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
biquge365.net,更新快,无弹窗!
金满楼与庐州国际中心的直线距离只有八百米,步行十分钟就能到,开车更短,几乎是眨眼的功夫就到了。
迈克、吴盛裕和丹尼尔留在会议大厅,忙着处理后续的答疑工作。
赵东升则跟在陈延森身后,负责宴会厅的应酬事宜。
陈延森原本邀请了孟远志一同前往,但孟远志心里很清楚,接下来的午宴本质上是天工科技的新品洽谈会,自己在场并没有实际意义,索性坐进自己的奥迪A8里,转头回了中枢司。
陈延森刚下车,目光一扫,便见酒店迎宾区此刻站满了人。
雷逸军、余晨东、吴鸿欣等人没有直接上楼,而是特意在一楼等候。
他们一看到抬脚下车的陈延森,立刻换上笑脸,热情地迎了上去,纷纷开口打招呼。
“陈总!”
“陈先生!”
在他们身后,还站着不少人。
既有RAM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设备供应商,也有封测,分销企业的代表,甚至连山星和海力士的代表也在场。
人一旦有了实力,自然也就有了地位。
小米、美图和华为想采购天工A200和天工T200芯片,而那些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则眼巴巴地等着陈老板赏饭吃。
陈延森微微颔首,权当是对众人的回应。
毕竟现场人太多,他若逐一上前寒暄,只会浪费彼此的时间。
“陈总,恭喜天工科技又推出了一款划时代的产品,以我的经验判断,在未来的两年内,天工A200芯片在移动处理器的高端市场,都很难找到一个与之匹敌的对手。”
余晨东上前一步,没有丝毫犹豫,一连串的吹捧之词脱口而出。
尽管华为也有麒麟系列处理器,但该系列只能勉强与高通、联发科的产品一较高下。
若论基础技术领域的积累和设计先进性,麒麟系列与天工200系列相比,还差得很远。
所以对余晨东而言,只要华为还想冲击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就绝不可能舍弃天工芯片这一关键助力。
“马屁精!”一旁的雷逸军暗自腹诽道。
“余总过奖了,联发科、英伟达还有海思的芯片,其实也不差。”
陈延森听了,随口敷衍道。
明面上大家都是关系不错的合作伙伴,说两句漂亮话又没损失。
余晨东咧嘴一笑,刚要开口,身子却猛地一晃,竟被人硬生生挤到了一边。
只见雷逸军已站在他刚才的位置,笑吟吟地看向陈延森道:“陈总,小米4S一定率先使用天工A100处理器,全力支持天工科技。”
作为橙子科技生态圈的一员,雷逸军第一时间表态。
“放心,产能很充足,都是自己人,肯定会优先供货。”
陈延森的目光落在雷逸军、余晨东和吴鸿欣等人的身上,语气笃定地说道。
言外之意,你们认我当大哥,大哥自然不会亏待你们。
站在第二排的黄章和陈永明,脸上也难掩兴奋之色。
跟着加入橙子科技的生态圈之后,魅族、OPPO干脆把系统、芯片、电池全换成了橙子科技的产品。
网友骂归骂,说它们是“橙子特供机”,可出货量实打实涨了。
销量与去年对比,轻松翻了一番。
当小弟怎么了?
能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哪怕是华为,不也在一步步从安卓向极光未来OS系统过渡吗?
得到陈延森的承诺,一众小弟脸上全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山星和SK海力士的代表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抹焦虑和不安。
天工科技在高纯度硅晶圆、光刻胶上本就不缺优质供应商,这两家主动找上门,核心是想争取为天工科技提供金属互联材料和电子特气,总不能白跑一趟。
至于想用原材料威胁天工科技,这个说法完全不成立。
一个能自主研发EUV光刻机和高精密五轴数控机床的企业,说它搞不定上游原材料,没人会信。
或许联合全行业断供,能在一定程度上拖延天工科技的发展。
但如果非要逼对方啃下整条技术链,一旦天工科技反过来报复,他们在半导体行业的收益就彻底没了。
陈延森在门口和众人简单聊了两分钟,随后便领着一行人朝电梯间走去。
赵东升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他心里很清楚,一会午宴上,自己的核心任务就是向海内外厂商推销鲲鹏14m16Gb芯片。
第四季度能拿多少奖金,全看今天的市场反馈。
按理说,小米、华为、网易、美图、乐视、魅族和OPPO这些厂商,肯定会采购一批内存条,但具体能谈下多少数量,就得看他的谈判能力了。
与此同时。
国内的各大媒体,争先恐后地对天工科技的这场发布会进行了报道,并着重介绍了鲲鹏14nm16Gb、天工T200和天工A200这三款产品。
“全球第一款14纳米手机处理器!”
“弯道超车!星源科技碾压湾积电和山星,成为全球首家拥有14纳米制程量产能力的Fab工厂!”
“继破晓A220之后,星源科技的再一次重大突破!”
“性能和功耗吊打高通!打破国际垄断,逆袭芯片市场!”
“天工芯片新战略:鲲鹏、天工路线图揭秘!”
网友看着新闻标题一个比一个劲爆,哪怕不看内容也清楚:橙子科技在发布会上,绝对又亮出了更先进的产品。
评论区里,网友们已经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坦白说,当我知道星源科技掌握了14纳米生产工艺时,心里反而很平静,完全没有当初得知他们实现28纳米制程时的那种兴奋劲儿。”
“卧槽!俺也一样!”
“在破晓A220EUV光刻机和烛龙G1051五轴数控机床面前,14纳米制程的工艺研发难度,好像也不是很高?”
“楼上的几个,全特么飘了!要知道,湾积电和山星在14纳米制程领域,也不敢说自己具备量产的能力了。”
“别觉得14纳米芯片的量产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那是不是意味着,咱们以后买手机、电脑,内存和处理器都能用上国产的了?价格会不会更便宜?”
“肯定会!星源和天工都是自己的企业,供应链成本降下来,终端售价肯定会跟着降!”
而在逼乎上,一篇《从28纳米到14纳米:华国芯片如何实现两年三级跳》的文章被顶上热搜。
作者详细梳理了星源科技从突破28纳米制程,到研发EUV光刻机,再到实现14纳米量产的全过程,最后感慨:“这不是简单的技术突破,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协同胜利!森联资本的投资、华科协会的技术支持、国内材料厂商的
配合、天工科技的芯片设计,少了任何一环都不行。”
不少网友满心疑虑。
星源科技只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技术迭代的三连跳,这速度实在太快。
此前,不管是纸媒、电视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反宣传过高精密机床是“工业母机”、光刻机是“工业明珠”,足见这些技术的顶尖难度。
可为什么星源科技好像轻轻松松,分分钟就把它们攻克了?
“所以,破晓A220和烛龙G1051到底有没有技术难度?”
“欧美地区的半导体企业都在采购,你觉得能没技术含量吗?”
“不是难度不高,而是星源科技的研发实力太强了,为了完善生产工艺,顺便就把光刻机造出来了;造光刻机的过程中,又顺手研发出了五轴数控机床!”
网友的议论彻底沸了起来,顺势就将天工与星源科技双双推上了神坛。
谁敢说一句质疑或难听的话,立马就会被人扣上不爱国的帽子。
另一边。
赵东升站在十几位手机品牌的老板中间,手里拿着一枚鲲鹏芯片的样品,侃侃而谈地说它的性能、兼容性和产能供给情况。
雷逸军在听完报价后,立即响应道:“赵总,小米首批先订500万颗。”
“赵总,华为要400万颗。”余晨东抬手示意。
“美图要300万颗。
“网易200万颗。”
“360要600万颗。
“
39
事实上,根本不用赵东升多费口舌,一群“小弟”厂商就颇为自觉地哐哐下单。
这边刚定完,苹果亚洲区董事葛悦又有了动作。
他稍加思索,又与远在灯塔国的库克沟通后,爽快报出数字:“500万颗。”
毕竟面对一颗容量更大、成本更低、性能还更强的RAM芯片,苹果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山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企业代表见此情形,脸色愈发难看。
此时的苹果,依旧是全球第二大的智能设备采购商,每年的订单采购额高达30亿美币。
在2013年之前,这块蛋糕是山星和SK海力士对半分;2013年之后,美光收购了小日子的尔必达,也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如今又多了一家天工科技!
多一家竞争者,他们就要少吃一口!
更关键的是,他们很清楚苹果的采购流程。
一旦鲲鹏RAM芯片的真实性能能满足苹果的产品需求,那未来山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小。
要么在短时间内,拿出一款性能不低于鲲鹏的RAM芯片,要么只能坐等自家的KA大客户,转投天工科技的怀抱。
陈延森则坐在上游供应商那一桌。
国内的有雅克、华海、联瑞,国外的有山星、韩松、信越和JSR。
见双方聊得差不多,氛围也到位了,他才不急不慢地抛出了自己的合作方案。
为保证产能供应稳定,天工科技甄选供应商时,优先考虑与自身合资的上游企业。
简单说,天工科技愿意分蛋糕,但供应商得拿出诚意,和天工科技合作建厂。
国内、海外企业一视同仁,谁先点头,就用谁的货。
若是没人答应,天工科技就自己下场。
陈延森只提了一个核心要求:分公司的控股权,必须占到51%。
对于核心专利,分公司仅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这一安排有效降低了合作难度。
这种模式类似于贴牌生产,又像几十年前国外汽车品牌与国内汽车制造厂的合作模式,分公司只能向森联资本旗下的半导体公司供货,无权单独向第三方销售产品。
专利所有权仍归各家公司所有,陈延森只要求掌握管理权。
国内供应商代表们眼神交汇,有人眉头紧锁,有人跃跃欲试。
天工科技主动抛出合资建厂的橄榄枝,不仅能稳定供货订单,还能借助其技术与市场资源提升自身实力,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供应商代表。
51%的控股权意味着天工科技掌握主导权,合资公司还只能向森联资本旗下企业供货,这与“贴牌生产”毫无区别。
可若不答应,立马就会失去一个大客户。
而且陈延森还说了,森联资本暂时没有涉足材料研发环节,并非因为研发难度过高,只是出于想要以平和的方式参与国际半导体产业链生态的考虑。
国内供应商代表中,联瑞新材的技术总监悄悄拉过雅克科技总经理,压低声音道:“老周,51%控股权意味着天工说改生产标准就改,咱们投入的设备要是跟不上怎么办?去年刚引进的光刻胶生产线,要是因为标准调整报废
了,损失可不小。”
雅克科技总经理压低声音说道:“鲲鹏芯片明年要扩产30%,要是能跟上他们的进度,订单肯定不愁。但关键问题是,就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恐怕很难与海外供应商竞争。”
尽管陈延森的控股要求很强硬,但他并不要求获得专利技术,这无疑让高丽、小日子和灯塔国的供应商放下了戒心。
陈延森看他们一脸犹豫不定,便摆了摆手,语气从容地说:“不用急,慢慢考虑!我给你们一周时间,谁的合作条件更优渥,我就优先选谁。”
三个小时后,直到窗外的太阳慢慢西沉,陈延森才离开酒店,坐上红旗L5返回碧湖云溪。
当天晚上八点,天工科技对外公布,鲲鹏14nm16Gb、天工A200和天工T200的首日订单金额已超17.2亿美币。
除了国内厂商的下订支持,苹果也采购了合计1400万颗的芯片产品。
同一时间。
陈延森从出生到2014年10月底的全部资料,都被送入了北美安国协会总部。