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十六章 同轮明月,杨广再
返回
关灯 护眼:关 字号:小

第三十六章 同轮明月,杨广再入北京城!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辞了戚继光一再挽留,杨广信马由缰的徜徉于鲁地。
    世人皆知鲁地乃儒家文脉源头,曲阜孔氏己传承四十余代,,其影响力深植神州百姓血脉,国朝更替,孙氏庙享不绝。
    然鲁地百姓却似末曾没儒学影响,但凡乱世,鲁地总能第一时间响应。
    他们破坏当朝统治,为一己之私造下杀孽,然后臣服强者,成为新朝栋梁,周而复始。
    乱世一至,杀官造反者有之,落草剪径者有之,却鲜有背井离乡者!
    而鲁地的响马虽神州闻名,但大多都守一些自己定下的规矩,极少发生伤人性命的事,称得上雅贼,义盗,
    故乱世再乱,鲁地极难出现饿殍遍野的惨事,但有新朝方立,鲁地传檄而定,极是识时务!
    历朝历代乱世铜炉,中原一茬茬的死人,江南屡遭毁弃,西北苦难深重。
    只有鲁地,受创极轻,文脉深远,汉家传统留存最为完整!
    世人称山东大汉,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虽有失偏颇,然大体不差。
    此时己是嘉靖末期,嘉靖皇帝殆政,崇道,沿海倭患虽平,但国家乱象已显。
    女真部族开始崛起,频频袭边,鞑靼强逼大明互市。
    徐阶逝去,严嵩统领朝纲,其人外猜内忌,贪毒狠厉,为私欲而弃国政,朝野风气腐朽敝败,吏治已然不复嘉初年之清明。
    再加上官商勾结而夺庶民田产,土地兼并日渐激裂,赤贫之百姓日渐增多,激发出无数民乱,进而发展成叛乱。
    虽然被迅速剿灭,但也极大破坏了社会秩序,引发了一系列动荡。
    这明王朝的皇帝呀,往往登基之初都能做一个明君,革前朝之弊端,肃清吏治,打压宦官外戚,轻徭薄赋,与民休荞生息。
    一但皇权稳固便又昏招迭出,庶黎百姓重又陷入水深火热,如此往复。
    洪武皇帝朱元璋如此,永乐皇帝朱棣如此,成化皇帝朱见深如此,弘治皇帝朱佑樘如此。当今万寿道君皇帝朱厚璁亦如此。
    国政于他们而言便是一个玩具,一旦
    (本章未完,请翻页)
    腻了,便不再搭理,任由朝臣,宦官,外戚争权夺利。
    明无明君倒也不算冤枉他们!
    有这一家子不靠谱的皇帝,明朝能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得亏代有名臣出世,徐达,常遇春,姚广孝,于谦,海瑞,戚继光,王守仁,张居正等无一不是百年之人杰。他们或领国政,或征不臣,或安民生,皇帝才能居深宫,肆意妄为
    纵然如此,灭国之祸时有发生,诸如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庚戌之变,每一次都危如累卵,但每一次都有能臣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史册上留下姓名!
    山河在杨广脚下被丈量,风物在杨广眼底掠过。
    他了看过关外百姓的困顿和朝不保夕,体会过京城的繁华,又刚刚目睹鲁地祥和下面的不安!
    他杨广再次踏足大明京师,北京城!
    北京城,隋时归幽州总管治下,虽为北方重镇,却也称不上繁华,唐宋两朝也并不重视!
    直到蒙元主神州,北京城视定为国都,史称元大都。
    朱元璋推翻元朝定都金陵,北京城便为四子朱棣封地。
    建文二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后夺位成功,迁都北京,至些明朝政治,文化,经济北移,史称天子守国门!
    然北京无山河之险,数次让异族兵临城下,京畿屡遭兵灾,虽拒敌于京师之外,但京郊州县常受劫掠,屠戮!
    绝非长安,洛阳,金陵所比拟!
    嘉靖四十四年冬,杨广紫衣带风,负手傲立于北京东直门外。
    此时的北京城比崇祯三年繁华多了,年关将近,略显寒酸的百姓换上了新衣,拿着采买的年货,熙熙攘攘的排队出城。
    夕阳病恹恹的,连光芒都柔和了许多,天边云彩像镀了金,托着不让其落下。
    这个时候,东直门中门大开,两队锦衣卫缓缓从门内走出,领头者身穿绯袍,径直向杨广所站立的方向前进。
    直到距离二十步,绯袍中年人翻身下马,远远的对杨广躬身施礼:“锦衣卫指挥同知刘拜见圣贤,皇上欣闻圣贤抵京,已在宫观沐浴更衣,静候圣贤驾临,还请圣
    (本章未完,请翻页)
    贤随找入宫。”
    “可!前面带路!”
    刘同知招手,一名精神饱满的百户牵来一匹黄骠马,把缰绳递给刘同知,刘同知恭敬的说道:“请圣贤上马!”
    “前面带路便可,本座不需骑马!”
    “是!”
    刘同知只觉紫衣人有些神秘,心中腹诽,又是一个幸进的江湖术士,若非指挥使不在京城,自己也不会跑这一趟!
    还不需要骑马,就让我试试你的斤两好了!
    他把礼数做足,转身上马,一夹马腹,胯下红马便如利箭一般往前疾驰,空气中只留下冰冷的两个字:“回宫!”
    杨广轻笑:“真是一个肤浅的人,这般行径,是在质疑嘉靖皇帝的眼光,而此时的他,多疑,易怒。你以为在为皇帝辩才,而朱厚璁可不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本座或许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但凡阻其长生者,必然迎来他雷霆之怒!何况,本座是否有才,岂由你来品评?”
    刘同知在数百米外听到这般清晰的话,他确定说话之人一直距离他二十步。更让他汗流浃背的,是说话的内容。
    紫衣人字字如刀,刀刀插在刘同知的心头。
    宫中都知道,嘉靖皇帝开始对长生法已经动摇,但却不甘心就此终结,否则三十年修道岂不是错了?
    但皇帝是不能犯错的,更不可能认错!
    因为这样会彰显皇帝的无能,而无能的皇帝不足以御八荒六合。
    但凡颁布罪己诏的皇帝,下场都不太好!
    至于六颁罪己诏的崇祯皇帝,那是个奇葩,真正做到了认错我来,背锅你去!
    颁一次罪己诏,杀一批大臣,从不例外!
    什么万方有罪,罪在朕躬。食君之禄,坐看君父犯错,杀的就是这些佞臣!
    所以这般操作,还是表明皇帝无错!
    真会玩!
    闲话休提,此时的刘同知汗湿重衣,却没有办法!
    皇上日渐喜怒无常,自己这是撞枪头上了。
    然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