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一百零四章 两道题目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一百零四章 两道题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但亲耳听杨士奇讲述完整件事情的经过,朱雄英不免对其越发赞赏。
    满意道:“杨大人辛苦了,大明能有你这样的官员,实在是幸甚!”
    杨士奇听到这样的夸奖,赶忙躬身施礼道:“这都是下官应该做的,下官更应该感谢皇孙殿下的栽培,也要感谢徐辉祖、徐膺绪、两位哥哥的保护,不然的话,下官恐怕就回不来了!”
    直到现在,他杨士奇依旧不明白,皇孙殿下为何会选择自己。
    更何况,皇孙殿下的身边,不可能无人可用,就说两位徐家哥哥,他们的本事与见识,就不是常人能够比拟的。
    而江南之地推广新政,皇孙殿下早已经将大方向定了下来,唯独缺了一个执行者而已。
    即便那个人不是自己,换做其他人的话,恐怕结果也是一样的。
    朱雄英也没有隐瞒朝臣对杨士奇的质疑,吩咐他回去好好准备一番。
    待日后科举时,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本皇孙的眼光没有错,而是他们这些臣子将人看扁了。
    就在杨士奇离去后,识海中传来系统的机械声。
    【叮,恭喜宿主帮助大明完成一次改革任务。】
    【恭喜宿主获得水泵设计图纸一份!】
    【恭喜宿主,获得蒸汽机图纸一份!】
    尽管心中早已经料到,系统会给予自己奖励,但这两种东西,并不是他想要的。
    以往努力去完成任务,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为了续命而努力。
    如今寿命增加了不少,有了几年的活头,想要躺平,依旧有些欠缺。
    但这个水泵与蒸汽机的图纸,不得不让朱雄英再次陷入沉思。
    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可以说已经引起很多人对自己很是不满了。
    尤其是那些早已经选择站队皇弟朱允炆阵营的官员了,可以说现在每一天对他们而言,都会是一种煎熬。
    对于后世而言,这份水泵图纸与蒸汽机图纸,早已经是落后的古董。
    即便是这种手动的抽水泵,但对现在的大明来说,绝对是生产最前沿的物件。
    记忆之中隐约记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历代君王不止一人感叹,人力有时穷。
    尤其是末期时的大明,可以说天灾人祸不断。
    那时候已经开启了小冰河时代,气候逐渐变冷。
    饶是江南之地,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雪。
    而在那种情况下,能够活下来的人,都是幸运的。
    冻死、饿死、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加上干旱、蝗虫、粮食减产等一系列的灾害接踵而至,硬生生将大明给拖垮了。
    印象之中,有一个京西煤矿非常出名。
    这条矿脉每年产出的煤炭足够供应周边一个城池日常所需。
    只可惜如今这条矿脉已经被荒废了。
    只因为在开采的过程中,挖到了地下水的水层。
    导致在开采的过程中,不断有地下水渗出,最终将开掘出来的一条条矿洞淹没,最终不得已,只能选择放弃矿脉。
    在这个落后的时代,依靠人力将矿脉中的积水排出去根本就不现实。
    即便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去排水,依旧比不上地下水渗出的速度。
    更有不少矿洞因为被水浸泡,纷纷塌方,彻底断了开采的念想。
    所以说,在小冰河时代的到来,水泵的图纸,对于大明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然,水泵的应用不仅仅是在开采煤矿上,其他地方也能够用到。
    至于蒸汽机就更加不用多言了。
    因为它的出现,引起了人类文明的几次巨变。
    更是开启工业时代革命的神器。
    只是朱雄英并不打算将蒸汽机弄出来。
    如今的大明,应当稳扎稳定的迈步前行,不能将步子迈大了,否则必定会引起不好的结果。
    即便自己在朱元璋的面前有着足够的话语权。
    但不得不承认,朱元璋的想法真的是太多了,做个皇帝,有着操不完的心。
    即便累死自己,也不希望后世子孙挨累。
    不惜苦着自己,累着自己,也要让子孙躺平。
    在朱雄英看来,朱元璋之所以分封藩国,就是为了让主家儿郎镇守各地。
    无论是哪里出现暴乱,都能够在第一时间镇压。
    至于朝廷如何应对各种违法乱纪的罪人,只需要按照大明律例执行即可。
    这些,他朱雄英都可以忍了。
    唯独让朱雄英受不了的是,就是人才选拔问题。
    或许是因为朱元璋没有读过太多书的缘故,知识领域不足的缘故。
    居然会制定出如此奇葩的规定。
    所有考官在指定考题的时候,只能在四书五经中取题。
    而想要进京赶考的学子们,只需要通读四书五经即可。
    如此以来,整个国家的思想便被禁锢起来,没有人会去主动打破常规,颠覆传统。
    所以,有些时候真的不能去怪这些读书人,在这些条条框框的约束下,他们已经能够脱颖而出,着实是不容易。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赶考的学子们,谁能够脱颖而出,那就要看运气了。
    因为大家学习的东西都一样,甚至答题的答案都一样。
    考来考去,早就将人心考没了。
    这个时候,恩科的官员们就展现出来他们的手段了。
    只要他们开口点中谁,谁便可以脱颖而出,入朝为官。
    对于这种学子们来说,恩科的官员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对其唯命是从。
    所谓的国家大义、又或者是报效国家、全都去他妈的吧!
    久而久之,便出现了朋、党……
    在利益的面前,忠诚算个屁。
    所以,借助百官为难杨士奇之际,他要彻底打破这种老旧的风气。
    科举的目的,是为了让朝廷吸纳更多的人才,而非是让某些人在下边结党营私。
    只有好的科举环境、好的制度、好的学习方向、大明才会有更好的明天。
    在朱雄英看来,就算通读背诵四书五经,又能如何?
    整天之乎者也,不经受现实的磨练,又怎会懂得人间的疾苦。
    所以,这一次科举的题目,他打算打破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不再沿袭老旧的套路,换一种新颖的考教方式。
    两道题目:策论、兵法!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