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27、逐渐被拉大的差距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227、逐渐被拉大的差距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在万灵门的惊天丑闻不胫而走之时,琢治洞天照常在点科技树。
    仿佛外边的风吹雨打根本不存在一般。
    而万灵门在琢治洞天,早就成为了厕所里头的纸一样的存在,文人骚客都能踩上一脚,俨然已经成为了鄙视链的底层。
    但这些与云机院没啥关系。
    墨老身子骨还算硬朗,在云机院埋头研究了一个月,出来后才发现外边变了天。
    墨老开着小型试验机灵能马车跑在道上,有记者采访他,想听听他关于万灵门囚禁青鸟前辈一事的看法。
    埋头于研究的墨老先生一脸懵逼。
    “你们可以去问我的两个徒弟。”
    墨老果断把墨书桃和墨博容两个弟子卖了:“他们现在应该在尚满山搞实验,晚上会下来吃饭。”
    相较于本来就是偃术大师的墨老,墨书桃和墨博容这两个弟子,显然更具有话题性。
    记者很高兴,骑着自行车就是一个大回旋,掉头去尚满山。
    琢治洞天有很多山,书香猪在完成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改个好听的名这一光荣使命后,又瞅上了琢治的大好河山,目前,大约八成的山河地域,都是书香猪题名的,尚满山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这几百上千个好名字,珂芋本人看了是啥心情,也只有后者自己知道了。
    墨老开着试验机,继续前往市区,路上用竹管笔,随意在车窗上写下几个改良意见,而后,等到开到黄家大院了,墨老才后知后觉的想起,现在有便利贴这个好东西了。
    纸张在琢治,一度是稀缺品,造纸坊虽然开足马力晾纸浆,但很遗憾的是,用纸的地方很多。
    且不提日常用纸。
    教育要用纸,报纸要用纸,宣传要用纸,市政厅也要用纸来办公,研究更是需要海量的纸张用于演算和试错。
    在这个基础上,上仙还征用了一部分印刷机和纸坊。
    一开始的时候,纸张只是有点不够,但随着琢治在短时间内变得庞大,纸张就成了稀缺品。
    总是往纸坊里头填人,那也不是个事,因为哪里都缺人啊,就像一开始学院缺人,但扩大教书匠的数量后,又开始缺纸张和书本,往纸坊填人后,突然发现墨水和笔,还有课桌啥的又不够了。
    扩大木匠的规模,樵夫又不够了,扩大的樵夫的规模,又发现教书匠不够用了。
    实际上,现在哪里都缺人,类似的缺人循环在琢治重复上演,薅得大家脑袋都秃了。
    为了能跳出这个循环,市政厅经过了多次讨论后,确定了大力发展机关造物,解放生产力的发展纲要。
    现在他手里的便签纸,就是这一思想下的产物。
    在云机院掉头攻坚基础制造业后,纸浆的捣制,纸张的制作实现了半自动化,解放了更多生产力,类似的半自动化流水线改造还有很多。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增加了很多零件的制作清单,但在冲压机和高效率的工作台面前,这都不是问题!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一步推进,一个致命的问题,摆在凡人科学家面前,阻挡着他们前一步探寻灵能阵法的奥秘。
    那就是——他们是凡人,到底是不像类似墨家的能人异士一般,可以直观的看到灵气,他们所有的研究和创造,都建立在计算之上,建立在推测之上。
    相较于有灵根的人,他们在灵气研究方面欠缺灵性,也没法像能人异士或者修真者那样,出了问题及时以感知核对。
    所以,纸笔的计算固然有极高的上限,但终有极限,到底是绕不开观测灵气这条□□。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凡人对灵气的天然隔绝呢?
    这就是墨老会来黄家大院的原因。
    当然,说是大院,其实就是个五层混凝土钢筋配木梁装饰的平房,带前院和后院的那种,相较于以前的黄家那漫长的找厕所之旅,这已经算是阶级平等了。
    黄浩之,黄老爷子到底是老了。
    牙齿不剩几颗,精力不如往年了,走路都只能保持着小碎步的姿势,像个深闺小姐。
    但与他这把老骨头相对的,黄家最后的火种,黄升浮倒是很争气,距离当年被上仙点台,从无忧谷脱出,已经过了三年多。
    这三年来,多亏了琢治食物丰富,他从一个小豆丁长成了俊朗少年郎,而且经过刻苦的学习,不仅在管理上崭露头角,还过了市政员考试!
    对,家族式继承和管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就算是柏溪三家的后代,也要通过考试,才能从政,而且要从最基础的市政员开始做起!
    升职通道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官商不分成为大忌中的大忌,对贪污也有及其严格的审查制度……总之就是,当官的俸禄不低,能过的挺好的,但想当官,就别想发财。
    虽然这个制度让很多人颇有微词,觉得自己这辈子的努力,下一代能继承到的太少有些怨言,但大体上,上仙的威信保证了政策的实行。
    若说黄老爷子对现在的情况有啥不满的话……大概是,目前还没出现,能接任自己位子的干将吧。
    黄老觉得自己还要再撑个几年,才能放心阖眼去见家主。
    “怎么,以前可不见你这么养生。”
    黄老爷子在养生,两个药女一前一后,在给他做推拿,黄老手边还有一杯香气宜人的养生茶。
    “人老了,也到了该怕死的时候。”
    “三年前,你一刀劈烂妖兽脑壳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
    黄老吹了吹自己所剩不多的胡子,刚好药女们的推拿结束了。
    “好了?那再来一次……”
    年长的药女活动了一下酸疼的手指,看了他一眼,毫不客气的说:“如果每时每刻做保养就能永生的话,修真者不就成了笑话?”
    “凡事都要有个度,超过就是祸。”
    黄老爷子愣了愣,然后笑骂道:“这事还用你教我?!滚滚滚!”
    两个药女翻着白眼离开了,墨老带来了烧鸡和好酒,两人对坐。
    “灵池的优化还是没有眉目吗?”
    灵气电池,琢治工业的核心,琢治最早的机关造物之一。
    在民用方面,其性能完全满足各种需要,照明和生产自不必说,诸如灵能马车等小型设备,也能供得起。
    但是,在军用方面,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灵池早就过了放在那就能安心充电的阶段,毕竟要在现有的体积下不断扩容嘛,扩容后自然充能就实在不够看了,而且,不是什么地方都像琢治这样。
    ……不对,是补充灵气,上仙起名咋这么魔性呢?
    总之,需要架设聚灵阵和灵路保护措施——充灵站。
    假设真的发生战事,以每座炮每天一千发炮弹的消耗来计算,不考虑行程损耗,军队连半天的火力都不能保持,需要更换灵池。
    但问题来了,不是所有地方的灵气都像琢治这边一样,中正平和而又浓厚的,在多数地方,根据实际测试,一次充能就要消耗三个时辰甚至一天的时间,而一块地所能汇聚的灵气是有限的,也就是说……
    如果想要在琢治以外的地方,建立一条独立的补给线,那么,充灵站要间隔十几公里才能建立一个,而且还不是一个两个就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如果把目光放得长远些,等到琢治的人口发展到数十万,能有十万量级的军队时,需要大约七十个,相隔十几公里的充灵站来保证后勤。
    这条补给线太长,像是平摊在沙盘上的装饰,运输和保护压力太大了。
    当然若是能架设在灵脉附近,时间自然能压缩到忽略不计的程度,而且也不需要设立那么多的站点进行补给,可是,哪里能这么巧,每次都能在灵脉旁边补给?
    针对这个问题,前边也提到过了,一块地所能汇聚的灵气是有限的,再怎么抽也就是这么多,所以,优化充灵站的效率并不能解决这个要命的问题。
    至于一切战略物资都从琢治运送,这也不现实,因为在这个穿界门相互连接的世界里,想要破坏补给线,只要守着固定的穿界门就能解决大半的问题了。
    既然前边两者都行不通,那该如何做呢?
    以潘安年为首的军部,把目光投向了灵池本身。
    只要提高灵池的容量,能一次携带数天甚至半个月的灵气,问题不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嘛?
    而且,灵池本来就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容量一直在上涨,达到军部的要求,也不就是翻个4、50倍的问题嘛?
    嗯,军部的人还是很乐观的。
    但云机院的研究者们却很清醒,有问题很大的自觉。
    灵池的容量,八成都是由灵解液决定的,而灵解液的前身,是身为冶炼废水的目凝水。
    冶炼废水嘛,自然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制作也不困难,只要冶炼不同的金属,然后收集废水就行了。
    所以,研究员们早就试过数千种目凝水配比——常见的冶炼废水自然没有这么多种类,很多都是人工调控的结果。
    正是因为如此,研究员们才明白,目凝水这种灵解液的容量极限,差不多已经到头了。
    像是之前几年那样,动不动就翻个两三倍的黄金指数再也不会有了,这之后,不管如何优化,能提升三成左右,大约就是这种材料的极限了。
    可问题是,这距离军部的要求相差甚远。
    如果想要达成军部的愿景,只能选择试试看,能不能研究出一种全新的灵解液了。
    不仅能多容纳几十倍的灵气,而且还制作工序不能太繁琐,太难,要在琢治的工业能力范围内,还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琢治如今是有钱,但开销也很大啊!
    更不用说,战争每一发炮弹都是钱,都是武器的折旧、磨损!
    本来嘛,这事儿慢点来也不是不可以,科研嘛,一口吃不成盘子,可问题是,环城那边不等人啊。
    另外,青鸟前辈在万灵门的遭遇,也给琢治众人敲响了警钟——就连仙族前辈都有可能被坑,他们这些普通人,懈怠不就基本等同于死缓?
    总不能老麻烦上仙照顾他们吧?
    军部的迫切,其实也是所有琢治人对自身的鞭策。
    而这,又引申出另一个问题。
    “没有眉目,院内有人说,应该把灵池小组的组长换人,换个有灵根的研究员,进度就会快很多。”
    人与人生来便是不平等的。
    灵根将人族分为了两种人,有灵根的,和没有灵根的。
    就算有阵纹逻辑学和灵能算学等理论支撑,很多时候,哪怕凡人也可以通过纸笔算出某种简单灵气现象的结果。
    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家都觉得,有了这玩意,似乎灵根有无是完全无所谓的事情,大家一起算算算,一起讨论一起实验……
    可这只是错觉,一种美好的错觉。
    一开始,普通人和能人异士,能在同一水平奔跑,甚至还隐约有所超越,看起来灵能算学横空出世,《天理凡说》成为圣经,再给个几十年,怕不是大部分灵根都能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可是……实际上,能人异士一开始之所以没有跟上普通人的节奏,只是因为他们没能适应用数字来理解自己用灵根感知到的世界罢了。
    待到这些人适应了感知与算学之间的联系,有灵根的研究员和普通研究员的差距,便开始越来越大,除了石右这种天才级别的人物外,大部分高歌猛进的研究项目,都是有灵根的研究员打头的。
    目前还有部分项目是凡人研究员主持的,进度也很不错,但比起高歌猛进的灵根小组,这些项目的进度明显出现了颓势。
    云机院众人倒是没有什么对立或者鄙视链的苗头,但现在的问题是,灵解液研发这个项目,是一个叫做曹纪的普通研究员负责的。
    他没有灵根,虽然小组成员们都工作得废寝忘食,但项目快不起来。
    实际上,有几个军工项目的组长,已经来找过墨老了,说是希望能让灵解液研发项目的小组,换个组长,或者调几个有灵根的助手进去,加快一下进度。
    理由也很充分,是这几个组长这段时间心急如焚,有力没处使的关键——因为灵池的性能迟迟没能提得上来,很多实用性研究或者性能试验根本没法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9-0303:15:14~2020-09-0521:40:3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团团团团圆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