干啥呢?</P>
    而骆风棠的理解,不仅包含了杨若晴的那些解释在里面,骆风棠还引入了自己的观点。</P>
    那就是老汉本身骨子里是个很豪爽的人,也很仗义疏财。</P>
    年轻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束缚住了,得先紧着家庭。</P>
    而到了人生的这个年纪,又恢复了洒脱,所以真性情彻底流露,三五不时就喜欢喊上老伙计们一起喝喝酒,吹吹牛,怀缅怀缅过去。</P>
    人嘛,年轻的时候靠着憧憬走下去,年迈的时候,就靠着回忆度日。</P>
    尤其到了老杨头这把年纪,能够跟你一起回忆过去的老汉,放眼全村,估计也找不出几个了。</P>
    所以老汉格外珍惜老孙头老姜头这两个岁数跟自己相近的,有共同语言……</P>
    后院,杨若晴舀了瓢水洗干净双手,来到灶房帮孙氏一起烧夜饭。</P>
    “晴儿,待会你和棠伢子也在这里吃,就莫要回去了。”孙氏一边揉面边说。</P>
    几个老汉都喜欢吃孙氏做的包子,所以孙氏夜里还准备整一笼包子来给几个老汉吃。</P>
    “娘,我帮你烧几个菜我就回去了,家里蓉姑她们都烧好饭了。”</P>
    “那行吧!”</P>
    孙氏把揉好的面团放在一旁发酵,转身又开始准备包子馅料。</P>
    白菜粉条搭配过年的腊肉丁丁,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的那种,是几个老汉的最爱。</P>
    尤其像老杨头他们那种牙齿开始渐渐松动的老汉,吃柔软的包子最好。</P>
    但杨若晴不喜欢那种吃法,感觉有点油腻。</P>
    她宁可用辣乎乎的豆腐丁来取代五花腊肉丁。</P>
    孙氏不仅整了包子,还炒了几个蔬菜,另外,腊肉,香煎小黄鱼,摊鸡蛋银鱼饼,孙氏都给整上了。</P>
    端菜上桌的时候再把杨华梅捎回来的鸭货走锅里滚一下,两壶烧酒烫一烫,蒸屉的包子用竹篓子捡起来,冒着热气端上桌。</P>
    杨华忠招呼着三个老汉落座,斟酒,吃菜,吃包子,啃鸭货,堂屋里氛围好极了。</P>
    老姜头甚至都喝醉了,趴在桌上,最后还是骆风棠过来帮着杨华忠一起把老汉送去了老宅东屋。</P>
    “为啥要送去老宅东屋啊?老姜爷的家不是就在老宅附近吗?”</P>
    杨若晴拧了一块热帕子递给骆风棠擦手,有点不解的问。</P>
    骆风棠接过帕子,说:“是爷的吩咐。”</P>
    “爷说老姜爷喝多了酒,夜里怕他呕吐堵到嗓子眼,身边缺人的话,容易造成窒息危险。”</P>
    “所以我们才把人送去了老宅东屋,让两个老汉夜里做个伴,也好有个照应!”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