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轩车东访1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轩车东访1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如果此时皇帝问的是关内兵备,则表明职权与职责之间,以前者为要。
    然而此时皇帝问的是薛延陀兵备,也就表明,两者之间以后者为重。
    当时薛延陀与大唐之间非但并无冲突,而且同与东突厥为敌,彼此实为盟友。
    不过不久之前,李世民才在朝堂之上当众说过,“纵使突厥种落尽叛,六畜无余,朕终究不予袭击。必待其有负于我,然后讨伐”云云,岂可不过旬月,便成为自己口中“不信、不仁、不武”之徒?
    所以这里的任命,其名虽为“以备薛延陀”,其实则是“以备突厥”。
    于是此时,李药师回道:“欲规画薛延陀兵备,必先对其深入了解。欲交通薛延陀,则向西可出凉州,向东可出营州。营州渺远,臣意先往东方一行。”
    李世民略为诧异:“吾兄意欲亲自前往?”
    “是。”李药师躬身响应之后,随即侃侃说道:“山东、河北原是窦夏故地,窦建德、刘黑闼败后,其众将不得进用,居于闾里,为患乡民。然臣以为,其故将之中颇有能人,若可擢为陛下所用,亦可免其乡人之患。一者为国再者为民,岂非善哉?”
    李世民略一寻思,便知李药师心意,笑道:“吾兄所指,可是当年先取宗城,再下洺、相、黎、卫诸州的苏烈?”
    李药师回道:“陛下明鉴,正是苏烈。”
    李世民点头道:“确是不可多得的猛将啊!”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白居易这首〈二月二日〉轻盈鲜妍,全然青春年少的清新爽澈。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李商隐这首〈二月二日〉的前四句则旖旎绮丽,满是春暖花开的温柔妩媚。
    二月二日成为文人墨客踏青赋诗的佳节,是中唐之后的风流。
    然而初唐的仲春,天候同样东风日暖,地气同样芽甲时生,万物同样无赖有情。
    这,乃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的时节啊。
    而今,渭水之上,正有一叶孤舟顺流下行。
    舟上两位中年士人引觞对酌,上首一位气定神闲,却隐隐然不怒自威,正是李药师;下首一位温文尔雅,却难掩其傲骨嶙峋,乃是陆泽生。
    水滨另有一队巾车随行,领队一位青年将军英姿勃发,却藏不住赤子可掬之态,则是薛孤吴。
    他从来不喜陆泽生那孤介离群的习性,此时见舟中二人引觞对酌,他虽有军令在身,不便饮酒,却举着一只空觞,向天猛翻白眼。
    诗圣如若见到此时的薛孤吴,只怕竟会早百数十年,便谱出“阿吴韬羽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的情景。
    只听李药师笑道:“咱们此行或命巾车,或棹孤舟,真是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啊。”
    陆泽生含笑应了一声“是”,侧身取过一张瑶琴,随手抚弄。
    李药师倾听琴韵,和着音律吟道:“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随即击掌赞道:“高啊!可是先生新作?”
    陆泽生谦谢一声:“不敢!”
    随后边继续抚奏,边说道:“陶令〈归去来兮〉立意高远,仆已苦思数月,却仍无法将其整曲谱就。”陶渊明曾任彭泽令,故尔世称“陶令”。
    陆泽生边说边将已谱成的半曲重新演绎,弹到“或命巾车,或棹孤舟”,琴音便戛然而止。
    只听他说道:“令君,咱们这孤舟午后即到潼关,明日将到陕州,届时就得换乘巾车了。”李药师此时检校中书令,部属称他为“令君”。
    李药师点头道:“的是。陕州之后这段水程,可不适宜行舟。”
    陆泽生点头道:“是。陕州之后,即到砥柱、三门。大禹治水,在此遇山陵阻隔,将之凿穿以通大河。然后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在水中宛然砥柱。”
    李药师点头道:“的是。大禹前后三凿,三穿既决,水流疎分,犹如三门。”
    “砥柱”、“三门”的名称原由俱见于《水经注.卷四.河水》,当时尚没有“三门峡”的名称。
    陆泽生点头称是,继续引《水经注》说道:“『自砥柱以下,五户已上,其间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杰出,势连襄陆……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这段水程,确实不适宜行舟啊。”
    李药师点头道:“江淮粮食运往长安,多可经由水路。惟这一带必须转为陆路,最为耗时耗费。”
    陆泽生再度点头称是,说道:“我陆氏于造船,虽说略有心得,然若想在三门砥柱溯河上行,仍无法单凭舟楫,而必须借助纤挽。如运粮食,船载过重,无法纤挽上行,则必须将整船所载转为陆路。行过此程之后,再转回水路输送。如此来回负荷,确是全程途中,最为耗时耗费的节点。”
    贞观之后,大唐国势鼎盛,关中人口遽增,造成长安数度缺粮。
    数字皇帝,包括武后,都曾亲率百官前往洛阳就食。
    其中关键,就在于这三门砥柱水陆道途转运粮食的耗时耗费。
    此乃后话,且说当时。
    在他二人聊谈之间,船行已到潼关。
    此次东访,以陆泽生衔命前往盘龙山建寺为名,并未惊动地方官府。
    一行人在潼关过夜之后,次日经过崤山、函谷关,即到陕州。
    再次日改行陆路,百二十里途程之后即到渑池。
    其后或命巾车,或棹孤舟,经过洛阳、郑州。
    洛阳原是杨隋的东都,其繁华曾经犹胜于西京长安。
    然而隋末几经战乱,早已颓败萧条。
    其后成为王郑的首府,七年前李世民讨灭王世充之后,即命斲毁洛阳宫室,因而此时,此地仍是满目疮痍。
    他们途中匆匆路过,并未多留。
    郑州之后转往北行,便到相州、洺州。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