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周云立刻领会:“明白了!我立刻组织团队,高调宣布我们正在积极寻求与平盟监管机构及第三方权威组织合作,共同制定金融AI的安全与伦理标准。把皮球踢回去,占据道绑和合作的制高点。”
“没错。另外,”秦浩补充道,“联系我们在平洲的盟友,那些已经初步接受‘方舟’的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是时候让他们发出支持的声音了。商业竞争,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利益共同体。”
很快,神经矩阵的平洲策略发生了微妙转变。从被动应对苛刻条款,转为主动拥抱监管与合作,频频与平盟各级监管机构会晤,高调宣布投入巨资建立平洲数据中心和研发中心,创造就业岗位,并邀请多家具有国际声誉的网络安全和审计公司进行初步接洽。
这一系列组合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黑曜石资本制造的合规危机,将舆论焦点从“神经矩阵是否安全”部分转向了“如何共同建立安全标准”。黑曜石资本试图用规则泥潭困死神经矩阵的企图,遇到了强有力的反弹。
科尔曼很快察觉到了这种变化。“舵主,他们的反应很快,正在试图将我们的合规狙击转化为他们的公关秀。第三方认证的方案,虽然拖慢了进程,但很可能最终被平盟接受。”
屏幕那端的“舵主”似乎并不意外:“秦浩是个优秀的对手。预料之中。‘穿透’项目的融合进度比预期快了百分之五。既然商业手段无法速胜,那就让技术舆论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科尔曼,启动‘深渊’计划。”
“深渊计划?”科尔曼微微一怔,“那需要动用我们埋藏很深的那几个关键意见领袖和学术傀儡了。”
“是时候了。”“舵主”的声音毫无波澜,“目标:精准散播‘量子金融霸权’论。内容核心:暗示某家中国科技公司可能秘密掌握并滥用早期量子技术,构建无法监管、无法理解的金融黑箱,最终将摧毁全球金融体系的公平与稳定。不必提供确凿证据,只需抛出‘合理的怀疑’,引用一些前沿但未被证实量子计算研究,剩下的,让恐惧自行发酵。”
“妙!”科尔曼眼中闪过阴狠的光芒,“无法证伪的恐惧,才是最好的武器。我立刻去办。”
几天后,一股新的暗流开始在全球金融和技术圈层涌动。几篇看似严谨、引经据典的分析文章出现在某些小众但影响力巨大的科技期刊和金融论坛上。它们没有直接点名神经矩阵,却巧妙地将其技术特征(超高效算法、难以理解的决策逻辑)与量子计算的早期应用前景(指数级加速、不可预测性)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技术寡头利用“巫术般”的技术操纵市场、掠夺财富的可怕图景。
这些论调迅速被一些有影响力的学者、财经评论家转发、评论,虽然大多持“谨慎看待”的态度,但“量子金融霸权”、“不可控AI”、“算法黑箱”这些词汇开始频繁出现,与神经矩阵和“方舟”计划隐隐挂钩。
这种攻击更为阴险,因为它攻击的是信任的基础——理解。当人们无法理解一项技术时,恐惧便会滋生。
神经矩阵的舆情监测系统立刻发出警报。
“秦总,对方升级了舆论攻击维度,从伦理风险上升到了技术妖魔化。”周云报告道,语气严峻,“他们正在试图将我们塑造成一个掌握着危险未知技术、企图颠覆现有秩序的‘弗兰肯斯坦’。”
秦浩看着报告中那些精心编织的恐慌言论,沉默片刻,忽然笑了:“终于有点意思了。这说明我们的技术方向真的打中了他们的要害。他们怕了。”
他站起身,走到战情室中央:“林凡,‘量子幽影’的进展如何?我们需要一点能让人‘理解’的东西,来打破这种恐惧。”
林凡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却熠熠生辉:“有重大突破!我们虽然还没完全破解对方的精确技术路径,但基于‘普罗米修斯’平台的架构启发和对方算法的反向推导,我们成功模拟出了一种新型的‘量子启发式优化算法’(Quantum-InspiredOptimizationAlgorithm)。它完全运行在经典计算机上,但其数学核心借鉴了量子叠加和纠缠的思想,在处理组合优化问题时,效率比传统算法有显著提升!虽然还不是真正的量子计算,但足以向外界展示,高效并不等同于不可理解和神秘!”
“量子启发式算法…”秦浩重复了一遍这个词,眼中精光一闪,“很好!足够前沿,但又没有脱离经典计算的范畴,避免了直接卷入‘真量子’的争议。立刻准备技术白皮书和演示用例。周云,筹备一场最高级别的线上技术发布会,邀请全球顶尖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金融学家和主流媒体。”
“我们要做什么?”周云问。
“不是公关澄清,而是技术科普和开源。”秦浩斩钉截铁,“发布我们的‘量子启发式优化算法’核心论文,并宣布将其部分非核心模块开源!我们要用绝对的学术透明和技术共享,击碎所有‘技术黑箱’和‘算法霸权’的污名。我们要告诉世界,神经矩阵追求的不是垄断和霸权,而是通过技术开放与合作,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这个决定再次震惊了管理层。将如此前沿的算法研究成果公开甚至部分开源,无异于将巨大的商业价值拱手让人。
“秦总,这…”一位副总裁试图劝阻。
“目光放长远,”秦浩打断他,“当对手试图用‘不可知’来制造恐惧时,最好的反击就是‘可知’。当我们主动开放,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研究、改进这项技术时,它就成了行业的标准。
“恐惧源于未知,而我们将亲手驱散迷雾。”秦浩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神经矩阵的执行力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短短一周内,一场名为“明灯”的全球线上技术发布会筹备就绪。邀请函送到了全球顶尖学府、研究机构、头部科技企业以及主要金融监管者的案头,其主题——“解构未来:量子启发算法与金融透明的全新范式”——
成功吸引了全球科技与金融界的目光。
发布会当日,线上参会人数突破了百万。聚光灯下,秦浩并未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
“近期,一些关于尖端技术,特别是量子技术可能带来不可控风险的讨论甚嚣尘上,”秦浩开场便直面风暴中心,语气平静而自信,“其中充满了臆测、误解,甚至是有意无意的恐惧贩卖。今天,神经矩阵选择用行动回应:我们选择光明,选择开放,选择合作。”
随后,技术总监林凡登场,带来了堪称硬核的技术讲解。他没有回避“量子”这个概念,而是从数学原理和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量子启发式优化算法”的核心思想——
如何借鉴量子叠加态的并行性理念,在经典计算机上构建高效优化模型,以解决金融领域中海量数据组合优化的问题。复杂的公式和模型架构被清晰地展示在大屏幕上,伴随着实际用例的效能对比数据——
“方舟”系统处理某些特定类型风险模型的效率提升得到了直观呈现,但其边界和局限性也被坦然说明。
“这不是魔法,不是黑箱,更不是所谓的‘量子霸权’,”林凡推了推眼镜,总结道,“这是坚实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它建立在经典计算体系之上,其结果可验证、可复现、可理解。”
最后,秦浩重返舞台,抛出了重磅炸弹:“为了彻底践行透明与合作的原则,神经矩阵在此宣布两项决定:第一,关于‘量子启发式优化算法’的核心研究论文,已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计算科学》上线发表,接受全球学界同行的审阅与质疑。第二,我们将开源该算法的基础工具库‘Q-AlphaCore’,任何研究者、开发者和企业,都可以在开源协议下使用、研究并改进它。”
会场瞬间被点燃了。开源!这意味着神经矩阵将自身投入巨大资源研发的前沿算法的基石公之于众。这不仅是对“技术黑箱”指控最有力的回击,更是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与格局——他们不怕竞争,因为他们相信在开放的环境中,自己能持续保持领先。
掌声通过虚拟通道汹涌而来。屏幕上的评论飞快滚动,充满了惊叹号和赞誉之词。“真正的技术领袖”、“开放精神的胜利”、“这才是应对无端指责的最佳方式”……
“舵主,他们的反击…超出了预期。”科尔曼看着屏幕上秦浩镇定自若的身影,脸色阴沉地对通讯器另一头说道。他原以为神经矩阵会疲于辩解,没想到对方直接掀翻了桌子,重新制定了游戏规则。
频道那头沉默了片刻,只有细微的电流声。“开源…确实是一步好棋。”“舵主”的声音依旧听不出喜怒,但语速似乎慢了一丝,“它暂时化解了‘不可知’的恐慌,赢得了学界和开发者的好感。但我们低估了秦浩的决断力和魄力。”
“那我们下一步?”科尔曼追问,“‘深渊’计划的舆论效果正在被快速稀释。”
“恐慌的种子一旦播下,就不会轻易消失。只是暂时的退潮。”“舵主”冷冷道,“开源,意味着他们将技术细节暴露了出来。让我们的技术团队全力分析他们开源的工具库和论文,寻找任何可能的漏洞、瑕疵,或者…可以被我们利用和扭曲的地方。技术舆论战的第一回合结束了,第二回合,该轮到我们在他们设定的‘透明’战场上,找出他们的‘不透明’之处了。”
“明白。”科尔曼眼中重新燃起战意,“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他们选择了开放,也就选择了风险。”
另一边,神经矩阵总部战情室,气氛并未因发布会的成功而彻底放松。
“秦总,开源举措反响极佳,但我们也收到了大量关于技术细节的咨询和质疑,其中不乏一些非常尖锐和专业的问题,指向一些模糊的边界条件。”林凡报告道,语气带着一丝疲惫,也有一丝兴奋,作为技术人,他乐于见到技术引发深入讨论。
“预料之中。”秦浩点点头,“组织最强的技术团队,成立专门的‘开源社区响应小组’,以最专业、最坦诚的态度回应每一个合理的技术问题。我们要把这场开源运动,变成一场全球技术精英共同参与的‘众包’研发与验证,让无数双眼睛帮我们证明技术的可靠与透明。”
他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璀璨的城市夜景,继续道:“同时,监控所有对开源代码的分析动向,特别是来自竞争对手的。他们一定会试图从中寻找攻击我们的弹药。我们要比他们更了解我们自己的技术,预判他们的预判。”
“这是一场开放环境下的暗战。”周云深吸一口气。
“没错。”秦浩转过身,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明灯已点亮,照亮了道路,也照亮了隐藏在阴影里的东西。现在,让我们看看,谁最先在这光明之下,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