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苏宁对这位福建来的林副主任自然是非常周到,其实也就是带着他到处看看情况。
县政府招待所的会客室里,茶香袅袅。
苏宁将一本手订的册子双手递给林副主任:“林主任,这是我的初步构想,请领导指正。”
林副主任接过册子,封面上工整地写着《西北特色美食产业化扶贫方案》。
翻开第一页,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美食地图......
牛肉面、羊肉泡馍、油泼面、馓子、油香、羊肉小炒、荞面饴咯……………
每种小吃旁边还标注了产地和特色。
“有意思。”林副主任推了推眼镜,继续往后翻。
越看,他的眉头扬得越高......
成本核算、门店设计、培训计划、利润分配机制,甚至还有加盟店的设想和规划.......
这哪是什么初步构想,分明是一份成熟的商业计划书。
而且是由西海固和宁夏政府牵头的项目,还要联合民间资本一起加入的连锁品牌,做好了绝对是风靡全国的热门创业项目。
“苏主任,你以前学过商业管理?”林副主任忍不住问。
苏宁摇摇头:“我父亲年轻时做过供销社采购,所以多少耳濡目染了一些。另外主要是我妻子帮忙做的财务测算,她是会计。”
林副主任这才注意到坐在角落默默记录的水花。
这个安静秀气的年轻女子,竟有如此缜密的思维?
“能具体说说你的‘一店带一户”模式吗?”林副主任来了兴趣。
苏宁眼睛一亮,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小木盒:“领导,咱们边学边说。”
木盒一打开,浓郁的香气立刻弥漫整个房间。
里面整齐排列着几种西北特色面点,金黄油亮,造型各异。
“这是......”林副主任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手指微微发抖地指向其中一种螺旋状油炸食品。
“油香馓子,我们这儿的传统小吃。”苏宁解释道,“用上等面粉加鸡蛋清......”
林副主任已经拿起一块放入口中。
酥脆的声响中,他的表情突然凝固,眼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
“就是这个味道......”林副主任喃喃自语,声音哽咽,“二十年了......一点没变………………”
水花敏锐地注意到这位领导的反常,悄悄递上一块手帕。
林副主任道了声谢,摘下眼镜擦了擦眼角。
“抱歉,失态了。”他平复了一下情绪,“七五年我在西吉插队时,房东大娘常做这个给我吃。后来回福建,再也没找到同样的味道。”
苏宁和水花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喜。
没想到一道普通小吃,竟成了打开局面的钥匙。
“领导,这就是我想做的。”苏宁趁热打铁,“西北有很多这样的传统美食,但因为交通闭塞,缺乏推广,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能把这些美食标准化、品牌化,在福建开设连锁门店……………”
“既解决就业,又传播文化,还能带动原料种植。”林副主任接过话头,越说越兴奋,“好一个‘一店带一户”!每家门店雇佣一名西北务工人员,同时采购其家庭的农副产品,形成闭环!”
水花轻声补充:“而且还可以作为夫妻店经营,我们算过了,一家十平米的小店,前期投入约五千元,半年内就能回本。”
林副主任拍案叫绝:“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苏主任,你们夫妻俩可真是......”
“领导过誉了!这个计划的成功离不开福建领导的支持。”
“放心!一定会的。”
林副主任对这个项目的认可让会议气氛彻底改变。
而林副主任确实没想到刚来西海固就有了这么大惊喜,接下来他的工作绝对是非常的顺利。
三人一直谈到深夜,水花默默续了八次茶。
当招待所的服务员来催时,林副主任才意犹未尽地收住话头。
“苏主任,就这么定了!”林副主任握着苏宁的手,“第一批试点放在厦门和泉州,我带五个老师傅过来学艺,你这边选拔十名青年去福建培训。资金问题我来解决!”
回程的车上,水花靠在苏宁肩头,疲惫却满足:“宁哥,真能成吗?”
“一定能。”苏宁望着窗外的星空,“林主任说了,福建人的性格最爱尝鲜。咱们的油香馓子,准能打开市场。”
水花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得先说服村里的婶子们把配方拿出来。马奶奶的馓子可是一绝,但她从没外传过......”
第二天一早,水花就挨家挨户拜访村里的巧妇们。
起初,听说要把祖传手艺“卖钱”,老辈人纷纷摇头。
七十岁的回族马奶奶甚至把水花赶出了门:“丫头片子!祖宗的东西能随便外传吗?”
水花不气馁,第二天带着自己做的馓子又去了。
她恭敬地请马奶奶品尝指点,一连跑了五趟,终于打动了老人。
“罢了罢了,”马奶奶叹气道,“我儿子在矿上砸断了腿,家里快揭不开锅了。要是这手艺真能换钱......唉!”
周末的村部前所未有地热闹。
马奶奶带着几个老姐妹现场演示馓子、油香等传统小吃的制作过程,水花和几个识字的小姑娘负责记录。
苏宁则架起了从县文化馆借来的摄像机,说要“保存珍贵影像资料”。
“和面要三揉三醒......”
“油温六成热下锅......”
“撒芝麻的时机很重要......”
老人们一丝不苟地传授着祖辈传下来的诀窍,年轻人们认真记录。
空气中弥漫着面粉和胡麻油的香气,欢声笑语不断。
正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院门被猛地推开。
马喊水却是带着几个村干部闯了进来,脸色阴沉。
“胡闹!”马喊水一声怒吼,“祖传的手艺就这么卖给外人?你们对得起祖宗吗?”
热闹的场面瞬间冻结。
马奶奶的手一抖,正在成型的馓子掉在了地上。
“马叔,您误会了。”苏宁上前解释,“我们不是卖配方,是合作开发。每家贡献配方的,都能享有未来门店的分红………………”
“哼!少来这套!”马喊水冷笑,“谁不知道你苏家打的什么算盘?把大家的配方骗到手,转头就自己开厂赚钱!”
人群中开始骚动,几个已经签了同意书的妇女不安地交头接耳。
一旁的水花见状,立刻拿出准备好的合约:“各位婶子,合约上白纸黑字写着,配方永远归贡献者所有,我们只享有使用权。每家每年保底分红不少于五百元!”
五百元!这在1991年的西海固,相当于一个壮劳力半年的收入。
妇女们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此时的苏宁同样是满脸微笑的看向大家解释说道,“还有,这个项目是由西海固县政府牵头和投资建立的,虽然确实有一些民间资本,但绝对是一个政府性的扶贫致富项目,等到这个项目做起来了,大家也可以进行承包和加
盟,到时候大家也可以去各地开设店铺,夫妻店和家庭店并不是遥远的梦想。”
“我签!”马奶奶第一个站出来,“我家三个孙子等着吃饭呢!”
有人带头,其他人纷纷跟上。
马喊水自然是被晾在一边,脸色铁青。
他没想到,自己一向在村里说一不二,今天却被一群妇女给无视了。
“反了天了!”马喊水甩手就走,“我看你们怎么跟祖宗交代!”
这场风波过后,筹备工作进展神速。
林副主任从福建派来的餐饮团队很快到位,开始在县职中培训选拔出来的十名青年。
这些年轻人多数是贫困户子女,第一次听说自己做的馓子能卖到海边去,既兴奋又忐忑。
“手腕要这样转......”
“福建人喜欢甜口,可以适当调整糖量......”
“包装设计要突出‘西北原生态’概念......”
培训教室里热火朝天,苏宁和水花每天忙到深夜。
既要协调各方需求,又要安抚那些没被选上的家庭的失落情绪。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那个李大有,他到处造谣说苏宁“把村里年轻人骗去福建当苦力”。
“别管他。”马得福出人意料地站出来为苏宁说话,“等第一批人寄钱回来,谣言不攻自破。
出发前一天,十名青年和他们的家人都被请到县里,参加践行宴。
林副主任特意从福建赶来,带来了合作协议和预付金。
当每个家庭代表在合约上按下手印,接过两百元预付金时,不少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娃,到了福建好好干!”
“记得常写信回来......”
“学成手艺,回来开分店!”
叮嘱声、哭泣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水花忙着给每个人分发她亲手缝制的“应急包”......
里面装着常用药、针线包和一张写有紧急联系方式的纸条,甚至还有老家地里的黄土。
第二天清晨,县汽车站人头攒动。
十名青年胸戴大红花,背着统一发放的行囊,在亲人的目送下登上开往银川的大巴。
从那里,他们将转乘火车前往厦门。
马奶奶拉着孙子的手老泪纵横:“狗娃,奶奶教你的馓子手法记住了没?到了福建,可别给咱西北人丢脸!”
年轻的狗娃用力点头:“奶,你放心!等我赚了钱,接你去厦门看海!”
这句话引得周围人又哭又笑。
苏宁站在一旁,悄悄握住了水花的手:“等忙过这阵子,我们也去福建看看?听说鼓浪屿的日落特别美。”
水花红着脸点头,眼中闪烁着憧憬的泪光。
大巴缓缓启动,载着十颗忐忑又充满希望的心,驶向远方。
车窗外,送行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
有人挥舞手臂,有人掩面哭泣,更多的,是踮着脚尖,想要多看亲人一眼。
苏宁望着渐行渐远的汽车,突然想起父亲常说的话:“人这一生,总要为别人做点什么。”
此刻,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水花轻轻靠在他肩上:“宁哥,咱们回家吧。”
“好,回家。”苏宁揽住妻子的肩膀,“明天还要去移民点看看,李大有说新打的井出水了。”
两人并肩走向车站外。
初升的太阳将他们的影子投在黄土路上,拉得很长很长。
远处,不知谁家的收音机里,正播放着那首熟悉的《春天的故事》。
1992年的春风,正悄然吹过西海固的沟沟坎坎,带来远方的气息,也带去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县政府大礼堂里,红色横幅高高悬挂:“西北风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暨签约仪式”。
苏宁站在主席台上,手指微微发抖。
他今天穿了一套崭新的藏蓝色西装,这是水花特意从银川商厦买来的。
台下坐满了人??县领导、乡镇干部、签约农户代表,还有特意赶来的林副主任。
最后一排,十几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了主席台。
“下面,请杨县长和苏总经理签署合作协议!”主持人高声宣布。
如今的苏宁不光是西海固扶贫办的副主任,还是兼职西北风情美食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掌声中,杨县长笑容满面地走上台,与苏宁相对而坐。
工作人员捧来两份烫金合同,放在铺着红绒布的桌上。
苏宁深吸一口气,拿起钢笔。
合同条款他早已烂熟于心:县政府以扶贫资金入股30%,苏家砖窑以设备和现金入股35%,农户以配方和原料入股35%。
这种“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模式,在1992年的西北贫困地区,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签完字,两人起身握手。
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刺得苏宁睁不开眼。
恍惚间,他看到台下前排的水花………………
她今天穿了一件水红色的确良衬衫,正拼命鼓掌,眼眶泛红。
“下面,请公司财务总监李水花同志介绍项目财务规划!”
水花显然没料到这个安排,惊慌地看向苏宁。
在林副主任的鼓励下,她才红着脸走上台。
起初,她的声音细如蚊呐,但随着讲解深入,越来越流畅自信,毕竟她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男人支撑。
“……...按照测算,每家门店平均日营业额约300元,扣除成本后利润可达3000元。加盟店缴纳20%管理费,公司年收入预计......”
台下响起阵阵惊叹。
这些数字对贫困县的干部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杨县长凑到林副主任耳边:“老林,咱们这是捡到宝了啊!”
签约仪式结束后,一辆辆拖拉机、驴车载着农户代表,浩浩荡荡开往城郊新建的“西北风情”美食工厂。
这是由废弃粮仓改造而成的厂房,门口已经挂上了崭新的招牌。
“大家这边请!”苏宁领着参观队伍走进车间,“这是消毒区,这是原料预处理区,那边是包装区......”
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不锈钢设备闪闪发光。
穿着白大褂的工人们正在调试机器,见领导们进来,紧张地站直了身子。
马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摸着一台真空包装机:“这......这铁疙瘩真能把咱的馓子运到福建去?”
“不仅能运到福建,还能放半年不坏!”技术员小张骄傲地解释,“这是兰州大学最新研发的保鲜技术!”
参观完工厂,队伍又来到隔壁的研发中心。
这里更像一个传统厨房,灶台上炖着羊肉,案板上摆着各色面团。
五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都是各村公认的烹饪高手......
正在指导几个年轻人记录配方。
“这是我们‘西北风情”的核心竞争力。”苏宁向领导们介绍,“把传统配方标准化、科学化,既保持原汁原味,又能批量生产。”
林副主任尝了一口刚出锅的羊肉臊子,眼睛一亮:“就是这个味!比我在厦门吃的任何一家西北馆子都正宗!”
正说着,一个技术员兴冲冲地跑进来:“成功了!真空包装的臊子面保质期测试通过180天了!”
研发中心瞬间沸腾了。
马奶奶抹着眼泪,拉住技术员小张的手:“娃啊,你们这是把咱老祖宗的手艺发扬光大了!”
小张不好意思地挠头:“马奶奶,是你们的配方好。我们只是用科学方法让它走得更远......”
当天晚上,县政府摆了一场隆重的庆功宴。
酒过三巡,杨县长拍着苏宁的肩膀:“小苏啊!西安的旗舰店准备得怎么样了?”
“装修已经完成,人员培训下周结束。”苏宁汇报,“计划下个月1号开业,正好赶上国庆。”
“好!”杨县长红光满面,“到时候我带县里班子去给你站台!”
角落里,马喊水和李大有凑在一起窃窃私语。
“看见没?那小子现在风光了!”李大有酸溜溜地说,“听说光政府投的钱就二百万!”
马喊水阴沉着脸:“谁知道这里面有多少猫腻?一个砖窑老板,突然搞起大公司………………”
“要不......写举报信?”李大有压低声音,“就说他侵吞扶贫资金!”
两人正嘀咕着,没注意水花从身后经过。
她手中的托盘微微一颤,茶水差点洒出来。
宴会结束后,苏宁和水花回到临时宿舍……………
工厂旁的一间小平房。
水花关上门,立刻把听到的话告诉了苏宁。
“别担心。”苏宁安慰她,“咱们账目清清楚楚,经得起查。”
水花咬着嘴唇:“宁哥,我总觉得......事情太顺了。马叔他们不会真使绊子吧?”
苏宁正要回答,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开门一看,是满身酒气的马得福。
“得福哥?这么晚了......”水花惊讶地问。
马得福径直走进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苏宁,有人要整你。”
原来,马得福在宴会上注意到父亲和李大有的异常,故意装醉偷听,得知他们准备联合几个村干部写举报信。
“信已经写好了,明天就寄给纪委。”马得福揉着太阳穴,“说你虚报投资、克扣农户、挪用公款………………”
水花脸色煞白:“他们怎么能这样?我们明明......”
“谢谢你来报信。”苏宁镇定地给马得福倒了杯茶,“不过清者自清,让他们查去吧。”
马得福猛地抬头:“你傻啊?现在正是公司起步的关键时期,一纸举报信就能让银行断贷、客户撤单!”
三人沉默良久。
最终,水花轻声说:“宁哥,咱们把账本公开吧。让全村人都看看,每一分钱花在哪了。”
“也好!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第二天一早,村委会门口贴出了“西北风情”的详细账目??收入、支出、分红方案,一目了然。
围观群众议论纷纷,不少人为苏宁打抱不平。
“瞧瞧人家苏家娃,带着大伙儿致富,还有人眼红!”
“就是!我闺女在美食厂上班,一个月挣八十呢!”
“马主任这次过分了......”
舆论压力下,马喊水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
但他私下对李大有说:“等着瞧,那小子肯定有问题!”
一个月后,西安钟楼旁的“西北风情”总店张灯结彩,盛大开业。
杨县长亲自剪彩,各路媒体争相报道。
店门口,狗娃现场表演馓子制作技艺,引来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
“各位来宾,请品尝正宗的西海固风味!”苏宁身着民族服饰,向顾客介绍。
一位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尝了口油香馓子,眼睛一亮:“美得很!比我在兰州吃的还正宗!”
后排的水花听到这句评价,眼泪夺眶而出。
她想起小时候,为了吃一口馓子,要等到过年;想起父亲为了换酒钱,差点把她嫁给安永富;想起那个第一次吃苏宁带来的馓子时,那种幸福的眩晕感.......
“怎么了?”苏宁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
水花摇摇头,擦掉眼泪:“就是......太高兴了。”
当天营业额突破五千元,创下这条街餐饮店的开业纪录。
当晚的庆功宴上,林副主任宣布了更激动人心的消息:厦门、福州两家分店将于下月同步开业!
“我们要让西北风味吹遍东南沿海!”林副主任举杯高呼。
宴会结束后,水花在整理账目时,发现保险柜深处有一张汇款单??金额五万元,收款方是“福建山海经贸易公司”,备注栏写着“设备款”。
她皱起眉头,不记得公司采购过这么大批设备。
“宁哥,这个......”她拿着汇款单找到正在收拾行李的苏宁。
苏宁脸上的表情却是没有任何的不自然:“哦,那是...是林叔介绍的设备供应商。我忘了记在公账上,回头补上。”
水花将信将疑,但看着苏宁疲惫的面容,没再追问。
十天后,厦门中山路的“西北风情”分店进入最后装修阶段。
苏宁和水花站在店门口,望着不远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是水花第一次见到大海,咸湿的海风让她有些不适应。
“我们会成功吗?”水花轻声问,手里紧攥着那张汇款单的复印件。
苏宁望着海天交接处,目光深远:“其实我们已经成功了。”
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雪白的泡沫。
更远处,一艘巨轮正缓缓驶离港口,向着更广阔的海洋前进。
1992年的中国南方,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劲。
而在西北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一粒种子已经破土而出,终将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